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精氨酸对任意型移植皮瓣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徐辉文;陕声国;张端莲

关键词:外科皮瓣, 精氨酸, 金属蛋白酶类, 组织移植
摘要:目的:观察L-精氨酸对任意型移植皮瓣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分析L-精氨酸对移植皮瓣保护作用的途径.方法:于2005-06/09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取材、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实验;2005-10/2006-02在武汉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实验室完成图像分析、照相和统计学处理.①实验材料和分组:取Wistar大白鼠7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5),仅接受生理盐水处理,不形成皮瓣,只切开皮肤;皮瓣模型组(n=37),形成皮瓣,接受生理盐水处理;L-精氨酸干预组(n=37),形成皮瓣,接受L-精氨酸处理.②实验评估:肉眼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利用HPIAS-2000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求出皮瓣平均成活面积率.应用光镜观察皮瓣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抗原.比较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阳性面积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85只大鼠,79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皮瓣模型组和L-精氨酸干预组各有3只大鼠死亡.①术后7 d,L-精氨酸干预组皮瓣成活面积率显著高于皮瓣模型组(P<0.01).②术后24 h,72 h皮瓣模型组皮瓣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呈强阳性表达,L-精氨酸干预组呈弱阳性或阴性,正常对照组呈阴性.③皮瓣模型组皮瓣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的平均吸光度及阳性面积率均显著高于L-精氨酸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外源性L-精氨酸可能通过抑制任意型移植皮瓣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的过度表达,提高任意型皮瓣的成活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性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验证微创介入性超声技术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3-04/2006-11在解放军八一医院应用介入性超声技术诊治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患者6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局部麻醉后,彩超引导佳穿刺径路,用18G穿刺针或自动活检针对病灶进行细胞组织学穿刺活检.通过介入性超声下的影像学变化,对各种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作出评估诊断及治疗.结果:6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超声引导下肝活检28例,穿刺成功率100%,其中排异反应16例.②彩色超声引导下诊断及介入治疗47例,其中腹腔出血3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4例,肝门部及膈下脓肿抽吸引流5例,胆漏置管引流4例,胸腹水置管引流5例,抽吸胸腹水26例.③误诊肝动脉血栓1例.④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症状均有不同改善,无复发.结论:介入性超声对正确诊断及治疗肝移植术后胸腹腔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穆红艳;司芩;宫俐俐;仝威;王轩;李增才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原因及术后血液净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诱因,并观察术后血液净化干预所发挥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1996-12/2006-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明确诊断为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193例,其中接受尸肾移植192例,活体肾移植1例,均知情同意.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除5例因术前安置腹膜透析管继续采用腹膜透析外,其余均选择血液透析治疗,其中35例穿插接受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血液透析滤过,8例血浆置换2~5次.终止透析的标准为每日尿量>1 500 mL,血肌酐<300μmol/L.分析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原因,观察接受透析治疗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9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因:急性肾小管坏死89例(46.1%),术后早期低血压42例(21.8%),排斥反应37例(19.2%),动静脉吻合口狭窄9例(4.7%),尿路梗阻8例(4.1%),动脉过长扭曲5例(2.6%),环孢素A肾毒性2例(1.0%),髂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1例(0.5%).②术后肾功能转归: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者145例(75.1%);术后3个月血肌酐135~300μmol/L 29例(15.3%);>300μmol/L 15例(7.8%);因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2例(1%),肺部重症感染死亡2例(1%).③术后接受血液透析次数:术后接受血液透析189例,透析1~5次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20例(13.8%);6~10次41例(28.3%);11~20次82例(56.6%);21~25次2例(1.4%);>25次44例,仅1例恢复正常(0.7%),其余43例患者带肾存活.结论:急性肾小管坏死、术后早期低血压和排斥反应是引起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确定以血液净化为主的方案后,绝大多数移植肾功能可以恢复.

