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T2WI对脑梗死家犬VEGF质粒治疗效果的评价

武柏林;汪国石;刘怀军;王藏海;王立新;玉鉴;屈长强;池琛;黄勃源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疾病模型, 动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犬
摘要:目的:拟用MRI追踪观察VEGF质粒对局灶性脑梗死家犬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18只健康成年家犬,制成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3、7和8只),组内分2个亚组,实验组给予人pcD2/hVEGF121重组质粒600μg,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重复进行MR扫描,序列为T1WI、T2WI、3D-TOF MRA、FLAIR、CE T1WI.处死后选择病变部位分别进行HE染色、CD34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光镜和电镜观察.用SPSS 10.0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组间T2r、MVC、VEGF免疫阳性细胞数的差异.结果:术后4h可见到病变区T2WI高信号,病变部位T2信号强度由24h的4040.00±468.66升高到2周时的4806.80±739.52.T2r升高,2周时组间T2r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6).T2r变化与MVC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677,P<0.01).结论:VEGF质粒的应用促进了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建立.MRI可以对基因治疗效果作出定量或半定量的评价.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吸虫病的CT与MRI诊断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脑血吸虫病的CT、MRI表现,并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28例患者均同时行CT、MRI检查(平扫+增强),分析该病的影像学征象并结合9例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结果:27例有不同程度的水肿;22例呈水肿伴不规则结节,增强后呈结节状、斑片状及融合成簇状强化;CT发现54个病灶,MRI发现75个病灶.结论:脑血吸虫病在CT及MRI增强扫描中都具有特异性表现,MRI信号更接近其病理改变;两种检查方法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MRI明显优于CT.

    作者:雷红卫;郑国勤;鄢龙;熊浩;王远梅;王晓彬;杨中平;李琼;卢木发;赵永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影像学检查对头颈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头颈部是指颅底到胸廓入口的解剖区域,包括眼、耳、鼻、副鼻窦、咽喉、颅底及颈部结构.这些部位解剖结构复杂,病变种类多样,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超声、CT、MRI、DSA、SPECT、PET.现简述该部不同病变的优选检查程序.

    作者:王振常;杨本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儿童鼻腔及鼻咽脑膨出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提出儿童鼻腔及鼻咽脑膨出的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并分析近年4例表现鼻腔或鼻咽肿块的儿童先天性脑膨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具有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额筛脑膨出3例,患侧流清涕及鼻塞、鼻腔肿块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为筛板部分缺如,颅内容物通过该骨缺损向鼻腔延伸.经蝶窦脑膜脑膨出1例,垂体下丘脑功能紊乱及鼻咽部后鼻孔肿块是其重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蝶骨部分缺如,颅内容物通过该缺损向鼻咽部延伸.结论:表现为鼻腔和鼻咽部肿块的脑膨出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在显示疝囊内容物与颅内结构的关系优于CT.

    作者:李玉华;朱锦勇;薛建平;朱礼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胆总管-空肠吻合口巨大胆结石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一年半前曾在外院行胆囊摘除术,近半年右上腹痛,大便稀月余到我院就诊.查体:T 36.5℃,P 78次/分,R 19次/分 ,BP 13.3/9.31kPa.

    作者:宋强;于洲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内皮抑制素的研究进展

    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肿瘤实质细胞进行杀灭,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手术一般难以彻底清除肿瘤,而放疗及化疗由于受到对人体毒性的限制,再加上可诱导抗药性的产生,因此大多数肿瘤疗效较差,病死率高.

    作者:钱银锋;余永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静脉造影检查报告正常,而B超提示肾积水.哪种方法诊断肾积水更客观、准确一些?出现不一致原因是诊断标准的不同吗?

    作者:周燕发;邓又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MSCT阴性法胰胆管造影诊断低位胆管梗阻的评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阴性法胰胆管造影(N-CTCP)对低位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壶腹癌进行N-CTCP成像,并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0例均一次屏气完成扫描,N-CTCP成像显示胰胆管满意,MinIP对判断胆管梗阻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8.5%.结论:N-CTCP对低位胆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准确,对胆管结石及恶性胆管梗阻判断有较高准确性.结合轴面源像(ASI)可提高对胆管细小结石的定性诊断.

    作者:贺锋;岳建国;蔡毅;李晓红;管荣平;许德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舌骨上区颈部间隙病变的影像诊断

    颈部的筋膜间隙是由不同的固有筋膜分隔而成,其解剖结构比较复杂,虽然文献对筋膜间隙的论述纷纭,但明确间隙的划分和病变所在间隙的定位对判断病变的来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颈部间隙的划分目前采用以舌骨为界,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舌骨上区除内脏间隙外共有10个间隙,浅表间隙的病变一般只需要临床或超声检查,对部位深在的病变,CT和MRI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作者:徐坚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先天性骨梅毒一例

    病例资料患儿,男,剖宫产出生1d,全身皮肤黄染,无明显皮疹,左前臂皮肤红、轻度肿胀,可触及约5cm×3cm的肿块,质软,边界不清,皮温稍高.左前臂自主活动差,被动活动时啼哭.不流涕.

