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金萍;施文红;金韵;谢业琪
目的遗传因素对糖尿病肾病发病( DN)有重要影响,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ecNOS)第 4个内含子一个 27bp的插入 /缺失( a/b)多态性与 DN患者体内 NO水平的关系. 方法应用 PCR方法检测了 37例健康对照者( NC)与 84例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 eNOS基因 a/b基因型,并测定上述人群空腹血清一氧化氮代谢物( NOx)水平. DM组患者根据清蛋白排泄率又分为 3组 ,即正常清蛋白尿组 (DM1组 )、微量清蛋白尿组 (DM2组 )、大量清蛋白尿组 (DM3组 ).结果 ( 1) DM各组 a等位基因和 aa+ ab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 2=3.91 to 4.28,P< 0.05;χ 2=17.16 to 36.05,P< 0.01). DM1组 a等位基因及 aa+ ab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 DM2 及 DM3组 (χ 2=4.17 to 4.64,P< 0.05;χ 2=8.23 to 9.21,P< 0.01).( 2) NC组 aa+ ab基因型空腹血清 NOx明显低于 bb基因型 (t=2.30,P< 0.05).( 3)血清 NOx在 DM1组较 NC组有明显的升高 (u=2.35,P< 0.05) ,但在 DM2 , DM3组却较 NC组有显著的降低 (u=1.68,P >0.05). 结论 eNOS 基因 a/b多态性与 DN患者体内 NO水平有关, eNOS基因可能通过减少 NO的释放而引起 DN的发病.因此可以通过对携带 a等位基因的 DM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而减缓 DN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晖;宁英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上可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采用变换体位、翻身拍背、湿化呼吸道、吸痰等措施,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呼吸困难.
作者:刘婷;郝本莲;邱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饮食治疗和运动康复是糖尿病的基本的治疗方法,而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运动量相应减少,故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恰如其分的运动指导尤为重要,而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方式是老年患者实施运动疗法的关键.
作者:李晓莉;毋远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训练组( n=34)和对照组( n=12),训练组进行为期 8周,每周 6次,每次 1 h的有氧运动,对照组照常生活.结果训练组患者经 8周运动后,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
作者:邵兰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 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 106例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和 75名正常人下肢 F波短潜伏期、时限、波幅和面积,以及 M波波幅和面积.结果无神经病变的 DM患者 30例, F波时限增宽 8例, F波短潜伏期延长 4例, F/M波面积增大 2例.有神经病变的 DM患者 76例, F波短潜伏期均延长; F/M波波幅和 F/M波面积增大; F波时限在轻型 DPN患者中增宽,在重型 DPN患者中未见明显异常.正常人 F波短潜伏期上限( Y)与腿长( X)的函数关系为 Y=12.3+ 48.8X2.结论 F波可作为早期诊断 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 DPN. DPN患者的近、远端神经节段均可受累,近端神经损害可早于并重于远端神经.
作者:王真真;卢祖能;陈文明;王镇涛;曾庆杏;聂传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 PAI-1)在放射性肾损伤纤维性修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其发病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24只雄性健康的 Wistar大鼠以 30 Gy 60Co γ线单次双肾局部照射,于照射后 4个不同时相点活杀,取肾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观察及原位分子杂交,观察 PAI-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纤维化的肾组织 PAI-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AI-1可能在肾放射性损伤后纤维性修复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崔飞伦;苗环宇;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方秀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丹迪公司 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了 14例经 B超测定残余尿大于 50 ml的糖尿病患者 (膀胱组 )及 20例经 B超测定残余尿为零的糖尿病患者 (正常膀胱组 )的双侧上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潜伏时、病程和糖代谢状况.结果与正常膀胱组比较,神经源性膀胱组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较慢,相应的神经传导潜伏时较长,平均病程较长,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浓度也较高 (t=3.095,P< 0.05).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常常伴有广泛的周围神经病变,且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时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游甦;王新民;古美华;陶细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近 30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早期出院方案.结果表明并不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的病死率.在中国大多数医院也实行了 AMI早期出院,但还有相当多的临床工作者和绝大多数患者对此还心存疑虑,这方面的研究和宣教工作亟待深入和普及.
