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经络实质研究的几点反思

张英

关键词:经络实质, 研究
摘要:经络学说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反应及其特殊联系规律的总结.经络系统是古代医家或学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对人体某些现象(包括生理及病理变化及人体特定部位之间联系)的一种解释和总结.经络实质研究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中争论为激烈,而且又受重视的一个课题.就目前经络实质研究中选用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些反思,并提出了今后经络实质研究可能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与三焦实质

    三焦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是中医脏象学说研究的疑难之处,自<难经>开始即对此进行了长达两千年的研究,众说纷纭,悬而未解.由于三焦学说对中医论治起着很大作用并至今仍在指导临床,因此研究三焦理论对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都有重要意义.笔者研习古今文献 , 结合现代医学重大发现-脂肪组织是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这一新理论,重新认识三焦,并在此与同道探讨.

    作者:王智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瘀的致病特点及其证候特征浅析

    血瘀是许多疾病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 ,近20多年来,深入研究血瘀理论一直是研究、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血瘀理论肇始于<内经>,散见于书中多篇,后虽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发展,使血瘀理论得以深化, 但其内容仍显支离.尽管血瘀病证范围较广,变证百出,但血瘀为患,必有其内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因而必然具备许多共同的且主要的临床特征.本文将以<内经>血瘀理论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和治验,尝试从血瘀的致病特点与证候特征方面,探讨血瘀致病的临床特征,丰富血瘀理论,以期为深入研究血瘀致病的辨证施治、发展转归及改善预后等提供借鉴.

    作者:王均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行气活血开闭固脱法治疗休克的机理研究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有学血循环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组病理生理改变,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血压下降,收缩压10.61KPa(80mmHg)以下 , 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心排血量降低、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而数、全身无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或紫绀、静脉萎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演变过程,类同于中医学的厥脱.

    作者:周仲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心舒口服液治疗冠心病131例

    近几年来采用心舒口服液治疗冠心病131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兆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对比敏感度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

    角膜屈光手术已成为目前除配镜外治疗近视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对屈光手术前后视功能的评价仅靠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两个指标,并不能全面评价手术疗效及人眼视功能.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tion,CSF)是形觉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CSF比常规视力检查更加全面反映形觉功能.其在屈光手术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广泛.本文从其原理、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进展等方面对其加以综述.

    作者:马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针刺安眠穴治疗颈椎病引起失眠32例分析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症,可以是许多疾病的继发症状,在颈椎病患者中的有较高发生率.对颈椎病所导致失眠,笔者采用针刺安眠穴的方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对经络实质研究的几点反思

    经络学说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反应及其特殊联系规律的总结.经络系统是古代医家或学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对人体某些现象(包括生理及病理变化及人体特定部位之间联系)的一种解释和总结.经络实质研究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中争论为激烈,而且又受重视的一个课题.就目前经络实质研究中选用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些反思,并提出了今后经络实质研究可能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张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生大黄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中的应用

    急性重症胆管炎起病多急,病情凶险,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颇感棘手. 我院自1998~2001年间以大剂量生大黄煎汁口服配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24例,与同期同类病人单纯以西药治疗相比,疗效优于对照组,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建西;侯智亮;彭红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低水平铅暴露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在生长发育早期受到上述水平的铅中毒影响,虽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有学者的研究发现,其空间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到了成年期,即使血铅降至正常组水平,基学习能力仍然低于正常大鼠,说明铅对生长发育期脑的影响,特别是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作者:徐鸣;叶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黄芪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

    目前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的制备方法均为水醇法,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周期长.因此,笔者对其工艺进行了改革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适宜工业化生产采用.目的:研究黄芪口服液的佳生产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了水醇法和高速离心法两种制备方法的差异。结果:高速离心法制备的黄芪口服液中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均较水醇法高,且生产工艺简便。结论:高速离心法制备黄芪口服液值得推广。

    作者:马涵涛;谢秀娟;王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40例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限局性湿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自拟滋肾益肝汤,并同时配合梅花针等中医外治手段,对照组采用肤疾宁贴膏与去炎松尿素软膏联合使用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22.5%,总有效率62.5%,以上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服及外用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永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医学统计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简释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医学统计学在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已引起中医药界同仁的普遍重视.但是笔者发现有些同志由于对医学统计学不经常应用,以致掌握不好或应用不当.笔者发现近几年有些医学论文存在医学统计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作者:赖幼林;蒲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疏血通治疗非Q波性心肌梗死60例

    非Q波性心肌梗死是其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是由某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而引起,即斑块破裂处迅速形成血小板血栓使血流减少,但通常不完全阻断血流.目的:探讨疏血通对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非Q波性心肌梗死病例6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点,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在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血通对非Q波性心肌梗死有显著疗效并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

    作者:才晓君;梁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毓宫胶囊对肾阳虚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毓宫胶囊对子宫发育不良肾阳虚大鼠ER的影响及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先将健康雌性鼠龄35~40天大鼠分组进行双卵巢切除后加地塞米松磷酸钠肌注诱导肾阳虚子宫发育不良模型,再用不同药物及毓宫胶囊溶液灌胃18天后处死大鼠取出子宫,分别测定子宫重量、湿重百分比及大鼠子宫ER含量.结果:各组比较显示毓宫胶囊能使大鼠子宫重量增加,子宫湿重百分比上升,并能使子宫内膜ER含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毓宫胶囊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使去卵巢大鼠子宫湿重,湿重百分比增加,子宫组织E R含量增加,而促进子宫发育.

    作者:杨鉴冰;崔晓萍;王宗柱;许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针刺TDP灯照射配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分析

    面神经麻痹是一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采用针刺并配合 TDP灯照射,及推拿治疗30例,取得较好疗效,可能是上述三种方法发挥综合作用的缘故.治疗着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水肿消退,炎症吸收,从而使其功能恢复.

    作者:张万方;连至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1例分析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ctic Syndrome,NS)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而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Frenguently Relapse Nephrotic Syndrome,FRNS),也是治疗肾小球疾病中常常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往往疗效不佳,副作用大,又不能有效的解决复发的问题.1999~2002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41 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曾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0例疗效分析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胃溃疡的主要环节,绝大多数患者以中上腹部疼痛起病,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伴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笔者自拟胃溃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发现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修复胃粘膜、复发率小等优点,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磊;王立颖;刘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未刻本叶氏医案》制方用药特色探微

    <叶案>原出自叶氏门人周仲升所抄录 ,距叶氏卒年未久.内容未经选择修饰,深朴可珍、案语虽简率,处方却精细,药味虽不多 ,而选药至谨严,运用多古法,而变化尤奇妙.

    作者:李秉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述略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有关RA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报道概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魏东明;文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喉咳宁对小鼠浓氨水引咳延长潜伏期及减少咳嗽次数的药效学研究

    对喉咳宁的药效学研究表明,喉咳宁对小鼠浓氨水引咳有明显延长引咳潜伏期并明显减少小鼠咳嗽次数的作用;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小鼠因热刺激所致的疼痛有明显减轻作用;对小鼠棉球肉芽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郑作文;邓家刚;周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