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5例治疗体会

毛作周;朱兆红;王海;韩伟;赵宇

关键词:乳腺肿瘤, 改良根治术, Auchincloss法
摘要:目的:分析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分期I期19例,Ⅱ期32例,Ⅲ期14例;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29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64±19.54)min;手术出血量(75±23.79)ml;术中清除淋巴结14.63枚,39例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12例(18.46%)、患肢淋巴水肿2例(3.08%)。术后随访时间为0.5~4年,无局部肿瘤复发和转移,无患者死亡。结论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保持胸部外形饱满和肢体功能,根治效果良好,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分支变异1例

    笔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变异。该变异极其罕见,为积累解剖资料,现报道如下。尸体标本来源于新乡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尸体为成年男性,50岁左右,身长171 cm。标本经10%甲醛溶液固定,进行防腐处理,保存约3年。使用卷尺(精确到1 mm)和游标卡尺(精确到0.02 mm)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

    作者:尚春风;马建军;王长召;任冠桦;赵瑾莹;郭宝光;陈飞雄;何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参考文献中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1通用格式:作者名(前3名,et al.).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请注意,电子期刊须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获取和访问的路径”。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本刊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依照参考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并于文献题名项后增加标注文献类型标志项目,如期刊文献标注[ J]。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名用全称。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有关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请注意参考本刊2014年第1期所引文献的格式。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LP17多肽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

    目的:探讨LP17多肽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 IIR)损伤影响。方法将36只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IIR组( I/R组)、IIR+LP17对照肽治疗组( C1组)、IIR+LP17治疗组( C2组),每组9只。肠系膜上动脉夹闭20 min制作小鼠IIR模型,于再灌注前5 min将药物注入小鼠腹腔,24 h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浓度,观察肠黏膜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细胞的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清sTREM-1、血清TNF-α和肝脏细胞NF-κB在I/R组和C1组升高,分别为(1686.34±55.98)pg/ml、(121.81±8.01) pg/ml、(3.36±0.62)表达和(1643.73±65.45) pg/ml、(119.88±8.05)pg/ml、(3.21±0.94)分;在C2组降低,分别为(944.58±39.75)pg/ml、(65.92±4.91)pg/ml和(0.92±0.55)分,与I/R组和C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光镜下S组小鼠小肠黏膜基本正常;I/R组和C1组绒毛破坏较重,绒毛坏死明显,黏膜下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更加明显,肠壁各层均变薄;C2组肠绒毛损伤明显减轻,其肠黏膜损伤评分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LP17多肽通过调节TREM-1的信号转导通路,减轻NF-κB和TNF-α过度激活所致炎症反应,减轻IIR引起的肠黏膜及远隔脏器的损伤。

    作者:孙学童;季涛;张宗兵;孔令尚;刘牧林;何先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于图表的格式要求

    每幅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插在相应位置。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一般采用三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数据图及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影像图应标注左右;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如引自他刊,应注明出处并提供该刊同意刊载证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0月行商环包皮环切术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术后切口局部感染,给予暴露创面、加强抗感染治疗;2例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监控血糖、加强切口护理;10例切口创面部分裂开,其中3例手术操作粗暴、2例剪除包皮过多、2例操作不当致商环松脱、1例患者自身暴力致商环松脱、1例频繁活动阴茎经常勃起、1例提前下环,裂口长度小于1 cm者8例未行特殊处理,裂口长度大于1 cm并继发出血者2例予以缝扎。结果15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原因分为两类。一类系围手术期处置不当或患者自身因素,共8例,包括3例术后切口局部感染,2例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患者自身暴力致商环松脱,1例频繁活动、阴茎经常勃起患者,1例提前下环;另一类系手术操作粗暴或操作不当,共7例,包括3例手术暴力操作直接致创面开裂,2例剪除包皮过多,2例操作不当致商环松脱。经相应治疗后15例患者均获得痊愈,切口愈合时间为30~45 d,术后随访半年,无远期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善围手术期处置、手术操作规范,将极大限度预防商环包皮环切术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该术式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丹洋;熊朝辉;陈军;詹绍洋;项国栋;沈学成;杨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脑内静脉系的超高场强磁敏感加权成像研究现状

