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相关性卒中及其防治策略

王勇杰;张建民

关键词:卒中/化学诱导, 卒中/预防和控制, 卒中/治疗, 抗凝药/副作用, 手术期间
摘要:脑卒中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有些药物可导致血黏度增高,具有潜在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而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本身亦增加了患者颅内出血及死亡的风险。据此,本文提出药物相关性卒中的概念,并探讨患者在使用相关药物期间的颅内出血风险及需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时的围术期处理方案,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药物相关性卒中的重视,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热点问题及展望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是一类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出血性脑卒中。尽管aSAH临床术前诊断、术中治疗和术后重症监护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但aSAH患者的总体预后并无明显改善。2011年,美国神经危重症协会发布了aSAH患者重症医学处理的推荐意见;2012年,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更新了2009年aSAH的诊治指南;2013年,欧洲卒中组织制定了欧洲颅内动脉瘤和aSAH诊疗指南2;014年,韩国神经介入学会发布了破裂和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指南。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也发布了重症aSAH管理专家共识。可见,aSAH的诊治成为神经外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总结上述指南中关于aSAH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重点内容、新进展或更新,比较各种用于aSAH诊断的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探讨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以期提高aSAH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21次学术会议暨第5届中国病理年会消息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云南省医学会、云南省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国际病理学会( IAP)中国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病理主任联会、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21次学术会议暨第5届中国病理年会将于2015年11月4—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安会都举行。本次年会将在往届年会大会报告、分会场交流、病理艺术专场、大会读片会、壁报交流、年度颁奖表彰的基础上再次拓展与提升,11月5—6日将以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专业学组为单元,安排顺应病理学发展趋势的专科病理培训内容如女性生殖病理、乳腺病理、骨与软组织病理、头颈疾病病理、神经病理、细胞病理等;远程和数字病理也将成为本次年会交流的一大亮点。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罗建红教授团队在《细胞研究》发文阐明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含GluN2 A亚型选择性调控的新机制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罗建红教授团队在《细胞研究》( Cell Research)发表了研究论文“Activity-induced synaptic delivery of the GluN2A-containing NMDA receptor is dependent 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chaperone Bip and involved in fear memory”(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 v/25/n7fullcr201575a.html)。该研究首次发现内质网分子伴侣蛋白Bip介导了N-甲基-D-门冬氨酸( NMDA)受体含GluN2A亚型选择性的突触表达,从而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动物行为。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小 RNA-2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微小RNA-21( miR-21)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及其紫杉醇耐药株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研究采用紫杉醇逐步加量诱导法建立人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株;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和检测耐药基因MDR1、BCRP、MRP1的表达以鉴定耐药细胞株;检测MCF-7和SKBR-3亲本及耐药细胞中miR-21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水平;用miR-21抑制剂和模拟物分别转染MCF-7和SKBR-3耐药和亲本细胞株,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miR-21抑制剂后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程度和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并检测耐药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人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株MCF-7/PR和SKBR-3/PR,耐药细胞株中耐药基因MDR1、BCRP、MRP1表达均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升高,凋亡基因Bax下降,miR-21表达升高( 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21抑制剂可提高耐药细胞株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加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P<0.05),并可抑制耐药细胞株耐药基因的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P<0.05),而miR-21模拟物可刺激亲本细胞出现耐药细胞形态改变,并上调耐药基因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 P<0.05)。结论: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CF-7/PR和SKBR-3/PR中miR-21表达上调;抑制miR-21表达可逆转人乳腺癌MCF-7/PR、SKBR-3/PR细胞株对紫杉醇化疗的耐药性。

    作者:赵遵兰;蔡颖;王洋洋;夏春磊;李从新;陈素莲;杨清玲;陈昌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进展性脑挫裂伤危险因素及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脑挫裂伤病例共132例,按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分为进展性脑挫裂伤组(70例)与非进展性脑挫裂伤组(62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的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合并有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2型糖尿病及脑挫裂伤部位、血清D-二聚体水平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预后更差( P<0.01)。结论:意识障碍、脑挫裂伤范围大、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预后较差,应加强病情监护。

    作者:王科;赵冬青;张建军;李玉健;张海栋;沈张锋;胡兵;吴海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5年本刊常用专业词汇缩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血流自动调节监测及其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脑血流自动调节是维持脑血流量稳定的生理性保护机制。一旦失调脑血流量将随血压升降而被动涨落,机体可能面临脑充血或脑缺血的风险。采用相关分析法将反映脑血流量的间接参数与自发性波动的血压进行实时相关分析,可以实现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实时监测。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完好与否与心脏手术、肝移植手术及需要特殊体位的手术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密切相关。脑血流自动调节的持续监测可以为脑血流自动调节的血压上限或下限提供信息,有望为临床医生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合理的血压调控和脑功能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郑跃英;潘彩飞;祝胜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药物相关性卒中及其防治策略

    脑卒中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有些药物可导致血黏度增高,具有潜在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而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本身亦增加了患者颅内出血及死亡的风险。据此,本文提出药物相关性卒中的概念,并探讨患者在使用相关药物期间的颅内出血风险及需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时的围术期处理方案,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药物相关性卒中的重视,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

