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丽;刘春利
例1,女,46岁,干部,1994年11月用2%盐酸利多卡因局麻后顺利拔除 8 残根,1周后,再用同一批号2%盐酸利多卡因作右侧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进针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麻药2ml,患者自述胸闷、心慌、眼花、头晕,立即停止注射,按晕厥处理,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脉搏慢而弱,恶心、呕吐,约1 min后,出现惊厥,冷汗淋漓,四肢抽搐,呼吸浅而急,昏迷,呼之不应.
作者:贾明生;刘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膜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在即刻牙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即刻植入BLB、Branemark、Itl及Frialit-2四种种植系统共193个,对其进行定期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193个即刻种植体中124个行GBR技术,经12个月以上观察,失败4个.结论只要种植体取得初期稳定性,对种植体与拔牙窝间存在的间隙,采用膜引导再生技术处理,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即刻植入种植体同时常常需要使用G出R技术.采用即刻植入技术同时使用GBR技术的病例,其临床效果令人满意.GBR技术用于即刻种植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黄建生;宋光保;周磊;张雪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BMPⅡ型突变受体的Tca8113细胞,以便进一步从信号转导水平探讨、认识BMPs对口腔上皮恶变的作用机理;方法用FuGENE6 Transfection Reagent Kit真核转染试剂盒将携带BMPsⅡ型突变受体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Tca8113细胞;结果得到抗G-418的阳性细胞克隆转染细胞,neo基因原位杂交阳性;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骨形成蛋白(BMPs)Ⅱ型突变受体的Tca8113细胞株.
作者:傅升;金岩;刘源;何黎升;赵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口腔黏膜自伤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追踪观察30例口腔自伤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男性儿童和少年,均有咬颊、咬舌、咬唇习惯.溃疡好发于颊脂垫尖和舌缘黏膜.损害数目1~4个,大小2~20mm.外形不规则,周围白色角化.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黏膜炎症.治疗首选纠正自伤性习惯,愈合13例,复发17例,复发与自伤性习惯恢复有关.结论自伤性习惯是本病重要的诊断依据,纠正自伤性习惯是本病重要的治疗方法.本病很可能是儿童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症的口腔表现.
作者:唐国瑶;许国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KDR)及VEGF mRNA在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探讨VEGF及其受体与血管瘤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7例血管瘤和15例血管畸形组织中VEGF和VEGFR/KDR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GenePoint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VEGF和VEGFR/KDR在血管瘤中高表达,而在血管畸形组中低表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VEGF和VEGF mRNA在血管瘤细胞及周围间质细胞明显表达,VFGFR/KDR主要表达于血管瘤中内皮细胞膜上.结论VEGF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影响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可能与血管瘤发生、发展和退化有密切相关.
作者:常健;周中华;徐晓刚;江中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制电阻应变式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并对正常年轻人的牙龈黏膜疼痛阈进行测试.方法采用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测试了51名受试者的牙龈黏膜疼痛阈.结果同颌左右侧牙龈黏膜测试点的疼痛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下颌颊侧牙龈黏膜的疼痛阈均大于腭(舌)侧;上颌牙龈黏膜疼痛阈大于下颌;磨牙区牙龈黏膜疼痛阔大于尖牙区(P<0.05);男性的牙龈黏膜疼痛阈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自行研制的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能够较精确地对引起疼痛的刺激量进行评估.
作者:贾骏;姚月玲;张铁;徐明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31例.结果面肌痉挛完全缓解26例,占83.9%;明显缓解4例,占12 9%,部分缓解1例.所有病例全部有效.药效作用时间为9.0~34.0周,平均14.9周.复发再注射同样有效.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为一种有效、安全、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刘荣光;范建本;王颖;任大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牙龈和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体外矿化能力的差异.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同一患者的牙龈和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取第4~8代细胞用矿化培养液长期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矿化情况,von Kos-sa染色显示钙盐沉积,生化法测定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法分析矿化结节中钙磷比例.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可呈复层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结节,von Kossa染色显示结节内有钙盐沉积,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表明随着矿化培养时间的延长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组ALP活性比牙龈成纤维细胞组增高明显,扫描电镜下表明结节处电子反射增强,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钙化结节内的钙磷比例与矿化组织相似;牙龈成纤维细胞及对照组体外不能形成钙化结节.结论人牙龈和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体外矿化能力不同.
作者:李纾;汪说之;樊明文;杨丕山;戚向敏;王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骨牵张技术在下颌骨骨折错位愈合二期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内置式骨牵张器治疗2例因外伤造成的下颌骨错位愈合及下颌偏斜的患者,骨牵张器每天延长颌骨约1mm,直至下颌骨体部被延长到理想的位置.结果2例患者受损侧的下颌骨体分别被延长11mm和7mm,无论是咬关系还是面部外形均得列明显的改善.结论骨牵张器为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的继发畸形提供了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洪咏龙;顾晓明;封兴华;刘彦普;程晓兵;魏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5牙痛]10天,右颈部肿胀疼痛伴呼吸困难2天入院.患者病后无发热,入院前曾于外院行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检查:神志清,精神差,烦躁不安,5 叩痛明显,不敢咬合.右颌下及右颈部明显肿胀,表面皮肤色红干燥,张力大,局部波动感明显,挤压颈部肿胀区,于5牙周见大量脓液溢出,脓液呈巧克力色,稀薄,味臭.