    目的:观察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的分布、引流及吻合规律,探讨超高场强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技术的临床应用及优点。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脑内静脉、大脑深静脉以及超高场强SWI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超高场强SWI的主要特点是高信噪比、短时间成像和高分辨率,可对直径50μm以上的微小静脉显影。结论超高场强SWI在脑肿瘤及其他脑部疾病的诊治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为脑部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乔会煌;任传根;张小芬;李建策;陈成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肩关节后脱位2例漏诊原因分析

    例1,患者女,30岁。2012年5月25日因车祸摔伤致左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周入我院就诊,拟诊左肩部软组织损伤收住急诊科。患者入院后请骨科会诊,行左肩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左肩部软组织损伤。给予消肿、镇痛治疗。治疗1周后,疼痛减轻,但左肩关节不能外旋、外展及后伸,活动轻度受限。再次请骨科会诊,行左肩关节CT及3D重建检查示:左肩关节后脱位(肩峰下型)。查体:右肩部稍肿胀,皮肤青紫伴淤血。关节囊无空虚, Dugas征(-)。左肩关节活动度:屈100°,伸25°,外旋0°,外展80°,内旋40°。患者转入骨科,于伤后2周在臂丛、静脉复合麻醉下闭合复位取得成功。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后,行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肩关节活动时无疼痛,复查X线片未见创伤性关节炎改变。按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30分。见图1。

    作者:汪钦;严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内动脉扭曲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 ICA )扭曲与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月接受DSA或头颈部CTA检查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ICA有无扭曲分为扭曲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吸烟史等危险因素与ICA扭曲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以及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病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扭曲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患病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高血压病与ICA扭曲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年龄和高血压病是ICA扭曲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了ICA扭曲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刘扬;陈育华;殷亮;王春;许力;屈洪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改良PVCR治疗胸腰段先天性楔形椎引起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截骨部分椎体切除矫形术( PUVCR)治疗胸腰段先天性楔形椎引起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1月-2013年5月29例胸腰段先天性楔形椎引起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接受PUVCR;对照组15例,接受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PVCR)。观察组男6例,女8例,年龄(26.7±4.7)岁(17~33岁),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62.3°±7.6°;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24.3±3.8)岁(18~32岁),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58.3°±8.7°。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后凸矫正度( Cobb角法)、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疼痛缓解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术前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比较,术后2周后凸Cobb角的矫正度、术后1年矫形丢失程度、术后1年神经功能恢复指标Oswestrg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对照组术中神经根损伤发生2例,观察组术中发生1例。两组病例术后1年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对于胸腰段先天性楔形椎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改良PVCR可获得与PVCR同等的后凸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及疼痛改善,但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神经根损伤发生率更低,疗效确切。

    作者:王辉;马雷;丁文元;杨大龙;张迪;申勇;张英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目的:评估后路外科矫治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路手术矫治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策略、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单纯后路手术矫治的先天性半椎体脊柱畸形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7例,平均年龄9.5岁(2~43岁),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施矫形和脊柱平衡重建。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顶椎偏移、躯干偏移等指标。结果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或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50个月,平均27个月。侧凸Cobb角由术前35.9°±6.0°,纠正至术后6.0°±1.6°,末次随访5.3°±1.5°,矫正率85.2%;后凸Cobb角同正常值的差距术前28.5°±9.3°,术后6.6°±1.4°,末次随访5.9°±1.4°,矫正率平均79.3%;术前顶椎偏移(31.4±6.3) mm,术后(6.2±1.4) mm,末次随访(5.7±1.5) mm;术前躯干偏移(17.8±2.1) mm,术后(5.5±1.3) mm,末次随访(4.6±1.0) mm;各观察项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假关节形成。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2例术前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已恢复正常,Frankel评级E级。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畸形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融合节段少,并可有效重建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

    作者:王欢;方煌;刘丰;王铮强;李潇;方忠;熊伟;李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各种骨瓣眶颧入路的应用解剖进展

    目的:总结各种骨瓣眶颧入路的应用解剖进展。方法在万方、CNKI及Pubmed等数据库查阅国内外各种不同骨瓣成形方式的眶颧手术入路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眶颧入路可分为单骨瓣眶颧入路、双骨瓣眶颧入路和三骨瓣眶颧入路,目前常用的为三骨瓣眶颧入路,该方法操作简便,在保障暴露效果的前提下,增加了术式的灵活性。结论眶颧入路的演变过程充分体现出随着相关应用解剖研究的进展,颅底外科从过分追求颅骨、病变切除的传统理念到兼顾患者安全、美观与生活质量的微创理念的变化。

