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凤;郑旭宁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36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36例SPT患者临床以腹痛为主要症状.肿块位于胰头15例(41.7%),胰体5例(13.9%),胰体尾9例(25.0%),胰尾7例(19.4%).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实性区和假乳头状区混合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生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β-catenin的表达率为94.4%,CD10的表达率为80.6%,CD56和Vim的表达率分别为83.3%和91.7%.32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96月不等,30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复发,1例肝脏转移,均予手术切除,目前无死亡.结论 SPT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可能来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作者:郑小草;葛荣;刘创峰;张雯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 α)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 1,Glu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对28例新鲜肝癌标本和相应癌旁正常肝组织中HIF-1 α与Glut1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47例肝癌和10例相应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HIF-1α与Glut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HIF-1 α和Glut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在肝癌组织中HIF-1α与Glut1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HIF-1 α表达越强,Glut1表达也越强,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28,P=0.0004).结论 HIF-1α和Glut1在肝癌组织中的过表达与肝癌的恶性演进、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癌分期及评估预后.HIF-1 α可能通过上调Glut1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
作者:梁辉;姬宏斌;宫伟;马力群;刘亚平;高广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IK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T细胞亚群变化对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与非转移组比较,转移组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值增高(P<0.01),乳腺癌肺转移(15例)Th、NK指标高于均值(35.67±5.28和25.62±7.24),增幅比率41.6%(15/36),CD4 +/CD8+绝对值增幅>45%(由0.8±0.3到1.7±0.6;P<0.01).转移组总有效率52.8%,非转移组总有效率91.4%.结论 CIK治疗对肿瘤负荷的缓解作用和提高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和钢;杨峂;张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在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82例为子宫内膜腺癌,2例浆液性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标本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TrkB的表达.结果 TrkB在子宫内膜腺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和25.0% (P =0.024);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和临床期别升高,TrkB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 =0.011,P=0.028).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rkB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 =0.008).TrkB在浆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癌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TrkB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有关,TrkB可能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转移的间接指标之一.
作者:郑伟平;黎敏华;陶萍萍;王运根;孙爱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肺癌细胞株(801D)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内LIMK-1/cofilin蛋白表达及细胞骨架重组的影响,揭示LIMK-1/cofilin在姜黄素抑制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人肺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体外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观察姜黄素对肺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姜黄素对与细胞骨架重组相关的LIMK-1/cofilin及磷酸化LIMK-1/cofilin蛋白表达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姜黄素对细胞骨架重组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能够抑制人肺癌细胞801D增殖,抑制率均随处理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组比较,10 μmol/L、2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24小时后的801D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P<0.01).姜黄素能显著下调LIMK-1/cofili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并能影响细胞内微丝骨架的结构和分布.结论 姜黄素抑制肺癌细胞体外增殖和转移能力与姜黄素调控LIMK-1/cofilin信号通路与肺癌细胞微丝骨架结构有关.
作者:徐炜;陈清勇;陈方园;焦德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万方等数据库,并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查找相关文献.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个研究共1 67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高水平对患者的危害是低水平的1.25倍[95% CI(1.10,1.42),P=0.000].结论 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高水平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总生存率较低水平患者差,其水平对小细胞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闫瑞华;盛辉;乔青;李景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9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治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比较其疗效和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5.6%、8.9%、82.2%,而对照组为37.8%、26.7%、6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进展期大肠癌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是预防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智爽;吴稚冰;唐荣军;邓清华;马胜林;景赛赛;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女性,69岁,因左腹胀痛4月伴间断便血1周于2012年11月12日入本院.4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腹胀痛,伴大便变稀,无恶心、呕吐,无胸痛、胸闷,无嗳气返酸,无畏寒发热,无皮肤黄染.11月5日出现间断性便血,本院门诊肠镜示:结肠巨大溃疡伴不全性肠梗阻;病理活检诊断:脾曲腺上皮乳头状或不规则管状腺癌浸润固有层.遂拟诊断结肠癌入院.入院体检: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11×109/L,血红蛋白95 g/L,血小板277×109/L.粪便隐血:阳性(+++).
