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一例

杨泠;李青青;田扬;杨亚英

关键词:
摘要:患者 男,57岁.右上腹阵发性胀痛2月余入院,既往无病毒性肝炎病史.体检:体温正常,右上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AFP正常.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肝右叶增大,左叶缩小,肝左外叶见一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大小约6.4cm×4.7 cm×4.6 cm(图1);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CT值分别为75 HU、107 HU、112 HU,中央可见大片未强化坏死区,病灶由肝左动脉供血(图2~4),腹腔内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MRI平扫示肝左外叶一等/稍长T1、稍长/长T2信号肿块,边界模糊,其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坏死区(图5、6);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图7).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脑炎与脑炎样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利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分析脑炎与脑炎样胶质瘤的差别,探讨1H-MR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脑炎样胶质瘤患者11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或多次随访确诊的脑炎患者14例.两组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多体素1 H-MRS(PRESS序列,TR/TE=2000 ms/135ms).选择位于病灶强化区或T2WI高信号区的体素,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肌醇(MI)峰下面积值及比值,并以对侧正常脑实质的波谱为参照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与脑炎相比,胶质瘤的1H-MRS具有以下特点:(1)NAA峰下面积显著降低(P=0.004)而MI峰下面积显著增高(P =0.002),Cho与Cr峰下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2)峰下面积比值NAA/Cr(P=0.033)与NAA/Cho(P=0.001)显著降低,而MI/Cr(P=0.003)与Cho/NAA(P=0.022)显著升高,Cho/Cr无显著差异(P =0.097);(3)病灶区代谢物与健侧肌酸峰下面积(Cr-n)比值中,胶质瘤NAA/Cr-n显著降低(P=0.018)而MI/Cr-n(P<0.001)和Cho/Cr-n(P=0.003)显著升高.结论 1H-MRS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手段,可为脑炎与脑炎样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喜彪;许照敏;张洪静;谭乔月;王维娜;月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原发性胸腺癌CT表现初探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胸腺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胸腺癌的临床资料、CT图像及病理结果,结合文献总结原发性胸腺癌的CT影像特征.结果 3例位于左前纵隔,1例位于右前纵隔.1例边缘呈蛋壳样钙化,边界尚清晰;3例边缘欠光整,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4例中,3例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肿块实性病灶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其内低密度灶无明显强化.结论 原发性胸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确诊仍依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作者:陈明;杨月;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头颈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头颈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罕见部位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头颈部SFT的影像表现.术前行CT检查者5例,4例行增强扫描;行MRI检查者4例,均行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MRI与CT检查.结果 (1)8例头颈部SFT中,海绵窦区-鞍旁1例,甲状腺1例,椎管内2例,翼腭窝2例,颌下1例,颈部1例.肿瘤直径1.4~6.8 cm,呈圆形或卵圆形7例,浅分叶1例.边界清楚8例.(2)5例CT平扫密度均匀,未见囊变、出血、坏死及钙化.1例周围骨质破坏.(3) MRI平扫T1WI 4例肿瘤主体呈等信号,1例见少许出血灶.3例肿瘤T2WI呈等低信号,1例高低混杂信号,1例等信号.1例少许囊变坏死灶.1例周围少许水肿.1例DWI高低混杂信号.(4)增强扫描,3例病灶动脉期不均匀强化,5例均匀强化,4例见迂曲管影,T2 WI低信号区也呈明显强化;静脉期渐进性均匀强化.结论 头颈部SF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T2WI信号更为典型,当肿瘤T2WI信号混杂,与DWI信号相对应,且T2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有利于诊断SFT.

