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春晓;张勇;程敬亮;李颜良
故障现象一 更换新胶片后,读数为零,报E4220错误.分析和维修 E4220指示片盒2故障,错误内容:“The operation was not performed normally”.按操作说明,先按“Reset”键复位.复位无效,检查胶片是否正确安装.由于工作繁忙,操作者会将胶片上下或左右错置.通过检查胶片袋的印记和切口(胶片袋有向上及右对齐标记),可初步判断是否错装胶片.取密封板插入片盒,待片盒弹出,带至暗室,重新摆放胶片,密封后装回相机.再次复位,显示片子数量,可正常工作.
作者:孙荣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 8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中,7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1例呈多房囊性,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明显强化,余7例实性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强化,明显强化4例,中度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其中5例< 30岁,5例睾酮水平持续升高,2例泌乳素水平升高,3例AFP升高,2例CA125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中阳性表达前三位由高到低依次为:Inhibin-α(100%)、Vimentin(75%)、CD56(50%).结论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在CT上多呈单侧附件区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实性部分多强化明显,且呈进行性强化,结合临床发病年龄、激素水平异常,尤其是血清睾酮水平提高,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周永;阿里甫;余莹莹;文智;张忠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正常肝脏的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2%~4%,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3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时即可诊断为脂肪肝[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已成为导致各类慢性肝脏疾病的首要病因[2].NAFLD的全球发病率为10% ~ 30%,西方国家平均为17% ~ 33%,亚洲国家平均为l1%~16%[3].由此可以看出,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病,正在威胁人类健康,如不干预可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脂肪性肝炎,进而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可能进展为肝功能衰竭[4].
作者:贾天利;孙尧;凌雪英;黄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肩峰下囊积液、肱骨头囊变及肩锁关节骨赘的形成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109例因肩关节痛来院就诊患者,均行MRI检查并测量MRI中各项指标数值.其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7例,对照组52例.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两个样本K-S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 x2检验.利用SPSS 17.0软件对肩峰角、喙肩韧带及肩肱间距三组数据做ROC曲线获得各组数据的佳临界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喙肩韧带骨赘形成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均有价值,其中具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为肩峰角(敏感性80.7%,特异性92.3%).撞击组肩袖损伤(87.7%),对照组(53.8%).结论 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喙肩韧带骨赘形成及肩袖损伤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郑园园;杨蕾;戚超;郝大鹏;于腾波;刘吉华;徐文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女,55岁.4年前在外院行右肺下叶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恶性神经鞘瘤.1个月前感胸闷、气短,胸背部疼痛,进食哽噎,无咳嗽、咳痰.体检:右胸壁见斜行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右肺呼吸音略减低,未闻及干湿哕音,无胸膜摩擦音.上消化道钡餐透视:食管下段受压左移,并见弧形压迹,相应管腔狭窄,管壁黏膜光滑、连续.支气管镜检查:右肺下叶支气管各段开口处管腔扭曲、变形,黏膜光滑,基底支远端闭塞;支气管抽吸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细胞.ECT骨扫描及肿瘤学指标未见异常.
作者:刘尼军;李朋;张华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儿童青少年手腕骨骨龄与生活年龄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重庆三峡库区1021例4.0~18.0岁正常儿童青少年的左手腕X线片,其中4.0 ~8.0岁、16.0~18.0岁以2岁为年龄段,8.0~16.0岁以1岁为年龄段分组,男女各分11个年龄组,根据TW2CH方法对手腕骨评分计算骨龄,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骨龄与生活年龄的相关性和差异,以及分析骨龄与生活年龄差值的性别差异.结果 骨龄与生活年龄呈高度正相关(男性r=0.934、女性r=0.945、总体r=0.939,P值均<0.01).男性14.0~18.0岁阶段3个年龄组,女性12.0 ~13.0岁及15.0~16.0岁2个年龄组共5个年龄组骨龄大于生活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 ~ 13.0岁年龄组骨龄与生活年龄差值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儿童青少年骨龄有其地域性特点,部分年龄段骨龄高于生活年龄,女性生长发育早于男性,12.0~13.0岁年龄段女性出现生长突增.
