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丽;叶招明
由李兰娟、徐建国、高福三位院士主编,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近30位专家参与撰写的《埃博拉病毒病》一书于2015年6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ISBN 978-7-308-14593-0)。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办的第15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9月11—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同时来自国际40余位超声专家将进行超声心动图诊断专题讲座。会议内容将涵盖超声专业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国内外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加强对于相关指南和共识的继续教育,对于介入超声、斑点跟踪、弹性成像、实时三维超声显像、腔内超声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作重点专题研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明胶微粒(GP)粒径及明胶与磷酸钙骨水泥(CPC)质量配比这两大因素对GP/CPC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不同GP粒径(100~200μm、200~300μm)及不同GP与CPC配比(5%GP、10%GP)两两配对后制备GP/CPC复合材料,比较GP/CPC复合材料的孔隙率、抗压强度、表面超微结构、体外生物相容性四大理化特性;构建新西兰兔颅骨缺损模型,在相同质控条件下将上述4组GP/CPC复合人工骨材料进行骨缺损填充,观察并比较其骨修复组织学差异及新骨形成率差异。结果:与粒径100~200μm的GP和5%GP配比组比较,粒径200~300μm的GP和10%GP配比制备的GP/CPC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孔径和较高的孔隙率( P<0.05),且在兔颅骨缺损修复中有更高的新骨形成量( P<0.05);而100~200μm粒径、5%GP配比组则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 P<0.05)。结论:不同GP粒径和含量的GP/CPC复合材料理化特性和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不同,其中GP 200~300μm粒径和10%质量比的GP/CPC复合新型材料更具成骨效果。
作者:李耘;刘雁鸣;傅涛;李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常规应用于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孕妇产前筛查血清学指标除了可以预测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外,还与其他不良妊娠如胎儿体表及结构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流产、死胎、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巨大儿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异常的产前筛查血清学指标还具有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预示作用。
作者:沈亲亲;张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 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entifier ,ORCID)是由汤森路透和自然出版集团等单位于2009年共同发起创建的,其意义与科学文献领域的DOI(数字对象标识符)类似:DOI为科技文献的身份证,一文一证;ORCID为科研人员的学术身份证,一人一证。本刊从2015年第3期起在作者信息栏添加ORCID,即http://orcid.org/后16位数字。如贺晶ORCID 为0000-0002-9579-9593,作者信息后加上 http://orcid.org/0000-0002-9579-9593。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脉冲波形的低频率电刺激对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小鼠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小鼠癫痫模型,观察正弦波、单相方波、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对模型小鼠癫痫行为发作及后放电持续时间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发作等级(2.85±0.27 vs 4.75±0.12,P<0.05)、减少大发作概率(53.6% vs 96.5%,P<0.01)和缩短后放电持续时间[(16.22±1.69)s vs (30.29±1.12)s,P<0.01],而单相方波和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没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常用的单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15 min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发作等级(3.58±0.16,P<0.05)、减少大发作概率(66.7%,P<0.01);但对海马后放电持续时间及大发作持续时间无影响(均P>0.05)。此外,电点燃刺激前预先给予或结束后3 s内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P<0.05或P<0.01) ,而电点燃刺激结束10 s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则无上述抗癫痫作用。结论:低频率电刺激抗癫痫作用受波形参数的影响,其中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能有效抑制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的发作。
作者:陶安风;许正浩;吴承昊;汪仪;侯伟伟;张世红;陈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15年6月,肝脏病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肝病学杂志》( Journal of Hepatology)正式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厉有名教授团队的新研究论文“Xanthine oxidase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hyperuricemia:One stone hits two birds”(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827815000501)。该论文在阐明脂肪肝与高尿酸血症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和小鼠实验,首次证实了尿酸合成限速酶--黄嘌呤氧化酶( xanthine oxidase )是调节脂肪肝的关键分子,揭示了脂肪肝发病新机制。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Silver-Russell综合征是罕见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故诊断困难。1例成人女性Silver-Russell 综合征患者,以身材矮小、肢体不对称伴右侧肥胖、第五手指弯斜和髋关节脱位为主要临床表现,染色体检测提示(46,XX)。患者10岁时曾行右下肢延长手术。入院时肢体不对称伴右侧肥胖影响肢体功能,入院后行右侧臀部和大腿整形术,术后运动功能好转。
