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毒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李凤玉;王舒琦;刘秀芳

关键词:内毒素, 成纤维细胞, 增生性瘢痕
摘要:目的 观察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LPS对后期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0.1μg/ml LPS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培养,选择第3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与自身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进行对比,挑选差异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LPS刺激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其中与胶原代谢相关的基因(Ⅰ型胶原、c-myc、TGF-β1 mRNA)表达均上调;RT-PCR结果显示,这些基因表达与自身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量近似(P>0.05).结论 LPS可能诱导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移植术后对肠道黏膜SIgA分泌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观察肝移植前后,肠道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分泌变化情况,为临床施行肝移植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例肝脏病变行肝移植的患者和20例体格检查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肝移植术前后和健康体检者粪便内的SIgA含量.结果 肝移植患者肝移植术前SIgA较健康体检者低;肝移植术后,随着肝移植实施时间的变化,SIgA水平逐渐恢复正常,与健康体检者无差异.结论 肝脏病变可导致胃肠道黏膜SIgA水平下降.随着肝移植手术的实施,肠道黏膜SIgA分泌接近正常,黏膜免疫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作者:郑凤娇;罗显荣;刘树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肾穿刺活检术后大出血原因及救治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肾穿刺活检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佳救治方案,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 分析作者医院2000/2010年1700例次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中,3例肾脏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特点与高危因素,探讨佳救治方案.结果 肾穿刺活检术后大出血发生率1.76‰.2例患者肾活检术前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术前行血液透析治疗,3例患者病理均为增生硬化型肾炎.例1经积极内科救治后病情稳定.例2接受切开直视手术后出血反复,后切除患肾,行维持性透析治疗.例3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成功进行病变血管栓塞治疗,术后肾功能维持术前状态.结论 术前高血压病史,较高的血肌酐水平,硬化性肾脏病变是肾活检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对保守治疗无效者,数字减影肾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栓塞介入治疗是佳诊疗选择.

    作者:刘宏;童俊容;王妍春;罗正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内毒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 观察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LPS对后期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0.1μg/ml LPS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培养,选择第3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与自身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进行对比,挑选差异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LPS刺激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其中与胶原代谢相关的基因(Ⅰ型胶原、c-myc、TGF-β1 mRNA)表达均上调;RT-PCR结果显示,这些基因表达与自身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量近似(P>0.05).结论 LPS可能诱导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

    作者:李凤玉;王舒琦;刘秀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连续航行对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率的影响

    舰船在海上航行时,多数船员会发生不同程度晕船.据报道初次出海者晕船病发生率在50%~90%[1-2],目前预防晕船病还没有特效的方法,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海上适应性训练[3-4].

    作者:吴桂荣;庄永敬;胡伟青;卢良声;彭燕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医院船战时海上伤员换乘能力探讨

    医院船是海上伤员收容、救治、后送的专用船只,是海战伤员医疗后送体系中的一级救治阶梯[1].根据我国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战略决策,未来海战不大可能在近海发生,而且,近海作战产生的伤员可通过其他船只直接送往陆基医院,不需经医院船再转往陆地医院.

    作者:洪加津;吴桂荣;朱成全;肖波;何仕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应对突发事件医药卫生动员流程解析

    地震、洪涝等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严重危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如何有效动员医疗卫生力量及时应对,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是医药卫生动员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突发事件医药卫生动员内涵与流程进行思考,以期为应对突发事件医药卫生动员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袁学武;宋兰堂;谢峻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省级医疗防疫救援队训练模式探讨

    和平时期,军队医院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保障,作者医院地处海南国际旅游岛,社情、民情、岛情纷繁复杂,要从思想、组织、制度、装备和训练等方面抓好应急专业力量的素质提升,使应急专业力量的快速反应、机动保障、救治水平和野外生存能力均得到提高[1].

    作者:王光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重型肝炎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病情严重,预后较差,仅用内科治疗,收效甚微.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作者于2003-06/2010-02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对2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一定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车华;刘娜;苏东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暗环境下飞行员与正常人在不同背景下对比度视力的比较研究

    目的 在暗环境下,比较空军飞行人员及正常人在亮、暗两种背景下,不同对比度的视力变化.方法 应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MFVA-100)比较20例空军飞行人员及20例正常人在亮、暗背景下不同对比度(100%、25%、10%、5%)的logMAR视力,并分析亮、暗背景下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在亮、暗背景中,飞行员及正常人对比度视力随对比度的下降均下降;对比度相同时,正常人与飞行员的暗背景视力均明显低于亮背景视力,飞行员的对比度视力均高于正常人;飞行人员及正常人亮、暗背景下100%对比度视力与25%、10%、5%对比度视力均呈正线性相关(P均<0.001).结论 空军飞行人员及正常人的低度数近视患者亮背景下的视力优于暗背景,且视力随着对比度的下降而下降,亮、暗背景中、各个对比度下空军飞行人员的视力均优于正常人.

