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ELAS综合征一例

李春星;高阳;任桃杰;周仪

关键词:
摘要:患者 女,57岁,因“精神异常伴左侧肢体无力12天”入院,住院期间行头颅MR平扫及MRA检查(图1A~D),生化检查显示血糖及乳酸增高.给予静滴葡萄糖加ATP和辅酶A注射液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既往有神经性耳聋十多年,糖尿病史3年,家族母亲及兄妹5人,其中患者大姐死于脑部疾病(具体不详),家族中3人仅表现为神经性耳聋,未有其他症状,母亲及姐妹普遍身材矮,瘦,目前患者兄妹子女未见发病者.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下化学消融术联合腰大肌间沟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腰椎间盘化学消融术、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术联合腰椎间盘化学消融术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所致腰腿痛疗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化学消融术后残留痛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 将1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在CT导向下进行手术;A组常规行椎间盘臭氧联合胶原酶化学消融术;B组患者在行椎间盘臭氧联合胶原酶化学消融术3天后,再行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术.术后1个月和6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等方式,应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分组进行统计.结果 A、B两组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均得到门诊或电话随访.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A组VAS评分在术后均高于B组(P<0.05).A组术后1个月优良率为82.1% (78/95),术后6个月为86.3%(82/95);B组优良率术后1个月为92.7% (90/97),术后6个月为95.8% (93/97).4、两组均未出现神经、脊髓损伤及椎间盘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两种方法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安全有效.CT导向下腰大肌间沟阻滞联合椎间盘化学消融术较单纯腰椎间盘化学消融术疗效好.

    作者:李兵;徐晓雪;杜勇;李杨;郑后军;张川;杨汉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扩散张量成像在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皮质脊髓束(CST)不同程度华勒变性(WD)微结构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7例单侧运动区脑梗死患者,依据CST信号和体积是否异常将WD分成三组,Ⅰ组:CST白质纤维束无信号及形态学改变,共17例;Ⅱ组:CST白质纤维束呈高信号,但无萎缩,共12例;Ⅲ组:CST白质纤维束呈高信号伴萎缩,共18例.所有患者DTI数据经分析处理,在CST患侧和健侧内囊后支、大脑脚、中脑、延髓层面走行区获取FA、MD、λ1、λ2+3值,将各组WD不同部位健侧与患侧DTI各参数指标行t检验,将大脑脚层面神经生物学指标与NIHSS和MI评分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Ⅰ组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λ1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FA、MD、λ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FA、MD、λ1、λ2+3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Ⅰ组患者大脑脚区CSTrλ1与NIHSS评分存在负相关(r=-0.747,P<0.01),rλ1与运动力指数呈正相关(r=0.862,P<0.01).结论 DTI判断CST W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特征,其中λ1可以作为早期发现WD微结构变化以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神经生物学指标.

    作者:汤敏;张鑫;闵智乾;雷晓燕;王莉;张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原和平原地区健康成人脑白质扩散张量成像TBSS分析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TBSS)研究平原与高原健康成人的脑白质微细结构差异.方法 对16名高原健康成人和与之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0名平原健康成人行DTI检查,应用TBSS方法分析两组受检者脑白质纤维DTI的相关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扩散系数(AD)、平行扩散系数(RD)、平均扩散系数(MD).对两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组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两侧上纵束、两侧上放射冠、右侧内囊前肢、内囊豆状核后肢、右侧丘脑辐射线(包括视辐射线)的AD值显著增高(P<0.05,FWE校正);MD值显著升高的脑区是胼胝体体部、右侧上纵束、右侧上放射冠、右侧内囊前肢(P<0.05,FWE校正);RD值显著升高的脑区是胼胝体体部、右侧上纵束.结论 通过DTI及TBSS分析,高原健康成人相对于平原健康成人脑白质纤维存在差异.

    作者:王芳芳;鲍海华;李超伟;孔德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联合应用MR DCE、DWI与1H-MRS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DCE)、D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三者联合检查在乳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乳腺肿瘤患者(恶性29例,良性25例)的DCE、DWI和1 H-MRS表现,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得出以DCE为主,分别联合DWIADC(方法A)、1H-MRS(方法B)及三者结合(方法C)三种方法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并分别评价三种方法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病理证实,方法A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72.4%、准确率为77.8%;方法B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75.9%、特异度为84.0%、准确率为79.6%;方法C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88.0%、准确率为88.9%;方法A、B法、C法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分别0.551、0.594、0.777.结论 DCE、DWI和1H-MRS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明显高于DCE联合DWI或1H-MRS,且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好.

