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淋巴转移机理的研究

彭正银;肖同浩;陈寿松;李德忠;梁励玮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双重免疫组化, 电镜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周淋巴管形态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机理.方法应用双重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5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内淋巴管的细微分布、形态和结构.结果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有新生的毛细淋巴管,癌周组织中毛细淋巴管的分布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淋巴结转移组的Vv,NA,及Lv平均值较非转移组的增高.随着癌的浸润发展,癌周组织毛细淋巴管数量增多,密度增加,形态结构变异,内皮细胞间连接呈开放状态,并可见癌细胞通过开放的连接通道进入淋巴管.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及癌周组织内淋巴管增生,形态结构变异是癌细胞淋巴道转移的可能原因.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998年起,我院采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多年来的建设,该系统逐步得到完善.自运用该系统以来,医院的管理决策获得了完整可靠的信息支持,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临床医疗、护理以及教学、科研也获得了有效的信息系统的支持,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我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实际应用,已成为我院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标志.

    作者:罗小楠;徐勇勇;张永生;李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锎-252中子腔内照射治疗早中期低位直肠癌的初步报告与文献复习

    结肠、直肠腺癌是常见的内脏器官肿瘤,结、直肠死亡病例占整个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10%[1].直肠下段癌特别是距肛门5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外科多采用经典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及乙状结肠造瘘术(Mile's术式),这种手术往往造成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我们在国内首先采用锎-252内照加外照射治疗能耐受手术但病人坚决不愿意采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及结肠造瘘术的,或因为病人年龄大或有心肺等严重疾患不能耐受手术的早中期低位直肠癌,观察早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作者:雷新;单锦露;赵可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煅烧骨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由外伤、炎症、骨肿瘤摘除等各种病变治疗造成的骨缺损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骨缺损达到一定距离后不能骨性愈合,一直是骨科修复领域中的难题.而植骨术是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措施,关于骨移植生物替代材料的研究是骨科长期以来的重点研究课题.煅烧骨又称为天然型无机骨,是同种或异种骨经化学方法处理后,再经物理煅烧制成,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1].本文就煅烧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曦明;陈庄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网络模式下护士站对流动报表质量影响的探讨

    统计信息是医院管理评价、总结工作、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在医院的科学决策和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医院统计数据来源于系统中的不同的数据采集点,任何一处差错都会影响全院医疗指标的准确性.网络模式下的病房护士站子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部分,是为临床服务的重要子系统.医院统计报表中的病人流动信息和床位信息主要来自护士站子系统,本文通过对影响统计流动报表主要因素的分析,就如何加强护士站管理,提高流动报表数据质量进行了探讨.

    作者:郭雪清;王光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淋巴转移机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周淋巴管形态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机理.方法应用双重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5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内淋巴管的细微分布、形态和结构.结果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有新生的毛细淋巴管,癌周组织中毛细淋巴管的分布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淋巴结转移组的Vv,NA,及Lv平均值较非转移组的增高.随着癌的浸润发展,癌周组织毛细淋巴管数量增多,密度增加,形态结构变异,内皮细胞间连接呈开放状态,并可见癌细胞通过开放的连接通道进入淋巴管.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及癌周组织内淋巴管增生,形态结构变异是癌细胞淋巴道转移的可能原因.

    作者:彭正银;肖同浩;陈寿松;李德忠;梁励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剖胸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评价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剖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350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施行持续硬膜外阻滞(A组,n=155)与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B组,n=195),按Prince-Henry评分法对术后3天内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并对两组病人术后动脉血PO2、PCO2以及因镇痛措施所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自觉疼痛减轻,除术后第4 h外,各时段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动脉血PO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PCO2低于A组(P<0.05).B组镇痛副反应少于A组.结论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于剖胸术后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方式更具优势.

    作者:谭焱;殷桂林;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巴宁;刘孟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不同呼吸参数的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不同呼吸参数对呼吸动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并选择佳呼吸参数.方法胆襄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5组(A,B,C,D,E组)各20例,设置分钟通气量为100ml/Kg,呼吸频率各组依次为12,14,16,18,20次/min,监测气腹前和气腹后20min的气道峰压(Peak)及动脉血气分析(包括PaO2、PaCO2、SaO2).结果气腹前动脉血气示PaO2,SaO2正常,PaCO2均处于30~40mmHg之间;气腹后20min动脉血气示PaO2,SaO2正常,PaCO2各组有增高,与气腹前相比较A,B,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D、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腹后各组气道峰压(Peak)增高,与气腹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分钟通气量为100ml/Kg时,RR为16次/min既能防止气道压过高,又能保证病人通气,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游志坚;游玉琼;徐红霞;陈利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数字化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器临床实用性探讨

    目的探讨自制数字化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设计制作一套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器,并在该定位器的X线探测器的固定板上装置一条长5mm,直径0.8mm的金属条.采用X线牙片机和ODIS-I型口腔数字成像系统对20人次拍摄20对平行投照根尖定位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0对牙片中金属条测量值的一致性及目标牙根尖到金属条近中端的距离和角度关系的一致性.结果等效性检验显示20对定位片的金属条测量值与金属条实际长度、直径均无差异(P<0.05),且两种测量方法下,金属条长度与直径和金属条近中端点与目标牙根尖的连线距离及角度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结论这套数字化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器重复性好,可比性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作者:石咏梅;王虎中;王翔;王早堂;彭艳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镇静作用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是新的μ阿片体激动剂,新型镇痛药,其起效快、苏醒快,镇痛作用强,用于静脉复合麻醉和短小手术的麻醉倍受青睐.为了解瑞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和丙泊酚(PP)的相互作用,作者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镇静/警觉(OAA/S)评分进行观察,为临床麻醉中选择镇痛药瑞芬太尼和镇静药丙泊酚的佳搭配提供依据.

