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余凯远;翁志梁;王思齐;余志贤;陈伟;吴秀玲;李澄棣

关键词:前列腺癌,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 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周期特点、疗效及副反应.方法:45例晚期前列腺癌行间歇性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LHRH类似物+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持续用药至少4个月,至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至低值则停药进入间歇期,当PSA上升至初诊时的50%或大于10 ng/ml,则重新开始治疗.当发展为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或临床进展则停止治疗.结果:71.1%(32/45)患者完成第一个治疗周期,多的已达4周期,间歇期占治疗周期的54%.随着重复治疗次数的增加每个周期发生疾病进展的比例也随之增加(P=0.006)且间歇期缩短(P>0.05).患者三年进展率为53.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8.5个月,无骨转移患者和有骨转移患者三年进展率分别为23.61%和60.4%.间歇期副反应比治疗期明显减少.结论: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期长,疗效较好,副反应少,具有可行性,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3例胰腺IPMN病例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病人均有腹痛,体重减轻,1例有黄疸及血糖、AKP升高,1例有新发糖尿病,2例近期有胰腺炎病史.术前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胰腺肿瘤,3例CA19-9升高,1例CEA升高.2例行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IPMN,2例有IPMN腺瘤向IPMN腺癌转变的连续的病理改变.随访6~18个月,均无再发.结论:胰腺IPMN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胰腺导管不同程度的囊状扩张,扩张的导管内含有大量黏液.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体重减轻、黄疸和脂肪泻.B超检查可做为初选,磁共振胆胰水成像(MRCP)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手术切除胰腺IPMN预后良好.

    作者:黄颖鹏;屠金夫;朱冠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外周血分离制备组织工程瓣膜内皮种子细胞的研究

    目的:探讨从外周血分离制备组织工程瓣膜内皮种子细胞的方法.方法:采集正常人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进行体外定向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流式术进行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应用细胞荧光化学检测培养细胞的内皮细胞功能,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培养液中的NO,后进行细胞计数.结果:人外周血MNCs经体外培养,表达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包括Ⅷ因子(VWF)、VE-Cadherin、KDR和CD34,早期(7 d内)还表达CDl33并显示出能内吞乙酰低密度脂蛋白(acLDL)以及释放NO的内皮细胞特性,培养l0 d后细胞融合生长,20 d左右成典型的鹅卵石样内皮细胞形态,28 d时细胞数量级达到107.结论: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定向培养可以获得作为组织工程瓣膜种子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肖刚峰;张怀勤;季亢挺;邓武;黄晓燕;黄伟剑;徐力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在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Bcl-2和Bax基因的调控.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1 h、3 h和5 h组.复制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TUNEL法观测肺组织细胞凋亡;予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细胞Bcl-2、Bax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指数(AI)及Bax蛋白、BaxmRNA水平进行性升高;Bcl-2蛋白及Bcl-2mRNA先升高而后下降(均P<0.01).凋亡指数(AI)与Bax蛋白及Bax mRNA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0.926,0.933;均P<0.01),而与Bcl-2蛋白/Bax蛋白及Bcl-2mRNA/BaxmRNA的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0.836,-0.879;均P<0.01).结论:肺组织细胞凋亡参与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Bcl-2/Bax的比值下降是促进凋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戴雍月;徐正祄;王万铁;邱晓晓;陈锡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副肿瘤综合征

    甲状腺癌所致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非常罕见,我们报告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甲状腺癌患者的副肿瘤综合征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以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徐珑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MRI诊断椎体陈旧与新鲜骨折

    目的:探讨MRI对椎体陈旧与新鲜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椎体骨折于初诊及伤后不同时间行脊柱MRI检查,分析其信号改变与临床的关系.结果:27例骨折椎体急性期均表现为T 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伤后12个月全部恢复正常信号.伤后不同时期MRI检查结果相差十分显著.结论:MRI鉴别椎体陈旧与新鲜骨折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存在多个椎体变形时更具诊断价值.

