许润娟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针灸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D患者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PD的疗效评价指标较多,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方面,临床上疗效评定标准仍较随意,尚缺乏客观、重复性好的指标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的评价.本文从病理生理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影像学等方面,综述了临床和实验研究中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疗效评价指标,并提出了有关问题和见解.
作者:姜雪梅;黄泳;王升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详细论述了我国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在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内科急症、外科急症、骨科、针灸、推拿、药学、中医美容、食疗及男性学科上的贡献.
作者:梅全喜;吴惠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张仲景在黄疸的治疗上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对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思路进行了探讨,认为张氏治疗黄疸的思路有: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利小便以祛邪,清下郁热以祛邪,活血化瘀以祛积,疸分为五、分型论治5个方面.
作者:杨运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国古代对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界对人的影响的整体性描述,概括了天体、地球运动以及物侠、气象的变化规律,在当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学现代化必须结合分子生物学以及当代发达的生命科学技术、环境科学等进行新的探讨,赋予五运六气学说新的科学意义.
作者:吕海婴;刘家强;李丽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指标(HBV-M、HBV-DN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脾疏肝汤组和对照组门诊和住院病例各50例,治疗组予健脾疏肝汤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予乙肝清热解毒中剂合乙肝养阴活血中剂,每次各1包,每包各10g,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两组病例均治疗3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8.1%和4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健脾疏肝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抑制HBV病毒复制,减轻肝损害,且未发现健脾疏肝汤有毒副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方剂.
作者:张广业;邢继霞;邢继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药物杂质与药物的质量、安全性、稳定性密切相关.药物的杂质控制对于保证药物的效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药物的杂质来源、杂质对药物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杂质控制及检查方法.阐明了研究药物的杂质及杂质控制的重要意义.
作者:许润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基于对全息论的理解,用一架普通的显微镜和简单的植物解剖工具,对常见的百余种植物中药易混品进行鉴定尝试,发现如果把全息论中的全息形态原理引入到植物中药的鉴定中来,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某种意义上能达到某些高科技手段几乎同样的目的.
作者:富同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慢性肾炎肾虚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三组间血清IL-6、TNF-α浓度差异呈现为:肾阴虚组>肾阳虚组>正常健康组.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比较两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P<0.05、P<0.01;与正常健康组比较两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P<0.01、P<0.001.结论:慢性肾炎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正常健康组三组中血清IL-6、TNF-α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慢性肾炎,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严惠芳;张卫娜;孔月晴;刘诤;郭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咙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证候群.笔者利用针刺方法配合头皮针,治疗此病65例,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另53例单纯采用一般针刺手法,疗程相同,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白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2例中风失语患者采用刺血疗法治疗,穴位:金津、玉液.1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结论:本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显著,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叶丽萍;郑晓斌;张春婷;宋慧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追活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4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2例,对照组199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追活丸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颈复康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5.8%,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治愈率为31.5%,总有效率为75.7%.经x2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患者颈部功能改善,VAS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
作者:程焱华;吴金安;姜楚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如何建设中医学科一直都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界关注的热点,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该学科乃至整个现代中医学术的发展前景.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设立了各重点学科以示范和带动.目前,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是中医内科内分泌领域的国家重点学科.学科的发展过程也是学科建设的过程,然而,专门探讨中医内分泌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和建设思路的专题文章却不多.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学科现状,对其进行了探讨.
作者:闫秀峰;倪青;林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在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小时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2/Th2比例;另外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72h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IL-2、IFN-γ、IL-4、IL-10的水平,同时观察地塞米松对Th1/Th2细胞的影响.结果:在模型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鼠外周血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逐渐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逐渐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Th1/Th2的比值逐渐增大,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地塞米松能够抑制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Th1/Th2细胞失衡是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原因之一,Th1应答占主导地位.
作者:黄育华;晏雪生;彭亚琴;明安萍;盛国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总结近30年来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的临床治疗方法、时间、疗程、疗效以及其判定标准,阐述了矫胎的实验研究机理并结合其发展优势作一评述和探讨,旨在为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之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郭子衣;敖有光;刁灿阳;荣海波;杨运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探讨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有效治法,提出中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要点:第一,积极控制抗感染;其次,加强活血化瘀中药的运用;第三,注重调理脾胃.
作者:张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的探讨,制定了温阳通络法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法则,并自拟温阳通络止嗽方针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万文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时大鼠海马BDNF、TrkB、NT3的变化及逍遥散对其影响.方法:用束缚的方法建立了应激模型,用心脏灌流的方法固定海马,切片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了海马CA1区BDNF、TrkB、NT3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海马中BDNF和NT3的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下降,TrkB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明显上升.逍遥散能不同程度的抑制海马中BDNF和NT3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的下降以及TrkB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的上升.结论:BDNF、TrkB、NT3在慢性应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逍遥散可能正是通过它们的变化,作用于HPA轴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
作者:李伟;陈家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王清任,字勋臣,直隶(今河北省)玉田县人,业医40余载,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重视人体解剖,敢于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具有创新精神,他创立的系列活血化瘀方剂,具有显著疗效,至今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他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反对追求虚名,求真务实,具有济世救人之心,由于他在解剖学上一些明显的错误观点,受到当时医家的攻击,成为历史上功过鲜明的人物.
作者:范喜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冠心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血管新生已成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笔者从血管新生的类型,影响因素,治疗方法以及血管新生在冠心病治疗中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中医药在血管新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三印;陈士林;沈映君;杨大坚;杨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并论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瘀痰阻络为标,本虚可致标实产生,标实又可加重本虚,虚实夹杂,使该病不断发展加重.治疗以健脾益气,祛瘀化痰为主要治法.
作者:朱晓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