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斜肌切断并下直肌缩短术治疗外上斜临床分析

董桂玲

关键词:上斜肌麻痹, 外上斜/外科手术, 眼/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上斜肌麻痹引起的外上斜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20例外上斜病人,采取下斜肌切断加同侧下直肌缩短术治疗. 结果:20例眼位均获矫正.结论:外上斜是上斜肌麻痹的继发性改变,下斜肌切断加同侧下直肌缩短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兔PRK术后角膜的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实验性家兔不同屈光度PRK术后角膜创面愈合的过程及皮质类固醇对愈合的影响. 方法:应用SVS APEX PLUS型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6只家兔双眼进行PRK术,设定右眼-4.00D,左眼-8.00D.随机分为FLM点眼组和CM点眼组,每组3只家兔,FLM点眼组双眼滴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液(0.1% fluorometholone,FLM,美国);CM点眼组双眼滴0.25%氯霉素眼液.分别于术后3天、30天、100天两组随机选取1只家兔,猝死摘除双眼球,取其角膜.每只角膜分为两半,一半角膜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另一半OCT包埋后冰冻切片,用于免疫组化研究,检测Ⅲ型胶原(Ⅲ-C)和连接蛋白(FN),免疫组化切片后剩余部分,石蜡包埋,行HE染色,光镜下组织学观察. 结果:术后100天,除1只家兔角膜haze为1级外,余家兔角膜haze为0级.术后100天,角膜上皮细胞基本恢复正常.上皮细胞界限分明,上皮明亮细胞较多,但微绒毛、微皱褶相对减少.CM组Ⅲ-C和FN的表达较FLM组明显;左眼(-8.00D)Ⅲ-C和FN的表达较右眼(-4.00D)明显.结论:PRK术后100天角膜组织结构基本正常,但仍有组织薄弱处和特殊性改变.角膜基质层切削深度可能是影响PRK术后haze发生的一个因素.PRK术后家兔角膜上皮微绒毛、微皱褶相对减少,可能是临床上PRK术后部分患者近期角膜干燥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华;胡海涛;任惠民;刘勇;郭绒霞;孙乃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2000广东省视光学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角膜地形图的应用和分析(第二讲)

    第二讲角膜地形分析在隐形眼镜验配中的应用角膜地形的分析是隐形眼镜设计日趋完美的基础.隐形眼镜配戴后产生的眼部组织特别是角膜的解剖、生理生化的改变,可直接从角膜地形分析中获得其微细的变化信息.

    作者:陈洁;瞿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先天性双眼特大角膜皮样瘤合并腭裂一例

    患者,男,10个月.父母以双眼球向外突出、视力障碍为主诉就诊于我院眼科.检查:视力:双眼均为光感/30cm,上下睑无异常.右眼角膜呈圆球形(又似蘑菇状),向前外突出约12mm,表面布满新生血管,呈粉红色,突出于睑裂外,瘤体占据全部角膜,根部直径约11mm,连于角膜缘一周,角膜缘可见一灰黑色环状带.

    作者:任建新;郝春玲;郝桂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目的:评估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疗效. 方法:C2级以上PVR合并视网膜脱离21眼,其中特发性PVR14眼,外伤性PVR7眼;C级9眼,D级12眼,均作常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环扎、膜剥离、松解性视网膜切开、气体或硅油填充等附加术式. 结果:出院时21眼视网膜全部复位(100%),19眼随访2~9个月,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为78.9%(15/19),术后视力提高95.2%(20/21).4眼手术失败,均系PVR再次复发所致.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严重PVR的理想术式.术中技巧在于剥膜、解除基底部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PVR复发.

    作者:沈丽君;王勤美;秦要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与HLA-DR4、DRw53相关的研究

    目的:探讨HLA-DR4、HLA-DRw53抗原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相关性.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一系列引物法对61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102例健康人进行HLA-DR4、HLA-DRw53分型. 结果:患者HLA-DR4、HLA-DRw53阳性率分别为45.90%和62.29%,正常对照组阳性率则分别为14.71%和38.24%,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与HLA-DR4和HLA-DRw53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黄祥坤;杨培增;周红颜;马翠萍;钟晖;陈玲;金浩丽;藉莉;谢楚芳;胡朝辉;陈盛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双眼原发性先天性无晶状体一例

    患儿,女,9岁,母诉患儿自幼视远和视近皆不清,于1997年11月17日来我科求治.既往体健,无眼疾,否认手术和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眼病.体格检查:患儿发育佳,营养中等,神智清晰,检查合作.头颅、颌面、口腔、耳鼻喉、心、肺、腹、皮肤、四肢、指(趾)和血、尿及心电图常规检查皆正常.眼科检查:视力:双眼裸眼3.0,矫正双眼+13.00 DS→4.4.双眼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无异常.