    作者:陈锦;李黔生;叶锦;靳风烁;蒋小娟;朱恋;祝清清;肖乾燕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后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模型中共价闭环状DNA表达

    目的: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后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模型中共价闭环状DNA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1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1日龄北京雏鸭6只经腿静脉注射上海麻鸭DHBV阳性血清(中国医学科学院提供)0.2 mL/只,感染7 d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并取肝组织,同时取同日龄正常鸭6只肝组织作为对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肝脏、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共价闭环状DNA的表达.结果:①血清斑点杂交显示模型制备成功,平均病毒吸光度值为0.62±0.12.②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模型肝脏、血清中DHBVDNA均高表达,而共价闭环状DNA仅在模型肝脏表达,正常鸭DNA与共价闭环状DNA均不表达.结论:后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模型中共价闭环状DNA高表达,可作为临床乙肝药物筛选模型.

    作者:耿淼;杨新波;鲁小杰;陈红艳;王建华;黄正明;李壮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咪达唑仑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大电休克惊厥模型的影响

    背景:经典的抗癫痫治疗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地西泮等均具有抑制大鼠杏仁核的点燃效应,咪达唑仑是否有此效果尚不十分明确.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抑制及其抗癫痫作用及对小鼠大电休克惊厥模型的影响.设计:分为3个小实验,分别检测咪达唑仑对杏仁核点燃、对自主活动、对惊厥发生率的作用,各小实验采用完全随机,组间对照或动物前后对照.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8/2005-03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Wistar大鼠9只,体质量(250±10)g;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5)g,实验动物由青岛市药品检验所动物中心提供.咪达唑仑由徐州恩华药业生产(批号:20030706,5 g/L).方法:①电极埋置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随机取点燃大鼠9只,分别以0.25,0.5,1 mg/kg咪达唑仑腹腔注射,采用四道生物信号微机处理系统测定后放电时程和Racine's分级.②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苯巴比妥(40 mg/kg)组,咪达唑仑0.5,1.0,1.5 mg/kg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给药,用XZC-4A小动物自主活动仪测定单位时间内的活动数(次数/5 min).③建立小鼠大电休克惊厥模型的影响,以及计数惊厥发生率.主要观察指标:咪达唑仑对大鼠后放电时程和Racine's分级、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和惊厥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纳入大鼠9只和小鼠1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咪达唑仑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影响:咪达唑仑0.5,1.0 mg/kg腹腔注射后,后放电时程和Racine's分级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0.01);咪达唑仑0.25 mg/kg腹腔注射后,后放电时程低于用药前(P<0.05),Racine's分级差异不明显(P>0.05).②咪达唑仑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苯巴比妥组和咪达唑仑0.5,1.0,1.5 mg/kg组小鼠自主活动数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咪达唑仑0.5 mg/kg组小鼠自主活动数高于苯巴比妥组(P<0.05).③咪达唑仑抗小鼠大电休克实验的结果:苯巴比妥组和咪达唑仑0.5,1.0,1.5 mg/kg组小鼠惊厥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0.01),咪达唑仑0.5 mg/kg组小鼠惊厥发生率高于苯巴比妥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具有抑制杏仁核点燃的作用,抗癫痫作用显著,具有明确的抗惊厥和镇静作用.

