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飞伦;苗环宇;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方秀斌
目的阐明有氧运动抑制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具体作用机制 ,探讨有氧运动在 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 30只 C57B2/6J纯系小黑姒按序号分为政党对照组, AS组和高脂膳食+运动组 (各 10只,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并结合血脂水平及超微结构改变,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主动脉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及有氧运动对其表达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在致 AS的高胆固醇饮食条件下, AS组小鼠主动脉壁的血栓凝块内及增生内膜的尖端或侧壁均有 VEGF强表达.而在同样条件下经 8周有氧耐力训练的 HE组小鼠主动脉壁却无血栓及内膜增生,仅局部内皮细胞出现 VEGF强表达.电镜显示 AS组小鼠内皮细胞体积增大, 内有空泡.平滑肌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体增多,弹力纤维变形.而 HE组接近正常. HE组的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均低于 AS组( t=2.132,2.215,2.943,P< 0.01);高密度脂蛋白( HDL)高于 AS组 (t=2.196,P< 0.01).结论内源性 VEGF与 AS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氧运动除可降低血脂外,同时降低血管壁 VEGF表达而抑制 AS形成.
作者:齐金萍;施文红;金韵;谢业琪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遗传因素对糖尿病肾病发病( DN)有重要影响,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ecNOS)第 4个内含子一个 27bp的插入 /缺失( a/b)多态性与 DN患者体内 NO水平的关系. 方法应用 PCR方法检测了 37例健康对照者( NC)与 84例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 eNOS基因 a/b基因型,并测定上述人群空腹血清一氧化氮代谢物( NOx)水平. DM组患者根据清蛋白排泄率又分为 3组 ,即正常清蛋白尿组 (DM1组 )、微量清蛋白尿组 (DM2组 )、大量清蛋白尿组 (DM3组 ).结果 ( 1) DM各组 a等位基因和 aa+ ab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 2=3.91 to 4.28,P< 0.05;χ 2=17.16 to 36.05,P< 0.01). DM1组 a等位基因及 aa+ ab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 DM2 及 DM3组 (χ 2=4.17 to 4.64,P< 0.05;χ 2=8.23 to 9.21,P< 0.01).( 2) NC组 aa+ ab基因型空腹血清 NOx明显低于 bb基因型 (t=2.30,P< 0.05).( 3)血清 NOx在 DM1组较 NC组有明显的升高 (u=2.35,P< 0.05) ,但在 DM2 , DM3组却较 NC组有显著的降低 (u=1.68,P >0.05). 结论 eNOS 基因 a/b多态性与 DN患者体内 NO水平有关, eNOS基因可能通过减少 NO的释放而引起 DN的发病.因此可以通过对携带 a等位基因的 DM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而减缓 DN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晖;宁英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对 RA患者的影像学病情进展进行随访,探讨影响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预后的相关因素 ,为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 41例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DMARDs)治疗的 RA患者双手相 X线进展情况进行 2- 9年随访,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起病关节、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核周抗体、抗鼠食管角质层抗体、抗 RA33抗体、 HLA-DRB1 04等位基因等因素与 RA预后的关系.结果根据 Steinbrocker分期有无进展将 41例 RA分为两组,有进展组及无进展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 4.7± 2.8)年和( 3.8± 1.5)年 , 差异无显著性 (P=0.155, 95% CI: 0.375- 2.280 ).只有 DRB1 04对 RA影像学病情进展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35, 回归系数 R=0.220, 期望值 Exp=6.753).结论 HLA-DRB1等位基因可作为估计 RA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林玲;肖征宇;黄少弼;许杰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喘息、发热、咳嗽,活动不能,肺功能低下,焦虑,饮食欠佳,自身处理疾病能力差等问题点,呼吸科副教授、康复医师、 PT治疗师、心理医师、 ADL护师、营养师、理疗师、中医师、针灸师经会诊制定出康复目标及措施.治疗 2个月后,患者肺功能提高 12.82%,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提高 55分,自觉气短症状评定提高 2级.