    作者:祁永红;唐桂波;杨国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直肠占位病变——请分析病变性质

    患者 女,58岁,16年前因“多发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2周前体检发现直肠占位.外院肠镜:距肛门10 cm处可见约2 cm×1 cm糜烂型肿物,周边隆起,质地脆;病理活检示直肠黏膜慢性炎症,腺上皮有轻度异型增生.肛诊(KC位):距肛门8~9cm可触及一质硬肿块,凸入肠腔,肠腔稍狭窄,边缘不清,活动性可,无触痛、压痛,指套退出见暗红色血迹.

    作者:黄梦娜;高雪梅;程敬亮;屈昭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能量CT分析上尿路梗阻性积水的结石成分及临床研究

    目的 运用双源双能CT(DECT)对上尿路结石组成成分初步判断,验证其准确性,并探讨与重要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连续性选择212例确诊上尿路单发结石伴梗阻性肾积水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ECT扫描,对CT混合能量图像上测量的结石面积、长径,与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与肾盂积水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分别测量高低能量图像上结石的CT值,采用双能量软件对结石成分进行初步判断,对手术或自然排出取出的离体结石行红外光谱和联合应用化学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以此为参照标准,判断DECT对上尿路结石成分诊断正确率.结果 212例患者中共有结石212个,肾盂输尿管移行处结石103例(48.6%),输尿管上段结石59例(27.8%),输尿管中段结石22例(10.4%);输尿管下段结石28例(13.2%).Ⅰ级肾积水137例(64.6%);Ⅱ级肾积水34例(16.0%);Ⅲ级肾积水32例(15.1%);Ⅳ级9例(4.2%).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上段、下段结石面积和结石长径与肾积水程度具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及P值为:r=0.476,P=0.000、r =0.617,P=0.000;r =0.412,P=0.01和r=0.381,P=0.03、r=0.792,P=0.000、r=0.779,P=0.000.以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成分为参照标准,DECT分析两种成分混合结石的诊断正确率为91.8%,纯草酸钙的诊断正确率为90.3%;以联合应用化学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石成分为参照标准,DECT分析两种成分混合结石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纯草酸钙的诊断正确率为85.7%;DECT对纯尿酸及胱氨酸的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 上尿路单发结石以含钙、两种成分混合结石为主,主要成分为草酸钙和碳酸磷混合;结石的面积和长径与肾积水程度具有相关性;DECT可对上尿路结石的组成成分进行初步判断,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朱宗明;朱湘文;钱萍艳;陈宏伟;翟晓东;陈寅;邹新农;胡钢锋;方向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MRI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MRI表现,探讨MRI对DFS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DFSP患者的影像资料,男7例、女5例,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 12例病变位置均较表浅,3例与皮肤分界不清,9例分界清,其中8例与皮肤间距离<3 mm,1例>5 mm.病变大小3.2 ~15.6 cm,平均8cm.病变形态呈扁丘状、卵圆形、分叶状,3例呈多结节聚合状,1例见子结节外突.与肌肉相比,在T1WI上3例呈稍低信号,5例呈等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在T2WI上11例呈高信号,1例为稍高信号.6例行增强检查,5例明显强化,1例呈中度强化.结论 DFSP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可帮助其诊断.

    作者:徐敏涛;鲍国峰;谢起伟;郑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磁共振波谱与胶质母细胞瘤特征分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RS)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特征分子的相关性,为GBM的临床评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BM患者的1H-MRS表现,测量病灶实质区域的Cho/Cr、NAA/Cr及Cho/NAA值.同时,对60例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得到EGFR、IDH-1、P53、PTEN和NEFL特征性变化,根据染色面积进行评分.分析Cho/Cr、NAA/Cr及Cho/NAA与上述分子表达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5个分子指标中,NEFL表达与Cho/NAA、Cho/Cr呈显著负相关(R2=-0.836,P<0.001,R2=-0.427,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当Cho/NAA值<4.214时,GBM可能为神经元亚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9.5%和90.9%;当Cho/Cr值<3.795时,GBM可能为神经元亚型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2.7%和73.7%.其余4个分子表达与1H-MRS代谢产物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1H-MRS参数可反映NEFL的表达,NEFL是GBM神经元亚型的特征性改变,因而1H-MRS可作为反映GBM神经元亚型的重要影像学标志.

    作者:马芸;方靖琴;王秋实;郭虹;张伟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童丘脑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 男,15岁.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嗜睡,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9天前出现大小便失禁.外院CT(图1):左侧丘脑内环形高密度病灶,中央囊变,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显著水肿,水肿累及对侧丘脑,对侧丘脑内可见稍高密度影.

