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牙槽嵴延伸术中采用辅助固位的唇颊沟固定塑形

周立伟;郑苍尚;刘曼

关键词:牙槽嵴延伸术, 唇颊沟, 塑形, 辅助固位
摘要:目的:评价上颌牙槽嵴延伸术中采用自攻螺钉和结扎丝辅助固位的唇颊沟塑形术后的效果.方法:收集2007~2009年间在上颌牙槽嵴延伸术后采用自攻钉和结扎丝辅助固定塑形的患者12例,对其术后效果与术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唇颊侧前庭沟可以形成较为理想的向上弓形,牙槽嵴的义齿基托可伸展区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上颌采用辅助固位后有利于牙槽嵴延伸术中的唇颊沟固定塑形和术后义齿基托的固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热触发自组装型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

    目的:本文研制热触发自组装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胶原复合材料并测定了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相交融合法(Interdigitation-Fusion,IF)制备载Ca2+或Pi脂质体,考察其包封率及相变温度.提取I型鼠尾胶原,与脂质体混合成前驱液, 观察前驱液37℃时的显微结构及矿物质形成情况.结果:发现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68%,前驱液34~35 ℃时开始形成HA/胶原复合体.因此提示前驱液在体温下可形成HA/胶原复合凝胶,可为新的根尖屏障材料提供方向.

    作者:蔡洁明;李玲;王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显微CT在根管峡区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显微CT在根管峡区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单根上颌前磨牙,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筛选出五颗有根管峡区的牙,分析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以及横断面峡区类型,测量峡区至釉牙骨质界距离(DCEJ)以及至解剖根尖距离(DApex),并分析峡区根管的结构模型指数(SMI).结果: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为81.8%,其中完全峡区(CI)占72.8%,部分峡区(PI)占9%;DCEJ为(0.79±0.55) mm,DApex为(1.55±0.86) m;峡区根管的SMI为1.20±0.43.结论:显微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根管峡区形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研究根管峡区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苏征;范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口腔专业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分析与对策

    口腔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在给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给身体带来各种危害,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医疗主管部门对口腔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管理,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水平,使员工在有限时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社会价值.

    作者:李中琴;刘剑波;李成章;尚姝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托盘粘结剂对硅橡胶印模材料与托盘材料间粘结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托盘粘结剂对硅橡胶印模材料与不同托盘材料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选用GC和3M二种硅橡胶,托盘材料为不锈钢和自凝塑料,托盘粘结剂为GC和3M公司提供的专用粘结剂,进行交互使用,不涂粘结剂的作为对照组,共12组.各组均为6个样本.印模材料的调和按厂商说明进行,注入专门的测试装置中.等印模材料完全凝固后,把整个装置连接到万能测力仪上进行拉力测试,以5 mm/min的速度拉伸直到粘附脱落.所得数据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托盘粘结剂的使用能显著提高硅橡胶印模与托盘的粘结强度(P<0.01).在不使用托盘粘结剂时,不同托盘之间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9);且不同托盘材料与不同硅橡胶印模材料间无交互影响作用(P=0.8226).无论使用哪种硅橡胶印模材料或哪种托盘材料,应用GC托盘粘结剂组的粘结强度均高于3M托盘粘结剂组(P<0.01).结论:临床取模过程中在托盘表面应用粘接剂能有效的改善硅橡胶印模材料和托盘的粘接强度,从而提高印模的精确性.不同厂家提供的专用粘结剂可交互使用.

    作者:孙健;曹轶婷;张富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目的:对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PAc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制备高纯度重组蛋白rPAc.方法: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0b(+)-AP对不同培养基、诱导浓度,温度和时间等进行筛选确定佳条件,采用亲和层析分离纯化rPAc蛋白.结果:含原核表达载体pET20b(+)-AP的大肠杆菌在LB培养基中培养至A600=0.6时,终浓度为1 mM的IPTG诱导,30 ℃继续振荡培养4 h,可使rPAc的表达量达到大.分离纯化的蛋白在SDS-PAGE中显示为单一条带.结论:对PAc A-P区的重组质粒pET20b(+)-AP表达的rPAc经纯化后可用于动物免疫,为探索防龋DNA疫苗pCIA-P的新型免疫策略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作者:卢冠凡;杜霞;金洁;樊明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颌骨骨肉瘤临床与病理研究