作者:武海宁;武志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索运动、昼夜节律和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 2000-01/2000-02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门诊收集 34名自愿受试者,于清晨 5 h和下午 5 h、运动前后分别记录心动周期信号,并测量和分析.用相继各心动周期的标准差( SDNN)作为心率变异性的一个指标.结果 10名受试者清晨 5 h和下午 5 h心率变异性指标 SDNN的均值分别为 30 ms和 29 ms,而清晨 5 h和下午 5 h两组心动周期数据汇成一组时的 SDNN增大至 262 ms;34名受试者运动前 SDNN的均值为 18 ms , 运动后的 SDNN的均值为 10 ms, 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差异非常显著( t=6.049, P< 0.01) ; 呼吸周期 I内的心动周期大差值与呼吸周期 J内的心动周期大差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t= 0.024, P >0.05). 结论长时程( 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 SDNN的正常值( 141± 39 )ms的基础之一是心动周期的昼夜差;运动是影响心率变异性的重要因素;呼吸对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大小次于心动周期的昼夜差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王卫;王方路;王天星;刘国传;肖守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益比奥治疗维持性血透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在改善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作者:蒋继宏;杜丽洁;才慧;王金荣;王冬梅;安桂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全年足球甲级联赛中重度损伤的成因进行追踪,通过对部分足球运动员损伤实例及其机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加强足球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的平衡发展及技术动作的合理应用,开展对运动员的职业道德和体育文明精神教育,提高球队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及有效的康复手段是防止足球运动员重度损伤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前抗抑郁症药物主要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MAOI)、三环类( TCAs)、可逆性单胺氧化酶 A抑制剂( RIMA)、选择性 5-羟色胺( 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 NE)再摄取抑制剂( NARI)、 5-HT和 NE再摄取抑制剂( SNRI)及 NE能和特异性 5-HT能抑制剂( NaSSA).对上述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作以介绍.
作者:文彬;郑家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孕激素对人成骨样细胞 MG-63细胞株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 1,TGF β 2表达的调节作用,验证孕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的假设机制.方法人成骨样细胞系 MG-6购自美国培养物保存中心 (ATCC号: CRL-1427);用无酚红的 MEXX培养液培养,在细胞培养的不同时间,用α磷酸奈酚法测定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钙素( BGP)含量. MG-63细胞用孕酮干预. ELISA检测 MG-63细胞 TGF β 1,TGF β 2蛋白质分泌.结果 MG-63细胞分泌的 ALP、孕酮促进 MG-63细胞 TGF β 1,TGF β 2蛋白质分泌呈剂量依赖性( t=10.232~ 109.454,P< 0.001); 1× 10- 9 mol/L孕酮诱导 12~ 24 h促进 TGF β 1,TGF β 2蛋白质分泌,呈时间依从性.结论孕激素可能通过诱导成骨细胞 TGF β 1,TGF β 2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增强成骨功能及骨基质合成,促进骨形成.