作者:卢佩颖;谷卫;庞晓虹;单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由亚洲泌尿外科学会( UA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CUA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第二军医大学承办的第13届亚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 UAA2015)暨第22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 CUA2015)将于2015年9月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亚洲泌尿外科--世界的未来”。此次会议在学术上不仅有前沿概念的提出,还将对泌尿外科亚专业未来走向进行展望。精心设计的亚洲泌尿外科专题将集中展示亚洲泌尿外科学者在泌尿外科发展历程中,在技术、器械、术式、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明创造、突出成绩、杰出贡献。亚洲青年泌尿外科医师论坛和亚洲泌尿外科医师培训体系探讨,将使本次会议成为面向未来、达成共识、有所成果的典范。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15年6月1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王英杰教授课题组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ryptophan derivatives regulate the transcription of Oct 4 in stem-like cancer cells”的研究论文(http://www.nature.com/ncomms150610/ncomms8209fullncomms8209.html),揭示色氨酸的一种代谢产物ITE可以促进肿瘤干细胞的分化。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由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17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9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将于2015年9月10-13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大鼠血清建立大鼠体外软骨细胞退变模型。方法:取出生24 h SD大鼠关节处软骨,Ⅱ型胶原酶多次消化后获得原代软骨细胞,取原代细胞进行实验。软骨细胞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对照组)、含50 ng/mL 白细胞介素( IL )-1β+10%胎牛血清的 DMEM ( IL-1β组)、含2.5%大鼠血清的DMEM(2.5%血清组)及含5.0%大鼠血清的DMEM(5.0%血清组)中培养。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Ⅱ型胶原及MMP-13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退变相关基因ADAMTS5、MMP-9、Aggrecan和SOX-9的表达。结果:两血清组和IL-1β组的软骨形态均由原来的多角形变成长梭形,且两血清组和IL-1β组均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下调转录因子SOX-9和上调基质降解酶MMP-13、MMP-9、ADAMTS5的表达。结论:大鼠血清具有促进软骨退变的作用,可用于建立体外软骨退变模型。
作者:王小军;张浩;詹红生;丁道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雌激素介导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24只,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按每天肌肉注射不同剂量雌激素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大剂量组(雌激素200μg/kg+双卵巢切除)、小剂量组(雌激素100μg/kg+双卵巢切除)、模型对照组(仅作子宫内膜移植)。分别于造模后2周及4周后处死各组4只大鼠,采集血液和病灶组织标本,测量各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大小,并对病灶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及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鉴定造模是否成功。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病灶组织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肥大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组织类胰蛋白酶、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两雌激素组2周和4周时血清雌二醇水平均大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4周时大剂量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大于模型对照组( P<0.05);两雌激素组2周和4周病灶体积均大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无论是2周还是4周,小剂量组甲苯胺蓝染色脱颗粒/肥大细胞总数比值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4周时大剂量组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大于模型对照组( P<0.05)。结论:雌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肥大细胞脱颗粒相关,而后者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林开清;朱丽波;张信美;林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构建再次妊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羊水混浊的预测模型,探讨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再次妊娠住院分娩的ICP孕妇的临床资料及胎儿风险相关资料,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羊水混浊预测模型,分析相关指标对羊水混浊的预测结果和影响权重。结果: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ICP孕妇羊水混浊灵敏度为68.0%,特异性为85.0%,准确率为80.3%。参数权重在10%以上的因素有妊娠合并症、孕妇分娩前血清甘胆酸浓度和孕妇年龄。结论:人工神经网络可用于构建ICP孕妇胎儿宫内环境即羊水混浊的预测模型;影响再次妊娠ICP孕妇胎儿宫内安全的危险因素有孕妇年龄、妊娠合并症、孕妇分娩前血清甘胆酸浓度等。