    目的:总结颌骨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2例颌骨骨肉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9岁;病变位于下颌骨20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伴皮肤麻木和牙痛就诊,X线主要表现为境界不清的骨破坏区;镜下均可见到肿瘤性成骨,并可分为骨母细胞型(13例)、软骨母细胞型(11例)和纤维母细胞型(8例)3种类型.获得随访15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骨母细胞型骨肉瘤患者,分别发生于上颌窦和下颌骨升支.结论:肿瘤性成骨是病理诊断重要依据;颌骨骨肉瘤发病年龄较晚,其预后较好,但发生于上颌窦、下颌升支的骨母细胞型骨肉瘤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陈菲;陆东辉;张庆庆;陈湘华;王三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Bcl-xL反义寡核苷酸与博莱霉素协同抑制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研究bcl-xl反义寡核苷酸(ASODN)与博莱霉素(BLM)联用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设计合成bcl-xl的ASODN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Tca8113细胞,设无义寡核苷酸组(NSODN)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48 h后博莱霉素作用于转染后的细胞.以荧光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检测bcl-xl反义寡核苷酸与博莱霉素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bcl-x1反义寡核苷酸与博莱霉素的作用机理为激活细胞的内源性核酸内切酶,使核小体内DNA断裂出现缺口,产生凋亡.ASODN组、BLM 组和ASODN+BLM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NSODN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ASODN+BLM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ASODN组和BLM组(P<0.05).结论:Bcl-xL反义寡核苷酸与博莱霉素能协同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施磊;张斌;王伟;史金娜;赵尔杨;张梅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青少年面部组织与微笑相关数据的测量分析

    目的:研究面部软硬组织与美的微笑的关系.方法:用数码相机拍摄60名个别正常(牙合)的青少年面部正面像各数张(男30名,女30名),由正畸医生和普通人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判美的微笑,用微笑网格软件测量微笑照片相关15项数据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经方差分析(F=7.415,P<0.05),显示正畸医生与普通人的微笑主观评分有统计学差异.2)经Pearson相关分析,正畸医生对美的微笑的主观评分高低与牙龈暴露量呈负相观(r=-0.275,P<0.05),与上切牙暴露量呈正相观(r=0.209,P<0.05),与上下唇间隙呈负相观(r=-0.40,P<0.05),普通人对美的微笑的主观评分高低与上切牙暴露量呈正相观(r=0.345,P<0.05).3)正畸医生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牙龈暴露量,上切牙暴露量,上下唇间隙,普通人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影响因素仅为上切牙暴露量.结论:1)正畸医生与普通人对美的微笑的审美观不一致,正畸临床诊治患者过程中,双方需加强沟通.2)上切牙暴露量是影响正畸医生与普通人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主要因素,提示正畸医生在诊治患者过程中应注意上切牙位置.

    作者:郑元华;栗震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硚口区5 000名高中学生错(牙合)畸形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武汉市硚口区高中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为本地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硚口区5000名17~19岁高中毕业生进行(牙合)关系和牙颌畸形调查,按Angle错(牙合)分类法分类.结果:本组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29.26%,男生为33.81%,女生为24.9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错(牙合)畸形构成比以Angle I类为多,常见的牙(牙合)畸形为牙列拥挤、个别牙错位、深覆(牙合).结论:武汉市硚口区高中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率较低,错(牙合)畸形以Angle I类多.

    作者:虞清;向国林;田立华;张元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耳前、下颌下切口治疗咽旁颞下窝肿瘤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窝肿瘤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7例咽旁颞下窝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行耳前、下颌下切口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结论:对于边界相对较清楚的咽旁颞下窝肿瘤,单纯耳前、下颌下切口可顺利切除肿瘤,该手术入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卫红;朱谨;夏斌;孙鑫;许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Bag-1蛋白的功能及其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bag-1基因是BAG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属于抗凋亡基因,Bag-1蛋白有多种异构体,能与多种蛋白产生相互作用,它存在于多种肿瘤,包括口腔鳞癌中[1~5].

    作者:张玉慧;王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糊剂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采用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糊剂根管封药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慢性根尖周炎、牙髓坏死、残根、残冠,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糊剂封药,对照组用FC封药,每组100例.结果:实验组急症发生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28%).结论: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糊剂能有效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和降低约诊间疼痛程度.

    作者:王国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釉基质蛋白对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磷灰石生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釉基质蛋(EMPs)对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磷灰石涂层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法提取猪EMPs.纯钛片碱热处理后,在含不同浓度EMPs(0、50、100、150、200 μg/mL)的模拟体液中浸泡1周、2周后取出.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 X射线衍射分析晶相结构.结果:各组试件表面均有类骨磷灰石(CHA)生成.EMPs浓度为50、100 μg/mL时,钙磷涂层的沉积受到抑制;EMPs浓度为150、200 μg/mL时,钙磷涂层的沉积增强,且涂层粗糙度增加,有直径约300~600 nm孔隙生成,晶体呈(002)方向择优取向生长.结论:EMPs对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磷灰石生成的影响与浓度密切相关,较高浓度EMPs可促进钛表面生成CHA,并改变磷灰石晶体的形态与生长方向.