    作者:张雪娟;宋力;岳旺;刘然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冷水游泳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目的:长期冬泳运动是对外界应激刺激的一种适应,观察不同运动时间的冷水游泳对小鼠急性胃溃疡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4/08在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及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小鼠53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胃溃疡模型组、冷泳1 min组及冷泳2 min组各10只,冷泳力竭组13只.①游泳训练:正常对照组及胃溃疡模型组只抓取不游泳.其余各组均在4℃水中进行相应时间的游泳训练,每周训练6 d,1次/d,共进行12周.冷泳1,2 min组的训练时间分别为1 min/次,2 min/次;冷泳力竭组每次游泳的力竭标准为沉入水下10 s不能上浮.②模型制作:训练结束后各冷泳组及胃溃疡模型组制作无水乙醇型胃溃疡模型,正常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1 h后麻醉处死各组小鼠,取胃,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计算以下指标:a溃疡指数:点状出血为1分;线状出血长度<1 mm为2分,3~4 mm为5分;宽度>1 mm,分值×2.全胃分数的总和为溃疡指数.b溃疡抑制率=(模型组溃疡指数-运动组溃疡指数)/模型组溃疡指数×100%.取胃组织匀浆上清液,测一氧化氮及丙二醛含量.结果:实验过程中,胃溃疡模型组因病死亡1只;冷泳力竭组死亡5只,均为训练中溺水窒息死亡.①胃黏膜面大体形态:胃溃疡模型组小鼠的胃溃疡程度重;冷泳力竭组胃溃疡程度与胃溃疡模型组小鼠相近,黏膜损伤较重;冷泳1 min组、冷泳2 min组胃溃疡程度较轻.②胃组织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冷泳1min组、冷泳2 min组小鼠的胃溃疡指数显著低于胃溃疡模型组(25.5±20.4,32.4±24.5,109.1±27.5,P<0.01),冷泳1min组、冷泳2 min组的溃疡抑制率分别为76.63%,70.30%.冷泳力竭组胃黏膜损伤严重,无法计算其溃疡指数.③胃组织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其他4组小鼠胃组织的一氧化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冷泳1 min组、冷泳2min组基本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高于冷泳力竭组(P<0.05)及胃溃疡模型组(P<0.01).冷泳力竭组与胃溃疡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冷泳力竭组、胃溃疡模型组小鼠胃组织的丙二醛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冷泳1 min组、冷泳2 min组含量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冷泳力竭组(P<0.05)及胃溃疡模型组(P< 0.01).结论:①适量运动时间的冷水游泳能明显抑制小鼠无水乙醇型胃溃疡的形成.②力竭性冷水游泳运动对胃溃疡的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③在4℃水温中进行1次/d,2 min/次的强迫游泳,持续12周,能达到与1 min/次的冬泳小鼠模型相似的效果,也可以作为冬泳小鼠模型.

    作者:李永霞;邢建辉;赵斌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早期限饲对肉鸡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长期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限饲(出雏后两周隔天饲喂)对肉鸡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产生的长期影响,并通过与后期限饲(屠宰前两周隔天饲喂)比较,观察不同阶段限饲对肉鸡血清、肝脏、胸肌、腓肠肌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主要于2005-04/12在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选取1日龄健康快三黄商品肉鸡100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羽,早期限饲组40羽.饲养至50日龄,从对照组随机选取20羽作为后期限饲组.实验处理:①早期限饲组,1~14日龄进行隔日限饲,以后自由采食.②后期限饲组,1~49日龄自由采食,50~63日龄进行隔日限饲.③对照组,全程自由采食.实验评估:记录每周体质量,检测14日龄对照组、早期限饲组,63日龄对照组、早期限饲组和后期限饲组血清、肝脏、胸肌、腓肠肌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100羽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4日龄早期限饲组肉鸡血清、肝脏、胸肌和腓肠肌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②63日龄时早期限饲组血清丙二醛浓度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期限饲组血清丙二醛浓度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丙二醛浓度、胸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腓肠肌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后期限饲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早期限饲组(P<0.05).后期限饲组肝脏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早期限饲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早期限饲组(P<0.05).结论:早期及后期限饲均能增强63日龄肉鸡体内整体水平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早期限饲对肉鸡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即时影响表现不明显,但其影响可以持续到后期.

    作者:庄君英;夏东;杨晓静;许雪萍;倪迎冬;李晓;赵茹茜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脑海马CA3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环氧化酶2、核因子κB表达变化与雷公藤甲素的干预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海马内慢性炎症CA3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相关因子的影响,为雷公藤甲素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7/11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选用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①雷公藤甲素组:海马内注射脂多糖10μL制备海马慢性炎症模型后,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20μg/kg,1次/d.②单纯脂多糖组:制备海马慢性炎症模型.③生理盐水组:海马注射10μL生理盐水.每组分别取术后7 d,14 d两个时间点(n=5),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海马CA3区注射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环氧化酶2和核因子κB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单纯脂多糖组可以引起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加,胞体变大,突起粗大;神经元环氧化酶2表达增加,阳性产物位于细胞浆;神经元核因子κB免疫阳性产物表达增加,阳性产物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②雷公藤甲素可下调脂多糖诱导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环氧化酶2及核因子κB的表达,同时逆转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炎症反应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环氧化酶2、核因子κB的表达发挥其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小红;简晓红;代玉桥;邓小华;罗学港;雷德亮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冷缺血时间及血液相容性与移植胰岛细胞活性的关系

