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敏;薛荣亮;李伟;宋金鑫
目的:探索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在局部脑缺血模型脑组织中分布特点以及99Tcm-HL91检测急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可能性.方法:45只SD大鼠,其中有14只用于研究99Tcm-HL91在正常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有15只用于研究99Tcm-HL91在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组织中分布特点,有16只动物模型进行了脑组织放射性自显影研究.结果:肝脏和肾脏的99Tcm-HL91摄取比其他组织高,注射后1 h,小肠的摄取也比较高,但脑组织中的放射性较低.缺血部位(靶区)的放射性摄取较对侧相应部位高,手术各亚组和假手术各亚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3.11,P<0.05~0.001).动物模型脑组织自显影图像可见靶区有局限性的99'Tcm-HL91选择性摄取,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后,同一时相靶区与非靶区的单位面积净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t=4.423~12.277,P<0.05),各时相靶/非靶比值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73~12.39,P<0.01),且随着注射药物的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99Tcm-HL91能够选择性地浓集于缺血缺氧的脑组织中,清除延缓,可用于急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探测.
作者:朱灿胜;蒋宁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郝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脑卒中后合并肌张力增高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郝智口服,对照组给予安定口服,每周评定疗效1次,共观察两个月.肌张力测定采用Ashworth评分方法.结果治疗组38例,显进15例,进步17例,无效6例;对照组38例,显进1例,进步6例,无效31例.治疗组中,4例头晕,2例行走不稳,1例胃痛,1例全身不适,经减量及对症治疗好转,未影响治疗.结论郝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安全、有效.
作者:赵铁成;赵铁英;董洪亮;赵雪飞;邵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法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取穴:头维、阳白;药物:地塞米松+20 g/L普鲁卡因,每穴注射1 mL的混合液.疗程:1个疗程8~16 d天共注射4次,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为隔日1次或每4 d 1次.结果共治疗24例丛集性头痛患者:1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5例(5/24,20.8%);2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11例(11/24,45.8%);3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5例(5/24,20.8%);4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1例(1/24,4.16%).故在1个疗程内发作被控制者91.6%(22/24),还有2例于6次治疗后头痛发作被控制.结论穴位注射法治疗丛集性头痛简便、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李岩;李永昌;匡培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黏度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100g/L高分子葡萄糖酐法建立小鼠高血黏度动物模型,以Fluo-3/AM为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指示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脑细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高血黏度组小鼠脑细胞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黏度组小鼠脑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为115.96±37.32,而对照组小鼠脑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为41.49±10.89,两者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说明高血黏度组小鼠脑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脑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相关分析显示脑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与全血黏度有显著相关性(γηH=0.769,γηL=0.821,P<0.001).结论:高血黏度致脑细胞内钙超载是其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马瑞生;白德成;姜信诚;潘爱英;齐社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和体外培养条件,为研究视神经损伤修复及少突胶质细胞相关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新生Wistar大鼠20只视神经取材,以DMEM/F12为基础的化学限定性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培养,并用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半乳糖脑苷脂的抗体鉴定细胞.结果:培养第3天,视神经周围出现少突胶质细胞生长,呈圆形或梭形;10 d左右基本铺满盖玻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该细胞为阳性细胞,纯度较高.结论:采用视神经组织并用化学限定性培养基能成功获取体外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为视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了先决条件.
作者:刘苹;彭锡嘉;叶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正电子发射断层(PET)通过目视观察显影器官的显像特征以及定量或半定量计算显像剂的摄取情况,可以准确提供组织、细胞的生理或病理生理以及生物代谢信息,是一种功能代谢影像.PET显像的这一基本属性可用于多种脑疾病诊断和帮助治疗,如脑肿瘤放疗后组织坏死与肿瘤残存或复发的鉴别、寻找脑转移瘤原发灶、难治性癫痫灶定位、老年性痴呆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脑梗塞后存活脑组织判断、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和病程评价等.PET是进行脑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对于脑老化特征、脑功能区定位以及神经精神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吉刚;马云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ROM)训练和自助被动ROM训练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1例,发病时间1~72(15.6±25.2)个月,均可熟练地进行肩关节自助被动运动.分别测量双侧肩关节被动运动ROM及患侧自助被动运动时的ROM,并记录肩痛等情况.结果肩前方上举、侧方上举、内旋及外旋的ROM均是健侧大于患侧、被动大于自助被动运动(P<0.05).结论自助被动运动难以维持良好的ROM,配合被动ROM训练是必要的.