作者:门为;安晓芳;齐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规律的为期 3年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并与未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对照,以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干预抑郁症复发和康复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式,对 56例抑郁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及痊愈出院后定期干预 3年, 住院期间主要在每日查房时和个别心理治疗中穿插进行,患者家属探视和出院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要求患者半年内每月复诊 1次, 0.5~ 1.5年, 3个月复诊 1次, 1.5年后 6个月复诊 1次,在复诊时强化院内健康教育内容,以及针对患者心理变化,遇到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其复发.另设 42例进行常规药物及心理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复发率及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 2=18.971, P< 0.01).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服药依从性比较 (χ 2=19.717, P< 0.01),SDSS评分比较 (t=5.724,P< 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自杀发生率研究组 4%,对照组 17%, (χ 2=4.929, 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干预抑郁症复发.
作者:杨静娟;吕建周;李桂枝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教练员因饮食与专业方面的特殊性,又多有陈旧性创伤,痛风性关节炎的部位与一般人又不尽相同,很容易被误诊致使发作时间延长,直至造成无法恢复正常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因此,了解痛风的有关知识,及时测定血尿酸浓度 ,与其他关节炎相区别并尽早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控制痛风的发生及发展极为重要.
作者:苏图强;苏寸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牛磺酸在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及临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具有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应用牛磺酸治疗 89例本病患者,与单纯基础治疗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作者:崔传斌;付春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益比奥治疗维持性血透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在改善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作者:蒋继宏;杜丽洁;才慧;王金荣;王冬梅;安桂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 15~ 46倍,本病所致下肢截肢虽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然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并不能完全避免下肢截肢.采取综合治疗对减少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孟玫春;齐云华;毛丽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基因突变类型.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58例,男 36例,女 22例,年龄 10~ 77岁 ,平均 (46± 18)岁.正常对照 100例,男 60例,女 40例,年龄 10~ 68岁 ,平均 (33± 12)岁.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cTnI基因 5、 7及 8号外显子,结合单链构型多态性及直接测序法分析结果.结果未见国外已报道的 cTnI基因突变类型( Pro82Ser, Arg145Gly, Arg145Gln, Arg162Trp,Δ AAG183, Asp196Asn, Gly203 Ser, Ser199 Asn, Lys206 Gln, 8号外显子缺失 33bp),但在 7号外显子发现一新的 Arg145Trp突变.此外,在 7号外显子尚见 179位密码子 GAG→ GAA多态性.结论所研究的肥厚型心肌患者群未发现国外报道的 cTnI基因突变类型.与国外比较,中国肥厚型心肌病 cTnI基因突变类型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作者:万文辉;吴恒芳;杨笛;卞智萍;徐晋丹;马文珠;张寄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血管紧张素 II刺激致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肥厚 ,探讨参三七皂甙 Rg1( Rg1)对缺氧复氧( 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 AngII刺激致乳鼠( SD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细胞 H/R损伤前 48 h 给予 R g 10.01~ 10.00 μ mol/ L预适应处理,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生存能力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与 H/R损伤组相比, Rg 10.01~ 10.00 μ mol/ L 预适应组细胞表面积和蛋白含量分别减少 47.92 % 和 46.99 % ; 细胞生存率增加 37.98%,细胞凋亡率降低 85.29% ;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 56.25 % 和 70.78 %,一氧化氮含量增加 2.6倍.结论 Rg1预适应可显著减轻 AngII致肥厚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增强受损细胞生存能力,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减少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强一氧化氮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张晓文;饶曼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强化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本文阐述了综合性教学医院信息管理的作用和地位,信息科的工作范围和基本职能,对信息管理的发展前景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作者:王秉康;陈香礼;李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饮食治疗和运动康复是糖尿病的基本的治疗方法,而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运动量相应减少,故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恰如其分的运动指导尤为重要,而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方式是老年患者实施运动疗法的关键.
作者:李晓莉;毋远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 PAI-1)在放射性肾损伤纤维性修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其发病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24只雄性健康的 Wistar大鼠以 30 Gy 60Co γ线单次双肾局部照射,于照射后 4个不同时相点活杀,取肾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观察及原位分子杂交,观察 PAI-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纤维化的肾组织 PAI-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AI-1可能在肾放射性损伤后纤维性修复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崔飞伦;苗环宇;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方秀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以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对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 80例患者抽答法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干预组除药物治疗外接受系统的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有药物维持治疗.结果在 1年末,干预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SDSS)、症状自评量表( SCL-9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t=3.62~ 3.68,P< 0.001),服药依从率、年复发率 (u=3.48,3.52,P< 0.001),说明干预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心理状况明显改善,服药依从率明显提高,年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马振武;王志敏;孟庆伟;王新权;史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近 30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早期出院方案.结果表明并不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的病死率.在中国大多数医院也实行了 AMI早期出院,但还有相当多的临床工作者和绝大多数患者对此还心存疑虑,这方面的研究和宣教工作亟待深入和普及.
