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新;张春戬
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 15~ 46倍,本病所致下肢截肢虽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然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并不能完全避免下肢截肢.采取综合治疗对减少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孟玫春;齐云华;毛丽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 PAI-1)在放射性肾损伤纤维性修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其发病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24只雄性健康的 Wistar大鼠以 30 Gy 60Co γ线单次双肾局部照射,于照射后 4个不同时相点活杀,取肾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观察及原位分子杂交,观察 PAI-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纤维化的肾组织 PAI-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AI-1可能在肾放射性损伤后纤维性修复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崔飞伦;苗环宇;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方秀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血管紧张素 II刺激致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肥厚 ,探讨参三七皂甙 Rg1( Rg1)对缺氧复氧( 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 AngII刺激致乳鼠( SD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细胞 H/R损伤前 48 h 给予 R g 10.01~ 10.00 μ mol/ L预适应处理,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生存能力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与 H/R损伤组相比, Rg 10.01~ 10.00 μ mol/ L 预适应组细胞表面积和蛋白含量分别减少 47.92 % 和 46.99 % ; 细胞生存率增加 37.98%,细胞凋亡率降低 85.29% ;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 56.25 % 和 70.78 %,一氧化氮含量增加 2.6倍.结论 Rg1预适应可显著减轻 AngII致肥厚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增强受损细胞生存能力,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减少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强一氧化氮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张晓文;饶曼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规律的为期 3年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并与未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对照,以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干预抑郁症复发和康复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式,对 56例抑郁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及痊愈出院后定期干预 3年, 住院期间主要在每日查房时和个别心理治疗中穿插进行,患者家属探视和出院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要求患者半年内每月复诊 1次, 0.5~ 1.5年, 3个月复诊 1次, 1.5年后 6个月复诊 1次,在复诊时强化院内健康教育内容,以及针对患者心理变化,遇到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其复发.另设 42例进行常规药物及心理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复发率及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 2=18.971, P< 0.01).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服药依从性比较 (χ 2=19.717, P< 0.01),SDSS评分比较 (t=5.724,P< 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自杀发生率研究组 4%,对照组 17%, (χ 2=4.929, 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干预抑郁症复发.
作者:杨静娟;吕建周;李桂枝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 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 106例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和 75名正常人下肢 F波短潜伏期、时限、波幅和面积,以及 M波波幅和面积.结果无神经病变的 DM患者 30例, F波时限增宽 8例, F波短潜伏期延长 4例, F/M波面积增大 2例.有神经病变的 DM患者 76例, F波短潜伏期均延长; F/M波波幅和 F/M波面积增大; F波时限在轻型 DPN患者中增宽,在重型 DPN患者中未见明显异常.正常人 F波短潜伏期上限( Y)与腿长( X)的函数关系为 Y=12.3+ 48.8X2.结论 F波可作为早期诊断 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 DPN. DPN患者的近、远端神经节段均可受累,近端神经损害可早于并重于远端神经.
作者:王真真;卢祖能;陈文明;王镇涛;曾庆杏;聂传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强化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本文阐述了综合性教学医院信息管理的作用和地位,信息科的工作范围和基本职能,对信息管理的发展前景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作者:王秉康;陈香礼;李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以中低强度为主的锻炼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康复疗效,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高血压康复治疗模式.方法对 70名坚持进行中低强度体育锻炼及 67名不进行锻炼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 1年的随访,比较其血压变化情况,并对锻炼组中患者的血压及医疗费用支出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1年康复治疗后,锻炼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 (SBP)与舒张压 (DBP)分别较对照组高血压患者降低 5.57 mmHg和 3.53 mmHg.在锻炼后每个月稳定下降;肺活量较锻炼前有所改善;锻炼后 3个月的月均医药费用支出较开始锻炼 3个月约降低 40元.结论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以中低强度体育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血压和强身健体的效果,并有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
作者:吴毅;李洋;孙莉敏;傅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分析了 SARS病毒攻击肺泡组织的耗氧模式 ,提出缓解 SARS病毒侵害的热氧灌注疗法,建立支气管末端肺泡组织的传热模型 ,对肺泡组织在不同热氧灌注条件下的温度响应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显著温升主要发生于肺泡壁即病毒聚集区.由于病毒复制需要通过其所攻击的宿主细胞的酶进行,因而通过热氧灌注造成的温度改变可望有效地削弱该处细胞酶的催化特性,继而抑制病毒的活性,同时又能将氧气通过肺泡壁供应到人体组织内.从临床实用性出发,进一步讨论了相应的热氧灌注措施 ,为 SARS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物理疗法治疗思路.
作者:刘静;吕永钢;周一欣;周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寻找肺癌早期检出的有效方法,探讨进行一级预防和康复干预的可能性.方法本文采用痰隐血试验作为肺癌普查中初筛检查,对抚顺钢厂在岗及离退休健康人员,门诊高危人群共 8 000例进行检查.分普查组 7 500例,高危组 500例.结果 8 000例中隐血阳性 504例(检出率为 6.3%);普查组的 7 500例中隐血阳性 396例(检出率 5.28%);高危组 500例中隐血阳性 108例(检出率 21.6%). 8 000例共检出肺癌 38例(检出率 0.475%)、隐血阳性检出 34例(检出率 6.74%)、阴性检出 4例(检出率 0.52%). 38例肺癌(中晚期 33例,早期 5例);其中腺癌 12例、鳞癌 14例、小组细胞未分化癌 11例、未定型 1例.结论初筛试验适用普查初筛;也适用于门诊高危人群定期自检;具备可到现场、省时、经济,有利肺癌早期发现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白云霞;刘静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的尿毒症贫血患者使用不同种类降血压药物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益比奥, rHuEPO)疗效的影响.作者对不同种类降压药对腹膜透析的尿毒症贫血患者使用益比奥疗效的影响作-研究.
