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一例

马桢;程敬亮;张勇

关键词:
摘要:患儿 女,4岁.2个月前因头晕并见呕吐等不适于当地诊所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效果可,2天前无明显原因患儿出现昏迷、抽搐等,随即清醒,但发现患儿双下肢无力等不适,急诊到当地医院行头颅CT,诊断为第三脑室后部占位合并梗阻性脑积水.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患儿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食欲正常.MRI检查:松果体区第三脑室后部可见不规则团块状等T1、等T2信号(图1、2),黑水序列呈等信号,DWI高b值(b=1000 s/mm2)轻度弥散受限(图3).病变边界清晰,向前突向第三脑室,向下压迫中脑,中脑导水管狭窄.静脉注入Gd-DTPA扫描,松果体区病变呈明显强化,内可见点状低信号,病变大小约2.4cm×2.1 cm×2.6 cm(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图4、5).初步诊断:考虑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发生于乙状结肠系膜的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一例

    患者 男,52岁,因腹胀不适2年伴加重1周入院.体检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升高至258 U/ml(正常范围:0~ 35U/ml).腹部平扫显示:盆腔内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0 cm×6.3 cm×8.0cm,呈分叶状,密度均匀(CT值40 HU),无钙化、坏死(图1A).CT增强,肿瘤呈明显均匀强化,动脉期和静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93 HU、87 HU(图IB、C),肿瘤边界不清,邻近乙状结肠受压移位;CT血管造影显示:肿瘤由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供血(图2);MRI表现为:盆腔内分叶状肿块,T1WI为低信号,T2 WI为稍高信号(图3A、B),DWI为高信号(图3C),T1WI增强显示盆腔肿块均匀强化(图3D).行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发现:肿块位于乙状结肠系膜,压迫乙状结肠,引起肠壁水肿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作者:苏晟;朱建国;李海歌;周金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骨肉瘤恶性程度评判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评判原发性骨肉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41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行DWI检查,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选用0、400、800、1000、1500 s/mm2,经后处理得到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选择感兴趣区计算平均ADC值.而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分析软件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骨肉瘤的平均ADC值使用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的方法,TIC类型的分布使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统计分析结果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不同b值下高度恶性骨肉瘤的平均ADC值均低于低度恶性骨肉瘤,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而降低.取b =400、800、1000 s/mm2时,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平均ADC值做统计分析可得Z值和P值分别为-2.501、-2.089、-2.207和0.012、0.037、0.027(P <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3种TIC类型做统计分析可得x2值为10.876,P=0.001(P<0.05),即TIC类型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IC类型、ADC值均可独立评价骨肉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李莹;任翠萍;程敬亮;李贝贝;肖翠萍;李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合并多发椎体转移一例

    患者 男,28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腰椎MRI示:胸腰椎多发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考虑恶性骨肿瘤可能,转移瘤待排除.为求进一步诊治数日后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无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身体状况良好.行胸椎活检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肾脏上皮性肿瘤转移可能性大.CT检查显示左肾上极占位影,大小约31 mm×26 mm,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强化较皮质期明显(图1).