作者:赵雪平;闫桂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 porton emission computertomograph,SPECT)显像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PVS患者进行了观察,9例随访60 d至3年,其中17例行脑CT,14例行脑MRI检查.结果:26例PVS患者脑血流灌注全部显示异常,9例PVS患者显示部位与脑CT或MRI相符,9例不符.9例随访观察SPECT显示,6例随病情恢复,脑血流灌注亦恢复正常,另3例中,2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仍处于PVS,1例患者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3年后死亡.结论:99Tcm-ECD脑SPECT显像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反映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弥补脑CT或MRI之不足,并可作为高压氧综合治疗PVS观察预后的指标.
作者:孟娟;潘晓雯;朱家瑞;川玲;吕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背景:脑脊液和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组织蛋白S-100β含量在脑缺血性损伤时升高的程度能反映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SE和S-100β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设计:随机对照的研究.地点及对象: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30~27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实验由作者完成.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神经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的恢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NSE和S-100β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皮质区、纹状体NSE,S-100β含量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皮质区、纹状体区的NSE和S-100β免疫阳性反应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明显增强,并随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至14 d降至正常水平.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2 h~1 d时为3.00分,再灌注3,7,14 d恢复至1.50分(t=2.60~4.48,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SE和S-100β蛋白表达增加,并与神经功能恢复有相关性.
作者:郭云良;张红;王粤;龚微微;孙国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丘脑出血患者血肿中心位置,血肿体积与记忆商数的数量依存关系.方法:CT证实的丘脑出血患者31例,以大脑正中裂作一条直线为纵坐标,以颅骨的前后外缘的连线上前2/3作处作1条垂直线为横坐标.测定丘脑血肿中心在横坐标及纵坐标上的位置,分别用X,y表示.血肿的体积用V表示.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进行记忆商数的测定.以记忆商数作为应变量,以X,y及V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记忆商数对于丘脑血肿中心位置X,y及血肿体积V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MQ=58.429-0.082 27 V+1.185X-1.083 y.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X,y,V)至少有一个与应变量(MQ)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复相关系数(Multiple R)=0.852.个偏回归系数的t检验表明X与记忆商数,y与记忆商数之间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而V与记忆商数之间则无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结论:血肿中心位于丘脑的内侧,记忆障碍越重.同时,当血肿中心位于丘脑的前方时,记忆障碍亦更加明显.这可能与介导记忆有关的一些丘脑结构主要位于丘脑的前部和丘脑内侧部有关.丘脑血肿大小与记忆障碍程度无直接关系.
作者:毛永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和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早发性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了126例散发的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年龄<50岁)与122例正常健康成人对照组CYP1A1基因MspI位点3种多态(A,B,C)及NAT2基因常见的3个突变所导致的慢乙酰化基因型在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分布差异及其交互作用.结果:CPY1A1基因各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NAT2基因慢乙酰化基因型在帕金森病组中的分布频率(23.0%)明显高于对照组(10.7%),OR值为2.507;协同分析发现在帕金森病组中携带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兼CYPIA1基因杂合型B的频率(62.1%)明显高于对照组(23.1%),OR值达5.455,显著提高了患帕金森病的危险度.结论:CYP1A1基因杂合型B与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之间有协同作用,共存时可能增加个体患帕金森病的危险性.
作者:刘平;刘焯霖;杨静芳;陈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采用超短波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面神经炎患者,能使其在消除病因的同时,还可得到功能方面的康复疗效.
