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亮;陈慧铀;殷信道;毛存南;石国美;王丽萍;周俊山;张颖冬
患者 女,60岁.“上腹部饱胀不适2月余”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饥饿时明显,进食后有所缓解,伴黑便.发病后前往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行输血、抗感染、抑酸等对症),胃镜提示胃窦部占位(图1),遂取活检4块,病检结果示慢性溃疡.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超声内镜示(图2)胃窦部见低回声团块,向腔内突起,大小约3.0 cm×1.7 cm,部分黏膜层缺损,后方黏膜下层部分连续性中断,内部回声尚均匀,起源于粘膜肌层.
作者:李胜;肖彬;田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与T1WI动态增强扫描(DCE-T1WI)灌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经肠镜活检或手术证实的直肠癌患者15例,对直肠癌(A组)与正常肠壁(B组)的DCE-T1 WI扫描参数达峰时间(TP)、相对大增强(Emax)、快速上升时的相对增强(Erise)及洗入率(WIR)与IVIM模型的参数D、D*、f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f与Tp、Emax、Erise、WIR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D、D*、f、Tp、Emax、Erise、WIR进行直肠癌诊断的ROC分析.结果 (1)A组TP、Erise、Emax、WIR分别为96.05±41.96 s、(1245.48 ±910.50)%、(1463.23±917.89)%、82.98±57.59(1/s),B组Tp、Erise、Emax、WIR分别为94.82 ±49.44s、(851.92±559.23)%、(1469.19±1072.72)%、74.43±53.97(1/s),A、B组f分别为(10.90±5.55)%、(20.60±14.03)% (P <0.05);(2)f与Erise、f与WIR呈中度相关(r=0.585、0.571,P<0.05);(3)D、D*、f、Tp、Emax、Erise、WIR的ROC曲线分析示AUC D=0.969、AUC f=0.732,D的ROC曲线的AUC大,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当D< 103.79×10-2mm2/s、f<19.59%时,对于直肠癌灶具有提示作用,且D比f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f及DCE灌注参数能反映肿瘤的微血管生成,f与WIR、Erise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IVIM及DCE能否预测直肠癌的治疗效果需在随访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作者:陈菲菲;梁文;梅颖杰;杜天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联合同机CT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分化程度的价值. 方法 对54例临床疑诊为原发性肝脏肿瘤且均为单发病灶的患者进行PET/CT及同机CT增强检查.将PET图像中病灶的FDG浓聚程度分成3种类型,Ⅰ型(阳性):病灶FDG摄取程度高于周围肝组织;Ⅱ型(可疑):病灶FDG摄取程度与周围肝组织相近;Ⅲ型(良性):病灶FDG摄取程度低于周围肝组织.CT增强检查阳性诊断标准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及平衡期强化降低.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分成四组:Ⅰ型、Ⅰ型+Ⅱ型、Ⅰ型+增强CT、Ⅰ型+Ⅱ型+增强CT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约登指数并评价其诊断效能;分别计算肝脏本底及病灶的SUV max值及比值SUVT/N并评价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54例肝脏单发病变患者,原发性肝细胞癌45例,肝脏其他病变9例.四组方法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111、0、0.156、0.244.高中低分化三组间SUVmax值两两比较,仅高中分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高中低分化三组间SUVT/N两两比较,三组间均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PET/CTⅠ型+Ⅱ型+增强CT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高,临床应用价值大;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SUVmax与SUVT/N值均显著增高,但SUVT/N较单纯SUVmax值更敏感.