    作者:林江南;许茂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MRI征象,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SPN的9例男性患者的MRI资料,并复习既往文献报道.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1例,胰体尾2例,胰尾3例;肿瘤大径为5.25~13.85 cm,平均为(9.75 ±3.55)cm,其中4例大径>10 cm;肿瘤呈分叶状5例,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1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型2例,囊实型6例,囊性成分为主型1例.MRI显示肿瘤实性成分T2WI抑脂序列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8例呈渐进性强化,平衡期强化程度与周围正常胰腺相仿;1例各期均呈轻度强化.囊性成分T2WI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各期均无强化.8例肿瘤在T1WI上见斑点、斑片状高信号区,提示肿瘤内出血,相应区域T2WI呈低信号或环状低信号,4例可见液血平面.9例肿瘤在T1WI及T2WI上均见等/低信号包,增强扫描不同程度强化,3例包膜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胰腺实质.结论 男性胰腺SPN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对其认识有望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张永生;叶裕丰;唐堪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80kVp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技术在结肠CT造影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80 kVp管电压联合迭代模型重建技术(IMR)并采用MPR重组在结肠CT造影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 选取经肠镜证实为结肠癌或结肠息肉的32例患者,采用低辐射剂量(80 kV,150 mAs)进行CT结肠造影检查,以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FBP)和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及迭代模型重建技术(IMR level 1~3)分别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后行MPR三维重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估指标:图像噪声(SD)、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估:采用4分法对结肠病变图像整体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图像质量客观评估结果,SD依FBP、iDOSF4、IMR(1~3)顺序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明显(P<0.01),组内两两比较,FBP、iDOSE4、IMR之间差异明显(P<0.01),IMR 1、IMR 2、IMR 3之间SD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NR及CNR依FBP、iDOSE4、IMR(1~3)顺序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组内两两比较,FBP与iDOSE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MR 1、IMR 2、IMR 3之间差异显著(P<0.0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低对比分辨率以IMR重建得分高,iDOSE4、FBP得分依次降低;病灶边缘锐利度评分中,IMR 1评分高,FBP低;图像失真评分中,FBP图像得分高,依FBP、iDOSF4、IMR(1~3)顺序依次降低;诊断信心评分中,IMR 1图像得分高.IMR 1图像的整体主观评分高,两名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在0.62~0.86之间.结论 80 kV低剂量结肠CT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技术及MPR三维重组,由于其较低的辐射剂量和较高的图像质量,可作为结肠镜检查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用于正常体型人群结肠病变的诊断与筛查.

    作者:张妤;张征宇;胡春洪;李勇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原发性后纵隔血管肉瘤一例

    患者 男,19岁,因“左侧背部进行性增大肿块2月余”,门诊以“胸壁肿物”收住入院.入院体检:左侧后胸壁可见大小约10 cm×6 cm×3 cm肿物,质地硬,活动性差,周围界限不清.行胸部CT显示:左侧后上胸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大截面约6.4 cm ×8.8 cm,病变部分凸向肺野,内可见斑点状致密影,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并多发供血动脉,病灶包饶左侧第4、5肋骨,部分延及邻近背部竖脊肌及菱形肌,左侧第4、5肋骨及3、4、5胸椎及附件局部骨质溶骨性破坏,第4、5胸椎左侧椎间孔明显扩大,肿物部分深入椎管内(图1A~C),考虑神经源性恶性肿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可能性大.

    作者:厍映霞;郭顺林;魏柯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罕发椎管内毛细血管瘤的MRI表现

    目的 分析椎管内毛细血管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5例经病理确诊为椎管内毛细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MRI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椎管内毛细血管瘤较罕见,5例患者中,1例位于脊髓内,1例位于L5/S1椎间隙水平神经根,3例位于髓外硬膜下.MRI表现:5例毛细血管瘤平扫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增强扫描均出现明显强化.病理表现:光镜下由大小稍不等的毛细血管组成,并被纤维组织分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D34(+)、CD31(+)、S-100(-)、EMA(-).结论 椎管内毛细血管瘤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范围,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但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作者:刘亚南;程敬亮;薛康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R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参数直方图对移行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WI单指数模型(ADC)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模型各参数直方图(Histogram)诊断移行区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行前列腺常规MRI扫描和IVIM扫描并获得mpMRI/TRUS融合穿刺病理结果的49例患者资料;按三维感兴趣容积(VOI)法勾画移行区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病灶,计算ADC值和IVIM的D值、D*值和f值,对所测得的参数行Histogram分析,得到各参数平均数、中位数、10%位数、90%位数、偏度和峰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和Mann-WhitneyU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PCa组和BPH组Histogram参数,对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值,应用ROC曲线分析各Histogram参数对移行区PCa和BPH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经病理证实移行区PCa 23例(28个病灶)和BPH 26例(33个病灶);PCa组和BPH组的三维Histogram分析参数中,ADC值平均数、中位数、10%位数、90%位数偏度和峰度与D值的平均数、中位数和90%位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C值平均数、中位数、10%位数、90%位数与D值平均数、中位数在鉴别移行区PCa和BPH的效能较高,ADC值平均数联合D值平均数曲线下面积(0.936)高于各单一参数的诊断效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49).结论 DWI单指数模型和IVIM模型三维Histogram分析提供了病灶各参数的整体信息,对移行区PCa和BHP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以ADC值平均数联合D值平均数的诊断效能优.