作者:尹春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了解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转归状况,对180例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以沟通交流的方式及适当的护理体检,获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康复知识,患病后的健康转归受到较大的影响.认为只有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帮助患者理解康复的意义,掌握康复锻炼的知识,学会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才能达到大限度的康复,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小平;谭耀坤;黄芳艳;韦瑞兰;黄凤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背景:临床工作中发现脑出血与气象、气候关系较密切.目的:探讨气象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影响,为脑出血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预防措施.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收集1998-01/2000-12海军杭州疗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与同期杭州地区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调查并作比较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杭州地区1998/2000各月平均气温、气压及相对湿度的分析及其与脑出血发病的关系.结果:在全年气温低、气压高的1,2,12月份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高(37/62),气温高、气压低的7,8,9月份发病率低(6/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气湿高的1,3,6月脑出血发病率(17/62)与气湿低的2,4,5月(18/62)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气象因素与高血压脑出血有关,低气温、高气压可能是诱发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慧伶;许元良;胡守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应用脑神经促通仪对慢性脑缺血的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善的情况.方法应用成都迪康医用数字设备公司生产的D/NSJ-I脑神经促通仪进行治疗,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处方,45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应用TCD监测治疗前后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头痛由89%降至13%、头晕由96%降至15%、失眠由60%降至9%、健忘由28%降至9%.治疗前后血流速度的改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单个患者高血流速度增加67.6%.结论脑神经促通仪对表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的脑缺血、脑损伤患者,通过改善脑供血,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余明;刘杰;付明;刘冀清;贺燕;李霞;杨巍巍;王增云;相守武;陈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偏瘫患者对脑梗死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8例脑梗死性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1,2,3,4周后评定运动功能综合评定(rivermead motorindex,RMI).结果治疗组5次RMI评定分别为:1.29±0.23,5.32±1.22,9.39±3.12,11.27±2.07,13.8±2.15;对照组为1.37±0.48,2.25±1.14,4.28±2.12,5.01±2.24,6.24±3.2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4.65,P<0.001),治疗组1个月后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t=4.05,P<0.001).结论早期运动疗法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康复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自信心及生活质量.
作者:周夫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对发病后半年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对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良肢位摆放和肢体被动训练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6个月后评价运动功能(FMA).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恢复的更好.
作者:孙连军;毕淑琴;崔建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背景:高过载致空中意识丧失的预防和监控,是当前航空航天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的:探讨坐位下体负压(U-LBNP)对人体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本系脑功能实验室,实验对象为15名健康青年男性,均系本校大学二年级学员.干预:每名被试者均受到-4.00,-6.67 kPa下体负压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试负压前、下体负压暴露于-4.00,-6.67 kPa的0.5,1,2,3,4,5 min和卸压后1,3,5 min的VMCA和SaO2.结果:在-4.00kPa U-LBNP作用4,5 min时,VMCA减慢(P<0.05);SaO2无明显改变.在-6.67 kPa U-LBNP作用2,3 min时,VMCA减慢(P<0.05),在4min和5 min时显著减慢(P<0.01),卸压后1 min尚未恢复(P<0.05),随后恢复至对照水平;SaO2在负压暴露5 min时显著下降(P<0.05).结论:坐位下体负压造成血液在下肢淤积,VMCA减慢,引起大脑血供减少,为空中晕厥和立位耐力不良的医学鉴定提供了人体实验依据.
作者:韩文强;胡文东;马瑞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正常翼外肌、翼外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正常翼外肌、翼外肌痉挛的肌电特征.方法:以35例单侧翼外肌痉挛成人患者为实验组,3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ZEP-500型诱发电位仪(中科电器高技术公司)测试翼外肌上下头在大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及张口1.0,2.5 cm的肌电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在ICP及开口运动中均有肌电活动;张口1.0 cm时,翼外肌上头肌电变化较ICP时低,张口2.5 cm时较张口1.0 cm时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ICP,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0.60,0.74,无显著性差异(P>0.05);张口2.5 cm时,低于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0.49,0.24,无显著性差异(P>0.05);张口1.0 cm时,实验组肌电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2.15,2.3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持翼外肌上下头是协同肌肉,均表现为开口时收缩的观点;翼外肌痉挛时,张口1.0 cm的电位明显高于正常翼外肌电位,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指标.
作者:霍峰;杨更森;刘玉锦;马冬云;王笑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TIA)的预防作用及副作用,并与阿司匹林对比.方法:将120例TIA患者,分为复方丹参滴丸和阿司匹林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其每例患者在服药期内TIA的发作次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包括心、脑卒中)、死亡及副作用等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比较TIA的再发生人数、心及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人数分别为6例和9例,复方丹参滴丸组较阿司匹林两组低,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较复方丹参滴丸大,丹参滴丸组仅有1例,阿司匹林组为8例,前者的副作用仅表现为口、舌麻木,未影响治疗,而阿司匹林的8例中,有5例为胃肠道反应,3例为牙龈及鼻出血,8例中有5例中途退出,两组副作用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在TIA的预防治疗中与阿司匹林有同样的作用,并且无明显副作用,口服依从性好,较阿司匹林优.
作者:范卫明;周晓生;许春胜;郑麒;王洪新;陈金波;苏长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