作者:曾磊;徐静;房娜;王艳丽;吴增杰;崔新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静息态不同频段下低频振幅(ALFF)脑自发活动的特点.方法 40例OSAS患者及40名正常睡眠志愿者(GS)进行静息态下脑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采集.计算两个频段slow-4 (0.027 ~0.073 Hz)和slow-5 (0.01 ~0.027 Hz) ALFF信号值.采用SPM8软件进行两因素水平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及频段间主效应ALFF值的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组间两个频段ALFF值的差异,同时分析ALFF值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的相关性.结果 与GS组相比,OSAS组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颞中回、右侧角回及顶下小叶ALFF值显著减低(P<0.05);而双侧颞下回、梭状回、左侧眶部额下回、颞上极及双侧辅助运动区ALFF值显著增高(P<0.05).与slow-5频段相比,slow-4频段左侧颞上极ALFF值显著增高;而左侧眶部额下回,双侧额中回,直回ALFF值显著减低.OSAS患者组slow-4频段比slow-5频段显示更广泛ALFF差异脑区包括右侧角回、顶下小叶,双侧颞中回及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下回.结论 OSAS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神经元内在自发活动异常,部分脑区脑自发活动存在频率依赖性,slow-4频段对检测OSAS患者的脑自发活动更敏感.
作者:李海军;彭德昌;龚洪翰;聂晓;聂思;戴西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Gd-EOB-DTPA灌注扫描联合肝胆特异期图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符合入组条件的6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三组进行前瞻性对比分析.采用Gd-EOB-DTPA灌注扫描计算定量参数结合肝胆期图像诊断的18例患者为A组;采用Gd-EOB-DTPA常规增强结合肝胆期图像诊断的30例患者为B组;采用Gd-DTPA灌注扫描计算定量参数诊断的16例患者为C组.所有病例均由两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独立诊断,以手术或者穿刺病理结果作为终诊断依据.灌注扫描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诊断符合率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三组病例病灶直径分别为(2.5±0.5)cm;(2.1±1.2)cm;(2.3±0.8)cm,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8,P>O.05).两名医师诊断正确率结果一致性较好(k>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诊断对照,A组符合率为94.4%(17/18),B组符合率为90.0%(27/30);C组符合率为81.3%(13/16).C组诊断符合率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灌注扫描所得的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肝癌的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iAUC值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脏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灌注扫描联合肝胆期图像,有望为肝癌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精确诊断和肝脏功能方面的信息.
作者:周智鹏;邱维加;张辉阳;成戈;邢腾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99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搜集患者入院的一般临床资料、DWI-ASPECTS评分、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根据患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良好转归组(0~2分)和不良转归组(3~6分).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和影像学指标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后将有独立预测因素的变量与EQ-5D进行The 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 本组研究共99例患者,良好转归组68例,不良转归组31例.与不良转归组比较,良好转归组患者年龄更年轻(61.51vs 68.69;P =0.001),入院至MRI检查时间更长(13.4 vs 10.16;P=0.000),入院时NIHSS分值更低(7.31 vs13.10;P =0.000),DWI-ASPECTS分值更高(7.72 vs 3.94;P =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83,95% CI 1.013~1.158,P=0.020)、入院时NIHSS分值(OR 1.296,95% CI 1.106~1.520,P=0.001)、DWI-ASPECTS分值(OR 0.697,95% CI 0.553 ~0.879,P=0.002)均是不良转归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经ROC曲线进一步分析显示DWI-ASPECTS分值曲线下面积为0.878(95% CI 0.784 ~0.971),DWI-ASPECTS分值预测不良转归的佳临界点为6.50,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1.3%.Spearman相关检验示DWI-ASPECTS评分与EQ-5D效应值、EQ视觉模拟量表(EQ-VAS)均呈正相关(r=0.65、r=0.60,P<0.01).结论 DWI-AS-PECTS评分是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转归的一种重要标志物.