    作者:郭献日;王美豪;李又成;李建策;黎金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磁共振仿真内窥镜对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MR仿真内镜(MRVE)对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胆系正常志愿者和60例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患者行3D TSE胆胰管水成像(MRCP)检查,利用专用的仿真内镜软件进行重建,观察正常和不同病变的仿真内镜表现.结果:MRVE清晰显示了胆管内解剖结构、梗阻部位和梗阻端的表面形态,对病变的定位准确度达100%,定性准确度达80%,检出病变的敏感度为92%.结论:MRVE能直观地显示扩张胆总管内表面及病变情况,是MRCP技术的有益补充,MRVE结合MRCP可提高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蔡志胜;周忠洁;虞志康;严志汉;周云新;郑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温州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膜后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19岁,因反复右下腹痛半年,伴右大腿肿胀半月于2005年5月入院.患者曾在外院拟阑尾脓肿进行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入院前半月右大腿及腰部疼痛,右腿不能伸直.入院时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腹软,右下腹可及一肿块,边界不清,质地中等,有压痛,右侧腰部及右大腿肿胀,压痛明显,右下肢活动障碍,腰大肌试验(+).

    作者:杜舟;余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肠道间质瘤22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传统上大多将它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的研究表明此类肿瘤并不同于平滑肌瘤和神经源性肿瘤.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吉彩;陈海平;陈晓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卵巢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及其抑制物-1的表达以及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受体(uPAR)及其抑制物-1(PAI-1)的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卵巢癌患者77例,根据临床治疗和随访结果分为化疗耐药组(26例)与非耐药(51例)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癌组织中uPA、PAI-1和uPAR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化疗耐药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卵巢癌患者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分级、残留灶直径、化疗方案和三者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同时对预后进行多因素的COX生存分析.结果:uPA、PAI-1的阳性表达率,耐药组分别为96%(25/26)和92%(24/26),均明显高于非耐药组的80%(41/51)和82%(42/51,P值均<0.01);uPAR的阳性表达率,耐药组为31%(8/26),非耐药组为35%(18/5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668).多因素分析显示uPA、PAI-1表达与卵巢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均为与耐药(P值均<0.05)及预后(P值分别为0.045、0.031、0.001)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巢癌组织中uPA、PAI-1的高表达是卵巢癌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玉阳;帅茨霞;郑飞云;王群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蔡氏扶正消癥汤对胃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蔡氏扶正消癥汤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检测蔡氏扶正消癥汤对BGC-823生长的影响,并观察蔡氏扶正消癥汤对BGC-823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蔡氏扶正消癥汤生药能抑制BGC-823的生长.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一剂量下,72 h内药物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蔡氏扶正消癥汤能够抑制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

    作者:尹丽慧;郎玮;叶人;吴建波;蔡慎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成骨细胞复合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再造骨组织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胶原修饰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表面,与成骨细胞复合进行体内异体移植,观察体内成骨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牛松质骨经脱脂、H2O2浸渍及部分脱钙处理,制成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antigen-extracted massive bovine cancellous bone carrier,MBC).载体表面经胶原处理后,与兔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后体外共同培养,4 w后将复合材料进行异体桡骨移植,于移植后2 w、4 w、8 w和16 w取材,经HE染色观察.结果:植入2 w时,复合材料表面及孔内有成骨组织细胞黏附生长,材料周围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分化,炎症反应不明显;4 w时有新骨成熟成岛状分布;8 w时有骨板形成;到16 w时,骨缺损就已完全修复,MBC部分降解,但在新骨中仍能见到残留体.结论:MBC载体表面经胶原处理后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更强,该材料复合成骨细胞后移植显示出了良好的骨诱导性和成骨活性及生物可降解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磊;胡蕴玉;薛恩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肥胖对OSAHS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对30例OSAHS患者进行检测,并按体重指数(BMI)分为非肥胖组(10例)、肥胖组(20例).结果:肥胖组心超异常率(80%)高于非肥胖组(50%),P<0.05.肥胖组主肺动脉宽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左室后壁厚度(P=0.056)、主动脉根部内径(P=0.077)、室间隔厚度(P=0.097)、左室心肌质量(P=0.097)大于非肥胖组.BMI与左房内径相关(r=0.40,P=0.028),与主肺动脉相关系数为0.346(P=0.077).结论:肥胖因素参与了OSAHS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作者:叶民;谢于鹏;徐晓梅;徐红蕾;张冬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食品中苏丹-1与对位红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定量分析食品中苏丹-1与对位红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乙腈为萃取剂对不同食品中的苏丹-1及对位红进行萃取并以乙腈-冰乙酸溶液作为流动相从HypersilODS2 C18柱上同时分离和测定苏丹-1与对位红,并借助于紫外检测器于波长480 nm处检测.结果:苏丹-1及对位红的线性范围均为10.0~1000.0 ng/L,回收率分别为80.4%~104.4%和84.4%~104.4%,其检出限均为3.0 ng.结论:此方法准确、简单、快速、灵敏,适用于食品中苏丹-1与对位红的定量检测.

