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领
目的:观察大剂量益比奥治疗维持性血透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在改善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作者:蒋继宏;杜丽洁;才慧;王金荣;王冬梅;安桂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前抗抑郁症药物主要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MAOI)、三环类( TCAs)、可逆性单胺氧化酶 A抑制剂( RIMA)、选择性 5-羟色胺( 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 NE)再摄取抑制剂( NARI)、 5-HT和 NE再摄取抑制剂( SNRI)及 NE能和特异性 5-HT能抑制剂( NaSSA).对上述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作以介绍.
作者:文彬;郑家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根据卡托普利减少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实验参数 ,探讨其是否有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直接电生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模拟缺血-再灌注的方法,记录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豚鼠离体乳头肌单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 Cap组与 Isc组比较动作电位振幅( APA) , 动作电位复极 30%的间期( APD30) , 动作电位复极 50%的间期( APD50) ,静息膜电位( RMP)、有效不应期( ERP)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 (107± 11) mV和 (94± 25) mV (1 min),t=1.48,P=1.60; (76± 23) ms和 (49± 29) ms (3 min),t=0.30,P=0.760;(129± 33) ms和 (82± 45) ms (10 min), t=2.57,P=0.203;(148± 48) mV和 (67± 9) mV (10 min),t=4.98,P=0.01; (211± 47) ms和 (165± 43) ms (10 min),t=2.27,P< 0.05. Cap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 Isc组显著减少. Cap组与 Rep组比较 APA, ERP有显著性的差异,分别为( 113± 14) mV和 (75± 34)mV (3 min),(249± 84)ms和 (162± 39)ms (15 min),P< 0.05, Cap组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卡托普利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直接的电生理保护作用.
作者:徐延敏;黄体钢;陈元禄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验证中药川芎嗪对心肌肥大心功能不全时改善心肌生物力学方面的功能.观察中药川芎嗪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纤维化动态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缩窄腹主动脉造成大鼠压力负荷模型.将 63只大鼠 SPSS软件采用随机分为 3组:假手术组( sham operated groups, SOG)、手术组( operated groups, OG)和手术+川芎嗪干预组( OG+川芎嗪).每组分为术后 1,2,4,7,14,21,30 d 7个时间点.采用组织病理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在各时间点大鼠心肌纤维化进行形态学和形态计量法上的比较.结果 (1) OG组光镜下显示出反应性纤维化和修复性纤维化阶段, OG+川芎嗪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比 OG组减轻,未见修复性纤维化出现. (2)OG 组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 perivascular collagen area, PVCA)在术后 1 d( 2.09± 0.45)就已显著高于 SOG 组( 0.83± 0.06),以后平稳上升,而与此同时 OG+川芎嗪组 PVCA( 1.16± 0.06)显著低于 OG 组; OG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ollagen volume fraction, CVF)在术后 2 d( 3.08± 0.56)已显著高于 SOG 组( 2.78± 0.64),从术后 21 d始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而 OG+川芎嗪组 CVF从术后 21 d( 4.69± 0.85)开始显著低于 OG组( 7.56± 0.88), P均 < 0.05.结论川芎嗪可减缓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胶原的沉积,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任海玲;江时森;谢渡江;汪春晖;杭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 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 106例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和 75名正常人下肢 F波短潜伏期、时限、波幅和面积,以及 M波波幅和面积.结果无神经病变的 DM患者 30例, F波时限增宽 8例, F波短潜伏期延长 4例, F/M波面积增大 2例.有神经病变的 DM患者 76例, F波短潜伏期均延长; F/M波波幅和 F/M波面积增大; F波时限在轻型 DPN患者中增宽,在重型 DPN患者中未见明显异常.正常人 F波短潜伏期上限( Y)与腿长( X)的函数关系为 Y=12.3+ 48.8X2.结论 F波可作为早期诊断 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 DPN. DPN患者的近、远端神经节段均可受累,近端神经损害可早于并重于远端神经.