作者:姜亮;陈慧铀;殷信道;毛存南;石国美;王丽萍;周俊山;张颖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二十年来,文献巾陆续有关于含囊腔肺癌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病理基础的报道[1~10],在早期肺癌国际筛查计划(I-ELCAP)中,含囊腔肺癌的发病率约为3.6%[11].由于成因复杂,名称混乱,CT征象不典型,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大挑战性,误诊甚至漏诊时有发生.为加深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现对含囊腔的周围型肺癌影像学与病理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望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于组织相似度图谱(TSM)MR灌注成像(PWI)评价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情况的可行性及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脑肿瘤(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7例)患者的MR常规及灌注成像资料.经TSM算法软件和MRI工作站PWI后处理软件将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TSM图和脑血容量(CBV)图.分别测算肿瘤实质区和正常脑白质区(WM)的CBVPWI值或CBVTSM值,然后计算出脑胶质瘤的rCBVPWI值、rCBVTSM值,并分别对Ⅱ级、Ⅲ级、Ⅳ级胶质瘤rCBVPWI值和rCBVTSM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Ⅱ级、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的rCBVPWI值和rCBVTSM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Ⅱ级胶质瘤的rCBVPWI值(1.83 ±0.48)显著低于Ⅲ级(5.95±2.52) (P =0.002)和Ⅳ级(6.47±2.30)(P=0.001).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同样,Ⅱ级胶质瘤的CBVTSM值(2.18 ±0.38)显著低于Ⅲ级(6.06 ±2.81) (P =0.007)和Ⅳ级(6.27±2.76) (P =0.006).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结论 基于TSM的MR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脑胶质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能于术前对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
作者:胡粟;王希明;郝光宇;张静;姚沉非;朱默;胡春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 男,67岁.因左侧腰腿疼痛一周,体检发现左上腹巨大包块,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无发热、腹痛.肾脏CT:左肾上极巨大囊实性占位,考虑囊性肾癌.肾脏MR平扫+增强:左肾实质见混杂团块状长T1、稍长T2信号,左肾上前方见巨大囊性稍短T1、长T2信号,左肾盂、肾盏扩张.增强后左肾实质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左肾上极包膜连续性中断,左肾上前方见巨大囊性病灶未见明显强化,与左肾实质病灶分界不清.腹膜后淋巴结轻度增大.
作者:冯华军;孙秀华;熊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硬化型肝癌(SHCC)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SHCC及97例IMCC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表现,分析各自特征及二者间的差异.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SHCC患者发病年龄较IMCC略小(t=-2.735,P=0.007),二者肿瘤平均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t=1.328,P=0.186),而前者更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患者(x2 =10.810,P=0.001).两种肿瘤发生部位均以肝脏边缘为主(x2 =2.933,P=0.087),且多伴有邻近肝包膜皱缩(x2=0.522,P=0.470),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两种肿瘤的CT及MRI平扫影像表现无明显差异,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表现主要分为2种类型,即典型强化和不典型强化,典型强化常见,二者间出现概率无明显差异(x2=0.028,P=0.876).两种肿瘤的不典型强化表现部分重合,但SHCC的不典型强化方式更为复杂且部分具有特征性.动态增强影像表现随肿瘤细胞和纤维间质分布、所占比例、血供情况及肿瘤出血坏死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两种肿瘤中门静脉受侵(x2 =0.358,P=0.549)及淋巴结转移(x2=0.000,P=0.982)出现的概率无明显差异,而IM-CC出现周围胆管扩张较SHCC更常见(x2=5.011,P=0.025).结论 SHCC与IMCC均为富含纤维间质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二者临床及影像表现相近.充分认识二者影像表现的异同并结合临床对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枫;赵大伟;赵晶;文硕;李宏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MSCT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例HEAML患者的64层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8例均为女性,7例单发,1例多发.8例CT平扫均呈低密度结节或肿块,未见脂肪密度;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或边缘见粗大的畸形血管影,强化程度接近腹主动脉,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实质,呈“快进快出”表现,粗大畸形的血管仍持续强化;1例动脉期全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与正常肝实质相近,呈“快进慢出”表现,病灶周边可见畸形血管影,强化程度低于腹主动脉.7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引流静脉早期显影.6例可见假包膜,动脉期及门脉期均强化. 结论 HEAML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内部或边缘出现粗大畸形的静脉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吴若岱;杨旭峰;王猛;周丽莎;黄坤;方壮念;郑可国;冯仕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 女,20岁,未婚,月经正常,无痛经,无尿频、尿急,无压痛、反跳痛及其它不适.腹部扪及足月大小肿物,近日食量减少,消瘦.实验室检查:CA-125、AFP、CEA及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CT检查:肝右叶一约3.0cm×4.1cm×4.0cm病灶,内见脂肪、钙化、软组织及液性密度(图1~3),CT值-53~130 HU;肝脏病灶边界清楚,肝脾周围液体环绕(图4).