作者:柯金;胡喜梅;周水阳;包维莺;范燕琴;陆翠;朱锐锋;王恒石;刘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色素瘤是一种主要在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细胞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是皮肤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黑色素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长迅速.在男性肿瘤中,黑色素瘤是增长速度快的恶性肿瘤;在女性肿瘤中,也仅次于肺癌的发病增长率,位于第2位.预计2012年全球黑色素瘤的新发病例将达到76 250例,并将有约9 180例患者死于黑色素瘤,这还未涵盖在门诊治疗未报告的浅表性和原位黑色素瘤[1].在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较低,但增长迅猛,是增长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北京市八城区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黑色素瘤发病率为0.2/10万,而2004年已达1/10万.
作者:郑永卿;刘文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晴(technetium-99m 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99mTc-MIBI)脑显像预测高分级脑胶质瘤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可能性.方法 用SPECT/CT对67例高分级脑胶质瘤进行脑显像,于放化疗前肘静脉注射99mTc-MIBI 30 mCi,注射后30分钟和120分钟分别行早期相和延期相显像,计算肿瘤感兴趣区(regionof interest,ROI)与对侧正常相应部位早期摄取比值(T/Ne)、延期摄取比值(T/Nd)和滞留率(RI%).所有患者给予术后病灶三维适形放疗和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同步化疗,随后给予6个周期的TMZ辅助化疗.结果 放化疗有效组49例(71.1%),中位生存期(MST) 19月;无效组18例(28.9%),MST 11月,两者M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前者T/Ne、T/Nd和RI%值为4.65 ±2.17、6.67 ±3.32及(16.11 ±2.35)%;后者为6.14±2.06、4.47 ±2.57及(5.40±2.61)%,T/Ne和T/N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mTc-MIBI脑显像中RI%对高分级脑胶质瘤同步放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赵帆;陈暑波;倪建明;杭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色素瘤(melanoma)是一种侵袭性强的皮肤肿瘤,近年来随着发病率明显上升,逐渐成为常见恶性肿瘤.其进展迅速,极易转移,临床预后极差,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黑色素瘤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但是对于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目前治疗手段收效甚微.转移性黑色素瘤对放化疗疗效不明显,预后差,复发率高[1].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靶向作用于BRAFv600E突变型黑色素瘤的新型靶向药物vemurafenib的问世,给黑色素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2],但靶向治疗的耐药问题仍面临严峻挑战[3].因此,为更好提高黑色素瘤治疗疗效,对其发生、发展等分子机制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作者:耿涛;宋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早期确诊困难,极易发生转移及化疗耐药.中药治疗能有效增强卵巢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抑制化疗不良反应,已成为卵巢癌临床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基础研究证实,中药及其提取物通过调节细胞形态、调节卵巢癌细胞周期以及调节某些蛋白与基因的表达,进一步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及侵袭转移、提高其化疗敏感性,并增强动物模型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本文对近年来中药抗卵巢癌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洁茹;张婷婷;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遗传因素在武威市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及食管癌的遗传模式.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收集225例武威籍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及其对照的家系资料,调查这些家系所有亲属的食管癌发病情况.食管癌家族聚集用二项分布(p+q)“数学模型拟合,用,进行配合适度检验.分别按Li-Mantel-Gart法计算食管癌的分离比、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 武威市225例食管癌家族中的食管癌分布超过了二项分布的概率范围(x2=50.36,P<0.01);食管癌的分离比为0.0643,显著<0.25;单基因显性简单分离分析(分离比0.50)∥=645.97,P<0.01;单基因隐性简单分离分析(分离比0.25),,=193.20,P<0.01;先证者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24.29 ±0.46)%.结论 武威市食管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先证者食管癌遗传不符合单基因显性和隐性遗传而是属于多基因遗传.遗传因素对食管癌的发病约占整个危险因素的1/4.