作者:武海宁;武志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索运动、昼夜节律和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 2000-01/2000-02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门诊收集 34名自愿受试者,于清晨 5 h和下午 5 h、运动前后分别记录心动周期信号,并测量和分析.用相继各心动周期的标准差( SDNN)作为心率变异性的一个指标.结果 10名受试者清晨 5 h和下午 5 h心率变异性指标 SDNN的均值分别为 30 ms和 29 ms,而清晨 5 h和下午 5 h两组心动周期数据汇成一组时的 SDNN增大至 262 ms;34名受试者运动前 SDNN的均值为 18 ms , 运动后的 SDNN的均值为 10 ms, 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差异非常显著( t=6.049, P< 0.01) ; 呼吸周期 I内的心动周期大差值与呼吸周期 J内的心动周期大差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t= 0.024, P >0.05). 结论长时程( 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 SDNN的正常值( 141± 39 )ms的基础之一是心动周期的昼夜差;运动是影响心率变异性的重要因素;呼吸对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大小次于心动周期的昼夜差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王卫;王方路;王天星;刘国传;肖守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冠脉结所经典大鼠,验证其是否具有模拟或加强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再灌后折损伤后的作用.方法 180只大鼠采用 Stata统计软件随机分为 9组,每组各 20只.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 5 min,再灌 5 min,反复循环 3次缺血性预适应模型,以及缺血 30 min,再灌 2 h的单纯缺血再灌模型,以坏死区占缺血区的百分比、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自由基为评价指标.结果再灌组,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坏死质量占缺血质量( IS/ AAR)分别高达 45%, 47%, 45%;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也分别高达 76%, 56%, 73%;血清中 LDH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 缺血预处理后,早期组 IS/AAR与早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降低了 17%,晚期组 IS/AAR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仅降低 4%;早期缺血预处理组和晚期缺血预处理组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 13%, 44%,显著低于再灌和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 P< 0.01;缺血预处理之后 LDH释放也减少.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在再灌、 IPC基础上 IS/AAR进一步缩小约 10%~ 17%, LDH释放也减少, LDH含量以晚期药物+ IPC组低,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 P< 0.05,复方丹参方使再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下降.另外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还可以使血清中 MDA下降, SOD活性增强.结论复方丹参方可加强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但对早期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不及缺血预处理,而晚期缺血性预适应效应不及复方丹参方预处理.
作者:高秀梅;张伯礼;商洪才;王怡;郭利平;张萌;史红;刘密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丹迪公司 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了 14例经 B超测定残余尿大于 50 ml的糖尿病患者 (膀胱组 )及 20例经 B超测定残余尿为零的糖尿病患者 (正常膀胱组 )的双侧上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潜伏时、病程和糖代谢状况.结果与正常膀胱组比较,神经源性膀胱组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较慢,相应的神经传导潜伏时较长,平均病程较长,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浓度也较高 (t=3.095,P< 0.05).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常常伴有广泛的周围神经病变,且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时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游甦;王新民;古美华;陶细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分析了 SARS病毒攻击肺泡组织的耗氧模式 ,提出缓解 SARS病毒侵害的热氧灌注疗法,建立支气管末端肺泡组织的传热模型 ,对肺泡组织在不同热氧灌注条件下的温度响应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显著温升主要发生于肺泡壁即病毒聚集区.由于病毒复制需要通过其所攻击的宿主细胞的酶进行,因而通过热氧灌注造成的温度改变可望有效地削弱该处细胞酶的催化特性,继而抑制病毒的活性,同时又能将氧气通过肺泡壁供应到人体组织内.从临床实用性出发,进一步讨论了相应的热氧灌注措施 ,为 SARS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物理疗法治疗思路.
作者:刘静;吕永钢;周一欣;周远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