    作者:余晨;方磊;曾献军;肖香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胰腺实性肿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3.0 T MRI对胰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49例胰腺实性肿瘤的病例资料,其中胰腺癌3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转移瘤7例.49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3例行MRCP.总结各种肿瘤的MRI表现.结果 胰腺癌形态不规则,T1WI低信号11例,略低信号18例,等信号1例;增强动脉期轻度强化16例,无强化14例,实质期及延迟期呈延迟强化;18例MRCP见“双管征”,1例远端胰管扩张.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中,4例高分化者边界清晰,1例神经内分泌癌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4例,1例三期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实性假乳头状瘤肿块平均直径6.2cm,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6例肿瘤有完整包膜,包膜T1WI、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延迟强化.7例胰腺转移瘤,单发结节3例,多发结节2例,局部胰腺肿大2例;T1WI呈稍低信号6例,1例伴出血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三期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5例,环形强化1例,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及门静脉期强化减退1例;3例MRCP可见“双管征”.结论 MRI对于胰腺实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艳;刘文慧;陶福媛;钱银锋;刘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肺尖胸膜下异位胸腺瘤一例

    患者 男,45岁.因体检发现左肺尖胸膜下肿块2周而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侧颈部锁骨上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胸部CT示:左肺尖胸膜下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整未见毛刺,大断面约5.1cm×3.1 cm,病灶内侧密度较低,CT值约-10~-8 HU,前外侧密度较高呈软组织密度影;冠状位重建显示病灶广基底贴于肺尖胸膜下,邻近骨质未见破坏,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呈渐进中度上均匀强化,CT值高达72 HU,内缘稍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异常对比强化,病灶似乎经第1、2肋间隙向外生长(图1A、B).初步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可能,不除外胸膜来源(孤立性纤维瘤).

    作者:祝龙;胡凌;王武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一例

    患者 男,57岁.右上腹阵发性胀痛2月余入院,既往无病毒性肝炎病史.体检:体温正常,右上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AFP正常.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肝右叶增大,左叶缩小,肝左外叶见一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大小约6.4cm×4.7 cm×4.6 cm(图1);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CT值分别为75 HU、107 HU、112 HU,中央可见大片未强化坏死区,病灶由肝左动脉供血(图2~4),腹腔内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MRI平扫示肝左外叶一等/稍长T1、稍长/长T2信号肿块,边界模糊,其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坏死区(图5、6);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图7).

    作者:杨泠;李青青;田扬;杨亚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巨大先天性肾动静脉瘘伴对侧肾动脉开口低位一例

    患者 男,39岁.主因“左腰背部疼痛3个月”入院.入院后血、尿常规显示:尿潜血(++),尿蛋白(+++);血常规正常.患者无外伤史、手术史.肾动脉CTA显示:动脉期可见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显影(图1).左肾窦显示扩张,动脉期左肾动脉前支、后支末端血管明显扩张呈瘤样改变,周围可见迂曲扩张肾静脉影(图2~5).患者行左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1周复查,瘤样扩张血管扩张程度减轻(图6).

    作者:刘辉佳;张雪宁;陶应伟;刘美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儿童胸椎内髓外硬膜下滑膜肉瘤影像表现一例

    患儿 男,10岁.因背部疼痛1个月,四肢无力伴感觉异常1天就诊.患儿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呈阵发性,未给予处理;1天前出现行走时易跌倒,伴双下肢麻木;半天前双下肢无力加重,不能活动,伴双上肢无力,及脐周、腰背部阵发性刺痛,不能忍受.体检:患儿精神状态欠佳,饮食睡眠差.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正常,脐以下平面感觉丧失,脐以上感觉过敏,左侧踝阵挛阳性.

