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与多胎妊娠的相关性

周颖;黄学锋;叶碧绿;林金菊;郑菊芬;赵军招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多胎妊娠, 女方年龄
摘要:目的:观察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中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每周期移植3~4个胚胎的325个ⅣFET治疗周期(常规ⅣF 169周期,ICSI 155周期),分析移植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对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的影响.结果:325个周期共移植1049个新鲜胚胎,≤35岁妇女移植胚胎中含不同数目(0,1,2,≥3)高质量胚胎的种植率(P<0.01)和周期临床妊娠率(P<0.01)差别有显著性;多胎妊娠率随着移植好质量胚胎数的增加而升高,98%的多胎妊娠发生在≤35岁妇女中.>35岁妇女移植胚胎中含不同数目高质量胚胎的种植率(P>0.05)和周期临床妊娠率(P>0.05)差别无显著性.结论:移植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是两个重要的预测妊娠和多胎妊娠的因素.根据移植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进行个体化的胚胎移植是必要的.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P53、Fas、Bcl-2基因在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P53、Fas、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尖锐湿疣和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24例尖锐湿疣、46例宫颈癌、22例宫颈糜烂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P53、Fas和Bcl-2基因产物.结果:三种基因蛋白在尖锐湿疣组和宫颈癌组的表达程度和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糜烂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尖锐湿疣组和宫颈癌组之间在P53的表达程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Fas、Bcl-2基因表达与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的发病均有密切关系.

    作者:夏克栋;林巧爱;董海艳;张丽芳;胡芸;董缪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牙科畏惧症儿童乳牙龋

    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1]在儿童中普遍存在,患儿由于害怕高速涡轮机钻牙而拒绝治疗,这对龋病的治疗极为不利.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traun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是WH0提倡的一种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然后用有黏结、耐压和耐磨性能的玻璃离子材料将龋洞充填的技术,我们将此技术用于害怕龋病治疗的儿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诸海敏;万敏;王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硫酸镁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我们自2000年2月~2003年6月采用静脉性注射硫酸镁作为首选药物治疗各型尖端扭转(TorSades如de Pointes,Tdp)室性心动过速7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吴小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川芎嗪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家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ⅡRI)过程中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肠缺血再灌注组(UR组,n=9)和肠缺血再灌注+川芎嗪治疗组(LGT组,n=10).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含量,并于实验末取兔小肠粘膜测定NOP含量及NOS活性,同时行电镜观察.结果:ⅡR组家兔血浆NOP含量进行性下降;LGT组家兔在再灌注15min和30min时血浆NOP含量明显高于ⅡR组(P<0.05),实验末小肠粘膜NOP含量和NOS活性亦明显比IIR组增高(P<0.05),肠粘膜超微结构异常改变显著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提高机体NO水平而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积极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卫;王万铁;徐正祄;金可可;李东;潘景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宫颈细胞学TBS描述性诊断与巴氏分类法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宫颈细胞学TBS描述性诊断与巴氏分类法在临床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6351例宫颈涂片同时按TBS描述性诊断和巴氏V级分类法阅片判读.结果:TBS描述性诊断未见上皮内瘤变(正常细胞)2826例(占44.5%),良性细胞改变(有微生物或其他非肿瘤性的细胞形态特征)3465例(占54.5%),上皮细胞异常共60例(占0.9%),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6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柱状上皮细胞(AGCUS)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2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9例,鳞状细胞癌4例.巴氏V级分级诊断,巴氏Ⅰ级3355例(占52.8%),巴氏Ⅱ级涂片2944例(占46.4%),巴氏Ⅲ级涂片35例(占0.5%),巴氏Ⅳ级涂片13例(占0.2%),巴氏V级涂片4例.结论:巴氏分级不能反映现今对宫颈内瘤变的理解,没有与病理组织学同等的术语,而且巴氏V级分类过于简单,笼统.TBS报告内容全面、具体、直观、易懂,便于细胞学医生与临床医生联系和沟通;TBS诊断术语标准化,使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有机地统一.

    作者:瞿文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先天性心脏病(CHD)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并比较50例CHD患儿[其中无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30mmHg)1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30~49mmHg)19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50mmHg)16例]和18例健康患儿的血清VEGF.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VEGF[(104.54±30.55)pg/ml]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28.23±13.47)pg/ml];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89.24±43.89)pg/ml]明显高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04.54±30.55)pg/ml];无肺动脉高压组[(28.23±13.47)pg/ml]与正常对照组[(25.56±10.67)p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ⅥGFF浓度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783).结论:ⅦGF在CHD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建中起重要作用,CHD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ⅦGF浓度升高,提示VEGF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有关.