作者:吴建平;郭树龙;杨忠民;沈世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饮食治疗和运动康复是糖尿病的基本的治疗方法,而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运动量相应减少,故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恰如其分的运动指导尤为重要,而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方式是老年患者实施运动疗法的关键.
作者:李晓莉;毋远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验证运动疗法促进肝功能恢复的假设,探讨步行锻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天进行 30 min以上的匀速步行锻炼,持续 2个月,同时给予药物治疗. 68例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于开始步行锻炼和药物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 1周内,分别检测 HBVM( HbsAg、抗- HBs、 HbcAg、抗- Hbe及抗- HBc)、 HBVDNA、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血常规.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 medical outcomes study,SF-36)评定生活质量指数( QLI).结果两组患者的多数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χ 2=2.784, P< 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χ 2=1.956~ 2.312, P >0.05).治疗后步行锻炼组的 SF-36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不仅明显高于治疗前( t=2.1~ 2.8,P< 0.01~ 0.05),同时也优于对照组( t=2.1~ 2.4,P< 0.05).两组的完全反应、部分反应和无反应例数分布接近,无明显差异(χ 2=2.784,P >0.05).结论短期步行锻炼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肝功能指标影响不大.
作者:陈瑞领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丹迪公司 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了 14例经 B超测定残余尿大于 50 ml的糖尿病患者 (膀胱组 )及 20例经 B超测定残余尿为零的糖尿病患者 (正常膀胱组 )的双侧上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潜伏时、病程和糖代谢状况.结果与正常膀胱组比较,神经源性膀胱组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较慢,相应的神经传导潜伏时较长,平均病程较长,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浓度也较高 (t=3.095,P< 0.05).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常常伴有广泛的周围神经病变,且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时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游甦;王新民;古美华;陶细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牛磺酸在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及临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具有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应用牛磺酸治疗 89例本病患者,与单纯基础治疗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作者:崔传斌;付春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以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对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 80例患者抽答法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干预组除药物治疗外接受系统的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有药物维持治疗.结果在 1年末,干预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SDSS)、症状自评量表( SCL-9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t=3.62~ 3.68,P< 0.001),服药依从率、年复发率 (u=3.48,3.52,P< 0.001),说明干预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心理状况明显改善,服药依从率明显提高,年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马振武;王志敏;孟庆伟;王新权;史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近 30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早期出院方案.结果表明并不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的病死率.在中国大多数医院也实行了 AMI早期出院,但还有相当多的临床工作者和绝大多数患者对此还心存疑虑,这方面的研究和宣教工作亟待深入和普及.
作者:武海宁;武志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对 RA患者的影像学病情进展进行随访,探讨影响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预后的相关因素 ,为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 41例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DMARDs)治疗的 RA患者双手相 X线进展情况进行 2- 9年随访,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起病关节、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核周抗体、抗鼠食管角质层抗体、抗 RA33抗体、 HLA-DRB1 04等位基因等因素与 RA预后的关系.结果根据 Steinbrocker分期有无进展将 41例 RA分为两组,有进展组及无进展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 4.7± 2.8)年和( 3.8± 1.5)年 , 差异无显著性 (P=0.155, 95% CI: 0.375- 2.280 ).只有 DRB1 04对 RA影像学病情进展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35, 回归系数 R=0.220, 期望值 Exp=6.753).结论 HLA-DRB1等位基因可作为估计 RA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林玲;肖征宇;黄少弼;许杰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 PASS软件监测临床用药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从 2002-04/09出院病历中,选择病情描述清楚,用药符合基本原则患者总体,用随机方法抽取 130例有效样本,用 PASS系统进行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审查.结果发生相互作用患者 62例 (47.6% ),其中 PASS系统发出严重警告 7例 (5.3% ),警告 18例 (13.8% ).结论 PASS系统对用药方案监测可有效地发现用药不合理,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白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冠脉结所经典大鼠,验证其是否具有模拟或加强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再灌后折损伤后的作用.方法 180只大鼠采用 Stata统计软件随机分为 9组,每组各 20只.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 5 min,再灌 5 min,反复循环 3次缺血性预适应模型,以及缺血 30 min,再灌 2 h的单纯缺血再灌模型,以坏死区占缺血区的百分比、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自由基为评价指标.结果再灌组,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坏死质量占缺血质量( IS/ AAR)分别高达 45%, 47%, 45%;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也分别高达 76%, 56%, 73%;血清中 LDH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 缺血预处理后,早期组 IS/AAR与早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降低了 17%,晚期组 IS/AAR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仅降低 4%;早期缺血预处理组和晚期缺血预处理组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 13%, 44%,显著低于再灌和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 P< 0.01;缺血预处理之后 LDH释放也减少.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在再灌、 IPC基础上 IS/AAR进一步缩小约 10%~ 17%, LDH释放也减少, LDH含量以晚期药物+ IPC组低,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 P< 0.05,复方丹参方使再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下降.另外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还可以使血清中 MDA下降, SOD活性增强.结论复方丹参方可加强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但对早期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不及缺血预处理,而晚期缺血性预适应效应不及复方丹参方预处理.
作者:高秀梅;张伯礼;商洪才;王怡;郭利平;张萌;史红;刘密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训练组( n=34)和对照组( n=12),训练组进行为期 8周,每周 6次,每次 1 h的有氧运动,对照组照常生活.结果训练组患者经 8周运动后,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
作者:邵兰真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