    作者:汪卫建;程敬亮;张勇;卜春晓;郭亚飞;杨召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SCT在尘肺病分期诊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尘肺病MSCT分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对315例可疑尘肺及尘肺患者同期行胸部高仟伏摄影(HKV)和MSCT检查,将MSCT尘肺小阴影密集度自拟为0、0+、1、2、3共5级,其中0级对应HKV胸片0级中的0/-、0/0小级,0+级对应HKV胸片0级中的0/1小级,1、2、3级分别对应HKV胸片的1、2、3级(含各小级);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对小阴影大小和形态、肺区小阴影密集度、总体密集度、大阴影、尘肺分期进行判定,对肺区小阴影密集度进行计分.结果 MSCT和HKV显示p、s、t型影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和P值分别为128.740、0.001,116.264、0.001,17.471、0.001);两者总体密集度Kappa值为0.335、P值<0.001;MSCT较HKV多检出大阴影45例(14.29%),其中34例尘肺分期均由HKV的不同低级别诊断为尘肺Ⅲ期.去除HKV未显示大阴影的病例,270例MSCT和HKV尘肺分期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0.105,P值为0.916);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分值两上、中、下肺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和P值分别为11.732、0.001,-5.537、0.001,8.318、0.001).结论 MSCT显示尘肺病变更客观、明确,分期诊断可行、更准确.

    作者:李年春;翟荣存;刘晓东;李翔;吉庆书;吴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直肠癌MRI非形态学表征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直肠癌MRI非形态学表征(血流动力学、功能学)与Her-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盆腔常规MRI、直肠DWI及增强扫描,分别记录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测量ADC值,应用t检验、x2检验及非参数Spearman秩相关与Her-2表达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直肠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与Her-2表达无明确相关.ADC值与Her-2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0421,P=0.001 <0.05).非参数多个样本Kruaskal-Wallis检验法分析显示:Her-2表达程度不同组间病灶ADC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10,P=0.003 <0.05).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判断Her-2表达的佳ADC值诊断界值为1.160×10-3mm2/s.结论 直肠癌血流动力学指标尚不足以反映Her-2表达程度,而ADC值与Her-2表达程度呈负相关,ADC值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评价肿瘤增殖及预后.

    作者:王铮;苏丹柯;赖少侣;金观桥;谢东;康巍;赵阳;阳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肺部误诊为肺结核病例的CT分析

    目的 分析并总结肺部误诊为肺结核病例的CT表现,以降低肺部疾病的误诊误治率.方法 搜集52例经手术病理、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临床其他综合检查或治疗证实且行胸部CT扫描并误诊为肺结核病例的CT资料,观察病变的CT表现,根据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型,并统计各型的发生率.结果 根据误诊病例的CT特点可分为7型:(1)淋巴结肿大型(9.6%,5/52):以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包括转移性淋巴结肿大3例,淋巴瘤1例,结节病1例,均误诊为胸内淋巴结结核;(2)多发小结节型(11.5%,6/52):以双肺多发小结节为主要表现,包括尘肺3例,结节病2例,血行性肺转移1例,均误诊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多发多态型(13.5%,7/52):病变以多发性和多形性为特点,包括炎性肺癌6例,淋巴瘤1例,均误诊为继发性肺结核;(4)多发空洞型(5.8%,3/52):病变以肺内片状密度增高影伴多发空洞为主要特点,误诊为干酪性肺炎,病理均证实为鳞癌;(5)孤立结节、肿块或团片型(46.2%,24/52):病变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肿块或团片状影,边缘欠规则,包括肺癌21例,炎性假瘤2例,错构瘤1例,误诊为结核球或结核性肉芽肿;(6)伴树芽征型(7.7%,4/52):病变表现为肺门旁结节影伴远端肺组织内多发小叶中央结节及树芽征,误诊为肺结核,病理均证实为中央型肺癌;(7)肺癌合并肺结核(5.8%,3/52):诊断中仅考虑到结核,忽略了对肺癌的观察.上述病例中以肺癌误诊为肺结核常见.结论 肺部误诊为肺结核病例的CT表现多样,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需要正确把握肺结核及与之具有相似影像学表现的肺部疾病之间的CT鉴别要点,紧密结合临床并综合判断,才能减少误诊.

