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壁良性肋间神经鞘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

张敏鸽;王官良;樊树峰

关键词:胸壁肿瘤, 肋间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摘要:目的 探讨胸壁肋间神经鞘瘤CT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关系,提高胸壁肋间神经鞘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肋间神经鞘瘤12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 12例均为良性肿瘤,且为单发.质地均匀7例,平均直径2.9 cm,镜下以Antoni A型细胞为主,质地不均匀5例,平均直径5.9 cm,镜下以Antoni B型细胞为主.邻近骨质压迫吸收7例,肋间隙增宽4例,肿瘤侧出现胸腔积液3例,其中1例为血性.肿瘤不论体积大小,均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胸壁肋间神经鞘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与其病理表现密不可分,了解其特征表现有利于提高影像诊断率.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增强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访临床明确诊断为早期RA患者30例纳入研究,另选20例志愿者作对照.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分析MRI异常征象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滑膜大强化率(ERmax)、大上升斜率(Slopemax)和滑膜厚度.采用秩和检验及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间量化参数的差异,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早期RA动态增强扫描后关节囊增厚滑膜、血管翳及腱鞘增厚滑膜组织明显强化,不同部位滑膜、血管翳显示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增厚,其TIC曲线25例呈上升平台型,5例呈延迟上升型;对照组TIC曲线均呈缓慢略上升平台表现.早期RA与正常对照组ERmax值分别为(269.07±112.81)%、(39.24±34.42)%,Slopemax值分别为399.57±392.95、57.30±24.53,滑膜厚度分别为(3.29 ±0.78)mm、(1.37 ±0.62) mm.两组间ERmax、Slopemax和滑膜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32、-5.18,t值为8.960).ERmax、Slopemax和滑膜厚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1、0.978、0.966,以大约登指数为佳诊断切入值,ERmax、Slopemax和滑膜厚度诊断早期RA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0.0%和83.3%,特异性分别为53.3%、100%和86.7%.结论 动态增强MRI扫描的TIC曲线及ERmax、Slopemax和滑膜厚度等量化指标,结合MRI早期征象可全面反映早期RA的病理改变,在早期RA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基明;翟建;张峥嵘;吴琛;丁治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单体素质子波谱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健康人群及骨骼肌失神经损伤患者的单体素质子波谱(1H-MRS)各代谢物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1H-MRS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16名健康志愿者及19例尺神经损伤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16~ 57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法对尺神经支配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行1H-MRS检测.后将1H-MRS检查所得各代谢物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损伤侧组骨骼肌细胞内脂质(IMCL)含量及其相对含量的总体秩和分别为507.5和498,健侧组分别为233.5和243;损伤侧组骨骼肌细胞外脂质(EMCL)含量及相对含量的秩和分别为490和477,健侧组分别为251和264;损伤侧组肌酸含量的秩和为475,健侧组秩和为266.以上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损伤组IMCL、EMCL含量及各自相对含量与志愿者组相比较也存在相似的统计学差异(P<0.05),肌酸含量在损伤组与志愿者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H-MRS技术可以较好地区分开IMCL及EMCL.IMCL于失神经损伤早期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EMCL对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远期诊断及动态监测可能价值较大.

    作者:杨波;吴轶慧;沈忆文;嵇鸣;叶春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胸壁良性肋间神经鞘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探讨胸壁肋间神经鞘瘤CT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关系,提高胸壁肋间神经鞘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肋间神经鞘瘤12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 12例均为良性肿瘤,且为单发.质地均匀7例,平均直径2.9 cm,镜下以Antoni A型细胞为主,质地不均匀5例,平均直径5.9 cm,镜下以Antoni B型细胞为主.邻近骨质压迫吸收7例,肋间隙增宽4例,肿瘤侧出现胸腔积液3例,其中1例为血性.肿瘤不论体积大小,均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胸壁肋间神经鞘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与其病理表现密不可分,了解其特征表现有利于提高影像诊断率.

