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熙音;周建军;陈刚;刘豪;陆海峰;曾良斌;顾君英;张晓骅;曾蒙苏
病例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穿刺活检1例)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55岁,平均23.4岁.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仅行CT平扫).
作者:张华;李健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全程显示双下肢动脉、静脉的方法及相关技术问题.方法:15例临床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肘静脉注射高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后,采用CT密度跟踪技术对双下肢进行全程动、静脉期扫描,然后利用CT工作站进行多模式血管成像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动脉成像清晰,静脉成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双下肢动、静脉正常2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多个动脉分支闭塞8例;双侧股深动脉血管瘤1例;动、静脉瘘2例;小腿深静脉曲张1例;小隐静脉血栓1例.结论:16层螺旋CT双下肢动、静脉成像可靠性高、无创伤性,操作简便,是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肖格林;黄正林;余水全;李水连;刘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主诉:腹部肿物两年余.患者自诉于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一肿物(肿物大小描述不清),无发热、腹痛及腹胀,食欲可,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
作者:刘海凌;欧陕兴;钱民;林伟光;郭元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造影(CG)对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诊断价值.方法:由临床筛选阴茎化学假体试验(ICI)阳性、高度怀疑静脉性ED的92例ED患者,年龄22~63岁,病程5个月~16年,对其进行阴茎海绵体造影,对比观察造影结果.结果:16例造影结果正常,考虑为心因性ED.而静脉漏性ED的X线表现分为4型:Ⅰ型:浅层静脉系显影9例(9.8%),包括阴部外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和髂外静脉显影;Ⅱ型:中层静脉系显影38例(41.3%),包括尿道海绵体、阴茎头、前列腺丛、膀胱下静脉、髂内静脉及阴茎背深静脉显影;Ⅲ型:深层静脉系显影10例(10.9%),包括阴茎深静脉、阴部内静脉显影;Ⅳ型:混合性静脉系显影19例(20.7%),为第Ⅰ、Ⅱ、Ⅲ型同时或其中两组显影.结论:CG是诊断静脉性ED的可靠方法,可准确显示静脉漏的部位,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樊龙昌;刘继红;王涛;李忠远;何俊文;张滋洋;李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小肠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临床及常规X线平片诊断为小肠梗阻患者,造影前口服1200 ml 2.5%等渗甘露醇溶液,静脉肌注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20min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2次重建后在GE ADW4.0图形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容积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分析小肠梗阻的MSCTE表现,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0例均一次屏气完成扫描,小肠充盈良好,MSCTE成像可清楚显示小肠梗阻位置、肿瘤、肠粘连、Crohn病、及系膜、血管等情况.结论:MSCTE对小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有很高临床价值.
作者:贺锋;杨帆;屠惠敏;李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评价输尿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3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输尿管癌的患者做平扫及4期增强扫描,并作多平面重组(MPR)和CT尿路成像(SCTU),观察螺旋CT各种成像方法诊断病变的能力,并与其他检查技术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输尿管癌中31例诊断正确,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螺旋CT上肿瘤可分为3型:管壁增厚型、腔内肿块型和腔外肿块型;多期轴面结合MPR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侵犯范围、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尿路梗阻的情况,曲面MPR更为直观;29例手术患者输尿管病变在螺旋CT图像上的表现与手术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SCTU可获得类似于X线尿路造影的图像,能立体显示肿瘤的状况.螺旋CT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随访.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结合曲面MPR及SCTU图像能较完整、准确地提供输尿管癌多方位、全面的资料,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东;胡鸿群;陈军;张挽时;熊明辉;徐家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溶液作为MRI口服胃肠道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以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溶液作为对比剂进行体外试验,根据浓度不同分10个等级进行T1 WI、T2 WI、PDWI和单次激发厚层水成像扫描,所得图像与水为对比剂时得到的图像作对比研究.结果: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溶液浓度在7.5~10 mmol/l时各个序列增强效果均较佳,在T1 WI、PDWI表现为高信号,在T2 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溶液可以作为MRI口服胃肠道对比剂.
作者:丁建荣;樊树峰;张敏红;潘璟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增强肾皮质期尿路成像(MSCTU)对非结石尿路梗阻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MSCT平扫结石阴性的梗阻性肾积水患者行肾脏三期扫描即肾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扫描,将肾皮质期原始图像数据重建后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种3D重组图像再做出诊断,将诊断结果与临床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肾皮质期MSCTU图像结合轴面图像诊断输尿管结核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18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15例,邻近部位恶性肿瘤侵犯输尿管7例,输尿管炎症5例(其中2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梗阻性膀胱6例,结石排出后尿路扩张2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合并输尿管囊肿1例,血管压迫1例.均显示梗阻的部位,病变的形态、大小及尿路扩张情况.诊断敏感度100%,诊断符合率97.2%.结论:静脉增强肾皮质期MSCTU图像结合轴面图像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疾病能准确定位和定性.