    背景:在胰岛移植过程中,胰岛细胞的数量和胰岛细胞的活性是非常重要的.胰岛细胞移植中玲缺血时间和组织相容性是关系胰岛细胞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目的:观察冷缺血时间及血液相容性不同对于胰岛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影响.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材料:采用脑死亡自愿捐赠者的器官(已知血型和HLA配型),在其他器官切取后或同时进行胰腺的获取;血型相同、HLA配型相符的血液;HLA配型高致敏(错配3个以上位点)或群体反应性抗体>50%或淋巴毒阳性受者的血液;分离纯化后的胰岛细胞悬浊液,经过70μm的筛网滤过后,保留直径大于70μm的胰岛细胞,配置成浓度1.20×105L-1左右活性胰岛细胞悬浊液.方法: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经过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后,参照文献进行肝、肾、胰腺联合及分别切取.用于切取的时间:胰腺肾脏的联合切取、肝脏胰腺肾脏的联合切取方法平均需时15 min,肝脏、胰腺、肾脏的单独切取平均需时20 min,用于胰岛分离的胰腺12份,冷缺血时间2.5~8 h.冷却血时间在5 h以内的9份,温缺血时间0~3 min,消化的时间15±2.4 min.采用胶原霉P进行消化分离胰岛细胞,双硫腙、丫腚橙染色测定不同的冷缺血时间条件下活性胰岛细胞活性,分析体外胰岛细胞和血液与供受者的组织相容性和胰岛细胞存活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胰岛细胞活性率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结果:肝、肾、胰腺联合切取及各器官的单独切取顺利,在玲却血5 h以内胰岛细胞活性率都在80%以上,用于胰岛细胞移植的胰腺和其他器官的切取不会影响胰岛细胞的活性;人类胰岛暴露于未经抗凝的人类血中,胰岛将诱发一个迅速的血细胞消耗;进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HLA错配组和HLA匹配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细胞都发生明显的消耗;加入肝素后血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反应明显减轻.HLA匹配组和HLA错配组胰岛细胞体外培养24 h活性胰岛细胞数量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冷缺血时间<5 h的情况下获取的胰腺可以用于临床胰岛细胞的移植;血液相容性好能够明显提高胰岛细胞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高宏君;梁泰生;杨欢;罗向东;吴佩钟;谭臻;梁芳芳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四氯化碳损伤模型与叶下珠保肝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初步分离

    目的:采用大鼠原代肝细胞四氯化碳化学性损伤模型,结合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的体外药理模型,对传统中草药叶下珠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初步分离,追踪叶下珠保肝护肝的活性单体成分.方法:实验于2006-05/12在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开发及评价重点研究实验室完成.①制备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四氯化碳损伤的药理模型.②叶下珠提取物的制备:采用水、体积分数为0.95的乙醇对叶下珠活性成分进行回流提取.③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应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分步洗脱法,即体积分数为0.1~0.9的乙醇洗脱.④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通过保护率及增生指数,观察回流提取物、各萃取物及AB-8大孔树脂各洗脱部位对大鼠四氯化碳损伤原代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①正丁醇萃取物对大鼠四氯化碳损伤原代肝细胞的保护率及其增生指数高于阳性对照槲皮素及其他各萃取物(P<0.05~0.01).②正丁醇萃取物中,体积分数为0.1,0.3,0.5的乙醇洗脱部分对大鼠四氯化碳损伤原代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体积分数为0.1的乙醇洗脱部分保护作用强,显著高于阳性对照槲皮素及其他各处理组(P<0.01),体积分数为0.1乙醇洗脱部分在剂量为200 g/L时,保护率为64.43%,增生指数达到2.952.结论:叶下珠保肝护肝的有效部位为正丁醇萃取物中AB-8大孔吸附树脂体积分数为0.1的乙醇洗脱部分.但叶下珠中保肝的有效单体成分还没有确定,有待进一步实验证明.