作者:何玲非;赵贇;王正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贵州省医学会、贵州省人民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5(第16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9月3—6日在贵州省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召开。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5基因对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可靶向沉默AQP5基因的质粒,在293 T细胞中包装形成病毒颗粒后,感染原代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分别通过逆转录PCR及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AQP5 mRNA和蛋白表达。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Transwell技术检测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 AKT )活化情况。构建裸鼠腹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内模型,考察阴性对照组和AQP5沉默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在裸鼠腹腔内瘤体生长情况及腹膜转移情况。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AQP5沉默后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在第7天时明显抑制( P<0.05);AQP5沉默组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磷酸化( p-AKT)表达减少,而AKT表达无改变,p-AKT/AKT减少( P<0.05);AQP5沉默组比阴性对照组迁移细胞数减少( 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QP5沉默组瘤体结节数相对较少,体积较小,其中腹膜瘤体结节数少于阴性对照组( P<0.05)。结论:AQP5基因沉默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AKT活化有关。
作者:辛廖冰;江秀秀;叶小磊;吴瑞瑾;徐开红;马俊彦;林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垂直传播是儿童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HCV感染不孕夫妇寻求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以获得后代。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HCV的垂直传播现象仍不可避免,了解HCV在母体和胚胎内的存在与风险,有利于在解决生育问题的同时更好地控制HCV的垂直传播,预防儿童感染。
作者:尤佳莉;朱依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世界肿瘤介入大会( World ConferenceInterventional Oncology, WCIO)是代表世界肿瘤介入治疗领域高水平的会议之一,每年召开一次。2015 年5 月6—9 日2015 年世界肿瘤介入学术大会(WCIO2015)在纽约中城希尔顿大酒店举行。本届会议由日本放射学会、韩国放射学会、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和美国放射介入学会共同主办,邀请了来自美国、欧洲及亚太地区在肿瘤介入诊疗领域享有盛誉的顶级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展示了目前肿瘤介入以及相关领域新治疗指南、学术进展和临床研究成果。
作者:靳勇;孙军辉;土尔干艾力;陈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定于2015年9月23—26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国内外知名的儿科专家将就儿科领域的新研究热点、前沿问题作专题报告,并就各专业的热点问题作深度讨论;会议有大会发言、壁报等各种交流形式,并开展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全体参会代表可获得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不同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评估各影响因素对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对重要性,为妇女再生育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再生育继发不孕行IVF-ET的1099例妇女1129个IVF-ET治疗周期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按是否临床妊娠分为两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行IVF-ET治疗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比较各年龄阶段不同胚胎移植数的临床妊娠结局;并分析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激动剂长方案、GnRH激动剂短方案、GnRH拮抗剂方案等3种常用控制性超促排卵( COH )方案治疗≥40岁高龄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的助孕效果。结果:1129个治疗周期中临床妊娠376例次(33.30%),未临床妊娠753例次(66.70%),这两组女方年龄、女方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窦卵泡数、移植胚胎数和男方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OR =0.900,95%CI:0.873~0.928, P <0.001)、移植胚胎数( OR=2.248,95%CI:1.906~2.652, P<0.001)是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行IVF-ET治疗临床妊娠是否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30~40岁移植双胚胎与<30岁移植多胚胎妇女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40岁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应用GnRH激动剂长方案、GnRH激动剂短方案和GnRH拮抗剂方案三组妇女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年龄和胚胎移植数是预测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行IVF-ET治疗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30~40岁妇女建议移植胚胎数不超过2个。年龄≥40岁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应用GnRH激动剂长方案、GnRH激动剂短方案、GnRH拮抗剂方案对其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益枫;叶晓群;朱琳玲;黄贇;吴伊青;徐鹏;孔雨佳;刘凤;孙赛君;张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