    作者:张敏鸽;王官良;樊树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颈椎脊索瘤一例

    患者男,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1个月,伴咳嗽,无咳痰,无声音嘶哑,无头晕、头痛.行电子喉镜检查示:咽后壁右侧明显隆起,遮盖喉口,表面光滑.CT骨窗示:C2椎体不规则骨质破坏并累及右侧椎板,右侧颈前见软组织肿块影向口咽腔突入(图1).MRI示(图2~5):C2椎体及右侧椎板骨质破坏,呈长T1、混杂长T2信号,内见不规则分隔,并在颈前形成软组织肿块,分叶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作者:陈懿;林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MRI联合PET/CT在舌鳞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舌鳞癌MRI及PET/CT征象,进一步探讨MRI联合PET/CT在舌鳞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舌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及PET/CT检查,两种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综合分析病灶部位、形态、大小、MRI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及转移情况.根据AJCC分期标准,结合MRI及PET/CT征象,对舌鳞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本组18例舌鳞癌患者中发生于舌体者14例,占77.8%,舌根3例,舌尖1例.淋巴结转移5例.MRI图像上可见正常舌肌结构受推压或被破坏,病灶在T1WI呈混杂稍低信号,在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T2WI抑脂像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15例呈明显均匀强化,3例肿瘤范围较大出现坏死无强化区.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PET/CT肿瘤原发灶SUVmax值达2.5以上17例,5以上13例,10以上7例.MRI联合PET/CT对舌鳞癌患者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 MRI、PET/CT能清楚显示舌鳞癌病灶发生部位、形态、大小、累及范围及转移情况,MRI联合PET/CT在评估肿瘤原发灶大小、周围结构浸润、骨质受累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优势互补,对舌鳞癌患者术前明确诊断及准确分期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文波;张水兴;梁长虹;孙倩;陈君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醋甲唑胺负荷MR灌注成像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用MR灌注成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CVR).方法 对80例糖尿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在口服醋甲唑胺前后进行2次检查,选取双侧尾状核头部、豆状核、丘脑、额上回、颞上回及楔叶作为兴趣区(ROI),测量的参数包括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平均通过时间(rMTT).根据公式局部脑血流量(rCBF)=rCBV/rMTT和CVR(%)=(服药后rCBF-服药前rCBF)/服药前rCBF×100%,计算CVR.结果 (1)糖尿病组各ROI的rMTT、rCBV和rCBF在醋甲唑胺负荷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ROI的rMTT在醋甲唑胺负荷后缩短(P<0.05),rCBV和rCBF在醋甲唑胺负荷后增加(P<0.05);(2)糖尿病组的CVR较对照组的CVR明显降低(P<0.05);(3)病程>10年的糖尿病患者的CVR较病程<10年的CVR明显降低(P<0.05);(4)糖尿病组中,视网膜正常组、合并视网膜病变Ⅰ~Ⅲ期组、合并视网膜病变Ⅳ~Ⅵ期组,CVR依次降低(P<0.05);(5)糖尿病组中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CVR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CVR较同年龄组正常人下降,处于亚临床缺血的状态,病程>10年者和合并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者,CVR下降更明显.

