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时异氟醚耗用量的临床研究

余剑波;陈利民;刘海军;黎笔熙;沈七襄

关键词: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 异氟醚, 耗用量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时异氟醚的耗用量。方法:35例ASA ⅠⅢ级需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均在2 h以上,术中均无大失血。麻醉诱导后,在吸入端螺纹管与麻醉机的连接处插入5号细针头,接上三通,通过此途径经微量泵持续气道内给异氟醚。记录病人每 h 异氟醚的耗用量及各时段的CI、CE并计算异氟醚的CI-CE及CI-CE/CE。结果与结论:异氟醚的耗用量,第1 h耗用量(9.68±1.78)ml多,和其它各时段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2 h耗用量(7.49±1.59)ml多于第3 h (5.79±1.16)ml和第4 h (5.72±1.28)ml (P<0.01);第3 h与第4 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为麻醉医师于术毕准确、客观地估计病人围术期异氟醚的耗用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旅团卫生队在军事演习中卫生防病基本经验

    为了做好未来渡海登岛作战,军区近日进行了一次高技术条件下多兵种的实战演习。我们卫生队参加了军区装备部抽组的应急装备保障旅和应急装备保障基地两个单位的卫勤保障。其特点是演习规模大,参演人员多且杂,演练时间长且强度大,卫生防病工作难度大。由于我们认清了这些特点,高度重视,认真准备,积极工作,有效的实施防治措施,杜绝了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没有非战斗减员,保证了两个单位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如下。

    作者:韩全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海水浸泡结肠创伤一期手术经肛双管引流的实验研究

    在海战及登陆作战中,常见开放性结肠创伤并海水浸泡[1]。探讨经肛吻合修补口上下腔内双管引流在海水浸泡结肠创伤一期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战伤的救治水平。本实验在南海某海域以狗乙状结肠火器伤、刀刺伤并海水浸泡为实验模型,探讨结肠创伤并海水浸泡后,经肛吻合修补口上、下置管腔内引流结肠切结除一期吻合或修补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吴印爱;谢尚奎;刘献棠;王志伟;胡莹;李捷;蒋邦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胰腺损伤的诊治体会

    胰腺为腹膜后器官,在解剖上有很好的生理保护,只有受到强大的外力时才可能受损伤,因此往往同时合并腹部其它脏器及胸腔脏器、颅脑损伤,病情复杂而危重,其诊断和治疗亦易被延误,故胰腺外伤的病死率高。平均死亡率约20%,合并十二指肠破裂者死亡率可高达40%50%[1]。我院从1994-031999-04月共收治胰腺损伤2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嘉越;石家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部队传染病紧急疫情处理要点之我见

    对于部队卫生防疫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部队发生传染病紧急疫情后的处理要点,显得极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处理部队传染病紧急疫情必须紧紧把握以下五个方面。1 准确判断疫情 首先,判定是否属于紧急疫情。紧急疫情系指某部队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乙、丙类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时,或发生大批原因不明的病人时,以及某部队从未有过或发生了已消灭的某种疾病时,均为紧急疫情。其次,判定流行强度及形式,区分暴发或流行。暴发:某病在某部队短时间内特别是在该病长潜伏期内,集中地发生了一些病例。流行:某部队在某期间(月、年等)内某病发病率超过了一般发病率的水平。再次,判定可能发生的疾病和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的疾病。根据疫情资料分析,部队可能发生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有4类14种:即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脑等;肠道传染病:霍乱、肝炎、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虫媒传染病:登革热、乙脑、疟疾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钩体病、恙虫病等。

    作者:傅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时异氟醚耗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时异氟醚的耗用量。方法:35例ASA ⅠⅢ级需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均在2 h以上,术中均无大失血。麻醉诱导后,在吸入端螺纹管与麻醉机的连接处插入5号细针头,接上三通,通过此途径经微量泵持续气道内给异氟醚。记录病人每 h 异氟醚的耗用量及各时段的CI、CE并计算异氟醚的CI-CE及CI-CE/CE。结果与结论:异氟醚的耗用量,第1 h耗用量(9.68±1.78)ml多,和其它各时段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2 h耗用量(7.49±1.59)ml多于第3 h (5.79±1.16)ml和第4 h (5.72±1.28)ml (P<0.01);第3 h与第4 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为麻醉医师于术毕准确、客观地估计病人围术期异氟醚的耗用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标。