    作者:杨建荣;陶志华;曹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X线立体定位活检在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手术活检技术的价值.方法:利用乳腺X线立体定位手术活检技术,对38例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进行立体定位手术活检.结果:38例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均一次性准确定位,完整切除,明确诊断;其中乳腺癌1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小叶增生22例.结论:乳腺X线立体定位手术活检技术,具有定位准确和诊断明确的优点能确定临床,其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的性质,对发现早期乳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倪耀忠;罗定存;李霄阳;周宏;叶英海;周海滨;王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七总皂甙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化应激及TXA2/PGI2失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OFR)和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以及三七总皂甙对其影响.方法:复制在体兔肺IRI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组(PSN组).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测定肺组织TXB3、6-keto-PGF1α含量与比值的变化.结果:IR组血清XO、MDA均显著高于S组,SOD明显低于S组(均P<0.05和P<0.01).IR组肺组织TXB2显著高于S组(P<0.01),6-keto-PGF1α差异无明显;PNS组与IR组相比TXB2均下降非常明显(P<0.01),TXB/6-keto-PGF1α降低很显著(P<0.01),与I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能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抑制血小板释放TXA2,调控TXA2/PGI2的平衡,通过遏制无复流现象,减轻肺IRI.

    作者:邵凯隽;王万铁;张晓隆;方周溪;徐正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目的:观察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周期特点、疗效及副反应.方法:45例晚期前列腺癌行间歇性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LHRH类似物+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持续用药至少4个月,至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至低值则停药进入间歇期,当PSA上升至初诊时的50%或大于10 ng/ml,则重新开始治疗.当发展为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或临床进展则停止治疗.结果:71.1%(32/45)患者完成第一个治疗周期,多的已达4周期,间歇期占治疗周期的54%.随着重复治疗次数的增加每个周期发生疾病进展的比例也随之增加(P=0.006)且间歇期缩短(P>0.05).患者三年进展率为53.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8.5个月,无骨转移患者和有骨转移患者三年进展率分别为23.61%和60.4%.间歇期副反应比治疗期明显减少.结论: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期长,疗效较好,副反应少,具有可行性,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凯远;翁志梁;王思齐;余志贤;陈伟;吴秀玲;李澄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56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28天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预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与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的356例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有关指标与28 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结果: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从15个因素中筛选出年龄(OR=1.04,95%可信区间:1.02-1.07)、并发症(OR=3.54,95%可信区间:2.03-6.18)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OR=1.11,95%可信区间:1.08-1.14)、中医药综合治疗(OR=1.74,95%可信区间:1.03-2.95)为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出血量、破入脑室、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意识分级之间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四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可能很多,应全面考虑,而中医药综合治疗,年龄、并发症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是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危险因素为年龄、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保护性因素.

    作者:郑国庆;黄培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全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高甘油三脂血症,高细胞因子血症、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骨髓片找到噬血细胞.结论:临床高度怀疑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应及早干预治疗.

    作者:卢一丽;钱江潮;李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型副伤寒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21例临床分析

    我们收集了温岭市2002年11月~2005年12月甲型副伤寒(甲副)暴发流行期间的住院患者1074例病例资料,均经血培养确诊为甲副,其中21例(占1.96%)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蔡丽敏;颜鸣鹤;黄希田;毛文忠;蔡灵芝;曾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