    作者:杨艺;黄兴涛;柳彬;刘历;朱灵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肾钙乳的临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肾钙乳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并经临床随访确诊的18例肾钙乳患者的MRI表现,并与其X线及CT表现对照.结果 18例肾钙乳全部经MRI检查确诊(准确率100%),典型MRI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囊性病灶,17例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表现为病灶上部呈明显高信号,病灶下部呈明显低信号,两者之间构成水平状高低信号界面,即典型“半月征”,此征象在压脂T2WI上显示更加清晰.另1例在T1WI上钙乳表现为高信号,其上缘隆起,颇似“盘中盛果”.18例KUB平片(卧位及站立位)分别表现为典型“麻饼征”和“半月征”;18例CT扫描表现为病灶下部为高密度,病灶上部为低密度,两者之间构成水平状高低密度界面,改变体位扫描见高密度钙乳的位置始终位于囊腔低处.结论 肾钙乳具有特征性MRI表现,诊断准确率高,无辐射,是值得推荐的诊断方法.

    作者:粟小芸;王莉霞;舒胜雷;邓先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乳突浆细胞性肉芽肿累及颅内脑膜一例

    患者 女,28岁.于1年前怀孕过程中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左耳鸣,程度较轻,未予重视.近2个月来,左侧头痛加重,左耳屏处触及一隆起,质硬,缓慢变大,伴疼痛,并向左侧头部传导,程度较重.听力检查:左耳听力下降,呈B型曲线.专科检查:左耳屏隆起中央处出现触痛,无溃破,双外耳道通畅;右耳鼓膜完整,左耳鼓膜松弛部见小穿孔,无分泌物及肉芽,中耳难以窥及.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细胞百分比0.4×109/L;红细胞:3.58×1012/L;血红蛋白:96 g/L;血小板计数PLT:347×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6.65 g/L;其余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周智凤;李恒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哨兵气体征结合胃肠壁水肿在消化道穿孔定位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哨兵气体征结合胃肠壁水肿对消化道穿孔的定位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2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哨兵气体征的有无、穿孔部位胃肠壁是否水肿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12例因手术记录没有确切描述穿孔位置而被排除.入选140例患者,其中哨兵气体征阳性132例(94.3%),穿孔部位胃肠壁水肿76例(54.3%),哨兵气体征和胃肠壁水肿并存72例(51.4%),哨兵气体征或胃肠壁水肿两者居一136例(97.1%).结论 CT图像上哨兵气体征结合胃肠壁水肿对消化道穿孔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国平;邓小毅;王六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CT成像的个体化低对比剂剂量优化研究

    目的 探讨128层双源Flash CT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低对比剂剂量优化时的可行性.方法 将61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B组31例),按照对比剂剂量和体质量的比值分别为0.7ml/kg和0.5 ml/kg,各组的对比剂剂量等于体质量乘以各自的比值.测量肺动脉、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冠状动脉各分支血管以及心肌下壁的CT值.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评价两组血管、心腔及心肌下壁CT值、对比剂剂量和有效辐射剂量,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显示段数.结果 两组中各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血管清晰显示,对比剂剂量分别为(47 ±8)ml、(36±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3,P=0.020).升主动脉CT值分别为(454 ±61)HU、(439±77)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4,P=0.430).A、B两组冠状动脉分别有374与386段,评分为Ⅰ级与Ⅱ级的段数分别有368段和378段,所占总冠状动脉段数的百分比分别为98.4%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30,P=0.631).辐射剂量分别为(0.88±0.04) mSv、(0.85 ±0.07) 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7,P=0.087).结论 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采用对比剂剂量和体质量之比为0.5ml/kg时,既可以满足临床诊断,又可以大程度的降低对比剂剂量.