    作者:张园海;项如莲;褚茂平;陆文文;吴蓉洲;陈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烫伤大鼠血糖变化及其与创面皮肤组织糖含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二度烫伤后血糖变化及其与创面组织糖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清洁级大鼠,分成正常组(n=24)和枸橼酸-枸橼酸钠镁液配置成2%浓度(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n=24),造成10%体表总面积(TBSA)的浅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伤后1、3、5、7、10 d和14 d创面皮肤组织块样本,采用生化技术测定血糖浓度和创面皮肤中的糖含量;并对创面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皮肤组织创面中局部的糖含量与血糖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糖尿病大鼠浅二度烫伤创面中局部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创面呈现延迟愈合或者加深不愈.结论:糖尿病大鼠局部创面组织糖含量增加与血糖变化密切相关,而创面局部糖含量的增加与创面愈合延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作者:张鹏;乔亮;林才;陆树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脑脊液和影像资料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32例CNM和35例TBM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前脑脊液和头颅CT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热多为轻-中度,头痛剧烈,视神经乳头水肿多见,结核性脑膜炎可合并有脑外结核,发热多在39℃以上;脑脊液检查显示CNM表现为压力高,葡萄糖含量下降明显,而TBM表现为脑脊液蛋白质升高较明显,CSF白细胞增多不如TBM显著;两种脑膜炎的头颅CT改变亦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脑脊液和头颅CT表现可以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确诊有待于病原学检查.

    作者:卢明芹;金益辉;陈永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0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鼻咽分泌物病毒病原检测

    目的:总结2003年春季温州地区30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鼻咽分泌物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分析比较各个年龄组和各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检出情况.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3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而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取其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七项呼吸道病毒抗原,分析其结果.结果:306例患儿送检标本,阳性190例(占62.1%).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55例(占81.6%)、腺病毒(ADV)4例(占2.1%)、流感病毒A型(ⅣA)5例(占2.6%)、流感病毒B型(ⅣB)2例(占1.1%)、副流感病毒Ⅲ型(PⅣⅢ)19例(占10%)、RSV和ⅣA混合感染3例(占1.6%)、RSV和PⅣⅢ1例(占0.5%)、RSV和PIV 1例(占0.5%).结论:今年春季温州地区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RTVIII次之.在各自组别中0~6个月年龄组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的病毒检出率高,分别为67.1%和70.1%.

    作者:陈小芳;董琳;周晓聪;郑雯洁;王秀娣;李昌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尿道的MRI形态

    目的:探讨MRI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有SUI症状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行MRI扫描,比较静态和应力状态下膀胱尿道的活动度及形态改变,测量两种状态时膀胱尿道连接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及距离差(即下移度),患者同时行尿动力学和其他临床检查并确定临床诊断.结果: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UI)15例中13例应力状态下膀胱尿道连接点下移至耻尾线以下,下移距离(9.44±1.89)mm,其中2例可见后尿道呈漏斗状开放;6例非GSUI和18例正常对照者下移距离分别为(6.33±1.57)mm和(5.3±1.36)mm,但膀胱尿道连接点均位于耻尾线以上,前者与后二者比较P<0.001,后二者之间P>0.05.结论:MRI作为SUI影像诊断方法操作简便,影像清晰直观,具有非侵入性特点.

    作者:陈映鹤;毛传万;周云新;何有华;张磊;陈志勇;杨世坤;虞志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治疗婴幼儿毒鼠强中毒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血液灌流治疗婴幼儿毒鼠强中毒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比较16例血液灌流和10例保守治疗毒鼠强中毒婴幼儿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与保守治疗相比,血液灌流治疗可显著缩短患儿抽搐、昏迷和住院时间,改善昏迷评分.血液灌流后患儿毒鼠强浓度下降,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提高.结论:血液灌流是治疗婴幼儿毒鼠强中毒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领微;毛朝鸣;戴彩香;刘景棣;葛红;杨筱敏;黄蔷薇;严纯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癌

    目的:观察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98例肝癌,采用OUR-OGD型三维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体部伽玛刀),单次剂量5~7Gy.结果:治疗结束后3~6个月复查AFP和CT,CR+PR=79.3%.结论:该技术是治疗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的一种理想模式.

    作者:沈洁;陈坛舟;金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清、尿Ⅳ型胶原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清、尿液Ⅳ型胶原(T4C)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DM)患者182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DMN组),微量蛋白尿组(DMMA组),大量蛋白尿组(DMP组);对照组(C组)31例,检测血清T4C,尿液T4C、Cr.结果:①血清T4C在DMN组与C组区别无显著性,在DMMA组高于C组和DMN组(P<0.01),DMP组高于C组、DMN组(P<0.01)和DMMA组(P<0.05);尿T4C/Cr在DMN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在DMMA组、DMP组明显高于C组(P<0.01),DMP组较DMN组明显升高(P<0.05),但与DMMA组差异无显著性.②相关分析显示:DM患者尿Alb/Cr尿T4C/Cr(r=0.235,P<0.01)、血清T4C(r=0.376,P<0.0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2型DM患者血、尿T4C与尿Alb排出有一致性升高的趋势.尿T4C是晚期DN指标;血清T4C既是DM早期肾病的指标,也是晚期DN指标.