    作者:曾梦华;肖新兰;熊浪;高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MELAS综合征一例

    患者 女,57岁,因“精神异常伴左侧肢体无力12天”入院,住院期间行头颅MR平扫及MRA检查(图1A~D),生化检查显示血糖及乳酸增高.给予静滴葡萄糖加ATP和辅酶A注射液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既往有神经性耳聋十多年,糖尿病史3年,家族母亲及兄妹5人,其中患者大姐死于脑部疾病(具体不详),家族中3人仅表现为神经性耳聋,未有其他症状,母亲及姐妹普遍身材矮,瘦,目前患者兄妹子女未见发病者.

    作者:李春星;高阳;任桃杰;周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学龄儿童能谱CT的腹部成像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GSI)技术在学龄儿童腹部增强检查中的佳单能量图像.方法 搜集2015年2月至7月于本院行GSI腹部增强CT扫描的学龄期儿童38例,男22例,女16例,其中小年龄6.0岁,大年龄14.0岁,平均(8.7±3.9)岁.以GSI模式进行增强CT扫描.注药60s后进行扫描.用标准重组模式GSI处理/重组平台重组图像,获得41组单能量图像(从40 keV至80 keV,间距1 keV)及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肝、脾与竖脊肌进行CT值测量,首先评价客观指标评价,包括图像信噪比(SNR)及噪声;然后在高SNR单能量图像以及混合能量图像中进行主观指标评价,包括脏器显示、肌肉脂肪间隙显示及噪声,均分为4个等级,得出图像质量评分.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脾的SNR随能量变化的趋势一致,在40 ~ 55 keV时呈平直线,后逐渐增高,至65 keV时达到高峰,随后SNR逐渐下降,止于40 keV时水平.噪声在40 keV时出现高值,后逐渐下降,在54 keV时下降幅度增大,在68 keV时达到低值后缓步上升,其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65 keV单能量图像主观评分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29,P<0.001).结论 学龄儿童腹部GSI增强检查中,观察肝、脾的佳单能量图像为65 keV,噪声低的佳单能量图像为68 keV.

    作者:闫淯淳;杨洋;袁新宇;孙海林;辛海燕;曹志会;沈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椎管内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患者 女,59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CT表现:平扫示平C2、C3椎体水平椎管内偏右侧一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局部脊髓受压向左移位,右侧椎间孔扩大,邻近椎体骨质可见吸收破坏(图1、2).MRI表现:平C2、C3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一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信号均匀(图3),T2WI呈稍低信号,信号稍显不均(图4),肿块在抑脂序列上呈稍高信号(图5),增强扫描后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图6).

    作者:李声鸿;李平;肖晓怡;江菲;曾献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甲硝唑脑病一例

    患者 男,57岁,因“头晕20天,加重伴言语不利10 h”入院.高血压病史10余年;2012年12月因牙疼,自行口服甲硝唑(0.6g/次,3次/d)治疗至今.20天前自感头晕,健忘,反应迟钝,今感头晕加重,走路不稳,晃动感,并出现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言语不利,并伴有右手麻木,双手不能准确取物.

    作者:朱亚宁;郑召龙;牛庆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胆囊窝Rosai-Dorfman病一例

    患者 女,39岁.右上腹疼痛2年,加重10天,以“胆囊占位”收入院.体检:T 36.5℃,P 100次/min,R 21次/min,Bp189/119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软,右上腹浅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5次/min.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刘衡;柏永华;黄可忻;张体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MRI单、双倍剂量与双倍剂量联合MT扫描对脑转移瘤的显示价值

    目的 对比3DT1-FLASH单倍剂量、双倍剂量、双倍剂量联合磁化传递(MT)增强扫描三种方法对脑转移瘤的显示价值.方法 对60例脑转移瘤患者行MRI增强扫描,每种方法各20例.分别测量图像组织的信噪比(SNR)、转移瘤的SNR、转移瘤的对比噪声比(CNR),并利用5分利克特表对混合信号脑转移瘤(病灶一般>5 mm,实质部分发生囊变、坏死,信号混杂)和单一信号转移瘤(病灶一般<5 mm,实质部分没有囊变、坏死,信号单一)的显示程度分别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双倍剂量联合MT扫描中转移瘤的SNR值和CNR值高,双倍剂量扫描中转移瘤的SNR和CNR值次之,双倍剂量联合MT扫描与单倍剂量扫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三组扫描方法对两种转移瘤的成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倍剂量联合MT扫描对单一信号的小转移瘤显示好;双倍剂量扫描对混合信号的大转移瘤成像质量好.结论 双倍剂量增强扫描和联合MT技术扫描对不同大小的脑转移瘤显示价值不同.

