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碘酚预防拔牙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魏望萍

关键词:碘酚, 拔牙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碘酚在预防拔牙术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将碘酚用于拔牙术后上药,预防术后出血和感染,共治疗1045例,1486个牙,同时设立52例自身对照.结果1486个牙中,显效1324个,有效146个;无效16个,无1例出现副作用.52例自身对照者术后用碘酚处理52个牙,显效50个,有效2个;而对照组术后有3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碘酚在拔牙术后控制出血和感染方面效果很好,其中以控制出血更为显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工业氟污染区人群氟斑牙的调查

    目的了解工业氟污染区人群氟斑牙情况.方法对调查区内随机抽取的不同年龄组的7182名居民氟斑牙患病情况、尿氟含量与当地环境氟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氟斑牙平均检出率达47.86%;尿氟平均含量为1.47±1.07 mg/L.当地环境要素中的大气、农作物和土壤含氟量分别超过相应的标准值或背景值,而饮用水及茶水的氟含量均在正常水平.结论工业氟污染是引起该地区人群氟斑牙流行的主要原因.

    作者:姬海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以阵发性牙痛为主要症状的脑肿瘤1例报告

    患者,女,41岁,因反复出现左下磨牙阵发性疼痛1月余,于 1999.9.20日首诊.述左下牙疼痛,以 678明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仅面轻度磨耗,对冷刺激敏感,考虑为牙齿敏感症,给予脱敏治疗,此后10~12月间,阵发性牙痛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均与患者休息不好,精神状态不佳或情绪激动有关,摄 678牙片,牙体、牙周均未见异常.

    作者:刘小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口腔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内皮素Ⅰ表达的定量研究

    目的了解正常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内皮素Ⅰ(ET-Ⅰ)表达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对人正常口腔黏膜(NOR)1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10例、鳞状细胞癌(SCC)15例上皮细胞的ET-I含量进行图像分析.结果①ET-I在OSF、OLK、SCC组织中的表达增强,阳性物质主要位于上皮棘细胞、基质细胞的胞浆胞膜上,且ET-I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OLK、SCC上皮细胞ET-I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③OSF上皮细胞ET-I含量显著高于OLK(p<0.05),与SO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I含量在口腔癌前病变至癌变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量变关系,OSF中ET-I过量表达可能提示其上皮细胞的癌变潜能.

    作者:许春姣;彭解英;刘蜀凡;姚志刚;王树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转染BMPⅡ型突变受体的Tca8113细胞的建立及意义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BMPⅡ型突变受体的Tca8113细胞,以便进一步从信号转导水平探讨、认识BMPs对口腔上皮恶变的作用机理;方法用FuGENE6 Transfection Reagent Kit真核转染试剂盒将携带BMPsⅡ型突变受体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Tca8113细胞;结果得到抗G-418的阳性细胞克隆转染细胞,neo基因原位杂交阳性;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骨形成蛋白(BMPs)Ⅱ型突变受体的Tca8113细胞株.

    作者:傅升;金岩;刘源;何黎升;赵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31例.结果面肌痉挛完全缓解26例,占83.9%;明显缓解4例,占12 9%,部分缓解1例.所有病例全部有效.药效作用时间为9.0~34.0周,平均14.9周.复发再注射同样有效.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为一种有效、安全、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刘荣光;范建本;王颖;任大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电阻应变式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的研制与测试

    目的研制电阻应变式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并对正常年轻人的牙龈黏膜疼痛阈进行测试.方法采用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测试了51名受试者的牙龈黏膜疼痛阈.结果同颌左右侧牙龈黏膜测试点的疼痛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下颌颊侧牙龈黏膜的疼痛阈均大于腭(舌)侧;上颌牙龈黏膜疼痛阈大于下颌;磨牙区牙龈黏膜疼痛阔大于尖牙区(P<0.05);男性的牙龈黏膜疼痛阈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自行研制的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能够较精确地对引起疼痛的刺激量进行评估.

    作者:贾骏;姚月玲;张铁;徐明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9例报告

    下颌后缩是安氏Ⅱ类错中较常见的畸形类型,主要表现为前牙深覆深覆盖,作者在临床上应用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及恒牙初期的下颌后缩,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睿;罗志晓;梁学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副根管对根管长度电测法准确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副根管对根管长度电测法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X线牙片示有副根管透射影像的患牙14例(A组),无副根管透射影像患牙14例(B组),分别用Root ZX测根管长度.作为电极的H锉在根尖l/3区上下移动,测量两次结果L1和L2,记录两者之间的差值AL,以L1为长度插入H锉摄牙片X1,以L2为长度完成根充,摄牙片X2.结果A组10例L1<L2,长度不恒定者占71.43%.A组AL为2.25±1.64mm.X1示H锉未达根尖,X2示根管适充.结论副根管的存在可以影响Root ZX准确性;所测根管长度小于实际根管长度.

    作者:刘虹;李奉华;谢晓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牙源性脓肿致急性、坠入性、坏死性纵膈炎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5牙痛]10天,右颈部肿胀疼痛伴呼吸困难2天入院.患者病后无发热,入院前曾于外院行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检查:神志清,精神差,烦躁不安,5 叩痛明显,不敢咬合.右颌下及右颈部明显肿胀,表面皮肤色红干燥,张力大,局部波动感明显,挤压颈部肿胀区,于5牙周见大量脓液溢出,脓液呈巧克力色,稀薄,味臭.

