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垂直骨劈开法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评估

方赵平;陈宁

关键词:上颌垂直骨劈开术, Frialit种植体, 同期种植
摘要:目的:评估上颌垂直骨劈开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不同时段不同年龄患者40位,使用牙槽骨劈开手术同期种植体植入.6月后,制作固定义齿,并定期随访.结果:使用上颌垂直骨劈开法同期植入种植体共122枚,其中有11枚种植体于观察期间失败,结果显示,Frialit-2与Frialit-synchro存活率87.5%,Frialit-XiVE(TPS)与Frialit-XiVE S cellplus存活率96.0%.结论:利用垂直骨劈开法使上颌牙槽嵴扩张,行种植体同期植入,与常规有足量骨量种植相比,存活率相近.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BMSCs/PRF复合载蛇床子素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BMSCs/PRF复合载蛇床子素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双侧下颌骨制备缺损模型.A组植入BMSCs/PRF复合载蛇床子素支架材料;B组植入BMSCs复合载蛇床子素支架材料,C组单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实验动物,制备组织标本,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分析、HE染色、扫描电镜检测,并对影像学分析值及成骨情况加以评价,对分析数据结果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意义.结果: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染色显示A组骨缺损处愈合程度,成骨速度及其质量明显优于B组C组;扫描电镜显示A组该复合材料与组织相容性好,无炎症刺激反应;统计牙CT分析数据及新生骨面积,A组的成骨情况明显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BMSCs/PRF复合载蛇床子素支架材料有明显骨诱导作用,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望成为临床应用中修复颌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作者:郭延伟;李松;房殿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透明质酸钠关节下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临床表现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可复性或不可复性),进行关节下腔灌洗及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观察分析治疗前、治疗1、2、3次和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和Helkimo指数分析.结果:治疗1、2、3次、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临床疗效及Helkimo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与治疗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效果稳定.

    作者:袁健;龚忠诚;凌彬;林兆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上颌垂直骨劈开法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评估

    目的:评估上颌垂直骨劈开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不同时段不同年龄患者40位,使用牙槽骨劈开手术同期种植体植入.6月后,制作固定义齿,并定期随访.结果:使用上颌垂直骨劈开法同期植入种植体共122枚,其中有11枚种植体于观察期间失败,结果显示,Frialit-2与Frialit-synchro存活率87.5%,Frialit-XiVE(TPS)与Frialit-XiVE S cellplus存活率96.0%.结论:利用垂直骨劈开法使上颌牙槽嵴扩张,行种植体同期植入,与常规有足量骨量种植相比,存活率相近.

    作者:方赵平;陈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报告2例罕见的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以便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例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对该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颌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1例在术后半年发生局部复发并行第2次手术,另1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差.

    作者:王琳琳;韩前超;邵乐南;向国林;任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服用硝苯地平后牙龈增生以及未增生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特性比较

    目的:观察服用硝苯地平后牙龈增生和未增生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nifedipine responders gingival fibroblasts NIFr-HGF,nifedipine non-responders gingival fibroblasts NIFn-HGF)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变化以及增殖能力的差异性,以探讨该药导致牙龈增生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NIFr-HGF、NIFn-HGF的超微结构,利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和比较2种细胞经硝苯地平诱导后其细胞周期以及增殖能力的差异性.结果:与NIFn-HGF相比较,NIFr-HGF内粗面内质网扩张;受硝苯地平诱导后其增殖明显加强.结论:NIFr-HGF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可能较NIFn-HGF强,且前者对于硝苯地平的反应也明显强于后者,这提示两类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钙离子拮抗剂的反应能力存在差异,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生可能存在细胞异质性.

    作者:倪靖;束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牙周缺损区患牙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0例,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和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10例仅羟基磷灰石修复.统计学比较6个月时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牙槽骨水平改变.结果:实验组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的减少量和牙槽骨水平的增加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牙龈退缩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应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章立群;邓碧霞;谢安琪;孙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短种植体的长度和表面设计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种植体表面设计和长度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为指导短种植体临床应用和开发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12种包含不同长度和不同表面设计短种植体的上颌后区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V形螺旋设计、反支撑形螺旋设计、支撑形螺旋设计和鳍式非螺旋设计分别建立种植体长度为7 mm、6.0 mm和5.0 mm模型,对所有模型进行垂直和侧向加载,分析比较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和Von-Mises应力峰值.结果:垂直加载时,鳍式非螺旋设计的应力分布合理,在螺纹设计中6.0 mm反支撑形表现出较好的应力分布.侧向加载时,在同一长度下,鳍式非螺旋设计的应力分布佳.结论:短种植体表面设计以鳍式非螺旋设计佳,在螺纹设计中,反支撑形的应力分布更合理,应避免应用V形螺旋表面设计;螺纹表面设计的短种植体长度不应小于6 mm;鳍式非螺旋设计的短种植体长度可以更小,甚至可以小于5 mm.