    作者:陈敏;沈七襄;罗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例原位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管理

    我院于2003-12在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1例,获得成功,心脏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年,生活正常,心功能Ⅰ级.仅就该例心脏移植中的体外循环管理及供心保护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程旺生;程大新;陈利民;沈七襄;朱水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及胰岛素的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方法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瘦素(leptin)及肝肾功能和血脂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对瘦素与上述指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leptin,FINS,HOMA-IR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在糖尿病患者中,瘦素水平与FINS,HOMA-IR明显正相关(r1=0.525,P<0.01,r2=0.391,P<0.06),与ISI明显负相关(r=-0.33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瘦素主要的因素依次为性别,BMI,甘油三脂,胰岛素和ISI,(R2=0.358,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孙志香;吴静;雷闽湘;吴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鼠性决定基因SRY探针的制备

    目的研究制备地高辛标记的小鼠性决定基因SRY探针,用于检测小鼠体内SRY基因表达的研究.方法按已知的雄性小鼠Y染色体上性决定蛋白基因(SRY)的序列,请上海博亚公司合成四条oligoDNA,采用PCR技术连接并扩增,地高辛标记的方法制备基因探针.结果用细胞原位杂交方法证实这种探针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小鼠性决定基因SRY探针的制备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异体雄性小鼠骨髓移植到雌性小鼠体内后的分布和表达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刘水冰;田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晚期肺癌双径路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晚期肺癌的治疗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被视为非手术指征而放弃手术,选择介入治疗方法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治疗后并发症,已成为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DSA观察下探讨肺癌血供特点采用双径路介入治疗晚期肺癌,收到预期效果.笔者总结120例经双径路介入治疗肺癌的体会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闫小纺;魏崇健;乔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腺苷A1受体介导的预处理延迟效应对低温心麻液保护作用的影响

    目的利用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模型,了解腺苷A1受体介导的大鼠心脏预处理延迟效应对低温心麻液保护作用的影响以及与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Z)、缺血对照组(C)、CCPA预处理组(A).离体心脏低温缺血180min、复灌60min.观察左室压力变化大速率恢复率、心肌同功酶漏出量,并以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或逆转录、PCR技术观察TNF-α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左室压力变化大速率恢复率明显高于C组(P<0.05),心肌同功酶漏出量明显低于C组(P<0.05).A组TNF-α表达水平虽然高于Z组,但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腺苷A1受体介导的预处理延迟效应能增强低温心麻液的保护效果,进一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下调心脏TNF-a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陈志楠;朱水波;唐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皮肺细针吸取25例细胞学观察

    经皮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术,给胸内病变的定性诊断捉供了新方法,它操作简单,患者损伤轻微,便于掌握,更重要的是对深部病变如肺、纵隔、腹膜后区器官或组织等难以进行切取活检的部位,针吸穿刺细胞学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对周围型肺癌的确诊率远高于内窥镜及痰涂片,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作者:王秀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er2/neu蛋白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的初步探讨

    目的用Her2/neu蛋白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r-2/neu)转染人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并鉴定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方法采用Ficol分离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在6孔板上培养.细胞分2组,分别加入病毒液和293细胞冻溶液.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应用MTT法检测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两组细胞均高表达CD80,CD83,CD86,HLA-DR,较低表达CDl a,CD4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AAV-Her-2/neu转染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非转染组DC(P>0.05).

    作者:徐蕾;罗荣城;尤长宣;李鸣芳;林菁;韩亚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LA-B27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子模拟学说

    1 HLA-B27的分子结构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AS)是迄今所知的HLA与疾病相关性中强和典型的,其相对危险度达87.4%[1].B27是AS发病机制诸多学说中所共有的核心分子,研究B27分子对揭示其在AS中的作用是必须的.

    作者:吴俊玲;郑山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家族性黑斑息肉综合症的X线诊断

    黑斑息肉综合症,是以皮肤粘膜手足指趾色素沉着,消化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和/或伴有家族遗传性为其特征的疾病.本文就其息肉黑斑的特征、恶变和鉴别诊断等予以回顾性分析.

    作者:阳昱恒;刘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同种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以利于研究移植免疫的机制.方法SD鼠供心之无名动脉及肺动脉分别与Wistar受鼠右颈总动脉及颈外静脉端端吻合.结果正式心脏移植100例,手术成功率为83%.手术时间为(70±15)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5±15)min.手术主要并发症是麻醉意外、动脉吻合口出血和血栓形成、静脉吻合口狭窄、失血性休克.未作任何处理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7.0±3.7)天,停跳移植心脏病理表现为急性排斥反应改变.结论同种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研究免疫移植机制的良好模型.

    作者:谢森;成俊;唐礼功;李志雄;朱彤;夏穗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从国内医疗市场现状看临床路径的应用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CP)作为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核心理念是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无效支出.1985年由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率先实施,用于应对以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为付款基础的定额付款制度(DRGs-PPS),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本文就中国医疗市场的现状和引入临床路径管理的前景、难点及需引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祝松;刘幼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