作者:罗海亮;罗好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卡莫氟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为5-FU的潜衍生物.抗瘤谱与5-FU相同,对消化系统肿瘤有较好疗效,尤其是大肠癌,卡莫氟的敏感性优于5-FU及FT-207[1],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和尿频、热感、皮疹.本例因服药时间长、发生中枢神经不良反应程度重,虽经积极对症处理,临床症状改善并恢复,但需要时间较长.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宝凤;郑旭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与顺铂联合应用产生协同的抗卵巢癌作用.方法 利用移植卵巢癌细胞株小鼠模型,研究环氧合酶-2抑制剂美洛昔康联合顺铂对小鼠生存期限、肿瘤生长以及小鼠体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单独使用顺铂或美洛昔康均可延长DISS腹水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OVCAR-3肿瘤细胞的生长(P<0.01),并可降低恶性腹水小鼠的腹水及转移瘤小鼠血清中的PGE2水平(P<0.01),降低转移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P<0.01).联合用药与单独使用顺铂或美洛昔康比较,明显增加对实验小鼠的抑制肿瘤效果.结论 美洛昔康与顺铂联合使用对卵巢肿瘤的生长抑制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作者:辛兵;刘贵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并进行1-5年随访观察.结果 83例中67例为首次手术,16例为二次手术;48例术后行131I内照射治疗;83例均术后服用甲状腺激素.随访75例中有2例死于转移癌.结论 术前评估对制定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全甲状腺切除术辅以术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并适当予以放射性碘治疗,是兼顾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治疗甲状腺癌的合理选择.
作者:胡尔维;姜训圳;刘立彬;何向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色素瘤是一类高侵袭、高转移,预后极差的皮肤恶性肿瘤[1],发病率在全球各地区均成持续增长趋势[2].2012年据美国估计约76 250人诊断为黑色素瘤,死亡约9 180例[3].尽管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但其危害却不容轻视,发病率逐年增长,估计每年新发病例约2万例[4],死亡率极高,尤其是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仅约6月,5年生存率<5%[5].
作者:李真;宋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本研究系统评价唑来膦酸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VIP、万方、CNKI和CBM等数据库,查找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3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4个RCT,共1 1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比较,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可以提高肺癌骨转移控制疼痛有效率[OR =5.78,95%CI:(3.93,8.51),P<0.00001]和骨病灶控制率[OR=5.82,95%CI:(3.52,9.61),P<0.00001],延迟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但在肺部原发病灶控制率[OR=1.61,95% CI:(0.92,2.82),P=0.09]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发热、胃肠道反应、肌肉酸痛发生率均较单纯化疗组增多(P<0.05).而一过性骨痛[OR =3.13,95% CI:(0.73,13.38),P=0.12]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控制疼痛有效率、骨病灶控制率、延迟骨相关事件发生,且其安全性尚可.
作者:时红萍;侯仰韶;张秋宁;王道英;王小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胰腺癌是全世界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仅5%,中位生存期约6-8月[1].虽然外科手术是胰腺癌唯一的治愈手段,但多数患者因诊断时分期太晚而无法手术切除.即使可手术切除的患者,疾病复发率也>80%,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一致[2].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老年人因特殊生理病理特点,耐受性差,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权衡姑息化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3-4].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吉西他滨化疗及放疗失败的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口服替吉奥(S-1)单药及辅助辨证中药治疗后,获得10月的症状控制时间,治疗至进展时间(TTP)8月.
作者:李元青;孙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色素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快的肿瘤,年增长率约3%~5%[1].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发病率低,但是增长迅猛.北京市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黑色素瘤发病率为0.2/10万,2004年其发病率已达1/10万.黑色素瘤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5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恶性黑色素瘤预后与肿瘤分期关系密切,早期肿瘤厚度≤1 mm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10%[2].手术治疗是黑色素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中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辅助治疗或姑息性治疗手段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现对黑色素瘤化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静;李峻岭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