    作者:余剑波;陈利民;刘海军;黎笔熙;沈七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胃癌的关系

    1 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及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早发现于1893年,Bizzozero曾首先报道在狗的胃内发现一种螺旋状微生物,几年后,又有人在大鼠和猫的胃内发现了这种微生物。1906年,kreinez首先在人胃内检出了螺旋状微生物,以后,又有人在人胃内检出了螺旋状微生物,在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胃内发现了这种螺旋体,直至1989年,Goodwiu等提出应将该菌命名为新的菌属,即称为幽门螺杆菌(Hclicobactr pylori,HP)。HP感染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与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发展中国家人群中HP的带菌率一般为50%70%,在儿童期存在感染率聚增现象。

    作者:赵凌杰;吴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尺动脉腕背支手背尺侧逆行皮瓣修复环小指软组织缺损16例报告

    手外伤的发生率占创伤的首位。手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神经及骨骼裸露时,不宜行游离植皮处理,往往需要采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我院自1998年至今应用尺动脉腕背支手背尺侧逆行皮瓣修复环小指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560岁右手9例,左手7例,环指5例,小指11例。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3例。机器绞轧伤4例,电刨伤7例,挤压脱套伤5例。近节指骨骨折4例,中节指骨骨折5例。平均住院13.5d,结果本组1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外形及功能较满意,供区外形及功能无影响。

    作者:郭耀兴;赖泽新;张发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Vapor Tome电极在经尿道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的作用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并开展起来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技术[1],我们利用Vapor Tome电极经尿道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8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180例,年龄5687岁,平均68岁,有尿潴留病史70例,合并膀胱结石11例,合并尿路感染47例,继发肾功能不全6例,并存冠心病42例,并存高血压病16例,并存肺心病18例,并存糖尿病7例。肛门指诊前列腺增生Ⅰ度21例,Ⅱ度143例,Ⅲ度16例,其中两侧叶增生139例,中叶增生11例,三叶增生30例,IPSS症状评分为(25.6±3.2)分,大尿流率(5.8±2.8)ml/s,62例有残余尿,30280ml,平均86ml。术前均检测前列腺特导抗原(PSA),肛门指检前列腺有硬结或PSA升高者作前列腺穿刺活检,排除前列腺癌。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切除的前列腺组织碎块送病理检查。

    作者:谢辉忠;刘春晓;唐黎明;王屹;宋振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0例脑部战伤死亡分析

    现代战争高射武器和爆震武器的杀伤力增强,损伤严重,并发症增多,给救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我院1979年23月收治了10例脑穿透伤伤员,经积极救治无效死亡。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0例伤员均为男性,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2.3岁,由卫生列车送入我院4例,直升飞机送入6例。

    作者:何富强;李春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食道超声心动图及血浆纤溶活性检测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栓塞危险性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血栓前状态(PTS)及血栓形成机制。方法: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TEE)检查风心病患者203例,确定心腔内云雾状回声、血栓形成、左心房增大情况,同时检测15例风心病房颤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血液血浆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激活标记物一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血浆纤维蛋白D-二聚体(D-D)水平。评实PTS的存在并探讨其在血栓栓塞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风心病患者90.1%发现云雾状回声、血栓形成30.5%,其中心房纤颤者与窦性心律者比较血栓形成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血液学指标:VWF:AG、GMP-140、FPA和D-D血浆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风心病房颤患者存在血栓栓塞的基础-PTS,凝血系统异常尤为显著,且TEE检测左房自发性超声对比现象(LASEC)是存在血栓栓塞危险性的有力预测因子,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琴;张端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X线照射对胶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成年高等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抑制神经再生的因素,其中,损伤继发的胶质增生、胶质瘢痕(glia scar)所形成的机械性屏障阻碍了神经再生和延伸。国外研究表明大剂量的X线照射损伤局部区域,可抑制胶质瘢痕的生长,Smis-TJ等通过体内实验发现:用X线照射新生大鼠的脊髓造成胶质细胞缺余,再对脊髓进行横断性损伤后,在改变胶质细胞的环境后可观察到有轴突的再生,且功能上也有增强[14]。因此,研究解除这种抑制因素的条件,对视神经的再生有积极意义。临床上常见的视神经损伤类型为视神经间接损伤。本实验用视神经间接损伤模型,从分子水平定量分析星形胶质细胞,视神经间接损伤后何时照射、多大剂量照射能抑制胶质瘢痕的形成。为视神经间接损伤后的再生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吴建国;马群;黄震晞;张继清;赵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4-04月引进第一军医大学王铁丹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的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疗法,治疗脑梗塞3O例,并与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ILIB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5184岁,平均66岁。其中腔隙性脑梗塞12例,局限性脑梗塞18例。急性期14例,后遗症期16例。肢体肌力0级6例,Ⅰ级14例,Ⅱ级12例,Ⅲ级8例。8例伴运动性失语,1例四肢瘫痪,1例昏迷。红细胞变形指数值0.33以下15例;对照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5080岁,平均64岁。其中腔隙性脑梗塞8例,局限性脑梗塞12例。急性期8例,后遗症期12例。肢体肌力0级3例,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8例。4例伴运动性失语,1例昏迷。红细胞变形指数值0.33以下者14例。

