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功能的现代生理病理研究述要

徐志伟;王文竹

关键词:肝功能, 生理病理, 研究
摘要:认为中医所说的肝是一个广义概念,包含了西医所说的肝,是一个以肝脏为中心的,涉及多个器官多个组织的联合体,就病理而言,超出了实体肝的功能范畴.从肝藏血、主疏泄对肝的现代生理病理作了论述.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益中汤促排卵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补肾益冲汤促排卵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未成年昆明小白鼠(体重16~18g),首先用小剂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促其卵巢卵泡同步发育,在此基础上,分别投给补肾益中药液每毫升含生药2g、HCG和9/L NaCl.于用药前后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阴道脱落细胞变化,排卵期显微镜下查找卵子,并对子宫、卵巢称重、测血清孕酮含量、卵巢组织切片.结果:补肾益冲汤能诱发排卵和提高孕酮含量,增加子宫和卵巢重量,且远期疗效优于HCG.结论:补肾益冲汤具有促进排卵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排卵的内分泌来实现的.

    作者:王霞灵;单志群;宁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朱丹溪对老年医学论述撮要

    朱丹溪为元代著名医家,是我国医学史上滋阴降火的倡导者,其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甚大.同时,丹溪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养生学家,其养生思想对祖国预防医学、心身医学及老年医学均作出了具大贡献.现就其对老年医学的贡献作一论述:

    作者:朱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清脑灵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中NO和NOS的影响

    目的:探讨清脑灵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生化免疫的方法,检测痴呆大鼠大脑皮层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结果:清脑灵大剂量组痴呆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的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小剂量组NO含量和NOS活性低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灵能降低痴呆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的NOS活性,使NO生成和释放减少,保护神经元的完整性,可能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机理之一.

    作者:方之勇;彭汉光;张茂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视觉思维的创造性与意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视觉思维是有别于言语思维和逻辑思维等非视觉思维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意象思维与视觉思维在本质上存在共性.本文通过对视觉思维及其创造性的介绍,联系广泛运用于中医理论中的意象思维,提出了加强对中医学生意象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初步构想.

    作者:阎晓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从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研究态势

    从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研究态势:中医学是认识医学规律的另一真理性途径、辨证论治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对两错误观点:中医学没有理论、中医药的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差,提出了质疑.指出,中医药研究应适应现代生活的新变化,提高诊疗质量的水平.

    作者:王鹏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西医学的对立与互补

    指出,中医学是建立在整体、立体思维基础上,以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黑箱、试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宏观整体揭示人体生命活动.从三个方面,即:西医的迅猛发展及难题,中医的稳步发展及其困惑,对立即互补等作了论述.认为,未来的医学要采取系统思维方式,注重运用整体观念研究系统的动态变化.中医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采手段完善.

    作者:王文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出血大鼠前脑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及三七总皂甙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前脑内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以及三七总皂甙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法观察胶原酶诱导的脑出血大鼠前脑内bcl-2mRNA在对照组和给药组的表达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蛋白在对照组和给药组的表达变化.结果:bcl-2mRNA及Bcl-2蛋白主要表达于病灶及病灶周围、大脑皮质额叶、顶叶、梨状区皮质、海马CA1至CA4区,给药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细胞着色变深;将给药组与对照组Bcl-2蛋白、bcl-2mRNA的病灶周围、皮层、海马处阳性细胞的面密度进行图像分析并统计,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大鼠前脑内抑凋亡基因bcl-2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三七总皂甙促进bcl-2mRNA的转录与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可促进脑出血后前脑内神经元的存活及损伤修复.

    作者:李巾伟;朱培纯;许红;吴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辉远教授临证研制新方举要

    高辉远教授从医60余年,精通医理,勤于实践,学验俱丰,变通古方,创拟新方.介绍高辉远新方四则:新定火郁汤治发热、高氏751糖浆止咳嗽、双紫补肺定虚喘及新加三才封髓汤疗孤惑.

    作者:王发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苦楝皮苦楝果中苦楝素含量的薄层-比色法测定研究

    为控制产品质量,探讨甘楝皮、苦楝果中苦楝素含量的薄层-比色法测定方法.实验方法:测定波长的选择供试品及空白耐照品UV图谱的比较,反应条件,显色剂的用量、标准曲线的绘制等.

    作者:吴安安;张弦;潘扬;王天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研究进展

    从五个方面,即:LDLR基因结构及其突变、LDLR基因与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关系、基因治疗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及LDLR基因表达的调控因素.指出,中药可提高LDLR基因表达,解除LDLR的抑制状态,促进LDLR表达,是血中LDL-C减少,调控了血脂水平.