    作者:冯学泉;佟小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肝外转移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 HCC)肝外转移常见的部位及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经PET/CT检查确诊HCC肝外转移的病例132例,对其HCC转移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HCC 肝外转移常见的部位是淋巴结(54.5%,72/132)、骨(24.2%,32/132)和肺(21.2%,28/132);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生存预后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而其他转移部位和生理指标对生存预后均无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在HCC肝外转移常见且可显著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及早诊断及治疗淋巴结转移病灶将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李果;吴黎雳;宦宏波;马宽生;李晓武;别平;夏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临床研究kyphosis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 PJK)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87例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年龄11~20岁,平均14.8岁,均行后路截骨矫形术,观察其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的变化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3月和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9年,平均6.4年。87例中,24例(27.6%)术后发生PJK(PJK组),且在随访过程中,有加重的趋势,其中3例局部疼痛明显,1例再次手术;余63例归入非PJK组。末次随访时,PJK组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为17.5°±2.6°,非PJK组为7.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近端融合范围、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术后全脊柱矢状位平衡以及术前术后矢状面平衡距离纠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术后PJK发生率为27.6%,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近端融合范围、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术后全脊柱矢状位平衡以及术前术后矢状面平衡距离纠正程度。

    作者:贺宝荣;许正伟;闫亮;郝定均;刘团江;郭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于来稿中统计学方法描述的要求

    (1)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2)统计学符号:按GB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采用斜体排印。(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 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 P25,P75)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选用P>0.05、P<0.05和P<0.013种表达方式即可满足需要,无需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0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65例(桡动脉组),同期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183例(股动脉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剂量、造影成功率、术后恢复时间及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桡动脉组有2例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途径完成造影,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造影。两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剂量、造影成功率,桡动脉组分别为(2.3±1.2)min、98.8%(163/165)、(30.32±7.23)min、(63±13)ml、98.8%(163/165),股动脉组分别为(2.1±0.9)min、100%(183/183)、(28.95±8.21)min、(61±11)ml、100%(183/18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桡动脉组术后恢复时间为(5.6±2.3)h、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2%(2/163),股动脉组术后恢复时间为(23.8±4.2)h、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0.4%(19/18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可作为脑血管造影的常用途径之一。

    作者:苏江利;亓立峰;曲怀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BALB/C小鼠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 NC组)、SAP组和GLP-2治疗组( GLP组),每组20只。 SAP组、GLP-2组采用腹腔分次注射大剂量L-精氨酸方法制备SAP模型。观察SAP小鼠血和腹水淀粉酶及肠黏膜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A λ链的改变,应用GLP-2治疗后观察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 SAP 组小鼠血和腹水淀粉酶值分别为(1260.93±58.99)U/L和(389.33±30.31) U/L,均高于 NC组和 GLP-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免疫组化法检测SAP组小鼠肠黏膜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A λ链的表达分别为(19.57±6.56)个/HP、(5.49±2.97)个/HP、(2.96±1.22)个/HP、(6.20±3.22)个/HP,低于NC组和GLP-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GLP-2治疗组与NC组比较,CD4+淋巴细胞和IgAλ链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GLP-2能够提高SAP小鼠肠黏膜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A λ链的表达,对肠黏膜免疫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凡华;许建国;张宗兵;孔令尚;汪华学;刘牧林;程兴望;何先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2种检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低于2种方法联合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均为筛查和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阮吟;石彦;宣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5例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分期I期19例,Ⅱ期32例,Ⅲ期14例;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29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64±19.54)min;手术出血量(75±23.79)ml;术中清除淋巴结14.63枚,39例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12例(18.46%)、患肢淋巴水肿2例(3.08%)。术后随访时间为0.5~4年,无局部肿瘤复发和转移,无患者死亡。结论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保持胸部外形饱满和肢体功能,根治效果良好,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

    作者:毛作周;朱兆红;王海;韩伟;赵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论文已采用数字对象标识符

    数字对象标识符(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是一个可供全球期刊快速链接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由国际DOI基金会( IDF)进行全球分布式管理。为了实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内容资源的有效数字化传播,同时保护这些数字资源在网络链接中的知识产权和网络传播权,自2009年第1期开始,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纸版期刊和数字化期刊的论文已全部标注“DOI”,即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除消息类稿件外,其他文章均需标注DOI,标注于每篇文章首页脚注的第1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各杂志编辑部为决定刊载的论文标注DOI。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