    作者:孟万里;王建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下斜肌切断并下直肌缩短术治疗外上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斜肌麻痹引起的外上斜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20例外上斜病人,采取下斜肌切断加同侧下直肌缩短术治疗. 结果:20例眼位均获矫正.结论:外上斜是上斜肌麻痹的继发性改变,下斜肌切断加同侧下直肌缩短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桂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Dk值和RGP镜片性能关系的再思考

    目的:探讨高Dk值的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镜片是否有较好的配戴性能. 方法:在六个独立的临床诊所进行双盲试验,以对照三种RGP的材料:Paragon HDS(Dk=58), Boston Ⅳ(Dk=31)和Boston ES(Dk=26.3),33位受试者完成了实验.每位受试者均分别配戴三种(副)不同RGP镜片,每种镜片配戴30天.配戴的第二周和第四周进行随访,并完成问卷,根据其习惯戴用的镜片性能评价RGP镜片. 结果:配戴Paragon HDS镜片四周后,受试者的角膜染色较少,认为图像非常清晰的人数平均值和中值大.对Paragon HDS镜片非常满意的人数多,并且症状少,不需要清洗.Paragon HDS镜片的泪膜破裂时间的中值高,沉淀物的平均值低.结论:Paragon HDS镜片和市场上现行的低Dk值镜片的临床性能相似.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将经综合疗法治疗后双眼视力≥0.6的88例双眼视功能障碍的弱视儿童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8例进行同视机双眼视功能训练,对照组30例仅进行同视机闪烁训练,观察6天. 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弱视基本痊愈率,立体视锐度正常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提示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提高弱视儿童的基本痊愈率、缩短疗程以及建立健全立体视功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高文红;曾江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国眼科医学信息网北京分网站建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玻璃体手术治疗一次性注射针头所致的儿童眼内炎

    一次性针头所致眼内炎占儿童眼内炎的相当比例,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对儿童危害甚大,现将我院近半年来所遇的28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角膜塑型术的有关问题分析

    目的:应用角膜塑型镜片对青少年近视矫治作临床对比分析,在评估近视屈光矫治效果的同时,研究验配过程中的规范程序及其重要性. 方法: 对54例(105眼)近视青少年验配角膜塑型镜片并进行随访检测分析,检测方法和步骤:①规范验光和角膜等有关参数测定;②试戴镜系统的应用分析;③追踪随访的检测参数分析;④镜片调整和问题解决. 结果:①105眼配戴角膜塑型镜后,屈光度明显下降2~5D;下降速度快时间在前2周内.②主要并发症是角膜上皮染色(45%)和角膜可逆性散光增加(18%)或变化.结论:角膜塑型镜片可减少一定量的近视度数,矫治和检测过程的规范化是保证矫治安全有效的前提.

    作者:姜君;吕帆;金婉卿;毛欣杰;沈一;瞿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青少年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位偏差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共同性斜视术后眼位矫正偏差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方法:对88例共同性斜视手术后晚期存在眼位偏差的19例患者分别进行了手术年龄、斜视类型、眼轴长度、术后时间及术眼视觉功能等方面的比较观察和临床分析. 结果:通过对本组的资料分析发现,年龄愈小发生术后眼位偏差的机会愈大;内斜以矫正过度多见,外斜以矫正不足多见;斜视术后眼球有向外侧偏移和眼球向术前回复的倾向;眼轴长度对术后眼位偏差没有显著影响;术后视觉功能(立体视觉、屈光参差、弱视等)正常与否对眼位偏差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结论:青少年共同性斜视术后的眼位偏差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早期进行视觉功能检查、及时予以手术矫正,术后必要的患眼视觉功能,尤其是双眼的同视功能的建立是预防和减少术后眼位出现偏差重要的步骤.

    作者:袁建树;张哲;林赛萍;周雨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隐形眼镜验配提高课程(第二讲)

    第二讲:硬性透氧性隐形眼镜(RGP)验配基础硬性透氧性隐形眼镜,简称RGP 镜(rigid gas-permeable lens) ,由于其材料的透氧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能,使得其具有并发症少,矫正视觉效果佳的特征,同时护理要求低, 安全经济, 尤其适合一些特殊的屈光不正患者,如高度散光、圆锥角膜等,这些屈光不正患者戴用普通的框架眼镜和软镜无法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而RGP则是理想的选择.

    作者:吕帆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班今年开始招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评价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将配戴角膜接触镜超过5年以上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戴镜种类分成四组,每组又以年龄划分为亚组(20~60岁,每十岁一组),与相应年龄段的无戴镜史的人群比较.使用Konan SP-8000 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测量和计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六角形细胞频率(6A(%)). 结果:PMMA镜片、低含水量软性镜片和低Dk值RGP镜片对角膜内皮细胞均有副作用,尤其对于年轻的配戴者,低Dk值 RGP的影响要小于前两者.高Dk值RGP镜片对角膜内皮细胞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为保证角膜内皮细胞的健康,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应该选择透氧性高的镜片.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目前,屈光性手术方法众多,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角膜屈光性手术,另一类是晶状体屈光性手术.前者包括角膜镜片术或表面角膜移植术、角膜磨镶术、角膜内镜片植入术(如角膜基质内角膜环植入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以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后者如透明晶状体摘出术包括植入与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植入双凹或凹凸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等.以往的各种屈光性手术均存在诸多的缺点和并发症,相对而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除具备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诸多优点外,人工晶状体植入更符合生理解剖状态,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被视作一种前景甚好的屈光性手术.

    作者:辜臻晟;盛耀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 方法:对85例85眼中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用氪黄激光进行直接光凝,对照组48例用药物治疗. 结果:85例(眼)经一次光凝后75例(眼)病人治愈,均无复发,其中75眼视力提高,平均疗程2.3周.对照组平均疗程6.5周,10例复发.结论:氪黄激光治疗中浆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建国;俞振飞;方克娅;孔丽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角膜塑型术矫正近视300例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简称OK)矫正近视眼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配戴OK镜矫正近视300例(598眼),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297例近视患者取得良好疗效,3例无效.追访6~10个月未见角膜混浊、溃疡、穿孔、瘢痕等并发症.结论:OK疗法治疗近视安全、简便、有效,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秦向阳;孙志安;叶丽珊;吕彩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