作者:孔俊沣;周子和;朱世培;杨栋;罗勇;罗佳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 男,8岁.因咳嗽3天,呼吸困难半天就诊.CT平扫: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内侧壁见一细小支气管开口,呈圆锥形,其走行向心脏方向,开口直径约5 mm,长度约2.3 cm,显示有通气肺小叶相连,通气肺小叶平均大直径32 mm.CT诊断:副心支气管(图1~3).讨论 副心支气管又称心支气管、肺底心段副支气管等,较为罕见.1946年Brock先描述这一解剖变异,1956年Huzly将其命名为副心支.它是从右支气管中间段内侧壁发出的向心脏方向走行的额外支气管,有时也起源于右主支气管.其发生率在欧美为0.07%~0.65%.它的壁有软骨和正常的支气管黏膜衬贴,大部分副心支气管呈盲端或影像发现其远端周围有未发育的肺组织[1].支气管造影上有短憩室型、副叶型、长憩室型3种表现.
作者:刘艳芳;王学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E)中枢神经系统CT与MRI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3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ME患儿CT和MRI资料,分析其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结果 32例中,脑内共48个病灶,45个位于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干,颞、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和小脑半球.病变分布呈多发性和游走性.CT表现为尾状核、豆状核和大脑半球点片状钙化,脑实质呈低密度灶.MRI表现为大片长T1、长T2信号病灶,DWI可以鉴别脑水肿类型.1 H-MRS病变区出现异常乳酸峰.静脉增强扫描脑内病灶均无强化.MRA或MRV可表现为对应病变区域的动脉或静脉的狭窄或消失.脊髓灰质出现对称性片状长T2信号灶或脊髓变细.结论 ME在CT及MRI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脑和脊髓的片状异常密度或信号,结合DWI及MRS表现和相关临床资料,可以对ME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刘玥;王岩;彭芸;温洋;段晓岷;尹光恒;唐晓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黏液型脂肪肉瘤是脂肪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常无脂肪成分存在.在CT和MRI表现上没有典型的脂肪密度或信号,易与其他囊性病变混淆,误诊为其他囊性肿瘤,术前常不能正确诊断.笔者收集2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软组织肿瘤,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黏液型脂肪肉瘤,报道如下.
作者:陈芳;赖家佳;杨海涛;王昌盛;邓茗中;刘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DWI对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PNET)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SPNET的完整MRI资料,并绘制ADC图,测量瘤体实质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成人发生15例,3例发生于儿童,病灶体积大,边界清,瘤周水肿轻或无,囊变多见,可伴出血;MRI上瘤体多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DWI呈等高或高信号,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0.662 ±0.131)×10-3mm2/s]较正常脑实质[(0.844 ±0.094)×10-3mm2/s]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7,P<0.05).结论 DWI及ADC值与瘤体内部病理变化相关,是常规MRI的有力补充.
作者:陈兵;李春花;石洋洋;李斌;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的影像表现.方法 搜集经病理确诊的6例GNB患者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5例)、MRI(1例)表现.结果 6例中,肿瘤位于肾上腺区2例,肾上腺外腹膜后3例,盆腔骶前1例.边界清楚4例,不清2例.形态不规则3例,规则3例.瘤体大径平均值(6.6±3.8)cm.CT上密度多表现为不均匀(4例),伴多发钙化(4例),脂肪变(1例),呈明显延迟强化(5例),2例伴坏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例,明显侵犯周围器官1例,肿块包绕周围大血管2例.MR T1 WI呈等信号,夹杂小斑片脂肪高信号(1例);T2WI以不均匀稍高信号为主,夹杂条索状低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GNB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征,但确诊仍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吴建满;余庆华;马明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女,25岁.因“右腰部间断疼痛3天”于2014年6月12日急查中腹部CT,拟诊“右腹膜后占位”收住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月经6/30天,量中等,暗红色,无痛经,白带正常.婚后孕2产1流产1次.末次月经2014年4月28日.入院体检:T 36.0℃,P 88次/min,R19次/min,Bp 120/70mmHg,神志清晰,一般情况可,未行尿妊娠试验.