作者:马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 女,49岁.因“右腰部疼痛2月余”入院.体检:双侧腰部疼痛,右髂区压痛,无反跳痛,右肾区轻叩痛;双肾区未见肿胀及畸形,双肾区未闻及血管性杂音.CT平扫示:右侧肾后间隙见团块影,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可见多发囊状坏死区及多发斑点状、斑片状高密度钙化灶(图1);病灶同腰大肌及腰方肌分界不清;右肾实质明显受压推移.
作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 男,48岁.平素体健,体检B超发现膀胱后方实质性包块入院.CT示:盆腔内见一软组织肿块,界清,其内可见粗条状钙化,实性软组织部分密度较均匀,CT值约为25 HU(图1);盆腔、腹膜腔见多发肿大淋巴结.MRI扫描示:盆腔上份(膀胱直肠间隙)肿块,大小约为5.0 cm×5.18 cm ×6.52 cm,界清,T1WI、T2WI肿块内均可见粗条状极低信号(结合CT为钙化),余实性软组织成份信号均匀,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与同层面臀肌相比)(图2、3),扩散轻度受限表现,ADC图上呈稍低信号(图4),增强扫描,实性软组织成份显著均匀强化,与同层面髂外动脉强化一致(图5);盆腔内另可见多发散在肿大淋巴结,弥散及增强表现与盆腔内肿块一致.术前CT及MRI诊断为间叶源性肿瘤.
作者:蔡仁慧;赵新湘;王燕;张颖雪;吴文芳;陈思颖;狄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与胸膜关系定量评价指标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49例(良性组23例,恶性组26例)胸膜下孤立性肺结节的CT影像资料,分别测量胸膜径线和结节径线,然后计算胸膜径线与结节径线的比值R,比较上述指标在良性和恶性结节中的差异.结果 良性组与恶性组的结节径线分别为(21.26±5.00) mm和(19.78±4.96mm)(t=1.041,P=0.303);胸膜径线分别为26.11mm,13.4 8mm(Median,Q)和13.83 mm,5.86mm(Median,Q),(Z=-4.968,P=0.000);比值R分别为1.25,0.25(Median,Q)和0.75,0.23(Median,Q),(Z=-5.489,P=0.000).结论 通过测量胸膜径线和R值可以为胸膜下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王春红;许乙凯;张晓东;肖翔;张静;赵茜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双指数模型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45例患者行多b值DWI检查(12个b值:0、10、20、30、50、100、200、400、800、1200、1500、3000 s/mm2).22例良性(23个病灶),23例恶性.获得双指数模型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1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fast.绘制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ADCst(0.747 ±0.145)× 10-9mm2/s、ADCslow(0.585 ±0.132)×10-3mm2/s、ffast(0.307±0.112),明显低于良性组;ADCfast(4.654±1.097)×10-3mm2/s高于良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st、ADCslow、ADCffast、ffas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0.917、0.796、0.756.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73.9%、91.3%、82.6%、56.5%,特异度为95.6%、78.3%、60.9%、95.6%.结论 乳腺肿瘤ADC值的下降是由于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的减少和慢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的增加所致,而不是ADCfast值自身的减少所致.ADCslow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有价值.