作者:张红;廖二元;罗湘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 PASS软件监测临床用药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从 2002-04/09出院病历中,选择病情描述清楚,用药符合基本原则患者总体,用随机方法抽取 130例有效样本,用 PASS系统进行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审查.结果发生相互作用患者 62例 (47.6% ),其中 PASS系统发出严重警告 7例 (5.3% ),警告 18例 (13.8% ).结论 PASS系统对用药方案监测可有效地发现用药不合理,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白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心肌细胞 Na+-K+ ATP酶活性降低,通过对比缺血再灌注后 Na+-K+ ATP酶活性改变,研究尼可地尔含血停搏液对心肌细胞 Na+-K+ ATP酶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生态离体兔心共生支持系统模型. 16个心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8只.分别采用尼可地尔超极化含血停跳液或者高钾去极化含血停跳液灌注.超极化含血停跳液由尼可地尔( 100 μ mol/L), Krebs-Henseleit液和兔血 1: 2混合配制.去极化停搏液由 St.Thomas' 液与兔血 1: 2混合配制,终 K+浓度 20 mmol/L.心脏停跳后以含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常温缺血 60 min.再灌注 60 min.采用电镜酶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前后心脏 Na+-K+ ATP酶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两组中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高钾组较尼可地尔组减少更明显.结论尼可地尔对心肌细胞 Na+-K+ ATP酶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青;何蕾;江朝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基因突变类型.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58例,男 36例,女 22例,年龄 10~ 77岁 ,平均 (46± 18)岁.正常对照 100例,男 60例,女 40例,年龄 10~ 68岁 ,平均 (33± 12)岁.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cTnI基因 5、 7及 8号外显子,结合单链构型多态性及直接测序法分析结果.结果未见国外已报道的 cTnI基因突变类型( Pro82Ser, Arg145Gly, Arg145Gln, Arg162Trp,Δ AAG183, Asp196Asn, Gly203 Ser, Ser199 Asn, Lys206 Gln, 8号外显子缺失 33bp),但在 7号外显子发现一新的 Arg145Trp突变.此外,在 7号外显子尚见 179位密码子 GAG→ GAA多态性.结论所研究的肥厚型心肌患者群未发现国外报道的 cTnI基因突变类型.与国外比较,中国肥厚型心肌病 cTnI基因突变类型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作者:万文辉;吴恒芳;杨笛;卞智萍;徐晋丹;马文珠;张寄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 15~ 46倍,本病所致下肢截肢虽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然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并不能完全避免下肢截肢.采取综合治疗对减少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孟玫春;齐云华;毛丽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验证运动疗法促进肝功能恢复的假设,探讨步行锻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天进行 30 min以上的匀速步行锻炼,持续 2个月,同时给予药物治疗. 68例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于开始步行锻炼和药物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 1周内,分别检测 HBVM( HbsAg、抗- HBs、 HbcAg、抗- Hbe及抗- HBc)、 HBVDNA、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血常规.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 medical outcomes study,SF-36)评定生活质量指数( QLI).结果两组患者的多数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χ 2=2.784, P< 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χ 2=1.956~ 2.312, P >0.05).治疗后步行锻炼组的 SF-36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不仅明显高于治疗前( t=2.1~ 2.8,P< 0.01~ 0.05),同时也优于对照组( t=2.1~ 2.4,P< 0.05).两组的完全反应、部分反应和无反应例数分布接近,无明显差异(χ 2=2.784,P >0.05).结论短期步行锻炼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肝功能指标影响不大.
作者:陈瑞领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近来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 r-HuEPO)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由肾衰所致的贫血,包括透析及非透析患者,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科室自 2002-03以来应用 1万 IU益比奥 ,(沈阳三生制药公司产品 )治疗肾性贫血 37例,疗效确切.
作者:郑佳新;张春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血管紧张素 II刺激致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肥厚 ,探讨参三七皂甙 Rg1( Rg1)对缺氧复氧( 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 AngII刺激致乳鼠( SD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细胞 H/R损伤前 48 h 给予 R g 10.01~ 10.00 μ mol/ L预适应处理,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生存能力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与 H/R损伤组相比, Rg 10.01~ 10.00 μ mol/ L 预适应组细胞表面积和蛋白含量分别减少 47.92 % 和 46.99 % ; 细胞生存率增加 37.98%,细胞凋亡率降低 85.29% ;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 56.25 % 和 70.78 %,一氧化氮含量增加 2.6倍.结论 Rg1预适应可显著减轻 AngII致肥厚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增强受损细胞生存能力,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减少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强一氧化氮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张晓文;饶曼人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