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正
进胸脊柱前路手术创口大、出血多;经典的内窥镜手术创口小,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
作者:陈碧红;徐旭仲;胡明品;金胜成;池永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1997.9~2000.3期间,我中心对19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4例,女5例;年龄:45~70岁,平均66.7岁;病程2~11年,平均5.5年,全部病人均为经内科正规用药治疗,疗效已消失或明显减退,以及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者.
作者:厉民;黄润生;金晓;郑新法;黄素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实施整体化护理,不仅是护理工作方法的变化,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改进.我们开展整体护理两年来,在护理质量、安全医疗、服务态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曼莉;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婴幼儿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伤后的处理方式与成人不同,本组研究了本院自1995.8~2001.1对132例脑外伤的处理,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张昕;徐瑛;黄李法;徐一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老年胆石病成为影响老年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胆石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胆囊外并发症增加,手术危险性增高.我院自1990~2000年完成老年胆石病247例,其中胆囊结石185例,占74.9%;胆管结石15例,占607%;胆囊胆管均有结石47例,占19.03%.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总结老年胆石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邵茂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使老年肠梗阻占有相当比例.我院从1980~2000年共收治60岁以上的肠梗阻病人5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手术时机与方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如下.
作者:徐美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脑血管意外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已成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脑卒中后恢复速率在发病后3个月特别是初4周内恢复快[1],而国外的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几乎与药物治疗同时开始,即发病后第一天就开始康复治疗[2].我们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并观察其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琳;徐英美;朱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院至今共收治阳萎门诊病人80例,其中心理性阳萎60例(已除外血管性、神经性、内分泌性因素).用勃乐斯阴茎海绵体注射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俞建军;金建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自1994.1~2001.3,共收治颈髓损伤207例,其中合并有脑挫伤、胸腹腔脏器损伤或骨盆骨折等按AIS-LSS评分[1]属于严重复合伤病例60例.207例中漏诊10例,其中9例合并严重复合伤.因此如何避免严重复合伤中颈髓损伤的漏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者:陈天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肩锁关节脱位,为骨科常见病之一.我们于1992.4~2000.4,收治肩锁关节脱位42例.按Allman分类法[1],Ⅲ度脱位29例.对该组病人我们采用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同时修复损伤韧带,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钟玉平;周荣;林军;周青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8~2001年我院收治腹部外伤患者103例,经积极抢救和有效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护理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袁云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截肢是一种破坏性手术,不但患肢形象受到破坏,同时生理功能丧失,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截肢病人比其他病人心理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表现各异.现将本院1991~2000年25例病人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将其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雪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们于2000.10~2001.6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学磊;叶碎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约占腹部损伤的3%~5%[1],由于其解剖及生理特点,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漏诊率为25%~30%[2],其病情往往较重,病死率高,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林胜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常采用钻孔引流,治愈率为79%,复发率为8%[1].本组自1998~2000年,采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予微创穿刺引流治疗CSDH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吕庆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临床上可以见到许多颅脑外伤病人,经手术或抢救后长期昏迷卧床.此类患者往往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无力咳出痰液,分泌物滞留于呼吸道,导致两肺背侧的坠积性肺炎.还有部分严重颅底骨折伴脑挫伤昏迷的患者颅内压增高,频繁呕吐,其呕吐物为鲜血和脑脊液,易误吸入气管,尤其对酗酒后颅脑损伤患者,常有误吸呕吐物的危险.
作者:任力;张臻;贾丕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手部的皮肤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手部结构精细复杂,且皮肤很薄,修复时有一定难度.1979年Foucher报道了以第一掌动脉为蒂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拇指虎口皮肤缺损,1990年路来金等人报道了以掌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用于修复手掌的小面积皮肤缺损[1].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以掌背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各种手部皮肤缺损22例,获得成功.
作者:贾雪峰;徐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1999.1~2000.12共收治38例气管切开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青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头部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2例经头颅CT证实的头部外伤后脑梗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头部外伤后脑梗塞发生机制是多方面的,它的发生加重了原发脑损伤并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头部外伤后脑梗塞应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杨树旭;王义荣;朱先理;甘海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外伤性睾丸扭转临床上少见,极易误诊为睾丸挫伤而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我院共收治二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有华;竺海波;陈映鹤;张磊;陈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