作者:王高燕;杨光钊;董海波;徐凌斌;王波;李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MRI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3月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的有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诊断准确性指标的相关数据.用QUADAS-2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Meta-Disc 1.4及Stata12.0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并拟合层次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HSROC)曲线.结果 共纳入文献19篇,总计肝细胞癌1303个.研究间各诊断准确性指标均存在异质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敏感度为0.82 (95% CI:0.75~0.87),合并特异度为0.87(95% CI:0.76 ~0.93),beta=0.53(95% CI:-0.05~ 1.1),Z=1.79,P=0.073,Lambda=3.39(95% CI:2.65 ~4.13).亚组分析显示病灶<1cm组及细针穿刺组的合并敏感度较低,分别为0.69(95%CI:0.63 ~0.75)、0.65 (95% CI:0.55 ~0.75);而扫描肝特异期的合并敏感度较高,为0.86(95% CI:0.84 ~0.89).结论 MRI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白乐;程勇;王晓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 女,64岁.因“左肺上叶前段占位”在全麻下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第2天出现左胸痛,呼吸困难,左肺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片示:残余左肺见片状密度增高影,部分呈”磨玻璃”样改变,左侧胸腔少量积液;CT平扫示:左主支气管内见液性密度影,管腔阻塞,左肺下叶呈“磨玻璃”样改变、部分肺实变,其内见空气支气管征.术后第3天临床症状加重,行CT肺动脉造影示:左肺动脉主干呈“鸟嘴状”改变,残余左肺内未见肺动、静脉显影,支气管三维重建(VR)见左主支气管远端闭塞,小密度投影(MinIP)、红色通道增益容积重建(VR-RCG)、肺组织容积重建(VR-LUNGS):左主支气管远端闭塞、下叶背段与基底段支气管倒置,CT所示高度怀疑术后肺扭转(图1~6).
作者:黄燕涛;冷媛媛;仲建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在脊柱关节病(SpA)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Ingenia 3.0 T磁共振对54例临床拟诊SpA的患者行WBMRI扫描,除行全身冠状位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扫描外,扫描序列均包括全脊柱矢状位T1WI、STIR及骶髂关节斜冠状位STIR、T1WI,由2位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分别独立分析患者的WBMRI,统计各关节受累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检查用时35~ 50 min,54例中终临床诊断SpA 50例,48例WBMRI上可见异常改变;其中病变累及骶髂关节48例(96%),累及脊柱42例(84%),累及外周关节33例(66%).结论 WBMRI可在多数患者能够耐受的时间内一站式清晰显示SpA全身多关节受累情况,在Sp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病变严重程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宝祥;黄振国;闫燃;杨敏星;陈翯;陈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DSCT)尿酸盐结晶检测技术(gout)和综合技术(general)在痛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回顾性分析61例(64对部位)关节肿痛患者行DSCT扫描并分别经gout及general两种技术成像,所得图像分别设为A、B组,统计两组方法所显示尿酸盐结晶(MSU)数量,每一个小关节或一处肌腱、韧带为一个计量,并用t检验比较两组图像中痛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选取长径>5 mm MSU 30个,在两组图像上分别测量同一MSU大截面积,用t检验比较两组面积差异.(3)比较A、B两组微小骨质破坏的检出.(4)比较两组在小灶MSU数量(长径<3mm)的检出.结果 (1)共检测61例(64对部位),符合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关节炎诊断60例,非痛风关节炎4例.其中A组MSU 59例,396处,敏感性92.18% (59/64),特异性80%(4/5).B组MSU 49例,206处.显示MSU敏感性80.3% (49/64),特异性60%(3/5).A、B组均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A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B组稍高,但t检验P>0.05.(2)A组测MSU大截面积(129.26 ±5.16)mm2;B组大截面积(308.47±32.6)mm2;t检验显示两组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 =0.036).(3)在微小骨质破坏(<3 mm)显示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4)在小灶(<3 mm) MSU识别方面,A组图像能快速识别和定位病灶;B组图像容易漏诊漏判.结论 DSCT gout和general技术对痛风检测均具有很高敏感性和较高特异性;gout技术优势在对尿酸盐小病灶的快速识别和定位;general技术优势在显示微小骨质破坏.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痛风患者MSU负荷评价和骨关节侵蚀评价.
作者:张惠娟;林禾;马明平;杜瑞宾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