作者:徐慧婷;徐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鉴别诊断特点.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IGM和21例DCIS患者的临床和MRI、钼靶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I和钼靶表现特点.结果 IGM组的发病年龄要小于DCIS组.15例IGM均为单侧乳腺发病,T2WI上病灶以低信号(9例)或高低混杂信号(5例)为主,14例呈非肿块样强化,6例病灶增强扫描可见小环形强化,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为Ⅱ型(13例);而DCIS在T2WI上以低信号为主(14例),也以非肿块样强化(18例)多见,其中有11例呈簇状分布,动态增强曲线17例呈Ⅱ型.钼靶上IGM和DCIS多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或结构扭曲,IGM无钙化而DCIS有47.6%(10/21)可见恶性钙化灶.结论 IGM上多发小环形强化,DCIS的簇状分布及恶性钙化征象等有助于IGM和DICS鉴别.
作者:杨昂;肖学红;王志龙;黄晓星;曾淑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CT重建技术在儿童Poland综合征影像学诊断和分级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儿童Poland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10例患儿中年龄大者11岁10个月,小者8个月.患儿均因胸廓外观异常就诊,无其他心脏、呼吸、肾脏和脊椎症状.CT平扫均可看到一侧胸大肌和胸小肌完全或部分缺失,4例患儿CT平扫及重建结果显示合并出现同侧胸壁Ⅱ~Ⅳ肋骨发育异常.结论 CT平扫结合三维重建能为检出和诊断儿童Poland综合征提供全面准确的影像信息,本研究通过影像表现提出的分级方法能够为儿童Poland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案及适宜治疗时期的选择提供必要依据.
作者:桂婷;李惠民;李芳珍;蔡静;薛建平;张玉珍;汪登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并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例巨大SFTP患者资料,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PR、MIP、VR及CTA等图像后处理,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巨大SFTP为肺外胸腔内单发肿块,包膜完整,有蒂,可见分叶,于胸腔内铸型生长,密度欠均匀,血供丰富,呈地图状强化及延迟强化,常见肿瘤血管,供血动脉明确.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SFTP的大小、位置、形态、强化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A可清楚显示肿瘤血供情况及供血动脉,对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秀兰;王东;王舒皓;樊红霞;毕永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双源CT上应用“双低”技术对体重指数正常者(BMI≤25 kg/m2)行主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西门子Flash双源CT对60例体重指数正常者(BMI≤25 kg/m2)行主动脉CTA检查.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注射流率4.0 ml/s、用量65 ml、120 kV管电压扫描.B组使用对比剂浓度270 mgI/ml、注射流率4.0 ml/s、用量65 ml、70 kV超低管电压及CARE Dose4D技术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SAFIRE迭代算法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以段为单位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主动脉管腔内的CT值、噪声及SNR,对管腔内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A、B两组患者在年龄、BMI、SNR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行主动脉CTA检查时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8.34±1.8)mSv和(2.78±0.9) mSv,实验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865,P<0.041),两组主动脉管腔内各个节段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结论 在西门子Hash双源CT上应用70 kV超低管电压、CARE Dose4D扫描技术并采用SAFIRE迭代算法重建结合低浓度270碘对比剂对体重指数正常(BMI≤25 kg/m2)的患者行主动脉CTA检查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及碘的摄入量,并能获得可供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
作者:杨立强;王小红;朱春;张立志;陆平秀;卢大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肾嫌色细胞癌术前螺旋CT影像资料,测量平扫及动态增强各期CT值,并观察肿瘤强化程度、强化模式及肿瘤形态学特征.结果 22例均为单侧发病,8例肿瘤密度均匀,4例伴有钙化,4例出现囊变,2例出现中央星形瘢痕,4例病灶内出现小片状坏死.CT平扫肿块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5例为轻到中度强化,5例见重度强化,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2例未见明显强化,9例均匀强化,11例欠均匀强化.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CT值分别为(80.3 ±24.7)HU、(69.5±10.4) HU、(57.6±16.7)HU.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CT平扫多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圆形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肿块,部分肿块伴有钙化、囊变及小片状坏死,典型中央星形瘢痕较为少见.尽管其有均匀强化倾向,但由于CT征象变化较大,与肾透明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癌仍有重叠.