作者:罗敏;胡道予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的病理特点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支气管镜检查、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且CT检查已有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的254例患者的CT表现.结果:254例中:①淋巴结转移123例(48.42%),胸膜转移81例(31.88%),肺内转移55例(21.65%),胸壁转移14例(5.51%);②直接侵犯:纵隔51例(20.69%),胸壁21例(8.22%),心包心脏9例(3.54%).CT诊断肺内、胸壁转移和纵膈、胸壁、心包心脏直接侵犯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均较高,而诊断淋巴结、胸膜转移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较低.结论:原发性肺癌胸内转移多见的为淋巴结转移,其次为胸膜转移和肺内转移.CT可以综合评价原发性肺癌的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情况,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锡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的因素及优化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分析2000例不同部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的技术参数、伪影、IP板使用方式及后处理方法,并与计算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标准作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相关因素.结果:2000例中甲级片1720张,乙级片182张,丙级片98张.乙级与丙级片共280张,其中因摄影技术不当所致141张,伪影引起65张,后处理不当74张.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合理设置参数及采取各种针对措施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陈文辉;胡军武;肖明;黄文华;夏黎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利用慢性缺血动物模型探讨CT灌注负荷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42号鼠随机分6组SD大鼠的双侧椎动脉和右侧颈总动脉,实验组结扎分别在术后1天、3天、7天、14天、21天(每组7只)行CT灌注检查.每只大鼠行两次灌注检查: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吸入8%的CO2 10min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侧大脑半球(右/左)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的相对比值rCBF、rCBV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两侧大脑半球灌注对称,静息状态下实验组rCBF、rCBV在血管结扎后均有明显下降,但很快即恢复正常水平(7天之后);而负荷状态下,rCBF、rCBV下降到7天时达到低,之后逐渐恢复,在21天时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负荷状态下rCBF、rCBV明显低于静息状态,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相对于静息状态CT灌注,负荷试验显示了更严重的脑血液动力学损害.且两种状态下损害的时间过程不一致.提示负荷试验可更敏感地反应慢性脑缺血的状态.
作者:李明利;金征宇;张晓波;刘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GCA)的CT和MRI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SGCA的CT和MRI表现.7例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SGCA均位于室间孔附近,突向脑室,形态不规则.CT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周边可见高密度钙化结节,MRI平扫示肿瘤信号不均匀,T1 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可见多发室管膜下结节,1例见皮层下钙化结节.结论:SGCA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CT和MRI可明确对该病的诊断.
作者:辜虎臣;杨宏伟;王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主诉:头痛伴声音嘶哑3月入院,疼痛以右侧颞部明显.无肢体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神经专科查体左侧后组颅神经(第Ⅹ及Ⅺ及Ⅻ颅神经)麻痹.当地CT检查示轻度脑室扩张.
作者:胡喜斌;孙新海;魏君臣;李美芹;徐洁;白雪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口服4%泛影葡胺葛根粉糊造影螺旋CT扫描结合内镜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取葛根粉10 g,95℃以上开水70 ml制成粘稠糊剂,加入60%泛影葡胺5 ml调匀,即成4%泛影葡胺葛根粉糊对比剂.患者胸片完成后,先咽下2~3口对比剂,再含一大口对比剂并快速咽下后屏气扫描.结果:经手术病理和内镜病理证实的食管癌94例,全部经4%泛影葡胺葛根粉糊螺旋CT扫描,对病变腔内外;肿块的位置、长度、直径,气管、支气管侵犯情况,肿块与大血管的关系以及肺、纵隔转移等情况均显示清晰.但对尚未形成管壁肿块的早期病变显示仍有限.对内镜插管困难或食管外压性病变所致狭窄梗阻,则CT扫描优于内镜检查.结论:4%泛影葡胺葛根粉糊可作为螺旋CT扫描结合内镜检查可诊断食管癌.
作者:钱才女;钱水春;罗昌达;王虎生;陈俊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颅内囊肿性病变是一大类以囊肿为特征的良性疾病,多与发育异常有关.随着影像学设备的普及,这类囊肿的发现率愈来愈高,常需与肿瘤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1,2],其诊断与鉴别已成为重要的临床课题.
作者:全冠民;袁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发现双侧阴囊空虚16年,无不适症状,生命征稳定.既往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隐睾,左侧睾丸缺如,于1995年拟行右侧睾丸下移术,但未成功.专科体检:双侧阴囊空虚;右侧腹股沟可触及3 cm×2 cm×2 cm包块,质地稍软,无压痛,不能还纳腹腔,左侧腹股沟未扪及包块;阴茎包皮稍长,可上翻.
作者:关键;胡道予;黄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超声造影剂以及相关成像技术的开发,使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超声造影不仅使肝内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并能根据不同肝肿瘤病灶的血供及微循环不同,通过观察造影剂在肝内的行踪及其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定性诊断.
作者:郭凡;黄道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22岁,右侧腕关节疼痛及畸形10余年,否认外伤史及家族遗传史,查体见右侧腕关节掌屈及尺偏畸形.背尺侧明显突出,腕关节背伸及旋转功能受限.
作者:王建军;李佑志;郑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栓脊柱病变116例,局麻下操作,经侧方及后外侧进针.结果:116例穿刺活检成功,108例获得病理诊断,占93.1%;8例穿刺未取得或取得的病理组织不足,占6.9%.116例均有手术病理结果,其中110例穿刺结果和手术结果相符,6例不相符,其组织学定性准确率为94.8%.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
作者:吴文泽;向燕萍;刘佩武;刘四斌;黄源义;周文辉;谭国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多分支窦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复杂性多分支瘘管患者进行CT瘘管造影检查,对图像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MPR/CPR)及三维表面重建(3D-SSD)处理.结果:CT瘘管造影及其后处理影像清晰显示了复杂多分支瘘管系统.2例复杂性多分支瘘管患者经CT瘘管造影分别发现为邻近骶髂关节的病变和盆腔内畸胎瘤所致,另有1例显示了复杂性多分支瘘管病变累及骶尾椎,对比剂进入骶管.CT瘘管造影所见与手术一致.结论:CT瘘管造影有利于复杂性多分支瘘管系统的显示及术前准备.
作者:徐向阳;熊枝繁;赵志辉;黄德珍;刘祥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