    作者:王希明;包婕;朱默;平小夏;胡春洪;席启林;董凤林;孙军;赵文露;沈钧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胰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 男,45岁.上腹部隐痛3个月,进食后加重,伴腰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体重减轻10 kg.既往体健.胰腺CT平扫(图1)示:胰腺头部见不规则形稍低密度肿块,其内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及斑片状钙化灶,与十二指肠分界不清,肝内胆管、胆总管及胰管扩张;增强扫描(图2~4)示肿块呈渐进性延迟性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胰腺实质,诊断为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胰腺头部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大小约7.0 cm×5.0 cm×3.0 cm,与周围粘连较重,肠系膜血管未见侵犯.病理(图5)示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疏松排列,周围有水肿性黏液性背景,其中见血管及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CK(AE1/AE3)(-)、CK7(-)、ER(-)、Ki-67(阳性率1%)、PR(-)、SMA(+)、β-Catenin(弱+)、Desmin(-)、ALK(-),终确诊为胰腺黏液血管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

    作者:牛亚丽;孙戈新;王建秋;郭俊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直方图分析方法在鉴别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全肿瘤的直方图分析方法在鉴别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6例)和室管膜瘤(11例),每例患者术前及其他治疗前均行3.0TMR检查,在ADC图上画出各个层面的肿瘤(VOI),并计算出其直方图参数,包括中位数、平均值、第25及75百分位数、峰度及偏度,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肿瘤间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以上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髓母细胞瘤的中位数、平均值、第25及75百分位数低于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的峰度及偏度高于室管膜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65、-6.803、-6.598、-9.016、3.565、3.754,P值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直方图分析方法在鉴别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秋月;苏春秋;冯飘飘;周茂冬;洪汛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源CT平扫碘值联合TSH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平扫碘浓度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搜集行双能量CT平扫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个甲状腺结节,其中恶性结节42个,良性结节31个.经双能后处理得到碘图,测量甲状腺结节及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含量;CT检查之前静脉血测量TSH值,采用t检验比较正常、良性、恶性碘浓度及TSH并利用ROC曲线计算独立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良、恶性结节碘值分别为-0.4~ 1.9 mg/ml(中位数0.8 mg/ml),-3.1 ~ 1.2 mg/ml(中位数-1.6 mg/ml).鉴别良恶性结节的碘值临界值为0.16 mg/ml时,联合形态学其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80.65%,准确性为75%.恶性结节TSH(2.53-0.76) μIU/ml显著高于良性结节(1.34±0.51) μIU/ml(t=13.24,P<0.05),平扫碘值及形态学联合TSH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87.10%,准确性为81.65%,高于平扫碘值.结论 双源CT平扫碘值及形态学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术前测量TSH可作为辅助指标联合判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金弋人;韩丹;赵雯;蒋悦;赵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一例

    患儿 女,4岁.2个月前因头晕并见呕吐等不适于当地诊所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效果可,2天前无明显原因患儿出现昏迷、抽搐等,随即清醒,但发现患儿双下肢无力等不适,急诊到当地医院行头颅CT,诊断为第三脑室后部占位合并梗阻性脑积水.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患儿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食欲正常.MRI检查:松果体区第三脑室后部可见不规则团块状等T1、等T2信号(图1、2),黑水序列呈等信号,DWI高b值(b=1000 s/mm2)轻度弥散受限(图3).病变边界清晰,向前突向第三脑室,向下压迫中脑,中脑导水管狭窄.静脉注入Gd-DTPA扫描,松果体区病变呈明显强化,内可见点状低信号,病变大小约2.4cm×2.1 cm×2.6 cm(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图4、5).初步诊断:考虑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作者:马桢;程敬亮;张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包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一例