    作者:范适;左家哺;易诚;彭国平;杨华;石国荣;饶力群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筛选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期通过基因线索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完成.①实验分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对照组,每组20只.②实验干预:手术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改变90 min后,去除结扎线,再灌注6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对照组仅穿线不结扎,余同手术组.③取缺血区心肌,提取Total RNA,构建cDNA文库,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测序,登录Genbank寻找同源性基因.结果:共获得124个阳性结果,56个为高表达基因,68个为低表达基因,其中发现5个新的cDNA片段.其中能量代谢、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占所有差异表达基因的39.25%,15.89%,15.89%,并且主要变化为下调.结论: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基因变化涉及多种功能的基因,以能量代谢、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相关基因下调明显.

    作者:刘艳伟;刘水平;于文发;王兰辉;陈玉川;成建定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氧化-抗氧化态的效应

    目的:通过观察鹰嘴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氧化-抗氧化效应的影响,探讨其降糖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8/10在中国药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清洁级昆明种小白鼠50只进行造模:小鼠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25 mg/kg剂量一次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注射7 d后血糖升高稳定、且随机血糖达16.7mmol/L以上者为造模成功.②随机将造模成功的小鼠50只均分为5组:高血糖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在各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的基础上,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3个剂量组分别给予25 mg/kg、50 mg/kg、100 mg/kg的受试物,高血糖模型对照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分别给予150 mg/kg的蒸馏水和二甲双胍,1次/d,连续4周.③给药2周末和4周末监测空腹血糖,实验结束时于空腹12 h后将小鼠处死,取血和肝脏组织,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纳入5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空腹血糖:给予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2周后,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治疗组小鼠血糖值显著低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P<0.05),且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4周后,高、中剂量组均显著低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治疗组极显著低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P<0.01);高、中剂量组与二甲双胍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丙二醛含量: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呈极显著降低(P<0.01),且高剂量组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二甲双胍治疗组(P<0.05).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P<0.05).④过氧化氢酶活性:中、高剂量组血清和高剂量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P<0.05,P<0.01,P<0.05),高剂量组血清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治疗组(P<0.05),而二甲双胍治疗组无论血清还是肝脏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中、高剂量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P<0.01);各剂量组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治疗组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P<0.05),但肝脏中活性仍极显著低于3个剂量组(P<0.01).⑥给药后,模型鼠的血糖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 3、-0.946 6和-0.950 3;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 6、-0.935 6和-0.963 1.结论:①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②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氧自由基酶类的活性,保护机体组织免遭过氧化损伤有关.③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在降低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方面的功能优于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二甲双胍.

    作者:李燕;巫冠中;张巨松;麻浩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延边地区汉族和朝鲜族居民脂肪分布与代谢异常的关系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的脂肪分布特征及其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的关系.方法:于2006-08-8/17在延边地区九龙和翁声社区随机选择40~6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2 378名进行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以及血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的检测.调查以健康体检形式进行,①内脏脂肪和体脂肪率测定采用日本TANITA株式会社生产的BC-600型体成分计测定,并且按其判定标准确定超过标准者[内脏脂肪率≥15%(男)、≥10%(女),体脂肪率(40~59岁)≥23%(男)、≥36%(女),体脂肪率(≥60岁)≥25%(男)、≥37%(女)].②取清晨空腹(禁食12 h)静脉血,采用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指标.③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或舒张压≥90 mm Hg.④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总胆固醇≥5.72 mmol/L,三酰甘油≥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男)、<1.0mmol/L(女).⑤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1 mmol/L.结果:①汉族男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均值分别为(10.51±3.66)%和(22.70±4.85)%,朝鲜族男性分别为(9.16±3.81)%和(20.28±5.02)%,汉族均高于朝鲜族(P<0.01);汉族女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分别为(6.22±2.27)%和(35.31±5.65)%,朝鲜族女性分别为(5.88±2.19)%和(34.00±5.72)%,汉族均高于朝鲜族(P<0.01).②汉族男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超标率分别为12.1%和45.8%,朝鲜族男性分别为7.8%和28.6%,汉族均高于朝鲜族(P<0.05);汉族女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超标率分别为6.7%和47.9%,朝鲜族女性分别为3.8%和37.3%,汉族均高于朝鲜族(P<0.05).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脏脂肪率与民族、性别、年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血糖有密切关系;体脂肪率与民族、性别、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高血糖有密切的关系.结论:①延边地区汉族居民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平均水平及其超标率明显高于朝鲜族.②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均与民族、性别、年龄(体脂肪率除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血糖相关.

