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m23、GST-π在85例胃癌中的表达

周济春;裘华森;魏星

关键词:胃肿瘤, nm23, GST-π, 淋巴转移
摘要:[目的]探讨nm23和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5例胃癌中nm23和GST-π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组织中nm23和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和81.2%.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的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呈负相关.GST-π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中的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未分化癌者为92.3%,低分化腺癌者为89.4%,黏液癌者为65.0%,高-中分化腺癌者为57.1%,前两者明显高于后两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m23和GST-π的检测可用于胃癌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的预测.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FOLFOX4方案治疗96例晚期胃癌

    [目的]评价改良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以改良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病人96例.方案:艾恒(L-OHP)85mg/m2iv d1;亚叶酸钙(CF)25mg/m2iv d1,2;氟尿嘧啶(5-Fu)400mg/m2iv(bolus)d1,2;5-Fu 6 000mg/m2 civ d1,2.每2周重复.[结果]96例病人共完成816个周期化疗,中位数8个周期(1~12个周期).92例可评估疗效,总有效率(OR)48.9%(45/92),CR 3.3%(3/92),PR 45.6%(42/92),NC 39.1%(36/92),PD 12%(11/9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6个月(4~49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3~54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8%、16%、4%.96例可评估毒性,主要毒副反应为神经毒性和消化道反应.[结论]低剂量CF组成的FOLFOX4方案对晚期胃癌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徐建忠;胡岳棣;凌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nm23、GST-π在85例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nm23和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5例胃癌中nm23和GST-π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组织中nm23和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和81.2%.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的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呈负相关.GST-π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中的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未分化癌者为92.3%,低分化腺癌者为89.4%,黏液癌者为65.0%,高-中分化腺癌者为57.1%,前两者明显高于后两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m23和GST-π的检测可用于胃癌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的预测.

    作者:周济春;裘华森;魏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旁切除术治疗子宫切除术后残端癌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旁切除及盆腔、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在全/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残端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后阴道或宫颈残端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经腹腔镜完成广泛性子宫旁切除及盆腔、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15例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所有21例患者均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腔镜下平均手术时间为176min,术中出血平均220ml.切除盆腔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数平均分别为18.6个和8.2个,5例患者淋巴结为阳性.所有外科切除组织边缘大体检查为阴性.发生膀胱阴道瘘1例,尿潴留1例,阴道残端复发1例,未控1例.[结论]对于全/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宫颈或阴道残端癌,行广泛性子宫旁组织切除术和盆腔、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可以在腹腔镜下安全、有效地完成,且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梁志清;徐惠成;陈勇;李玉艳;王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06例乳房肿块的定性诊断与术式选择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与术式选择.[方法]对106例乳腺肿块病人术前的定性诊断与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106例中局部检查可疑恶性71例,术中快速冰冻报告恶性为38例,符合率53.52%;彩超检查可疑80例,冰冻报告恶性45例,符合率56.25%;两者检查均可疑45例,冰冻报告恶性44例,符合率97.77%.48例恶性病人中15例Ⅲ期病人行根治术;27例Ⅰ、Ⅱ期病人行改良根治术;2例Ⅰ期行单纯乳房切除;4例Ⅰ期行区段切除;术后均行化疗(CMF或CAF);16例行局部放疗.[结论]术前的定性诊断有赖于乳房肿块的局部表现和彩超检查,手术方式取决于术中快速冰冻,并应综合考虑肿瘤临床分期(TNM)、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人意愿.

    作者:阮华;卫骆云;张桂珍;虞陆祥;李国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韶关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5156例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韶关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韶关市有病理科的两家大医院1995~2004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5 156例,按ICD-10进行分类,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诊病例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居各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占38.91%,并有逐渐增长的趋势;顺位是胃癌、大肠癌、食管癌、口腔癌、肝癌、小肠癌;各年龄段构成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在50~70岁;组织学类型较复杂,因部位而异,以腺癌、鳞癌为主.[结论]韶关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应以胃癌、大肠癌、食管癌为主;应将年龄在50~70岁的高发人群列为肿瘤防治的重点群体.

    作者:曹建新;梁俊辉;黄伟;杜日昌;罗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干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及其MRI特征

    [目的]探索稳定建立脑干胶质瘤模型的方法,探讨1.5T MRI观察脑干胶质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F98鼠胶质瘤细胞系、U87MG和U251MG人胶质瘤细胞分别种植于Fischer344大鼠和裸小鼠脑干,1.5T MRI观察肿瘤在脑干的生长情况,比较MRI影像及病理肿瘤体积的相关性,及肿瘤病理切片与MRI图像的依从性.采用生存分析研究三种胶质瘤细胞致瘤的稳定性.[结果]18/20只种植F98胶质瘤细胞的大鼠形成脑干胶质瘤,U87MG和U251MG在裸鼠脑干形成肿瘤的效率分别12/15和3/15,MRI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表现一致.大鼠MRI肿瘤体积(95.9±17.8mm3)比病理肿瘤体积(81.8±20.5mm3)增加约14.7%(t=4.78,P<0.01);裸鼠MRI肿瘤体积(9.49±0.91mm3)比病理肿瘤体积(8.79±1.15mm3)增加约8.0%(t=3.04,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线性相关,在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中相关系数为0.631(P=0.005),在裸鼠脑干胶质瘤模型中为0.526(P<0.001).F98脑干胶质瘤模型中Fischer344大鼠生存期10~19天,约有50%(9/18)的Fischer344大鼠在第13~15天时死亡.而U87MG脑干胶质瘤模型中裸小鼠的生存期在21~41天,其中75%(9/12)的裸小鼠生存期为24~31天.[结论]F98鼠胶质瘤细胞系和U87MG人胶质瘤细胞可建立稳定的脑干胶质瘤模型.1.5T MRI可用于监测肿瘤生长的动态特征.