    作者:薛洪权;衣红梅;李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颌下置管全麻在复杂全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特殊全面部骨折手术中一种经颌下置管全麻的方法并探讨其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方法:7例全面部骨折、无法实施鼻插全麻患者,口插全麻并稳定后制备口底与颌下间隧道并将气管导管导出颌下、固定.手术结束后将导管导回口腔.结果:所有患者口腔插管和口底导出均顺利,导管位置无改变,双肺呼吸音对称.术中麻醉平稳,管理方便,不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局部无气肿、感染、气道阻塞、神经损伤.结论:在无法鼻插全麻前提下,经颌下置管全麻避免了气管切开,同时满足了颌骨骨折术中咬合对位的要求,是特殊全面部骨折麻醉手段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永功;候明;王买全;彭利伟;闫德民;李亚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研究进展

    二膦酸盐类药物是临床上重要的抗骨吸收药物之一,作用机理在于能够特异性的与骨质中羟磷灰石结合,破坏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临床应用包括治疗代谢性骨疾病、骨质疏松症、肿瘤骨转移以及关节成形术后骨溶解并发症等[1].2003年Marx首次报道该药物应用导致颌骨坏死并发症[2],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并对该并发症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回顾近几年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儒煌;蔡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种托盘制取松动基牙模型的精度比较

    目的:评价成品托盘和个别托盘使用海藻酸盐印模材料对松动牙取模时模型的精度的影响.方法:用成品托盘和个别托盘对同一松动牙模型取模,各制得20个超硬人造石模型.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取得的人造石模型上标各记点间距离,测量精度为0.001 mm,将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2种托盘对松动牙取模精度无显著性差异,2种托盘对于松动牙取模精度均已超出临床所允许范围.结论:当使用海藻酸盐作为印模材料时,成品托盘和按照常规方法制作的个别托盘不适于松动牙的取模,及对于松动牙,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海藻酸盐印模材料.

    作者:危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上、下颌骨血管外皮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颌骨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9例颌骨血管外皮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为8∶1,年龄38(23~51)岁;下颌骨6例,行根治性手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上颌骨3例,行根治性手术,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例放疗,2例化疗.术后随访49(10~101)月,1例肺转移,1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结论:手术是治疗颌骨血管外皮瘤主要手段,辅助放疗对改善预后可能有益.

    作者:白岫峰;阿里木江·吾守;刘伟;田臻;齐红;张志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培养方法对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生成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方法对成骨细胞(OB)-破骨细胞(OC)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混合(比例1∶10)培养的方法建立OB-OC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并观察培养基中加入10-6 mol/L PGE2和10-8mol/L VitD3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应用聚酯微孔扩散膜隔断的双室24孔板间建立非直接接触OB-OC共培养体系.实验分2组:A组为直接接触法,B组为非直接接触法.2组培养基中均加入PGE2和VitD3.于培养第7、9天分别采用TRAP染色和牙本质磨片的扫描电镜(SEM)观察评价OC生成情况.结果:A、B组细胞均有TRAP阳性多核OC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A组所形成的OC数目及吸收陷窝显著多于B组.在直接法共培养体系中,PGE2和VitD3有效促进了OC生成.结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法均可用于破骨细胞培养,面前者效果更好.在共培养中PGE2和VitD3可有效促进OC生成.

    作者:丁士育;董伟;戚孟春;冯晓洁;温黎明;梁永强;李金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鼻腭神经血管束解剖游离在腭成形术中的应用

    先天性腭裂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先天畸形,现在临床上手术方法比较成熟,但是绝大部分报道中对于硬腭黏膜前缘的出切牙管的鼻腭神经血管束的处理上面鲜有具体提及.现就我科在腭成形术中解剖游离鼻腭神经血管束的手术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黄长波;闫寒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Vitapex糊剂和氢氧化钙诱导年轻恒牙根尖形成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Vitapex糊剂和普通氢氧化钙2种材料诱导根尖成形的疗效.方法:选择76颗牙外伤或已有牙髓病变的年轻恒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Vitapex糊剂、氢氧化钙糊剂行根尖诱导术.结果:经2年的随访观察,根尖诱导成功率Vitapex组为94.73%、氢氧化钙组78.95%,结果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糊剂诱导年轻恒牙根尖成形较普通氢氧化钙糊剂效果更好.