    作者:方今女;周巍;金平锡;孙男;熊英环;尹思恩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儿茶酚胺的关系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心脏超声构型的分型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2/2005-07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完成.选择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Ganau标准)将患者分为:①正常构型组:左室质量指数及相对室壁厚度均在正常范围.②向心性重构组:左室质量指数正常,但相对室壁厚度增加.③向心性肥厚组:左室质量指数与相对室壁厚度均增加.④离心性肥厚组:左室质量指数增加但相对室壁厚度正常.另选择50名年龄相当的健康查体者做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停用降压药2周,所有受检者实验前1 d禁用烟、酒、茶及咖啡,禁食12 h,于清晨采静脉血10 mL,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结果:152名研究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的肾上腺素水平、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构型组(P分别<0.01),而且向心性重构组>正常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向心性重构组,离心性肥厚组>向心性肥厚组(P<0.05或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升高促进了左室构型的发展.

    作者:杜振兰;张海东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血浆心钠素及心肌血供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程度大鼠力竭性运动后血浆心钠素含量及心肌缺血情况,探讨力竭性运动对大鼠心脏内分泌以及心肌血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12在武汉体育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n=4)笼内生活,自由饮食;游泳力竭组(n=6)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一定的适应性游泳训练;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n=6)训练8周,6次/周.8周后,后两组大鼠进行力竭性运动,运动后取大鼠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钠素含量;取心肌组织,制作光镜切片,采用Nagar-Olsen特殊染色法检测心肌缺血情况.结果:1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游泳力竭组、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0.01);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高于游泳力竭组(P<0.05).②游泳力竭组大鼠心肌组织缺血较为严重;而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心肌组织与安静对照组相比,也有缺血现象发生,但没有游泳力竭组严重.结论:力竭性运动会造成大鼠心血管内分泌活性物质心钠素的失调,并造成心肌组织缺血;长期耐力游泳训练可以使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产生一定的适应性改变.

    作者:刘霞;李伟;徐国栋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糖尿病大鼠卵巢组织中细胞色素C、线粒体Ca2+变化与灵芝孢子粉的干预