    作者:冯文焕;叶真;郑景晨;汪大望;高鑫;陶志华;吴建波;沈飞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细胞凋亡和Fas/FasL系统在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基因调控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1 h、3 h和5 h组.复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TUNEL法观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以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细胞Fas/FasL系统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组织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尤其是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Fas及FasL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达明显上调(P均<0.01).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与Fas、FasL蛋白和Fas及FasL mRNA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59,0.747,0.731,0.759;p均<0.01).结论:肺组织细胞凋亡和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作者:倪世容;徐正祄;王万铁;周伟斌;陈锡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频复发肾病综合征的因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135例频复发型肾病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总结研究.结果:频复发率为33.2%(162/488),其中随访3年以上的135例中7岁以前发病占71.1%(96/135),激素初治后6个月内复发的占91.1%(123/135).肾活检病理改变以微小病变为主(66.7%,30/45),系膜增生性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少见.联用静脉冲击环磷酰胺(CⅨ)治疗后复发次数由治疗前的(6.80±3.30)次/年减少至治疗后的(1.27±1.92)次/年(t=17.18,P<0.01).末次随访时未复发108例(占80.0%),非频复发17例(占12.6%),频复发10例(占7.4%),无一例发生激素耐药、肾功能减退和死亡.结论:小儿频复发性肾病预后良好,病理改变以微小病变为主,早期复发是频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CTX能减少复发次数.

    作者:杨青;杨宇真;庄捷秋;林瑞霞;王哲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成人急性白血病细胞三色流式细胞术的免疫分型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急性淋系白血病细胞均表达淋系抗原,46.7%和11.1%的成人ALL细胞表达CD13和CD33;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均表达髓系抗原,M3中只有1例表达CD34,HLA-DR均无表达;同时AML中有12例表达淋系抗原CD7,21例表达CD10;197例急性白血病中有11例(占5.6%)为杂舍型急性白血病(HAL),其中有6例B/M型.结论:CD45/SSC设门方法能排除骨髓中正常细胞的干扰,免疫表型的检测和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明确诊断有帮助.

    作者:章圣辉;俞康;吴建波;高申孟;沈志坚;蒋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常见型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由繁变简,即由经腹途径改为腹腔镜辅助或经肛门手术,不但减少手术创伤、并发症,而且康复快,减少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我院自2003年1月至9月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9例,现就其手术要点、疗效及短期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陈君贤;诸建明;乔键;鲍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二巯丙磺钠治疗重型杀虫双中毒

    目的:研究二巯丙磺钠对重型杀虫双中毒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350例重型杀虫双中毒患者随机分2组,170例(Ⅱ组)应用传统综合疗法,即洗胃、导泻,应用东莨菪碱等对症治疗.180例(Ⅰ组)在Ⅱ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二巯丙磺钠.结果:Ⅰ组治愈率为96.67%,明显高于Ⅱ组(89.41%)(P<0.01);其平均病情好转时间为(7.41±1.53)h,明显短于Ⅱ组(9.69±1.76)h(P<0.01).结论:二巯丙磺钠可显著降低重型杀虫双中毒者的病死率.

    作者:何仁辉;杜杰;杨宝仙;刘本武;段昌奉;罗永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质子磁共振波谱对颞叶癫癎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质子波谱(H MRS)对颞叶癫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人和18例颞叶癫癎病人进行1H MRS采集,并定量分析了癫痫病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复合物(Cho)等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癫癎病人致癫灶NAA峰以及NAA/(Cho+cr)、NAA/Cr和NAA/Cho比值低于病灶对侧,亦低于健康对照组.正常对照组NAA/(Cho+Cr)值平均为0.78,双侧差别小于0.07.我们以NAA/(Cho+Cr)值<0.68和双侧NAA/(Cho+Cr)比值的差别>0.07为判断标准,18例颞叶癫癎病人中,16例为单侧MRS异常,2例为双侧异常.结论:质子磁共振波谱能无创性探测脑组织内生化及代谢改变,是诊断颞叶癫癎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虞志康;周云新;严志汉;林加瑜;王小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与多胎妊娠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中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每周期移植3~4个胚胎的325个ⅣFET治疗周期(常规ⅣF 169周期,ICSI 155周期),分析移植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对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的影响.结果:325个周期共移植1049个新鲜胚胎,≤35岁妇女移植胚胎中含不同数目(0,1,2,≥3)高质量胚胎的种植率(P<0.01)和周期临床妊娠率(P<0.01)差别有显著性;多胎妊娠率随着移植好质量胚胎数的增加而升高,98%的多胎妊娠发生在≤35岁妇女中.>35岁妇女移植胚胎中含不同数目高质量胚胎的种植率(P>0.05)和周期临床妊娠率(P>0.05)差别无显著性.结论:移植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是两个重要的预测妊娠和多胎妊娠的因素.根据移植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进行个体化的胚胎移植是必要的.

    作者:周颖;黄学锋;叶碧绿;林金菊;郑菊芬;赵军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