    作者:孙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综合治疗大范围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附1例报告)

    口腔黏膜发生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预后极差.本文报告综合治疗1例腭部大范围恶性黑色素瘤,并对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原发灶冷冻、手术以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鲁勇;杨旭东;徐明耀;韦元;文建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牙周膜干细胞在钛表面不同应答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牙周膜干细胞在不同粗糙程度的钛板表面的增殖情况及成骨基因表达.方法:常规酶消化法培养牙周膜干细胞,按照接种面性质及钛盘表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5组;将牙周膜干细胞按照相同的细胞浓度植于上述5组培养皿内,检测细胞的增值情况和成骨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EM检测钛板表面处理情况:第1组常规机器处理组(G1);第两组75 μm Al2O3喷砂组(G2);第3组125 μm Al2O3喷砂组(G3);第4组阳极电压处理组(G4);第5组空白对照组(G5).细胞增殖情况:第1天细胞增殖较慢,但是G2和G3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他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第3天细胞增殖增快,G3和G4细胞增殖明显加快;第6天G2表现出快的细胞增殖率,G5则表现出比其他各组明显缓慢的细胞增殖率.基因表达检测:培养后第1、3、6天GAPDH表达相对稳定,骨桥蛋白的表达在各组无显著性差异;骨钙蛋白的表达则有显著性,到第6天,骨钙蛋白在G5的表达明显降低,而在G2/3的表达明显增强.Ⅰ型胶原的表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在G5表达较高水平,而在G2,G3轻度降低,在G5明显降低.结论:牙周膜干细胞在粗糙面增殖优于光滑平面,与塑料表面相较,钛板表面能更利于牙周膜干细胞的骨向分化.

    作者:张清彬;张兆强;刘亚蕊;郑日成;杨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查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动物,所有绵羊都用超声骨刀造成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其中组1动物切断翼外肌,组2动物保留翼外肌功能.每组动物分别在术后4周(各2只)、12周(各4只)、24周(各4只)处死.处死后行CT检查,CT三维重建观察髁突形态,并解剖颞颌关节(TMJ)以观察髁突形态.结果:组2即保留翼外肌功能组,较组1髁突有更多新骨形成,髁突形态改变更严重.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平;刘昌奎;邓天阁;江欣;程鹏;胡开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镀膜钕铁硼磁体细胞毒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镀膜钕铁硼磁体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以评价其细胞毒性.方法:制备100%、50%、25%这3种浓度未镀膜钕铁硼磁体,氮化钛(TiN)镀膜钕铁硼磁体,类金刚石(DLC)镀膜钕铁硼磁体浸提液.以上述9组浸提液和阴性对照液,阳性对照液分别进行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培养后以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不同镀膜磁体组中正常活细胞和凋亡细胞数量差异.结果:MTT结果显示TiN组、DLC组、未镀膜组、阳性对照组的细胞毒性分别为1级,0~1级,2级,4级.流式细胞仪散点图显示,空白对照组中以正常活细胞为主;DLC组和TiN组中主要为正常细胞和早期凋亡细胞;未镀膜组中主要为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坏死细胞.结论:未镀膜钕铁硼磁体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TiN镀膜和DLC镀膜磁体的细胞毒性符合细胞毒性测验制定的安全标准.

    作者:唐镇;吴建勇;陈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显微超声技术在根中下1/3取断针的疗效及策略

    目的:分析在根管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取出根管中下1/3断针的临床效果,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收集5年来门诊根管预备断针发生在根中下1/3的患者36例,均在显微镜下用超声根管工作尖取断针.结果:36例根管内断针取出29例,失败7例,成功率为80.5%,4例建立旁路,1例拔除,2例留内观察.结论:根管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取出根管内断针相对安全有效.

    作者:徐强;邵红;邓永强;许小虎;尹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氟保护漆与含氟自酸蚀粘结剂预防固定正畸治疗早期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氟保护漆与含氟自酸蚀粘结剂预防固定正畸治疗早期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氟化物应用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22名,在每个患者的1区和3区使用含氟自酸蚀粘结剂粘固托槽,在2区与4区常规酸蚀后使用化学固化型京津釉质粘结剂粘固托槽,随后涂布氟保护漆.采用DIAGNOdent激光荧光诊断仪分别对不同区域的牙面釉质脱矿程度进行定量诊断,并在患者1个月、3个月复诊时重复监测.结果:粘结完成即刻与粘结后1个月时,含氟自酸蚀粘结剂使用区(1区、3区)与涂氟保护漆区(2区、4区)之间DIAGNOdent读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读数低于后者.粘结后3个月时,两组间的DIAGNOdent读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含氟自酸蚀粘结剂降低了正畸托槽粘结时釉质的脱矿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正畸治疗早期釉质脱矿的进一步发生、发展.氟保护漆在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方面的作用优于含氟自酸蚀粘结剂.

    作者:徐嘉莉;贺永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