    目的:以卵巢组织中细胞色素C、线粒体Ca2+和性激素水平为观察指标,观察灵芝孢子粉对2型糖尿病大鼠卵巢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6/08在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省小儿神经康复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对象:Wistar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2型糖尿病模型组20只,灵芝孢子粉组20只.②实验方法:大鼠禁食16~18 h,自由饮水,模型组及灵芝孢子粉组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按25 mg/kg注射2%链脲佐菌素,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正常饮食喂养2周后,进行糖耐量试验,模型组和灵芝组以糖耐量异常者保留,余去除,并改喂高脂高糖饮食,灵芝孢子粉组另加灵芝孢子粉[250 mg/(kg·d)]持续10周,实验结束前一天再次做糖耐量试验.③实验评估:实验结束后,各组动物均禁食12 h,乙醚吸入浅麻醉,内眦静脉取血待测血清胰岛素.解剖出卵巢,待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线粒体Ca2+含量.结果:选用Wistar雌性大鼠50只,结果分析数量每组8只.①葡萄糖耐量试验:实验开始及实验12周时,模型组大鼠均表现出糖耐量异常的变化(P<0.05),1 h血糖增高显著(P<0.05)达到高峰,2 h血糖仍较高;对照组大鼠30 min血糖达到峰值,2 h血糖基本恢复正常.②血清胰岛素和卵巢性激素水平:模型组血清胰岛素明显升高(P<0.05).而灵芝孢子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雌二醇含量明显降低(P<0.05),卵胞刺激素含量、睾酮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灵芝孢子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胞浆细胞色素C、线粒体细胞色素C、线粒体钙变化:模型组卵巢组织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卵巢组织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卵巢组织线粒体钙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灵芝孢子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灵芝孢子粉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卵巢组织卵胞刺激素、睾酮、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调节卵巢组织雌二醇、线粒体细胞色素C、钙含量,对糖尿病大鼠卵巢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吴英杰;王淑秋;张亚光;康玉明;马小茹;刘君星;梁衍峰;王芳芳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亲属活体肾移植18例报告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以期提高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11/2006-12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18例,均知情同意.受体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供体年龄24~74岁,17例有血缘关系,另一例为妻子供肾.均行经腰开放手术取肾,左侧供肾15例,右侧供肾3例.术后受体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激素三联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结果:①所有供体在术后10 d左右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且肾功能正常.②16例受体均在术后1~3 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另2例因供肾迷走血管损伤在术后5 d左右血肌酐下降到200μmol/L,1个月左右稳定在160μmol/L.1例他克莫司仅服0.5~0.75 mg/d,于术后5个月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术后2个月出现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血药浓度谷值为343μg/L).2例出现药物性肝炎.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术较为安全,排斥反应少,结果满意.免疫抑制剂宜采用低剂量方案.

    作者:谢庆祥;韩聪祥;李金雨;林吓聪;赵力;黄宏伟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睡眠剥夺后急性力竭运动大鼠血清的氧化应激状态

    背景:有研究表明,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造成自由基的生成急剧增加这些内源性自由基生成增多以及由此导致的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加强,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睡眠剥夺也可造成机体氧自由基增加.目的:观察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后急性力竭运动大鼠血清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材料:选用30只健康雄性10周龄SD大鼠,体质量(220±13)g,清洁级,由湖南农业大学实验动物服务部提供.方法:实验于2006-04/05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完成,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运动组,剥夺睡眠24 h组,剥夺睡眠24 h组,剥夺睡眠72 h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大鼠正常睡眠、不运动;单纯运动组大鼠正常睡眠、急性力竭运动后处死;剥夺睡眠24,48,72 h组大鼠分别在剥夺睡眠24,48,72 h,进行急性力竭运动后处死.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采用的是轻柔刺激法;单纯运动组和睡眠剥夺后力竭运动组大鼠依据Bedford建立的大鼠运动模型方案进行运动:跑台坡度为10°,速度为19.3 m/min,所有运动大鼠至力竭(力竭标准:运动末期,大鼠先后滞留跑道后1/3处达3次以上,各种刺激驱赶均无效,停跑后体征表现为呼吸急促,神情倦怠,腹卧位,对刺激反应迟钝,捕捉时,逃避反应较运动前减弱).各组大鼠于实验后麻醉处死,将血液取出,自然凝固后离心,取上清检测丙二醛、谷胱甘肽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血清的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运动组丙二醛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4.37±0.26),(3.35±0.14)μmol/L,P<0.01].剥夺睡眠24,48,72 h组丙二醛含量分别为(4.89±0.20),(5.15±0.12),(7.29±0.42)μmol/L,均高于单纯运动组,其中睡眠剥夺72h组高于其他睡眠剥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单纯运动组的谷胱甘肽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83.33±1.73),(93.16±2.44)mg/g,P<0.01],剥夺睡眠24 h组谷胱甘肽含量为(94.98±1.69),高于单纯运动组(P<0.01),剥夺睡眠48,72 h组谷胱甘肽含量分别为(79.89±2.16),(72.38±3.19)mg/g,低于单纯运动组(P<0.05,0.01),睡眠剥夺各时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单纯运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低于空白对照组[(4.59±0.21),(5.21±0.11)mkat/g,P<0.01],剥夺睡眠24,48,72 h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为(5.03±0.15),(3.95±0.19),(3.27±0.31)mkat/g,均低于单纯运动组(P<0.01),但睡眠剥夺48 h和72 h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睡眠剥夺各时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睡眠剥夺能够引起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损伤;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加长并做力竭运动使大鼠血清的氧自由基产物堆积越多,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越差,对机体的损伤明显.