    作者:曹罗生;何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泌素受体颉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泌素拮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38例常规化疗;治疗组46例常规化疗同时服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1200mg/d。两组病人每月定期随访1次。结果:对照组患者1年内肝脏转移癌增加(8.1±2.2)cm,死亡率55.3%(21/38);治疗组患者肝脏转移癌1年内增加(3.5±1.2)cm,死亡率21.7%(10/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陈明珠;谢尚奎;吴印爱;刘献棠;戴贤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二件式人工肛门袋在肠外瘘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在肠外瘘病人的护理中,皮肤护理是重点和难点之一。虽然瘘口的有效引流可除去大部分溢出的肠液,但瘘口周围皮肤仍受到一些肠液的侵蚀,引起糜烂、疼痛或感染[1]。以往的皮肤护理主要采用油膏涂搽保护法和敞开瘘口法,虽能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效果不够理想。我们于1998-062000-06月,应用二件式人工肛门袋对6例肠外瘘病人进行皮肤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肠外瘘病人6例,男5例,女1例;年龄5072岁,平均61.6岁;均为手术后高位肠瘘。高流量瘘5例,低流量瘘1例。肠瘘持续时间1581天,平均43天。肠瘘液量高达每日2200ml(其中经瘘口皮肤溢出量高达每日650ml)。

    作者:石英;康慧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烧伤创面霉菌感染的分析及防护对策

    对于地处海南炎热地区的烧伤患者,创面容易发生霉菌感染,如果不在短时间内消除创面上的霉菌就会造成侵袭性感染,是治疗防护中难题,作者分析了18例这类患者发病因素及护理对策谈以下几点体会。1 临床资料 从1994年12月到1997年12月,我科收治了860例烧伤患者,其中发生霉菌感染的有18例,感染率达3%。分析:这18例患者烧伤面积均在50%以上,在春夏炎热多雨潮湿季节发病12例,在秋冬季节也有6例。

    作者:戈君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四原发癌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 MPC)是指同一患者在同时或先后相继发生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原发癌。本文就临床上遇到四原发癌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71岁,病案号195845。于1976年患子宫体癌在当地医院行子宫切除术。因反复右下腹痛,伴大便异常,体重下降一年于1991-01-05在我院行纤维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升结肠粘膜呈菜花样,向肠腔内隆起,浸润肠壁约3/4,组织脆,有糜烂,触之即出血,当即活检,病理学诊断为管状腺癌,1月17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所见,结肠肝曲有一约4cm×7cm大小的肿物,质地较硬,已侵及浆膜层,该段肠腔狭窄,梗阻,升结肠明显扩张,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7日首次化疗,其后每间隔3个月予化疗一疗程,共化疗三个疗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体重增加10余斤。

    作者:王小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9例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临床病因分析

    尽管临床上习惯将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分为原发、继发二型,然而,许多表现完全符合原发性疼痛的患者术中却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本文对我科19891998年间因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而采用乙状窦后径路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张萍;姜加维;林武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乳腺肿块在临床上较常见,及时明确肿块性质对治疗有重要意义。由于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及创伤性小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乳腺肿块定性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1,2]。本研究回顾分析了FNAC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勇;陈寿松;齐曼丽;霍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两种念珠菌培养鉴定方法的比较

    我科购买博塞科技公司提供的法国科码嘉公司生产的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并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其与常规培养方法的优劣情况,我们将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56株酵母菌,用科码嘉显色基和沙保培养基常规方法同时进行培养鉴定,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刘伟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母婴传播肺结核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9岁。因咳嗽、咳痰、低烧、盗汗2月余于1996-05-13入院。患者1996-01-28顺产一男婴,次日始咳嗽、咳痰,午后低烧、盗汗、伴乏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仍能哺乳。在当地医院抗炎、对症治疗40天无效,症状逐日加重,故求诊我院。查体:T 37.3℃,P 80次/min,R 22次/min,BP 15.5/8 kPa。神清,发育正常,慢性病容,检查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咽不红,双侧扁桃腺不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何富强;朱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