    作者:叶娅;尹禾;沈政伟;李丽;吴金桃;谭昌金;陈亚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肠息肉内镜治疗进展

    大肠息肉系指生长于大肠黏膜而隆起于黏膜表面的病变,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

    作者:王一鸣;高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结核抗体检测和PPD试验对老年结核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评估血结核抗体和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in derivate of tuberculin,PPD)试验对老年人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和50例肺癌患者对照组的血清用TB-CHECK-1精材料法检测血结核抗体,同时行PPD测试.结果 结核抗体和PPD试验的敏感度分别为78%、66%,特异性分别为84%、50%.结论 血结核抗体对老年人肺结核的诊断快速、方便、敏感,特异性强于PPD试验,可用作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与PPD试验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张晓希;郭壁砖;姜泓;谢媛琪;林小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益脂康降糖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益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降糖降脂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查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将造模成功后的3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中药1组(3 ml/kg益脂康);中药2组(9ml/mg益脂康);西药组(盐酸二甲双胍2ml/kg+非诺贝特3ml/kg).按设计方案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2月后复查FBG、TC、TG、ALT,观察疗效.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益脂康可以显著降低FBG、TC及TG,且对肝脏功能损害较小.结论 益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显著降糖降脂疗效.

    作者:王启全;周霞;徐文启;成龙;章璐璐;窦有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吸毒合并HIV感染与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吸毒并HIV感染与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为寻找吸毒合并HIV感染的易感基因和抵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41例无亲缘关系的吸毒合并HIV感染者及24例单纯吸毒者进行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正常对照组和吸毒组及吸毒合并HIV感染组HLA-DRB1 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正常对照组*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为0.06573.吸毒组等位基因频率为0.04167,RR=0.600649,与正常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合并HIV感染组等位基因频率为0.01220,RR=0.1700,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吸毒组与吸毒合并HIV感染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动态性与吸毒合并HIV感染的抵抗性密切相关,这对阐明疾病的病理、治疗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刁波;刘莹;申元英;周芳;冯勇;罗凡;侯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驻干旱沙漠地区军人心理疲劳状况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研究

    目的 了解驻干旱沙漠地区军人心理疲劳状况及特制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 对我国新疆干旱沙漠地区某部队226名军人(实验组)和市区某部队247名军人(对照组)进行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20,MFI-20)和特制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军人的疲劳总均分、体力疲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干旱沙漠地区军人疲劳的总分和各因素分均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而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 干旱沙漠地区军人心理疲劳问题值得关注,应对方式与心理疲劳程度密切相关,应针对其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刘锡丹;惠华强;李建光;连玉龙;白云峰;刘继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双源CT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当今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为创伤性检查并有一定的并发症.

    作者:郭元星;欧陕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观察金水宝胶囊联合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金水宝胶囊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疗效.方法 DN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降糖、降压、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金水宝胶囊及黄葵胶囊口服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动态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肾血管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治疗组肾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systolic peak velocity,Vs)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肾血管舒张末期峰值流速(diastolic peak velocity,Vd)增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金水宝胶囊联合黄葵胶囊治疗临床DN,可以显著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血流,为DN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作者:张红;李敬华;刘丽楠;赵继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肺俞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

    慢性荨麻疹因其病程长、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等特点,给临床治疗造成困难.作者采用肺俞穴位埋线治疗50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峰;黄懿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PSA动力学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合适的肿瘤标记物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十分重要.自1960年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以来,它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和评估的主要肿瘤标记物[1].但PSA作为肿瘤标记物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作者:彭瑛;沈国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狭窄

    开放手术是输尿管狭窄的传统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迅速发展,其治疗有了新的途径,作者采用标准经皮肾镜方法,治疗136例输尿管上段狭窄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周大庆;王坚;庞翔;李文刚;余小祥;何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复制型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培养

    目的 建立复制型HBV-Tg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敏感性.方法 改良的两步灌注法分离、纯化、培养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24孔板培养7天,每天换液,收集上清,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和病毒学指标HBsAg、HBV-DNA的水平;分离HBV-Tg小鼠与野生型Balb/c鼠肝细胞,培养24h后加不同浓度酒精,于16h后检测两种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的AST水平.结果 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从铺板第3天开始,LDH、ALT、AST水平达到平衡,膜稳定性恢复正常;在第3~5天ALB水平稳定于较高水平;HBV复制及表达指标(HBsAg、HBV-DNA)在铺板后1~5天能保持较高水平;酒精对原代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浓度<2%时,野生型Balb/c鼠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低于HBV-Tg小鼠,浓度≥2%时,两种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相当.结论 复制型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可以在体外稳定维持肝细胞活性与功能,表达高水平的HBV-DNA和HBsAg,为体外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模型.

    作者:陶鑫;易学瑞;袁有成;刘振扬;张欣蕊;孔祥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