作者:王真真;卢祖能;陈文明;王镇涛;曾庆杏;聂传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血管紧张素 II刺激致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肥厚 ,探讨参三七皂甙 Rg1( Rg1)对缺氧复氧( 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 AngII刺激致乳鼠( SD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细胞 H/R损伤前 48 h 给予 R g 10.01~ 10.00 μ mol/ L预适应处理,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生存能力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与 H/R损伤组相比, Rg 10.01~ 10.00 μ mol/ L 预适应组细胞表面积和蛋白含量分别减少 47.92 % 和 46.99 % ; 细胞生存率增加 37.98%,细胞凋亡率降低 85.29% ;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 56.25 % 和 70.78 %,一氧化氮含量增加 2.6倍.结论 Rg1预适应可显著减轻 AngII致肥厚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增强受损细胞生存能力,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减少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强一氧化氮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张晓文;饶曼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遗传因素对糖尿病肾病发病( DN)有重要影响,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ecNOS)第 4个内含子一个 27bp的插入 /缺失( a/b)多态性与 DN患者体内 NO水平的关系. 方法应用 PCR方法检测了 37例健康对照者( NC)与 84例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 eNOS基因 a/b基因型,并测定上述人群空腹血清一氧化氮代谢物( NOx)水平. DM组患者根据清蛋白排泄率又分为 3组 ,即正常清蛋白尿组 (DM1组 )、微量清蛋白尿组 (DM2组 )、大量清蛋白尿组 (DM3组 ).结果 ( 1) DM各组 a等位基因和 aa+ ab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 2=3.91 to 4.28,P< 0.05;χ 2=17.16 to 36.05,P< 0.01). DM1组 a等位基因及 aa+ ab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 DM2 及 DM3组 (χ 2=4.17 to 4.64,P< 0.05;χ 2=8.23 to 9.21,P< 0.01).( 2) NC组 aa+ ab基因型空腹血清 NOx明显低于 bb基因型 (t=2.30,P< 0.05).( 3)血清 NOx在 DM1组较 NC组有明显的升高 (u=2.35,P< 0.05) ,但在 DM2 , DM3组却较 NC组有显著的降低 (u=1.68,P >0.05). 结论 eNOS 基因 a/b多态性与 DN患者体内 NO水平有关, eNOS基因可能通过减少 NO的释放而引起 DN的发病.因此可以通过对携带 a等位基因的 DM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而减缓 DN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晖;宁英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检验氦氖激光合并微波照射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18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分治疗组 11例,对照组 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另采用氦氖激光并微波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为 57% (12/21)和 27% (13/11), P< 0.01,χ 2 =2.5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总有效率分别 86% (18/21)和 73% (8/11), P< 0.01,χ 2 =0.8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分别是( 3.83± 1.87)周和( 6.17± 1.16)周( P< 0.05, t=2.5706)有显著差异.结论氦氖激光并微波照射治疗对糖尿病足部溃疡有显著疗效.
作者:宋雪英;邬素航;赵影;崔庆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寻找肺癌早期检出的有效方法,探讨进行一级预防和康复干预的可能性.方法本文采用痰隐血试验作为肺癌普查中初筛检查,对抚顺钢厂在岗及离退休健康人员,门诊高危人群共 8 000例进行检查.分普查组 7 500例,高危组 500例.结果 8 000例中隐血阳性 504例(检出率为 6.3%);普查组的 7 500例中隐血阳性 396例(检出率 5.28%);高危组 500例中隐血阳性 108例(检出率 21.6%). 8 000例共检出肺癌 38例(检出率 0.475%)、隐血阳性检出 34例(检出率 6.74%)、阴性检出 4例(检出率 0.52%). 38例肺癌(中晚期 33例,早期 5例);其中腺癌 12例、鳞癌 14例、小组细胞未分化癌 11例、未定型 1例.结论初筛试验适用普查初筛;也适用于门诊高危人群定期自检;具备可到现场、省时、经济,有利肺癌早期发现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白云霞;刘静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强心冲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大鼠行 40 g/L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注射剂量 40 mg/kg ,剑突下腹正中切口,分层打开腹腔,在肾动脉分支以上钝性游离腹主动脉,将 7号注射器针头平行置于腹主动脉上,用 4号手术丝线将腹主动脉和注射器一同结扎,然后缓慢将注射器撤出,关腹,分层缝合.使大鼠腹主动脉直径缩窄为 0.7 mm, 造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分组给药后,采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取大鼠心肌的相同部位提取标本(左心室壁)冰冻切片经 40 g/L多聚甲醛固定 10~ 20 min后,经脱水脱蜡, NBT-BCIP显色,光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并照相.评价强心冲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肌没有细胞凋亡;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每 10× 10视野 5.6 个;强心冲剂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每高倍视野 1.3个;强心冲剂中剂量组和生脉饮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每高倍视野 2.7 个,心肌细胞凋亡数多于强心冲剂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而少于心衰模型组;强心冲剂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数在各治疗组中多.结论强心冲剂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能明显改善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赵英强;孙兰军;李惠臻;徐强;王保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索运动、昼夜节律和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 2000-01/2000-02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门诊收集 34名自愿受试者,于清晨 5 h和下午 5 h、运动前后分别记录心动周期信号,并测量和分析.用相继各心动周期的标准差( SDNN)作为心率变异性的一个指标.