    作者:李莉明;刘杰;高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MRI和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CCSST)的临床、MRI和病理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CCSS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观察其临床、MRI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5例CCSST,肿瘤分别位于大腿、足部、肩部、肘部及腰背部.5例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T1WI序列上,3例肿瘤信号稍高于肌肉信号,2例合并出血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序列上,4例肿瘤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1例肿瘤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4例不均匀强化,内见斑点状无强化出血区,1例明显均匀强化.3例区域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例术后复发.结论 CCSS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四肢,MRI多表现为软组织深部混杂信号软组织肿块,常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易复发,综合临床及MRI特点,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罗振东;贾铭;黄婵桃;陈卫国;沈新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增加翻转角提高钆塞酸二钠肝胆期图像对比度的研究

    目的 研究增加翻转角(FA)对提高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图像对比度的价值及影响.方法 对54例患者分别行FA 10°、20°及30°的Gd-EOB-DTPA肝胆期成像,对不同FA间的肝脏相对强化值(LRE)、肝-脾比值(LSR)、肝-门静脉比值(LPR)、肝实质-肝占位比值(LLR)、胆管-胰腺比值(BPR)、胆管-肝脏比值(BLR)、腹壁及腹腔脂肪抑制比(FS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A为30°时LSR、LPR、LLR、BPR、BLR值高,但腹腔和腹壁的FSR低,FA为20°时LRE值高,各指标不同FA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两两比较示,FA 10°和FA 30°的LRE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FA越大,LSR、LPR、LLR、BPR、BLR值越高,而FSR越低.结论 增加FA能增加Gd-EOB-DTPA肝胆期肝实质、肝内病灶及胆管的对比度,但同时会降低腹壁和腹腔脂肪抑制效果.

    作者:崔恩铭;龙晚生;李卓永;兰勇;黄列彬;陈相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脊柱区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脊柱区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11例临床病理确诊的副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相对特征的表现.结果 11例脊柱副神经节细胞瘤中7例位于T12~ S1水平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5例肿瘤周围或内部可见血管影,2例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4例位于T6、T6 ~7、L2和S1~2硬膜外,表现为溶骨骨质破坏或成骨,2例骨破坏区内可见血管影;T1 WI肿瘤呈等信号(7例)、低信号(3例)或高信号(1例);T2 WI呈等信号(5例)、低信号(1例)、高信号(2例)或混杂信号(3例);9例均明显强化,其中4例呈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脊柱区的副神经节细胞瘤可位于椎管内硬膜下或硬膜外,椎管内硬膜下者以腰椎管多见,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肿瘤周围或内部血管影相对具有特征性;硬膜外的副节瘤表现为溶骨骨破坏或成骨.

    作者:张立华;刘艳;袁慧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型神经纤维瘤病误诊为脑炎一例

    患者 男,2岁.1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无皮疹、抽搐、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口服“泰诺林”后体温降至正常,后熟睡中出现抽搐,表现为全身抖动,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无口唇紫绀、咬牙等,持续1分钟左右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发热及抽搐缓解,但头颅MRI提示异常.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体检:体温36.8℃,全身淋巴结未见触及,背部、左腰侧、臀部见咖啡牛奶斑,未突出皮肤表面(图1).其母亲和外公有1型神经纤维瘤病病史,但两者仅表现为身上散在分布有咖啡牛奶斑,其他系统未见累及.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细胞,墨汁染色未见隐球菌.

    作者:王乾;任翠萍;王珊;李飞;孙囡;程敬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子宫动脉三维CE-MRA的临床意义及解剖特点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三维CE-MRA的临床意义及解剖特征.方法 搜集35例患者子宫动脉CE-MRA原始数据,利用MIP、VR及原始薄层进行图像后处理.重组后观察子宫动脉开口的佳显示位置及角度.结果 子宫动脉42支起源于髂内动脉的三叉支,18支起源于臀下动脉第1分支,5支起源于臀下2、3分支,3支起源于髂内动脉主干,2支起源于卵巢动脉.双侧子宫动脉开口正位清晰显示率为54%,斜位清晰显示率46%.结论 应用CE-MRA子宫动脉三维重组可清晰观察子宫动脉的开口起源、解剖特征及佳投照角度,子宫动脉栓塞前行CE-MRA能更好地指导介入治疗.

    作者:陆建东;张志国;陈欢欢;茅旭平;徐向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