    作者:庞凤国;朱学云;韩庆森;王柏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X线与CT表现(附14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X线与CT表现的认识.方法:1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摄胸片,并行CT扫描,随访9例(胸片4例,CT/HRCT 5例).结果:中毒后第1周:两肺纹理增多、模糊10例,伴两肺散在磨玻璃影3例,两中下肺小斑片状实变2例.第2~3周:显示磨玻璃影5例,实变3例,肺不张1例,其中伴有两侧少量胸腔积液2例、牵引性细支气管扩张1例.第4~5周:肺实变中含有牵引性细支气管扩张2例,局灶性蜂窝1例.第7周:1例CT(含HRCT)显示磨玻璃影与实变影较前缩小,肺纤维化改变明显,并有心脏轻度增大、纵隔气肿等.结论:胸片、CT尤其是HRCT能很好显示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的病理演变过程,有助于判断其临床阶段,帮助决定临床治疗过程.

    作者:韩东明;王清华;孙建明;窦文广;孙凤霞;李玉侠;李长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方法的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目前辅助检查方法很多,如平片、造影检查、MRI及CT检查等,其中以CT检查应用为普遍.复习国内外部分相关文献[1-5]与其对比,认为我们采用的这种CT扫描方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振;张燕;武克俭;马炳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继发性血色病一例

    血色病近年来仅见1例报道[1],且为原发性.我院发现1例继发于胃溃疡慢性贫血的血色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虎义;牛娟琴;张成龙;解肖冰;李康印;李建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磁共振腮腺管成像技术探讨

    目的:通过优化和改进磁共振腮腺管造影技术,更清晰显示腮腺导管及其分支,提高腮腺管显示效果.方法:采用几种序列显示23例腮腺部位病变患者的腮腺管,然后给患者含服200mg维生素C,于服药后3min和10min分别再次扫描,将所获图像按腮腺管及其分支显示效果进行分级,比较各种序列及其服药前后的显示效果.结果:IR-FSE序列较传统FSE扫描腮腺管的显示效果明显提高(P<0.05),而SS-FSE和SS-IR-FSE的成像时间虽然极短,但其分辨率及信噪比相对较差.服药后腮腺管的显示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P>0.05).结论:在相同的扫描参数下,超长TR和TE的IR FSE脂肪抑制序列较其它序列能更好的显示腮腺管及其分支.

    作者:冯定义;夏黎明;史瑞华;王承缘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胃网膜血管自发性破裂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于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加重1d来诊,伴有恶心、呕吐,无发热及腹泻.有高血压病史1年.查体:BP 22/10kPa,腹平软,全腹压痛,以上腹部为著,可扪及一边界不清肿块,质软,活动度良好,似有波动感.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作者:赵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关节骨折的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Aura螺旋CT对31例患者的损伤关节进行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传送到工作站做三维重建处理,显示立体图像,并与X线平片及CT平扫比较.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逼真地显示关节骨折的情况,与临床实际相符,确诊率96.8%,明显高于X线平片(67.7%)及CT平扫(87.1%).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关节骨折的细节,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手术创伤.

    作者:颜志平;吴贵华;黄长明;罗万能;刘昌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不典型肝脓肿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3期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不典型肝脓肿,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3例为多发病灶,9例为单发病灶,CT平扫表现无特征性.3期增强扫描可见:①肝段短暂强化征;②蜂窝征、簇形征;③晕征;④边缘逐渐强化征.结论:上述4个征象是不典型肝脓肿3期增强扫描的特征性表现,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齐丽萍;边杰;程绍玲;张秀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CT导向下纵隔肿瘤穿刺活检术

    目的:评价CT导向下纵隔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植.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纵隔病变CT导向下纵隔穿刺活检术.穿刺针采用18G CHIBA针、18G切割针,74例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8例作免疫组化.结果:①病变部位前纵隔62例,中纵隔8例,后纵隔4例;②63例病理诊断明确:胸腺瘤16例,恶性淋巴瘤12例,转移性腺癌7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2例,畸胎瘤、恶性精原细胞瘤各5例、内胚窦癌2例,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节细胞神经纤维瘤各1例,3例诊断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3例为异型细胞,1例诊断为结核;③11例病理诊断不确定:临床诊断为恶性淋巴瘤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胸腺瘤、纵隔脂肪瘤、血管肉瘤、纤维肉瘤各1例,2例失访;④穿刺活检正确率为85.1%,假阴性率为14.9%,未见假阳性病例;⑤气胸发生率为5.4%,为少量气胸,3例术后痰带血丝,1例纵隔局限性血肿.结论:CT导向下纵隔肿瘤穿刺活检术是纵隔病变安全而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庄一平;张晋;康铮;冯勇;沈文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先天性无痛症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5岁,发现双踝关节肿胀、变形来院就诊.曾于2002年上半年左胫骨上端骨折,无痛感,尚能行走;有烫伤史,亦无疼痛反应.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

    作者:郑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诊断(附4例分析)

    目的:探讨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对4例错构瘤的MRI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0岁,平均9.5岁,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肿瘤呈结节状或球形等T1、等T2或略长T2信号,不均匀.其中3例表现为肿块与乳头体或灰结节相连,1例表现为肿块位于视交叉前下方,紧贴乳头体,静脉注射Gd-DTPA后,所有肿块均无增强表现.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肿块与乳头体或灰结节的关系,从解剖部位和典型MRI表现上提供了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信息,对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书家;胡喜斌;高克克;孙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二例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PAVF)比较少见,继我院2例经手术证实后,又发现2例,经螺旋CT强化扫描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裕;房俊飞;李兆廷;吕晓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