作者:张廷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总结45例因外伤而造成腮腺导管断离,在行清创缝合术中即刻吻合导管的病例.其中6例失败,进行第二次手术.通过对6例吻合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施行吻合术中,导管两断端是否充分显露,游离减张是手术成败之关键,术后适当加压包扎,应用促涎液分泌的药物,抗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塑料管滑脱和过早拔除也是减少失败的重要因素.
作者:梅银娥;周春泉;赵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颞颌关节内紊乱(TMJID)病例行关节上腔灌洗后留注透明质酸钠的疗效,并与强的松龙作对照.方法80例颢颌关节内紊乱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关节上腔灌洗后吸干,分别注入1ml透明质酸钠和强的松龙,术前,术后1周和4周各记录大开口度,疼痛指数,弹响及饮食习惯.结果基于上述四项指标的总有效率,术后1周透明质酸钠组为97.5%(39/40),强的松龙组为82 5%(33/40),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透明质酸钠组为97.5%(39/40),强的松龙组为77 5%(31/40),统计学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透明质酸钠组无1例术后疼痛加剧,强的松龙组有70%(24/40)术后1~3天内出现疼痛加重.结论透明质酸钠是一种可替代类固醇,安全而副作用少的关节功能改善剂.
作者:彭国光;李嘉朋;吴俊伟;林铭;陈巨峰;李捷;冼淡;何国燕;傅忠;王维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下颌后缩是安氏Ⅱ类错中较常见的畸形类型,主要表现为前牙深覆深覆盖,作者在临床上应用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及恒牙初期的下颌后缩,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睿;罗志晓;梁学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41岁,因反复出现左下磨牙阵发性疼痛1月余,于 1999.9.20日首诊.述左下牙疼痛,以 678明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仅面轻度磨耗,对冷刺激敏感,考虑为牙齿敏感症,给予脱敏治疗,此后10~12月间,阵发性牙痛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均与患者休息不好,精神状态不佳或情绪激动有关,摄 678牙片,牙体、牙周均未见异常.
作者:刘小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寻找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观察抗过敏药物治疗该类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经根管预备后封药8次以上症状未消失的80例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在根管内封入抗过敏药物,并行瘘管搔刮术,上碘酚.结果显效56例(占70%),有效20例(占25%),无效4例(占5%),有效率95%.结论对于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经反复换药症状未消失者,根管内封入抗过敏药物疗效显著,抗过敏治疗可作为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莫清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细胞凋亡是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后,通过一系列分子信号的传导,引发特异性基因表达,终导致细胞主动性死亡.因此,细胞凋亡对多细胞动物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自身稳定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掌握细胞凋亡的进程,有望形成一种新的对舌癌细胞凋亡失衡进行干预的,诱导舌癌细胞凋亡的疗法.
作者:张莉;张茹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对4种牙周优势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三种实验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甲硝唑对以上4种实验细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125、0.5、0.5、1.0 mg/L和0.125、0.5、1.0、4.0 mg/L;替硝唑的MIC50和MIC9o分别为0.062、0.25、0.125、0.25 mg/L和0.125、0.25、0.25、0.5 mg/L;奥硝唑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062、0.125、0.125、0.125 mg/L和0.125、0.25、0.25、0.25mg/L.细菌浓度对其抗牙周病原菌的MIC值略有影响.结论三种药物对牙周优势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均较强,其大小依次为奥硝唑、替硝唑和甲硝唑.
作者:唐明;肖晓蓉;章锦才;朱珠;王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对85例老年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别对上述疾病的发病率、年龄、性别构成比、好发部位以及发病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在85例老年患者中,60~70岁年龄段占78.5%;口腔白斑20例(占23 5%),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舌部或多部位联合受损,与吸烟、念珠菌感染等刺激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口腔扁平苔藓61例(占71.8%),糜烂型扁平苔藓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为双颊;白色角化病及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发病率较低(各2例).结论机体的衰老及局部黏膜组织的增龄性变化,使老年人更易患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提示临床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刘英;周红梅;李秉琦;林靖文;赵曼;刘力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科2002.3~2002.5.间收治手足口病43例,其中23例的口腔病变采用思密达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春丽;刘春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石蜡包埋骨组织切片的核酸原位杂交方法,以检测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组织内整合素β1nRNA的表达.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整合素β1 mRNA的寡核苷酸探针,对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下颌骨骨折后不同愈合时期的骨组织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核酸原位杂交,观察整合素β1 mRNA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整合素β1 mRNA在骨组织中的各种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均呈阳性表达,骨折7天后整合素β1 mRNA表达增强,14~30天强,90天后接近正常.结论应用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核酸杂交技术,对于石蜡包埋骨组织的mRNA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刘少华;程刚;李声伟;田卫东;刘磊;魏世成;陈伟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