    作者:张廷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85例分析

    目的对85例老年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别对上述疾病的发病率、年龄、性别构成比、好发部位以及发病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在85例老年患者中,60~70岁年龄段占78.5%;口腔白斑20例(占23 5%),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舌部或多部位联合受损,与吸烟、念珠菌感染等刺激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口腔扁平苔藓61例(占71.8%),糜烂型扁平苔藓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为双颊;白色角化病及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发病率较低(各2例).结论机体的衰老及局部黏膜组织的增龄性变化,使老年人更易患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提示临床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刘英;周红梅;李秉琦;林靖文;赵曼;刘力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68例报告

    目的总结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68例面部骨折的经验.方法对颌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部分患者辅以颌间牵引.结果68例坚固内固定,有63例术后咬合关系及面部形态,功能均恢复较好,占95.5%.结论坚固内固定作为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一种方法,弥补了钢丝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的不足,缩短了疗程,疗效满意.

    作者:胡强;王秀荣;张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关节上腔留注透明质酸钠治疗TMJID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颞颌关节内紊乱(TMJID)病例行关节上腔灌洗后留注透明质酸钠的疗效,并与强的松龙作对照.方法80例颢颌关节内紊乱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关节上腔灌洗后吸干,分别注入1ml透明质酸钠和强的松龙,术前,术后1周和4周各记录大开口度,疼痛指数,弹响及饮食习惯.结果基于上述四项指标的总有效率,术后1周透明质酸钠组为97.5%(39/40),强的松龙组为82 5%(33/40),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透明质酸钠组为97.5%(39/40),强的松龙组为77 5%(31/40),统计学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透明质酸钠组无1例术后疼痛加剧,强的松龙组有70%(24/40)术后1~3天内出现疼痛加重.结论透明质酸钠是一种可替代类固醇,安全而副作用少的关节功能改善剂.

    作者:彭国光;李嘉朋;吴俊伟;林铭;陈巨峰;李捷;冼淡;何国燕;傅忠;王维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唇裂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

    唇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由于患儿年龄小,机体调节能力不完善,应激反应能力弱,修复手术术前、术中、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总结近20年来,1200余例唇裂修复手术病例中有50例在围手术期发生各种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黄迪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碘酚预防拔牙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碘酚在预防拔牙术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将碘酚用于拔牙术后上药,预防术后出血和感染,共治疗1045例,1486个牙,同时设立52例自身对照.结果1486个牙中,显效1324个,有效146个;无效16个,无1例出现副作用.52例自身对照者术后用碘酚处理52个牙,显效50个,有效2个;而对照组术后有3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碘酚在拔牙术后控制出血和感染方面效果很好,其中以控制出血更为显著.

    作者:魏望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滑动杆与口外弓联合治疗安氏ⅡS错(牙合)畸形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目的研究口外弓结合滑动杆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畸形磨牙远移的变化.方法10例患者进行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对比研究.平均治疗101天,其测量值作统计学t检验.结果磨牙均被纠正为安氏I类关系.上颌磨牙平均远移3.78±2.02 mm(P<0.01),同时伴有上颌磨牙的远中倾斜,平均3.2°±1.4°;下颌磨牙平均近移0.99±0.63mm(P<0.1).结论纠正磨牙关系为I类关系有赖于一定比率的下颌磨牙近移.SNA角、SNB角、Y轴和PP/MP角的相对稳定,对颌骨无影响.

    作者:刘汝平;段银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我科2002.3~2002.5.间收治手足口病43例,其中23例的口腔病变采用思密达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春丽;刘春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修复前外科正牙术(1)

    外科正牙术(牙外科正畸术)为成年人牙列畸形矫治方法之~,因其手术方法简便快速,美容效果良好,深受患者欢迎;手术方法容易掌握,便于推广,尤其适合在应用正畸方法矫治有困难时或在缺少正畸条件的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耿温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贝复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贝复济(bFGF)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1例轻型口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用bFGF局部喷洒溃疡面;对照组58例,用0.2%洗必泰溶液喷溃疡面.实验过程中采用双盲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3天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60.34%,育显著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的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bFGF对轻型口疮型ROU有显著疗效.

    作者:任常群;孙长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牙种植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膜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在即刻牙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即刻植入BLB、Branemark、Itl及Frialit-2四种种植系统共193个,对其进行定期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193个即刻种植体中124个行GBR技术,经12个月以上观察,失败4个.结论只要种植体取得初期稳定性,对种植体与拔牙窝间存在的间隙,采用膜引导再生技术处理,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即刻植入种植体同时常常需要使用G出R技术.采用即刻植入技术同时使用GBR技术的病例,其临床效果令人满意.GBR技术用于即刻种植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黄建生;宋光保;周磊;张雪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利多卡因引起严重不良反应4例报告

    例1,女,46岁,干部,1994年11月用2%盐酸利多卡因局麻后顺利拔除 8 残根,1周后,再用同一批号2%盐酸利多卡因作右侧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进针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麻药2ml,患者自述胸闷、心慌、眼花、头晕,立即停止注射,按晕厥处理,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脉搏慢而弱,恶心、呕吐,约1 min后,出现惊厥,冷汗淋漓,四肢抽搐,呼吸浅而急,昏迷,呼之不应.

    作者:贾明生;刘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