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延利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肾系疾病是世界上公认的难治之病.目前,中西医学对这类疾病都还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赵绍琴教授认为其主要是因为对慢性肾病认识上存在着失误,因此有必要对慢性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进行深入探讨,突破旧说,提出新理论,才能另辟蹊径,提高疗效.本着这一精神,经过反复探讨和实践验证,以新说指导临床,采用中药治疗为主,配合饮食调控和运动锻炼的新方法,治疗慢性肾病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赵文远;方万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恩师王本立,本人外祖父.他从医近60年,精通经典,擅长各科疑难杂病的辨证论治,余侍诊5年,口传心授,获益良多,今就他的内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特色经验作一介绍,以求正于同道.
作者:蒋天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采用亲和层析、凝胶层析对蚯蚓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蚯蚓纤溶酶纯化样品,并对其活性、含量、纯度等检测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HPLC、SDS-PAGE电泳、280nm紫外吸收、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分别为蚯蚓纤溶酶的纯度、相对分子量、含量及活性的检测方法.同时又对纯化的蚯蚓纤溶酶进行了N-末端的测序,获得了重要的蚯蚓纤溶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资料.
作者:吴红艳;刘艳玲;李莉;贾惠娟;陈飞;桓明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物质在各中医证型中含量的差别,探讨其与各证型的相关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收缩血管物质中血栓素B2在各证型中均明显升高,而以气虚痰浊型和阴虚阳亢型为明显;血管紧张素Ⅱ只在肝火亢盛型中明显升高,其它证型则无明显变化;内皮素在各证型中均无明显升高.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中,一氧化氮与正常人对照组没有明显降低,6-酮-前列腺素F1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反而均有明显升高.结论:上述六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在各中医证型中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作者:王清海;陈宁;李爱华;钮心怡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川大黄粉用20%硫酸(1:8)于70℃在3h可完成结合态大黄酸的水解,水解后大黄酸增加91.55%.丙三醇作为助溶剂加入三氯甲烷中可增加大黄酸的溶出量且不会增加杂质的溶出.丙三醇在三氯甲烷中的佳量为10%,此时提取的大黄酸比纯三氯甲烷的多315%,溶剂的用量节约三分之二以上.用0.1%KHCO3革取大黄酸纯度高于85%、净收率0.66%,比2.5%KHCO3革取纯度54%、净收率0.51%高.
作者:袁吕江;李学刚;赵海伶;何红梅;何国菊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通过对10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针药并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病多由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发展而来,且呈年轻化趋势.本病病机多由脉络空虚,风邪入络,阳化风动,气血上逆,挟痰挟火蒙蔽清窍,阻滞经脉而成,治疗总以益气活血通络的中药配合针刺以宣畅气血,疏通经络,清除脑内瘀积,调整脑部血行障碍,恢复脑功能为主.此外,本病强调要早发现,早治疗,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综合治疗,对本病预后意义深远,科学的治疗及功能锻炼,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基本自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阳;姚红;孙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探讨肺虚痰阻病理模型大鼠巨噬细胞功能和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将48只Wa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虚痰阻组和化痰治疗组3组,肺虚痰阻组给予二氧化硫烟熏、化痰治疗组在二氧化硫烟熏同时进行化痰治疗,检测3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功能、肺泡巨噬细胞CD11b表达和血中淋巴、中性、单核细胞的CD11b表达.结果表明,肺虚痰阻大鼠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肺泡巨噬细胞和血中单核细胞CD11b表达明显增多,而血中淋巴、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增多不明显,提示肺虚痰阻大鼠以单核-巨噬系统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多和吞噬功能增强为主.
作者:王平;田代志;张茂林;吴秀艳;刘松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分别观察耳尖放血疗法和耳尖电刺激疗法对SHR大鼠的即时降压疗效,并对两种方法的即时降压效应进行比较.方法:将16只SHR大鼠随机分成耳尖放血组和耳尖电刺激组,记录下治疗前后15分钟的血压,以观察两种疗法的降压作用.结果:两个组治疗后的血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血压(耳尖放血组P<0.05,耳尖电刺激组P<0.01),两个组治疗前后血压差值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耳尖放血疗法和耳尖电刺激疗法都具有很好的即时降压疗效,两种疗法的即时降压作用无显著性差别,但耳尖放血疗法的特点是方法简单实用.