    作者:钱学江;刘中冲;刘兆芹;张南;王军;张西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肺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疑似肺癌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双能量CT增强扫描.观察50例患者常规CT平扫图像与VNC图像,测量降主动脉、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的平均CT值,计算信噪比(SNR),评价图像质量.使用Liver VNC软件程序获得肿块的VNC CT值及增强净增值.以CT值净增值≥20 HU为诊断肺癌的标准,对本组50例患者进行评价,计算诊断准确率.比较常规扫描与双能量扫描患者辐射剂量.结果 50例患者降主动脉的常规CT平扫与VNC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VNC降主动脉、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的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常规平扫图像与VNC图像的质量评分平均得分无统计学意义.以净增值≥20 HU诊断肺癌为标准,34例经过终病理证实为肺癌的病灶CT值的净增值为(38.69±18.3)HU,准确率为94.1% (32/34);其余16例病灶CT值的净增值为(11.38±9.52) HU,假阳性率为6.25% (1/16).比较常规扫描与双能量扫描辐射剂量,虽然VNC的CTDIvol、DLP、ED均稍高于常规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运用VNC技术节省一次常规平扫剂量,平均每例患者可减少2.29 mSv有效剂量.结论 双源CT双能量VNC技术应用于胸部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并能确保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江勇;王荣品;骆科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Willis覆膜支架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本院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CCF 7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7例患者共置入Willis覆膜支架7枚.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责任动脉通畅.7例随访6例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半年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5例,结果显示病变消失,责任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CCF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可作为可脱球囊栓塞失败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但仍需更长期的随访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作者:刘学政;肖贱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动态对比增强MRI功能成像参数对肝细胞肝癌和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 (DCE-MRI)功能成像参数对肝细胞肝癌(HCC)和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HCC和肝转移瘤46例患者资料,其中HCC患者28例,肝转移瘤18例.患者术前均行腹部DCE-MRI检查.运用肝脏双血供Extended Tofts双室模型拟合计算肝脏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微血管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和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对28例HCC、18例肝转移瘤的病灶实性部分的DCE-MRI参数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HCC和肝转移瘤间不同参数值间的差异.筛选出HCC和肝转移瘤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构建新的参数,绘制单项参数及新构参数的ROC曲线,评价DCE-MRI成像参数鉴别HCC和肝转移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比较病灶实质部分的参数,HCC和肝转移瘤病灶间的Ktrans、Vp、HP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V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Vp未进入模型,绘制Ktrans、Vp、HPI、Ktrans一HPI鉴别HCC和肝转移瘤的ROC曲线,预测概率新变量Ktrans-HP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大于Ktrans、Vp、HPI的AUC(0.861、0.824、0.803).结论 DCE-MRI功能成像参数值的测定对于HCC与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联合参数应用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章俞;胡红杰;赵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脊索样胶质瘤一例

    患者 男,18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耳鸣伴枕部痛,疼痛总是于耳鸣后出现,呈阵发性钝痛.1天前耳鸣、头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外院颅脑MRI平扫(图1、2):左侧侧脑室体部及第三脑室内占位,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内见小片状更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幕上脑室明显扩张,侧脑室周围见片状T2FLAIR高信号水肿.本院颅脑MRI增强(图3、4):左侧侧脑室内病灶上部分呈较明显不均匀强化,下部分强化不明显.第三脑室内病灶呈中央明显不均匀强化,大小约3.9 cm× 1.9 cm×1.3 cm.环池及脚间池内见线样强化.

    作者:黄珊;肖新兰;曾梦华;高歌;张奎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年龄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ADC值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ADC值特点及ADC值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影像资料,包括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检查,将患者分为儿童组(<12岁)、成人组(≥18岁),对两组不同病理类型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均值比较.结果 儿童组12例,平均rADC值0.94 ±0.52,WHOⅡ型4例,WHOⅡ~Ⅲ型1例,WHOⅢ型7例;成人组21例,平均rADC值1.17±0.36,WHOⅡ型1例,WHOⅡ~Ⅲ型2例,WHOⅢ型18例;WHOⅡ型rADC值儿童组小于成人组;WHOⅡ~Ⅲ型rADC值儿童组小于成人组;WHOⅢ型儿童组rADC值小于成人组,两组间r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0).结论 儿童组、成人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影像表现不同,rADC值存在差异,儿童组各病理类型rADC值均小于成人组.ADC值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姗;任翠萍;白洁;李莹;李贝贝;肖翠萍;李飞;程敬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