    作者:刘文锋;罗荣保;汤长发;赵向勇;曾盛誉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大鼠小肠移植早期应用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抑制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

    背景: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导致小肠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趋化因子RANTES及其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应用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Met-RANTES对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他克莫司的协同效应.设计: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观察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普通外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电子显微镜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09/2005-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以96只SD大鼠为供者,96只Wistar大鼠为受者,施行异基因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方法:移植后的大鼠以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分为4组(n=24):对照组、Met-RANTES组(200 μg/d)、他克莫司组(0.5 mg/(kg·d))及Met-RANTES+他克莫司组(Met-RANTES 200μg/d+他克莫司0.5 mg/(kg·d)).后3组均于移植术后腹腔注射给药,共7 d;对照组移植前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观察移植大鼠的一般状况、存活时间以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于移植术后3,5,7d分别取各组大鼠移植肠标本(n=6)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移植肠RANTES和CD4+,CD8+,CD25+ T淋巴细胞的表达进行连续定量测定.每组剩余6只大鼠作存活时间观察,观察期限为5周.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移植术后存活时间.②各组大鼠移植肠的病理改变.③各组大鼠移植肠RANTES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移植术后96只Wistar受体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et-RANTES组、他克莫司组和Met-RANTES+他克莫司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Met-RANTES+他克莫司组大鼠存活时间长,与Met-RANTES组、他克莫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对照组全部死于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移植后第3,5,7天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Met-RANTES组、他克莫司组和Met-RANTES+他克莫司组病理学检查无明显排斥反应征象.③对照组大鼠的移植肠RANTES表达在术后各时段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其动态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成正相关;Met-RANTES组和Met-RANTES+他克莫司组大鼠移植肠RANTES、CD4+、CD8+和CD25+T细胞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et-RANTES能明显抑制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保护移植肠功能,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可增强小剂量(0.5 mg/(kg·d))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杨建军;王为忠;付京;徐宏勇;王春梅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目前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较多,但远期疗效大多不肯定.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术可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需验证其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7-01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5例(18髋),均知情同意.术中暴露股方肌及其在股骨近端的附着点,于附着点处凿取骨瓣,骨瓣为4 cm×1.5 cm×1.0 cm的长方形,将骨瓣插入股骨头内,远端用可吸收骨钉固定.术后3,6,12,24个月门诊复查拍患髋正位和蛙式位X射线片,根据临床查体和X射线片表现将手术效果分为优、良、差3级.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近期疗效满意,出院时疼痛症状均缓解,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中远期随访结果优10髋,良6髋,差2髋,优良率88.9%.结论: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远期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作者:王宏刚;闫宏伟;刘凯 刊期: 2007年第38期

  • 移植脾组织血管神经生成规律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后,移植脾组织血管神经再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神经肽Y表达的动态变化,分析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神经生成规律.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①选用Wistar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个时相组,每组10只.②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分别于术后7,14,30,60,90,120,180 d,采用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神经肽Y阳性神经纤维抗体染色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图像分析观测自体移植脾组织.结果:7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7 d即有血管长入移植脾组织,180 d再生血管接近正常;术后30 d神经开始再生,180 d趋于正常.②术后7,14 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迅速升高,60 d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术后30 d出现神经肽Y阳性神经纤维.术后180 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趋于正常;术后120,180 d神经肽Y阳性神经纤维广泛分布.结论: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过程中移植脾组织再生血管神经来源于大网膜内的神经.自体移植再生脾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量早期开始升高,移植脾组织先出现血管再生,后出现神经再生.

    作者:郭光金;张坤;蒋登金;左艳芳 刊期: 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