结果 10名受试者清晨 5 h和下午 5 h心率变异性指标 SDNN的均值分别为 30 ms和 29 ms,而清晨 5 h和下午 5 h两组心动周期数据汇成一组时的 SDNN增大至 262 ms;34名受试者运动前 SDNN的均值为 18 ms , 运动后的 SDNN的均值为 10 ms, 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差异非常显著( t=6.049, P< 0.01) ; 呼吸周期 I内的心动周期大差值与呼吸周期 J内的心动周期大差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t= 0.024, P >0.05). 结论长时程( 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 SDNN的正常值( 141± 39 )ms的基础之一是心动周期的昼夜差;运动是影响心率变异性的重要因素;呼吸对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大小次于心动周期的昼夜差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王卫;王方路;王天星;刘国传;肖守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 15~ 46倍,本病所致下肢截肢虽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然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并不能完全避免下肢截肢.采取综合治疗对减少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孟玫春;齐云华;毛丽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基因突变类型.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58例,男 36例,女 22例,年龄 10~ 77岁 ,平均 (46± 18)岁.正常对照 100例,男 60例,女 40例,年龄 10~ 68岁 ,平均 (33± 12)岁.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cTnI基因 5、 7及 8号外显子,结合单链构型多态性及直接测序法分析结果.结果未见国外已报道的 cTnI基因突变类型( Pro82Ser, Arg145Gly, Arg145Gln, Arg162Trp,Δ AAG183, Asp196Asn, Gly203 Ser, Ser199 Asn, Lys206 Gln, 8号外显子缺失 33bp),但在 7号外显子发现一新的 Arg145Trp突变.此外,在 7号外显子尚见 179位密码子 GAG→ GAA多态性.结论所研究的肥厚型心肌患者群未发现国外报道的 cTnI基因突变类型.与国外比较,中国肥厚型心肌病 cTnI基因突变类型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作者:万文辉;吴恒芳;杨笛;卞智萍;徐晋丹;马文珠;张寄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用 1999年 WHO/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 1978年 WHO标准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探讨.方法自愿体检者来自 9个国家机关的公务员 (含退休人员 )6 052人,男 3 494人,女 2 558人,年龄 17~ 91岁.由相同的医务人员对其全面体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血压按规定由专人测量、记录. 20岁以上按每 10岁 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结果进行χ 2检验.结果按 1978年 WHO标准,高血压患病率为 13.28%,高于 1980, 1991年全国普查患病率的 9.1%, 11.26%.按 1999年 WHO/ISH标准高血压患病率为 23.35%,其中男性组患病率为 28.24%,女性组为 16.75%,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P< 0.001).各年龄组患病率男性组高于女性组( P< 0.001),均随增龄而增高, 40岁以上更明显.边缘高血压者也随增龄而增加,到 80岁组有下降.收缩压等于 140 mmHg组,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P< 0.05),但Ⅲ级高血压组则相反( P< 0.05).结论 1999年 WHO/ISH标准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 1978年 WHO标准的患病率,患病率随增龄有增高趋势,男性高血压总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汤千一;刘秀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现代康复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运动耐量,观察两周程序康复能否改善 AMI患者的生活质量( QOL).方法通过多种 QOL问卷( QOLQ)对顺利完成早期康复计划的 21例 AMI患者进行 QOL评估.结果对完成程序康复的 AMI患者 (平均住院时间为( 15± 4) d,通过中文版 WHO QOL等量表进行 QOLQ的测试,主观感受积分较对照组高( P< 0.001),在生理、心理及环境领域的得分亦高于对照组( P均 < 0.0001).但在社会关系领域则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则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AMI患者早期程序康复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戴若竹;刘德斌;林荣;陈天宝;周凯章;王凌;叶志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训练组( n=34)和对照组( n=12),训练组进行为期 8周,每周 6次,每次 1 h的有氧运动,对照组照常生活.结果训练组患者经 8周运动后,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
作者:邵兰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以中低强度为主的锻炼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康复疗效,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高血压康复治疗模式.方法对 70名坚持进行中低强度体育锻炼及 67名不进行锻炼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 1年的随访,比较其血压变化情况,并对锻炼组中患者的血压及医疗费用支出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1年康复治疗后,锻炼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 (SBP)与舒张压 (DBP)分别较对照组高血压患者降低 5.57 mmHg和 3.53 mmHg.在锻炼后每个月稳定下降;肺活量较锻炼前有所改善;锻炼后 3个月的月均医药费用支出较开始锻炼 3个月约降低 40元.结论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以中低强度体育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血压和强身健体的效果,并有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
作者:吴毅;李洋;孙莉敏;傅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上可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采用变换体位、翻身拍背、湿化呼吸道、吸痰等措施,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呼吸困难.
作者:刘婷;郝本莲;邱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益比奥,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对持续腹膜透析患者 (CAPD)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对 61例 CAPD分两组应用不同剂量益比奥治疗并评估.与中小剂量益比奥治疗组相比,大剂量组效果更好.
作者:郑红光;关欣;杨志蕃;左巍;张德伟;杜欣;霍平;洪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喘息、发热、咳嗽,活动不能,肺功能低下,焦虑,饮食欠佳,自身处理疾病能力差等问题点,呼吸科副教授、康复医师、 PT治疗师、心理医师、 ADL护师、营养师、理疗师、中医师、针灸师经会诊制定出康复目标及措施.治疗 2个月后,患者肺功能提高 12.82%,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提高 55分,自觉气短症状评定提高 2级.
作者:门为;安晓芳;齐冰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