    患者 女,60岁.7天前无明显诱因胸痛,呈持续性,不伴咳嗽、咳痰、咯血,休息后不可缓解.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示(图1A、B):左室侧壁近心尖部心包腔内、紧邻肺动脉外侧实性占位,心包少量积液.CT检查(图2A ~C):心包内可见大小约9.5 cm ×8.9 cm类圆形占位灶,密度均匀,平扫CT值约为48 HU,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尚清,心包内可见积液影.考虑良性病变.手术所见:心包腔左侧可见大小约10 cm ×9 cm占位,可见蒂,蒂位于左心耳处,与心脏及心包无粘连.术后病理:心包腔海绵状血管瘤(图3).患者10天后出院,恢复良好.

    作者:韩雪莉;郭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腺BI-RADS分类在乳腺立体穿刺定位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乳腺BI-RADS分类在乳腺立体穿刺定位术与良恶性病变的关系. 方法 搜集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并术前行乳腺立体穿刺定位病例132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研究乳腺BI-RADS分类与良恶性病变、钙化形态关系以及乳腺良恶性病变与钙化形态关系,分析乳腺BI-RADS分类病变阳性预测值(PPV).结果 (1) BI-RADS分类与良恶性病变关系:良性病变4A类较多(72/77,93.5%),恶性病变4C类较多(17/21,81.0%),3类病变病理均为良性者30例,5类病变病理均为恶性者4例.(2)乳腺BI-RADS分类病变PPV:BI-RADS分类4A类阳性预测值6%,4C类阳性预测值81%,5类阳性预测值100%.(3)BI-RADS分类与钙化形态关系:3类点状钙化居多(15/29,51.7%),4A类模糊不定形钙化居多(32/74,43.2%),中间混合型较多(20/74,27.0%),4C类细小多形性居多(11/21,52.4%),线样2例均为5类.(4)乳腺良恶性病变与钙化形态关系:良性病变点状多(27/83,32.5%),中间型钙化混合较多(20/83 24.1%),恶性病变细小多形性钙化居多(15/43 34.9%),线样钙化2例均为恶性.结论 严格遵从乳腺BI-RADS分类,能更好的指导乳腺X线诊断及术前立体穿刺定位.

    作者:张曦;黄伍奎;赵彦博;郭小明;文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8F-FDG PET/CT全身肿瘤代谢容积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全身肿瘤代谢容积(MTVwb)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行18F-FDG PET/CT扫描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治疗前的临床资料及PET/CT图像资料,并通过半自动方法测量全身肿瘤代谢负荷信息——MTVwb,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比较MTVwb及临床TNM分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 共搜集147例患者,17例失访,终纳入130例.以MTVwb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界,MTVwb中位数以下(<4.16 cm3)的患者半数存活时间约为13.13(95%CI:8.5 ~21.5)个月,MTVwb中位数以上(≥4.16 cm3)的患者半数存活时间约为4.67 (95% CI:3.97 ~8.6)个月;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时,除性别和年龄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外,临床TNM分期、In(MTVwb)、In(MTVw1b中位数)及In(MTVwb四分位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n(MTVwb)的C值(0.634)高于临床TNM分期(0.609),多因素分析比较In(MTVwb)和临床TNM分期时,In(MTVwh)的P值=0.003<0.05,临床TNM分期的Ⅲ期和Ⅳ期P值均>0.05.结论 MTVwb较临床TNM分期系统能够更好地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会更合理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作者:蔺莉莉;翟亚楠;张皓;崔兰兰;郭顺林;辛仲宏;王梦书;魏柯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RI远端结肠造影检查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造瘘术后瘘管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远端结肠造影检查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造瘘术后瘘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CARM造瘘术后伴瘘管患儿24例,包括17例中高位型、3例低位型及4例一穴肛患儿,均行常规盆底MRI和MRI远端结肠造影检查,采用x2检验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显示瘘管的准确性.结果 24例CARM造瘘术后患儿手术探查均证实有瘘管,17例中高位型中,直肠膀胱颈部瘘1例,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11例,直肠尿道球部瘘4例,直肠阴道瘘1例;3例低位型,直肠前庭瘘1例,直肠舟状窝瘘1例,直肠会阴瘘1例;4例一穴肛均为简单性,其中共同通道长约l cm和2 cm各2例.常规MRI图像显示瘘管5例,准确性为20.8% (5/24).MRI远端结肠造影检查中21例显示瘘管,准确性为87.5% (21/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483,P<0.01).结论 MRI远端结肠造影检查可很好显示CARM造瘘术后患儿直肠形态、肠内容物、瘘管的有无及其走行、长度及瘘与直肠的关系,明显优于常规MRI检查,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