作者:夏加宝;姚东伟;孙志先;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阶梯式扫描协议探寻头颈部CTA的优化扫描剂量.方法 连续选择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并行256层CTA检查的269例患者,从200 mAs原始条件开始,按检查时间顺序分别采用10 mAs阶梯式降低管电流量扫描至130mAs共8组,分别测量并评估各组患者图像的背景软组织噪声(CT值的标准差)、目标血管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射线剂量指标[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采用统计学检验评价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总共历时8周,于130 mAs触发实验终止条件,并返回至140 mAs.随管电流阶梯式调整,辐射剂量线性下降,按周次顺序CTDI分别为13.50、12.84、12.18、11.49、10.80、10.12、9.44 mGy,有效剂量ED平均值分别为4.39、4.21、3.97、3.75、3.49、3.29、3.09 mSv.其中第7周140 mAs管电流量组的CTDI、DLP、ED平均值低,分别为:CTDIVol 9.44 mGy,DLP 423.42 mGy/cm,ED 3.09mSv,较基础条件200mAs相比,剂量降低比例达30%,各组患者射线剂量指标CTDI、DLP、ED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目标血管SNR、血管-背景CN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参数优化方法可以科学、有效的摸索出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的佳平衡点,优化现有设备的合理低剂量扫描;以本单位为例,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采用9.44 mGy扫描剂量(140 mAs管电流)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能降低受检群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李金霞;于晓晶;王文生;张海萍;韩丽君;曹建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脊索样型脑膜瘤(CM)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C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MRI并行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CT平扫.回顾性分析其发病部位、CT与MRI表现.结果 25例中,肿瘤位于大脑凸面4例(16%);大脑镰旁4例(16%);第三脑室3例(12%),侧脑室1例(4%),第四脑室1例(4%);岩斜区3例(12%);鞍旁3例(12%);枕骨大孔区2例(8%);蝶骨嵴2例(8%);鞍结节1例(4%);桥小脑角区1例(4%).平扫CT,2例稍高密度,4例等密度,2例表现为稍低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MRI表现: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24例(96%),低信号1例(4%);T2 WI呈稍高及等信号23例(92%),明显高信号2例(8%).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18例(72%),均匀明显强化7例(28%);8例(32%)瘤周见中重度水肿.12例(48%)可见“脑膜尾征”;2例(8%)侵及脑组织,1例(4%)邻近颅骨破坏改变.结论 CM的发病部位与常见脑膜瘤无明显差别,CT平扫也少有特征性.当MRI及增强扫描发现有“筛网”状或“蜂窝”状强化和/或有突破软脑膜而侵袭周围脑组织等表现时结合临床可考虑对本病的诊断.
作者:冯奇星;戴建平;陈绪珠;闵祥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CR相对感度在降低婴幼儿骨盆曝光量方面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接受X线检查的80例女婴骨盆图像资料并分成A、B、C、D4组.通过改变相对感度参数将其他3组图像密度值调节到与A组相同的水平,对B、C、D3组调节密度值前后的图像做诊断接受率和噪声的双盲法评分,比较调节密度值前后的图像质量.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B组和C组调节密度后图像质量明显改善,而D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相对感度参数降低婴幼儿骨盆曝光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但降低曝光量的幅度有限.
作者:肖世骞;耿欣;朱珊;王林森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