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平;史剑慧;费新红;陈莉;吕书晴;许晓巍;程文英
通过对38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认为如合并甲状腺癌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合并淋巴瘤可作活检,术后辅以放化疗.
作者:郭世伟;李昌斗;王卓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应用肿瘤血管抑制剂改变肿瘤血管生长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新热点之一,也是肿瘤防治的又一条新途径.本文对肿瘤血管抑制剂的种类、各自的作用机理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建发;黄宗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7例恶性食管瘘患者,置入被膜内支架18枚,均一次成功,瘘口全部堵塞,近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代志军;王西京;刘小旭;康华峰;薛锋杰;薛兴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例上皮样血管肉瘤.结合文献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吴梅娟;倪型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通过对826例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与临床组织病理的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62例两者之间不符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玉军;舒琦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直肠癌诊断的新途径,运用穿刺针吸细胞学在其它疾病的检查诊断方法,应用于直肠癌的诊断.[方法]总结分析了经细湿针45例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直肠癌的病例.[结果]其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提示其对直肠癌诊断正确率100%.[结论]细湿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直肠癌,不需特殊医疗器械、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无大出血感染之危、损伤小、安全可靠、不会引起肿瘤种植.因此认为细湿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直肠癌比临床上常用的细干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正确率.
作者:李衍杭;吴雪松;冯基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种自行设计用于定性诊断乳腺肿块的穿刺钳取活检新方法及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和可行性.[方法]对80例患有乳腺肿块病人进行肿块取样时,在同一病人,首先使用穿刺钳取法取样活检,然后在其肿块经手术切除后,另行常规取样送检,以便将先后取材的两种样本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取得后定性资料.[结果]在术前经穿刺钳取活检法处理的80例样本中,其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恶性病变者41例,良性病变者39例.而在肿块手术切除后进行常规取样送检的80例中,诊断为恶性病变者45例,良性病变者35例,其总诊断符合率为95%(76/80).[结论]应用穿刺钳取活检法诊断乳腺肿块,技术简便、安全、准确,切实可行.
作者:马作新;张宏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家族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刚;沈镇宙;邵志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及对癌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临床应用、副作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者:胡洁;李苏宜;姜藻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28例梗阻性黄疸进行了介入治疗,认为行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术(PTCD)、内支架置入术,加近距离照射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曹贵文;邵连叶;孙也全;王秀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探讨电子线治疗下颈段淋巴结转移灶的模拟定位技术.
作者:貌友兄;练兴招;林承光;李扬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5年3月~2000年2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食管癌2436例,其中腺癌64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的2.62%,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徐熙山;牛凤英;张百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腹腔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顺铂+卡铂+依托泊甙为主的联合方案行腹腔持续热灌注化疗并腹腔射频透热治疗28例晚期卵巢上皮癌,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NC)5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75.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双铂联合依托泊甙腹腔热灌注并射频透热治疗对中晚期卵巢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少.
作者:刘萍;杨家梅;顾晓怡;李苏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原发性肝癌疗效、预后的影响及在肝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42例肝癌患者接受手术、介入放疗、生物治疗等单一及综合治疗.分析肝癌合并高血糖的疗效,及肝癌的多种预后因素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在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预后主要与临床分期、肝功能分级、合并并发症与否等有关.[结论]高血糖并不影响肝癌的预后,高血糖不能作为肝癌诊治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作者:李小平;黄雯霞;陈震;孟志强;刘鲁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性,4岁.出生即发现右侧颞部肿块,直径2em,渐增大至8em,其间不伴其他症状和体征,于2000年10月19日入院.体格检查:右颞部膨隆,表面皮肤完整,颜色无异常,可扪及皮下肿块.头颅CT示:右颞部肿块侵及颞肌但颅骨完好.完整切除肿物送检.
作者:陈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MUC1黏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5例卵巢癌中MUC1的表达状况.[结果]黏液性卵巢肿瘤患者MUC1水平随恶性程度的增大而表达增强.MUC1的超表达及胞质的高比率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期短呈正相关趋势.[结论]MUC1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卵巢上皮交界性黏液肿瘤癌变潜能及卵巢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吴跃龙;李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就放射线对中耳形态功能的损伤及近年来放射线生物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放疗后渗出性中耳炎的可能的预防方法.
作者:陈仲春;王胜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体外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在化疔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切口和末端标记法(Tunel)、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等方法研究42例初治AML患者体外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bcl-2表达与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42例AML患者中,30例获完全缓解(CR)者,bcl-2表达显著低于12例未缓解(NR)者(P<0.05);CR患者柔红霉素(DNR)和阿糖胞苷(Ara-C)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均分别高于NR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体外DNR和Ara-C两药诱导白血病细胞的总凋亡率,可以作为临床预测AML患者DA方案疗效的定量指标.[结论]体外化疔药物能否有效地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是判断AML患者化疗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许小平;史剑慧;费新红;陈莉;吕书晴;许晓巍;程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对1988年2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28例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颈段5例,胸段19例,腰段4例.[结果]28例均行手术治疗,26例肿瘤全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23例经1~12年(平均5.5年)随访,评定为优18例,良3例,进步1例,差1例,优良率91.3%.[结论]椎管内脊膜瘤是椎管内较常见的肿瘤,多位于脊柱胸段.确诊以病理检查为主要依据,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远松;周建生;刘振华;官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过去10年中,晚期卵巢癌的新辅助化疗和间隔减瘤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全文回顾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认为对于那些预计首次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卵巢癌,由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生存,尚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来使用.同时,探讨了欧洲和美国的两项有关卵巢癌间隔减瘤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朱笕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