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涛;李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国内现在已经拥有数百台3M 969HQ型激光相机,大部分已使用数年,已进入故障高发期.现将本院此机型出现的2个故障介绍如下.
作者:王传斌;孙文阁;戚喜勋;李延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利用MRI观察活体组织水分子扩散运动理想且唯一的成像方法,初主要应用于早期脑缺血的诊断中[1,2].随着磁共振超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使DWI的临床应用也愈加广泛,从中枢神经系统扩展到了其它系统[3].本文着重阐述DWI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丁爽;贾文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饶晶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2年来时有胸闷、胸痛,活动后明显,近2个月症状加重.2年前曾摄胸片,示心影旁有钙化影.ECG示Ⅱ、Ⅲ、AVF导联轻度ST-T改变.血脂偏高(甘油三酯1.82 mmo1/D.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查体:胸骨左缘有Ⅱ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毛定飚;滑炎卿;张国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征象,探讨MRI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征象,按病灶累及部位分组,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的预后、GCS计分的关系.结果:40例DAI患者中共发现63个病灶,大脑白质34个,基底节区5个,胼胝体9个,小脑4个,桥脑5个,大脑脚3个,延髓3个.19例病例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21例未累及脑中线部位.治愈15例,好转19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GCS计分13~15分2例,9~12分8例,≤8分30例.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计分较低.综合分析DAI的临床资料和MRI征象,MRI是诊断DAI重要的检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龚才桂;王小宜;刘慧;周琳;邓利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8 syndrome,SVCS)又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或纵隔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全性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口].其侧支循环是近年来SVCS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现就其解剖及CT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陈天武;王朝华;谢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功能性肺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健康犬1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A组行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碘化油-平阳霉素及靶支气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0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堵塞;B组行靶支气管PMMA栓塞;C组行肺叶切除.分析各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4周的动脉血气,4周后作胸部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结果:3组动物术后动脉氧分压低于术前(P<0.01),术后动脉C()2分压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1周后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4周肺部摄片及大体标本见实验组靶肺肺不张形成,组织病理学显示靶肺呈纤维化改变,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阴性.B组有2例肺不张形成,靶肺未见明显纤维化.结论:通过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及靶支气管堵塞可使靶肺形成肺不张、纤维化,达到功能性肺叶切除术目的.该术式创伤小,安全、有效,有望部分替代外科性肺叶切除.
作者:游玉峰;甘万崇;柯伟;尹文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1972年CT诞生以来,便以其突出的临床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得以飞速的发展和迅速的更新换代,CT质量保证系统随之也逐渐的发展和完善起来.而CT的质量保证是通过对CT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价来实现的.这些参数主要分为三类:图像质量参数、机械性能参数和电器性能参数.本文主要对CT图像的质量参数和测试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
作者:李萍;占杰;余晓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方法:18例经纤支镜及手术证实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预处理后传至工作站,分别行MPR(CPR)、MIP、VR、SSD及CTVE成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重点观察支气管管腔和管壁的形态学改变.结果:MSCT轴位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均明确显示支气管管腔变窄,管腔表面不光滑和腔内结节状突起,管腔扭曲变形;管壁增厚,密度增高,僵直和钙化.轴位图像还可显示肺内伴随表现.结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有一系列的表现征象,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对病变的定位,受累范围的测量等有很大帮助,是临床上一种无创性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介入治疗前的定位和治疗后随访.
作者:李树平;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田军;邵成伟;史丽静;左长京;吕桃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郭蕾;陈绍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故障现象开机正常,按动手闸机器不能进入预备状态并且无X线发生.分析与检修由故障现象分析图kV、mAs contro1-20的5/5M(图1),首先确认手闸一挡13c的AR1、AR2的通断;其次检查R-BU2继电器的接点(常闭)及连线;后确认26C的L0与2C的TH2、TH1(L100)之间电压.
作者:刘伟伟;李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猪全程颈动脉MSCT血管成像与DSA成像的检查方法和图像质量,评价MSCT在颈动脉检查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用中科院实验动物猪10头,分别作颈动脉MSCTA和DSA后,人工建立颈动脉血管腔内和腔外血管狭窄模型,再做MSCTA和DSA检查.MSCTA扫描层厚选用1.3 mm层厚组,后处理采用大密度投影技术和容积显示两种成像方法.从两种检查方法的风险性、对诊断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根据显示血管的整体性、颈动脉血管的边缘情况、颈动脉的密度和分支级别显示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用盲法评价.结果:在颈动脉起始段的显示、血管整体性、任意角度观察以及受血流影响等方面,MSCTA优于DSA;在血管边缘以及分支血管光滑度等方面,MSCTA不如DSA.结论:MSCTA血管密度均匀,可以多角度观察和分析血管;辅助以横断面图像,对血管壁及血管腔外病变有意义.
作者: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安乐;张国富;张利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3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胸片及CT表现.结果:胸部淋巴结增大34例,其中两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22例,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一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7例,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肺部病变25例,其中多发结节18例,条索状影13例,磨玻璃样影11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厚5例,空气潴留4例,实变2例.支气管改变8例,胸膜病变3例.CT对纵隔内较小淋巴结及肺内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胸片.结论: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胸部结节病诊断容易;不典型者诊断困难,需密切结合临床及治疗后随访.
作者:向东;罗天友;吴景全;史斌;袁书伟;吕发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因腹胀2天就诊.腹部体征:无压痛,反跳痛.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史.立位及平卧位腹部平片(图1、2)示两膈下有大量游离气影,以消化道穿孔收入外科.实验室检查:WBC 6.1×109/1,RBC 3.8×1012/1.经外科治疗后,患者无手术指征.出院诊断:肠道气囊肿症.
作者:任爱民;陈仲耿;吴月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脑缺血卒中后初几小时确定病灶部位、范围并及时进行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是在超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溶栓的时机越早,患者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林东虎;孙德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海绵窦炎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对16例经临床诊断的海绵窦炎患者行MRI检查,分别选取矢状面、轴面及冠面扫描,其中9例行Gd-DTPA增强扫描,1例加作MRA 3D-TOF.结果:全部病例病变侧海绵窦形态发生改变,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不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颈内动脉(ICA)被包绕,管腔变窄并发现多数病例(10/16)同时伴有邻近部位的炎症病灶.结论:MRI能发现海绵窦炎并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陈旺生;漆剑频;史瑞华;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5年第05期
Dy及其鳌合物的磁学特点1886年法国人布瓦博德朗发现了镧系金属镝(Dysprosi-um,Dy),原子序数为66(Gd为64)[1],它的特征化合价是正三价(作为T2*WI对比剂时为正2价),真正3价氧化态电子构型为Dy3+4f9(Gd3+4f7),电子自旋驰豫时间10-12~10-13s(Gd为10-8~10-9s).Dy旋转交互作用大,电子轨道状态呈高度各向异性.
作者:刘文源;许乙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12岁,1个月前无诱因头痛,近来加重,右眼胀痛,视力下降,伴恶心呕吐,查体:右眼球略突出,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
作者:李安宁;沈烈红;张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ENSE基础上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表面扩散系数(ADC)评估肝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61例共有224个肝占位病灶患者在SENSE基础上行扩散加权成像.224个肝占位病灶中原发性肝癌80个,肝血管瘤45个,肝囊肿49个,转移性肝癌50个.应用梯度因子b值为0和50的扩散图像,并获取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转移性肝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9±0.33)×10-3mm2/s、(1.99±0.30)×10-3mm2/s、(3.80±0.37)×10-3mm2/s和(1.08±0.29)×10-3mm2/s,前三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ENSE基础上扩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对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祝新;王德杭;朱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