    作者:刘萍;张静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药走向世界必须实现生产现代化

    从三个方面,即:GAP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根本、是控制中药材深加工质量的关键、是控制中药质量的保障.认为中药材从种植(GAP)、加工(GPP)到贮藏销售(GMP)只有实行规范化操作(SOP),才能确保中药材质量,实现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

    作者:胡本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夹竹桃科络石与桑科薜荔抗炎镇痛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络石藤药材(夹竹桃科植物络石和桑科植物薜荔)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小鼠足肿胀法、小鼠热板致痛法和小鼠扭体法对两种络石藤进行了抗炎、镇痛作用比较.结果:按传统水煎剂给药,2种络石藤药材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处于筛选标准(>30%)的临界水平;对琼脂所致小鼠足肿胀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两种炎症模型的实验结果提示薜荔的抗炎作用优于络石.两种络石藤药材均可提高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对酒石酸锑钾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大于筛选标准(>50%);两种疼痛模型的实验结果提示络石的镇痛作用优于薜荔,且两种络石藤药材的镇痛作用强度均优于罗通定20mg/kg.结论:结果表明两种络石藤药材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作用,且各有所长,薜荔作为终石藤入药有一定的药放学依据.

    作者:来平凡;范春雷;李爱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史大卓教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经验撷菁

    慢性心功能不全,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内科史大卓教授,擅长于心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运用中医药治疗心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扣启;孙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仙生脉散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仙生脉散对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来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且符合中医辩证为祁伤气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以仙生脉散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辅酶Q10治疗,两组都酌情配合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好转、心功能改善、病毒抗体转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在心肌酶恢复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表明仙生脉散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证属邪伤气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者有明显疗效,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高峰;金卓祥;文旺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蔡光先教授论肺癌病因病机治则及用药特色

    蔡光先教授认为,肺癌发病机理为正虚邪实,正虚不仅指正气亏虚,还包括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抗病能力降低;邪实是指致病因素导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障碍,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指出,应利用中西医结合优势,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多以扶正为主,兼以驱邪为治疗原则.力求分阶段辨证论治,遣方精良,用药灵活.根据本病因虚而得病,由虚而致实的特点,重用黄芪.应防毒邪留恋,做到驱邪务尽.

    作者:王银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口腔膜治疗实验性大鼠口腔溃疡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口腔膜治疗实验性口腔溃疡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90%石炭酸造成大鼠双侧口颊2mm× 2mm的溃疡面,同时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口腔膜对实验性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和镇痛作用.结果:口腔膜可明显缩短溃疡面的愈合时间,减轻口腔溃疡大鼠的疼痛感,增进其进食量和体重,降低口腔溃疡大鼠血中白细胞数量,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各给药组均可使粘膜缩小,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并可明显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痛觉反应时间和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结论:口腔膜对实验性口腔溃疡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作者:朱萱萱;王广基;刘建平;王淑云;徐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通下法在治疗疑难病症中的应用研究

    指出,通下法适应范围:恶性肿瘤、肥胖症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合并症、肝炎、肝硬化及其脂肪肝、外伤及其它病症.作用机理是,恢复和促进胃肠功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抑杀细菌及其体内毒素作用、改善肺功能、保护肝细胞.认为通下法作为中医学的一种方法,当然应该建立其信息系统,将其药物配伍、适应症等实行数字化、信息化以便准确选用.

    作者:顾奎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江南中医学家学术成就及其盛衰渊源考

    江南医家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充实丰富、学术思想的创新、诊治经验的提高、学术争鸣、内外交流等方面贡献甚大.从以下几方面对江南中医学家学术成就与盛衰作了阐述:对中医学理论的丰富和学术思想的创新、对药物学整理和制药业的开端及其<肘后救卒方>价值和其他著名医家的学术成就及江南中医学家学术盛衰之探索等.同时,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作者:何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伤寒杂病论》中灸法应用规律探要

    对<伤寒杂病论>灸法的辩证应用,归纳为温阳散寒、温阳复脉、温经散寒、温阳举陷、温经回阳、温阳散寒通脉、回阳救逆.仲景用灸法,多用于治疗三阴证候.三阴证候,正虚为主,多表现为里虚寒证,故治以灸法,以取温阳散寒之功.

    作者:刘松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姜食盐醋酸对食品污染菌的协同抗菌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生姜、食盐等食品调味品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控制微生物污染食品对人类的危害.方法:应用把空中落下的杂菌培养后生长的菌数计数和斜面接种菌发育抑制法检测生姜与低浓度的食盐、醋酸三者的协同抗菌效果.结果:生姜、食盐、醋酸三者组合后,对空气中杂菌和供试的大多数易污染食品的真菌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明显强于各种单独对照各两种成分组合的混合对照.结论:生姜、食盐、醋酸三者能协同抑制常见食品污染菌的生长繁殖.

    作者:关洪全;栗田启幸;大荒田素子;宫治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