    作者:王晓洁;黄慧;杨斐;张富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上颌牙槽嵴延伸术中采用辅助固位的唇颊沟固定塑形

    目的:评价上颌牙槽嵴延伸术中采用自攻螺钉和结扎丝辅助固位的唇颊沟塑形术后的效果.方法:收集2007~2009年间在上颌牙槽嵴延伸术后采用自攻钉和结扎丝辅助固定塑形的患者12例,对其术后效果与术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唇颊侧前庭沟可以形成较为理想的向上弓形,牙槽嵴的义齿基托可伸展区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上颌采用辅助固位后有利于牙槽嵴延伸术中的唇颊沟固定塑形和术后义齿基托的固位.

    作者:周立伟;郑苍尚;刘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即刻负重技术的研究进展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Branemark教授提出了经典的口腔种植修复理论,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口腔种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病例,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阿兰;徐文洲;周延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激光与镍钛器械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联合应用

    目的:观察激光与镍钛器械联合应用于前牙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50例240颗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牙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123颗牙,采用镍钛旋转器械Hero 642系统预备根管,Nd:YAG激光消毒,即刻完成根管充填;对照组,117颗牙,手用不锈钢器械预备根管,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封药消毒后再完成根充;对二组的根管充填质量、治疗期间的急症、术后3个月、半年、1年、2年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较少发生糊剂超填(P<0.05);两组的急症发生率,各阶段疗效则无明显差别.结论:激光与镍钛器械联合应用于前牙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作者:黎石坚;陈燕;陆兆威;杨剑少;王少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类牙周膜组织中MMP-2及TIMP-2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在健康牙周组织(PDL)和病变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例健康PDL和病变PDL组织样本,用ELISA法检测其中的MMP-2,TIMP-2水平.结果:牙周炎患者组PDL中的MMP-2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牙周炎患者组PDL中的TIMP-2的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但MMP-2/TIMP-2明显增高.结论:研究提示MMP-2/TIMP-2失调与牙周组织破坏有关.

    作者:韩建国;王丽;韩斐斐;丁志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trA1在小鼠牙齿发育过程中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观察HtrA1在小鼠牙齿发育过程中表达与分布,初步探讨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昆明小鼠磨牙发育各期标本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HtrA1蛋白在小鼠第一磨牙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HtrA1在小鼠磨牙发育过程中表达,但不同的发育阶段表达不同:在小鼠胚胎12.5~16.5 d,HtrA1表达在新生牙槽骨基质及梅克尔软骨上;胚胎18.5 d,HtrA1在牙槽骨基质及牙囊上有表达;HtrA1表达于新生鼠牙槽骨基质、牙囊及成釉器颈环处细胞上;出生后第5天,HtrA1表达在牙槽骨基质、牙囊、上皮根鞘及上皮根鞘邻近牙乳头细胞上;HtrA1表达于2周龄及3周龄小鼠牙周膜、牙囊及根分叉附近新生牙槽骨上,靠近下颌骨下缘完全发育成熟的颌骨并没有表达;成年鼠牙周膜及牙髓上有HtrA1表达,但牙槽骨并没有表达.结论:HtrA1在小鼠磨牙发育过程具有一定的时空表达性,它可能在小鼠牙周组织及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中起特定作用.

    作者:李贤玉;李冉;常文晓;周密;张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LZB-GC抗菌剂在金属烤瓷修复体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评价金属烤瓷釉层材料中添加无机抗菌剂LZB-G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8例作2颗以上烤瓷修复患者,其中28颗烤瓷修复体的釉层添加LZB-GC抗菌剂,另外28颗作为对照组不添加抗菌剂,临床大体观察修复后牙龈情况,电镜观测LZB-GC抗菌剂在釉层的分布状况,检测烤瓷牙修复前及修复后1、3、6月的菌斑指数(GI)、牙龈指数(SBI)和龈沟出血指数(PLI)指标.结果:电镜观测LZB-GC抗菌剂在釉层的分布大致均匀,但出现少量颗粒团聚现象.戴入6月后的抗菌烤瓷修复体龈缘无发黑现象,颜色大致与对照组一致.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 GI、SBI、PL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月后两组间牙周指数中SBI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月后,GI没有变化,SBI、PLI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添加了LZB-GC抗菌剂的釉层,可以起到早期控制金属烤瓷修复体引起的牙龈炎的作用.

    作者:张东;颉伟博;王建荣;张宝平;刘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局部应用辛伐他汀对拔牙窝内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辛伐他汀促进拔牙术后牙槽骨修复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8只和对照组28只,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即刻植入载辛伐他汀PLGA支架材料,对照组植入单纯 PLGA作为对照,于术后5 d、1周、2周和4周分别处死大鼠,设计针对VEGF mRNA的寡核苷酸探针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拔牙窝 VEGF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1周和2周实验组VEGF阳性细胞数和染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且阳性表达细胞少于术后2周.结论:局部应用辛伐他汀通过增加VEGF mRNA的表达促进拔牙窝骨损伤的愈合.

    作者:方鸿满;刘畅;吴哲;许莹莹;赵磊;孙宏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