    作者:朱才娣;黄冰;周俊霖;肖新兰;丁山;吴主强;黄金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GNT)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GNT的临床、CT、MRI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学特点,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4例位于幕上,其中颞叶2例,额叶及脑室各1例;1例主要位于皮层区,3例位于脑室周围白质区.1例位于幕下小脑蚓部-小脑半球.肿瘤可呈囊实性(2/5)、囊带壁结节样(1/5)、囊性(1/5)及实性(1/5)4种形态.CT示病变实性部分呈等或稍高密度,其中2例可见钙化.2例MRI检查示病变呈以稍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5例均表现轻度水肿.病理镜下均见特征性假乳头状结构.结论 PGNT在CT、MRI表现上有一定特点,多表现为幕上脑室周围白质区囊带壁结节或囊实性肿块,罕见发生于幕下,界清且瘤周水肿轻,常伴钙化,极少出现出血,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朱建彬;于昊;王显龙;杜勇兴;邹天宇;蒋春秀;席建东;温志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及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骨骼肌间质性炎性改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四肢近端对称性肌无力为首发症状,也可累及皮肤、关节、呼吸肌、部分咽喉肌及心肌等组织器官,愈后不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尤其早期延误治疗,可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然而,目前关于DM/P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多数学者一致认为DM/PM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1,2].

    作者:吴小青;贾岩龙;余开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左侧颞叶室管膜下瘤一例

    患者 女,26岁.2年前突发头痛、恶心、呕吐,2个月前出现头晕.外院行MRI示左颞占位,星形细胞瘤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左侧颞叶占位.MRI示:左侧颞叶见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图1、2),DWI未见弥散受限(图3);静脉注入GdDTPA后扫描:病变边界清,边缘光滑,大小约4.2cm×3.5 cm ×3.9 cm(大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病变内可见点线状强化(图4、5).诊断:左侧颞叶占位性病变.

    作者:吕青青;张勇;程敬亮;汪卫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脊柱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Highwire、Cochrane Library、Ovid、EBSCO、Wiley、CNKI、VIP、CBM等数据库,搜集关于CT引导下脊柱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性实验.采用QUADAS-1工具评价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后,应用Stata 13.1和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8篇,共1178例患者,得出Sen合并=0.95[95% CI (0.89,0.98)];Spe合并=0.99[95% CI(0.97,1.00)];±LR合并=93.61 [95% CI (33.68,260.22)];-LR合并=0.05 [95% CI(0.02,0.11)]和DOR合并=1952.75 [95% CI(444.39,8600.13)];SROC曲线下面积(AUC =0.99).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脊柱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的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作者:王朗;刘川;蒋小凤;李兵;张川;徐晓雪;杨汉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