    作者:王勇杰;张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揭牌

    2015年6月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合作签约暨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揭牌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医学院举行。浙江大学孕育、成长、植根于杭州,与杭州市保持着长期、稳定、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自2001年4月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双方在发展战略和规划、创新和创业、人才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显著成效。此次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合作将通过组建医学研究平台、高端人才双聘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科学研究水平,共同推进医学院中国人脑库建设及高水平的脑科学研究,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技术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的34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双靶点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同科住院并接受传统单靶点单通道方法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的27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单靶点组)进行比较,评估其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双靶点组术前血肿量11.7~89.5 mL,平均(38.6±19.2)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平均(9.6±3.2)分;单靶点组术前血肿量17.7~83.4 mL,平均(40.1±18.1) mL,GCS 3~13分,平均(9.1±2.9)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双靶点组术后24 h 残余血肿量1.8~20.1 mL,平均(11.1±4.2)mL,清除率(73.1±5.4)%;单靶点组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4.2~30.9 mL,平均(18.5±5.3) mL,清除率(55.1±5.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靶点组术后住院天数为3~50 d,平均住院日12.6 d,单靶点组术后住院天数2~49 d,平均住院日14.2 d。结论: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技术应用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平均住院日。

    作者:陈鹏;陈挺;章杨;高连升;傅伟明;张建民;刘凤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4年10月-2015年7月为本刊审稿的专家名单(2)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诊治研究现状

    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CoV)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截至2015年6月19日,全球共有26个国家累计1338例患者感染MERS-CoV。 MERS-CoV传播途径仍有争议。大部分MERS-CoV感染者均有中东地区居住史或旅游史,近在韩国爆发的MERS-CoV疫情证实该病毒已具备人传人的能力,但其病毒传播持续性和规模均有限。 MERS-CoV感染人机制可能是病毒通过其表面突起糖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与人细胞表面受体二肽基肽酶( DPP4)相互作用,介导病毒吸附于细胞并与细胞膜融合进入到细胞内,启动病毒感染,并逃避机体固有免疫反应,从而在人体有效复制。目前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或有效的疫苗,临床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MERS-CoV感染尤为重要。

    作者:张宇;陈韶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勘误

    本刊2015年第44卷第3期第237页《影响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文末“志谢”中,“刑兰凤”应为“邢兰凤”,特此更正,并向读者、作者致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4年10月-2015年7月为本刊审稿的专家名单(1)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手术技巧及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动脉瘤完全夹闭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313例患者共处理348个动脉瘤,其中术中完全夹闭326个、包裹6个,术后瘤颈残留16个,完全夹闭率为93.7%;术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15例(4.79%)、慢性脑积水10例(3.19%);随访结果,预后良好209例(66.77%),预后不良93例(29.71%),死亡11例(3.52%)。结论:经翼点小骨窗入路可以处理多数类型的前循环动脉瘤。采用该手术方式较标准翼点入路方式术中动脉瘤夹闭率相近,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患者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作者:闫伟;牟朝晖;吴盛;凌晨晗;吴群;洪远;陈盛;蔡锋;张建民;陈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及其手术治疗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BSCM)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BSCM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与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BSCM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1±18)岁,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情况等。结果:23例患者中病变位于中脑5例,位于脑桥16例,位于延髓2例。这些患者手术方式共采用了枕下后正中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Poppen入路、翼点入路、Kawase入路、经纵裂胼胝体三脑室入路这7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后两种手术入路均首次应用于BSCM手术。病灶全切22例,次全切1例;结果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5例,无明显变化7例,加重1例,无手术中死亡病例。15例患者平均随访了3、5年,均恢复良好,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根据BSCM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佳的手术入路,精确定位病灶,可减少对周围正常神经组织的损伤,完整切除病灶,避免术后复发。

    作者:王真;王林;祝向东;吴群;史路峰;王勇杰;张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4年10月-2015年7月为本刊审稿的专家名单(4)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meta 分析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NBI-ME )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四大数据库,对运用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2048例患者的2278个病灶,合并灵敏度为0.84(95% CI:0.80~0.87)、特异性为0.96(95%CI:0.95~0.97),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的曲线下面积( AUC )为0.9592。 NBI-ME联合传统白光内镜亚组的AUC值(0.9706)高于单用NBI-ME亚组(0.8162)。 NBI-ME联合传统白光内镜较单用传统白光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增量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IY=9.4%, P=0.011),而单用NBI-ME较传统白光内镜的增量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Y=0.8%, P=0.498)。结论:NBI-ME联合传统白光内镜对诊断早期胃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单用NBI-ME较单用传统白光内镜诊断早期胃癌无显著优势。

    作者:黄伟;王蕾;杜静;杨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环鸟苷酸兔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研制环鸟苷酸( cGMP)兔单克隆抗体,并建立测定cGMP浓度的竞争ELISA方法。方法:用人工合成的环鸟苷酸—钥孔血蓝蛋白( cGMP-KLH)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采用Epitomics公司的兔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针对cGMP的兔单克隆抗体;应用cGMP兔单克隆抗体建立竞争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进行测定。结果:所制备的 cGMP 兔单克隆抗体的效价为3.1 ng/mL,50%抑制浓度( IC50)为12.57 ng/mL。与环磷酸肌苷的交叉反应率为33.1%,与其他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无交叉反应。所建立的cGMP竞争ELISA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120 ng/mL,低检测限为1.95 ng/mL,回收率为89%~103%,批次内和批次间的精密度分别小于11.68%和13.85%。结论:成功制备高效价、高特异性的cGMP兔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测定cGMP浓度的竞争ELISA方法。

    作者:谭兴梅;胡海峰;陈枢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