作者:王翀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核承气汤是现代临床应用较多的一首方剂,其配伍特点是活血药与泻热药合用,瘀热互治,再加甘草护胃安中,全方入血脉,破瘀结,导热下行.本实验在传统的中医理论指导下,借助现代的实验方法,抓住桃核承气汤中各主要药对进行拆方的实验研究,选择血液流变学以及凝血指标作为实验观察的客观指标.将全方拆分为活血组、泻热组、益胃组3组.并与全方组、模型组、对照组以及各组之间的作用加以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的统计学方法),论证中医方剂配伍的意义.
作者:何赛萍;徐晓东;毛黎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补肾排毒合剂改善慢性肾衰营养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60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肾衰组和肾衰补肾排毒合剂治疗组,并取大鼠脂肪、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b-R)的蛋白表达.结果:慢性肾衰后脂肪组织Leptin表达增强;肾脏Ob-R的表达降低;经补肾排毒合剂治疗后,肾脏Ob-R的表达有所恢复.结论:补肾排毒合剂有可能通过调节肾脏Ob-R活性而改善慢性肾衰营养不良.
作者:于俊生;庄文青;杜雅静;罗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证候特点以及证候与胃肠动力异常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四诊、有关诊断资料和纳入标准,对146例确诊为糖尿病胃轻瘫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X线钡透固体胃排空检测,比较不同证型组间的差异.结果:1.糖尿病胃轻瘫的脾虚兼证型占绝大多数(84.9%),而胃阴虚兼证型仅占15.1%,并且单纯脾气(阳)虚或胃阴虚的比例甚少;2.证型不同胃排空障碍程度有差异,胃排空障碍严重程度脾虚兼痰浊组和脾虚兼痰瘀组分别与脾虚兼气滞组比较,P<0.001,有显著差异,而脾虚兼痰浊组和脾虚兼痰瘀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胃轻瘫的证候特点为虚实夹杂病证,以脾虚兼证型为主,并且脾虚是DGP的主要病理基础;兼夹的病邪性质不同(痰浊/痰瘀与气滞)与胃排空障碍严重程度有关,即DGP的证候与其胃肠动力学的异常改变有着一定的关系.
作者:梁幼雅;蔡文就;贾晓琳;郎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患者在发生急性脑梗死(acuteischemic stroke,AIS)后,其局部脑缺血区可分为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区.其中半暗区的脑组织由于仍可从非阻塞动脉得到部分血液供应,故其往往介于功能损害性和形态损害性缺血阈值之间,该区的神经细胞以功能损害为主,其形态结构尚完整,且治疗药物也能随血流进入半暗区,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1].
作者:许旭伟;汪涛;赵虹;李如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诊治疑难杂证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即治病求本,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制定治法、方药.根据邪正斗争的虚实变化,扶正祛邪,或按阴阳失调情况调整阴阳,脏腑、气血功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选药.
作者:钟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病毒的机会增多,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临床观察旨在探讨补肾益心法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作者:邓斌;李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杨氏青黄调治疗糜烂型湿疹临床疗效.方法: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外敷杨氏青黄调)和对照组(n=60,外敷炉甘石洗剂).两组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5.0%.结论:杨氏青黄调治疗糜烂型湿疹较炉甘石洗剂效果好.
作者:程祖耀;王建中;徐惠平;郑育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中诊>)第五章对脉象的论述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现试析如下:
作者:庄泽澄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胡天成教授认为,小儿肺系疾病中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哮喘等病,虽然临床表现不同,但其病因多系外感六淫,病机多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其证型多有相类之处,故可采用异病同治,辨证施治.
作者:石岫岩;吴力群;耑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解毒胶囊由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等8味中药制成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止咳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所见身热、头胀痛、咽喉红肿疼痛、咳嗽、鼻塞流黄浊涕等症.为了控制产品质量,保证药物疗效,本研究采取了HPLC法对解毒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检测.
作者:姜永梅;刘铁志;姜泓;曲静;陈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体质医学在日本受到较大关注.日本体质学会,每年定期召开体质医学总会,出版日本体质学杂志,从体质的概念和构成因素、体质的分类和诊断、汉方的体质分类和治疗等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法研究体质问题,促进了体质医学的发展.同时,分析了日本体质医学研究的困难性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王琦;朱燕波;折笠秀树;藤川秀道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导师李宜瑞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30余年,潜心研究,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积累了一定经验,临床疗效显著.本人跟随老师门诊多时,对李宜瑞教授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赖东兰;李宜端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