    作者:郑永科;吴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手术治疗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传统的子宫广切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沿用多年,现仍是主要的术式.近年来对宫颈癌的手术强调个性化处理及微创手术.广泛性宫颈切除术使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成为可能,腹腔镜下宫颈癌的手术也取得很大进展.

    作者:高永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颈阴道镜检查1790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90例有宫颈病变及防癌患者采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轻度糜烂438例,检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63例,其中CINⅢ级21例、镜下早期浸润癌1例、浸润癌1例;中度糜烂576例中,检出CIN 111例,其中CIN Ⅲ级42例、镜下早期浸润癌3例、浸润癌6例;重度糜烂740例中,检出CIN 141例,其中CIN Ⅲ级57例、镜下早期浸润癌3例、浸润癌17例;宫颈呈菜花型和溃疡型肿块36例,检出浸润癌34例.宫颈轻度糜烂、中度糜烂和重度糜烂患者中CIN Ⅲ级分别占4.79%、7.29%和7.7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道镜检查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宫颈轻度糜烂的患者.

    作者:李琴;金卓杏;王向云;张连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47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商品名健择)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方法]健择(GEM)1000mg/m2静滴30min,d1,8;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一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47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共行化疗189个周期,全组总有效率38.3%.(全组42例均可评价,有效率为38.3%).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反应(Ⅲ~Ⅳ度为23.4%)和血液学毒性(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为27.7%,Ⅲ~Ⅳ度血小板下降率为14.9%).[结论]健择联合顺铂治疗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高,毒副反应轻,可以耐受.

    作者:毛娟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1例报告

    原发于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脊髓髓内的、同时伴有滋养层细胞成分的原发性生殖细胞瘤.

    作者:林坤花;林凤村;黄建丽;谢源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阴软组织肿瘤5例报告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和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近十多年来才认识并引起重视的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相似,但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不同.故正确诊断十分重要.该文报道5例.

    作者:金水龙;蔡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48例甲状腺肿瘤的螺旋CT诊断

    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的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表现.认为MSCT扫描检查对诊断甲状腺肿瘤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作者:苗永兴;毛旭道;马周鹏;陈忠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内生场加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用NRL-002型内生场肿瘤热疗系统加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32例腹腔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均经常规腹腔穿刺,腹腔内注入热生理盐水,化疗药物采用顺铂,丝裂霉素等.然后通过NRL-002型内生场肿瘤热疗系统加热,腹腔温度到40℃~42℃维持60min以上,每2周1次,4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2例中5例达完全缓解,22例达部分缓解,有效率为84.38%(27/32);对照组32例中2例达完全缓解,16例达部分缓解,有效率为56.25%(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5).毒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两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生场加热疗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腹腔恶性肿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作者:卢宜民;孔忆寒;张东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技巧和误区

    作者就宫颈癌手术名称谈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根治性子宫切除中的填塞阴道、锐性和钝性分离的合理应用、膀胱侧窝和直肠侧窝的显露、输尿管隧道的处理等手术技巧进行了介绍,并对临床上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进行时存在的几个误区予以纠正.

    作者:吴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研究进展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诊断依据病理.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或化疗,强调手术应行全面的分期和大限度的减瘤术.该文主要就此综述.

    作者:马莹;白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Her-2/neu、p53和P-g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Her-2/neu、p53和P-g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60例NSCLC及其20例正常肺组织中Her-2/neu、p53和P-gp进行检测.[结果]Her-2/neu、p53和P-gp相关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分别是75%、70%和75%,而正常组织未见表达(P均<0.01).Her-2/neu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呈相关性(P=0.031和P=0.047);p5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24和P=0.003);P-gp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P=0.020);三者之间,Her-2/neu的阳性表达与p53和P-gp的阳性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25和P=0.000),而p53的阳性表达与P-gp的阳性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517).[结论]Her-2/neu、p53和P-gp在NSCLC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该三项基因的表达将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的原发耐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周宝宁;束永前;黄文斌;王劲松;肖健;田韧;曹秀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28例乳腺黏液腺癌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28例黏液腺癌区分纯型或混合型,分析发病年龄、肿块大小、TNM分期、ER/PR情况、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率及10年生存率的差别,并对肿块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作分析.[结果]纯型、混合型两组发病年龄、肿块大小、ER/PR情况无明显差别;纯型组的10年生存率(84.3%)高于混合型组的10年生存率(72.7%)(x2=2.982,P<0.05);纯型组的淋巴结阳性率(20.6%)明显低于混合型组(38.1%)(x2=6.889,P<0.01);纯型、混合型两组腋淋巴结阳性率均与肿块大小成正相关(P<0.01).[结论]纯型的预后较好;在决定是否需行腋淋巴结清除时,肿块大小与病理分型同样重要.

    作者:张强;张斌;曹旭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脾双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部分性脾栓塞术(PSE)联合应用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联合PSE治疗.PSE采用明胶海绵条,超选择性对脾动脉主干远端的分支栓塞.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术后外周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16例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其中1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PSE能明显改善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的外周血象,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许建伟;郑少俊;茹利新;纪鹏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颈癌手术专题特邀组稿专家吴小华教授简介

    吴小华医学博士,籍贯安徽.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负责人.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价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2ml1%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注射后局部按摩5min,经根治术切口分离上皮瓣,寻找并追踪蓝染淋巴管,沿蓝染淋巴管追踪检出蓝染淋巴结,全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本组前哨淋巴结检出成功率为93.3%;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96.4%,灵敏度为91.7%,假阴性率8.3%.[结论]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效果良好.

    作者:陈述政;周东辉;施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