    作者:金新安;陈伟;马壮;张煜;黄波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病理特征与误诊分析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终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其中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仅行增强扫描.结果 CT扫描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1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可见间质浸润征,误诊为炎性病变1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2例;多发肿块1例,可见间质浸润征和跨叶分布征,误诊为中央型肺癌合并肺转移;实变型3例,其中单纯实变型1例,实变型合并结节型2例,3例均可见充气支气管征,2例可见支气管扩张症,2例可见血管造影征,1例可见跨叶分布征,误诊为大叶性肺炎1例,中央型肺癌合并肺转移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多发结节型1例,可见间质浸润征,误诊为肉芽肿性病变.7例中,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4例.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瘤细胞沿肺内淋巴道或支气管、血管周围间隙浸润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中阳性表达较高者为LCA和CD79α.结论 原发性肺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病,临床症状及CT表现缺乏特征性,易误诊.瘤内或实变影中出现充气支气管征,同时合并支气管扩张症和/或血管造影征,肿块、结节周围间质浸润的出现以及没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可提示本病的可能,终确诊须结合肺活检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作者:周永;蒋黎;文智;努尔兰;阿里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T检查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诊疗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评价CT检查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SP)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CSP的CT表现及其治疗方案,将根据CT评估制定治疗方案的病例归为一组(评估组,n=26),将根据临床经验制定治疗方案的病例归为对照组(n=10),采用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病例治疗过程中的大出血发生率.结果 评估组26例中,CT诊断为植入型CSP 16例、单纯型CSP 10例.根据CT建议,植入型采用与介入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单纯型采用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结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所有病例预后良好,无大出血病例.对照组10例,CT诊断均为植入型CSP,根据临床经验采用局部注射MTX结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其中5例发生大出血.评估组大出血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CT检查不仅是诊断CSP有效手段,而且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以大大降低CSP治疗过程中的大出血发生率.

    作者:陶可伟;李杰;靳激扬;徐中华;郭晓利;顾韵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婴幼儿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SEH)的临床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至2012年4例SSEH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4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有肢体无力,全部病例均行MRI检查,2例行CT扫描.结果 4例SSEH血肿全部位于椎管脊髓背侧,病变范围超过5个椎体节段.颈胸段3例,胸段1例.血肿T1WI、T2WI均呈混杂低、高、等信号.结论 婴幼儿当出现不明原因肢体无力时,需尽快完善MRI检查,排除SSEH.

    作者:刘鸿圣;庞万良;曾斯慧;肖伟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盆腔淤血综合征及侧支循环的MSCTA研究

    目的 探讨盆腔淤血综合征(PCS)及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 选择行MSCTA检查的PCS患者113例,采用容积再现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分析左卵巢静脉(LOV)、盆腔静脉丛及侧支循环的表现.结果 113例PCS患者共发生侧支循环96例,发生率85% (96/113),LOV及左宫旁静脉丛均扩张,直径分别为(11.9 ± 1.7)mm、(4.7 ±0.9) mm,宫壁静脉及右宫旁静脉丛扩张49例,直径分别为(2.9 ±0.8)mm、(4.7±1.1)mm.左髂内静脉、右卵巢静脉、右髂内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侧支循环发生率分别为83.2% (94/113)、13.3%(15/113)、9.7%(11/113)、1.8% (2/113).左肾静脉(LRV)、LOV主干侧支循环发生率分别为18.6% (21/113)、6.2% (7/113).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PCS及侧支循环.

    作者:张应和;覃智颖;岑贤友;潘小舟;顾瑞基;梁晓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顺性分析金坛市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肺MALT淋巴瘤的CT影像资料7例.结果 7例肺MALT淋巴瘤中共检出肺实变、肿块、结节、磨玻璃影病灶13个,病灶单发4例,多发3例;多发病例均为双肺多发.肺实变2例共5个病灶,其内均可见空气支气管征(Ⅲ型);肺肿块或结节影4例共5个病灶,均无毛刺征,可见空气支气管征(Ⅲ型3例及Ⅴ型2例),增强后呈中等均匀强化;磨玻璃影1例共3个病灶.1例患者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患者伴有胸腔积液.结论 肺MALT淋巴瘤CT常表现为伴Ⅲ及Ⅴ型空气支气管征的单发/多发性肺肿块或结节影、肺实变或磨玻璃影;结合相对缓慢的病变过程可提示MALT淋巴瘤的诊断.

    作者:朱小云;单飞;邢伟;邱建国;陈铜兵;王青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肺原发性淋巴瘤的少见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一些少见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5例肺部原发淋巴瘤的一些少见的CT表现,并探讨这些少见的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结果 5例均为双肺多发病灶,1例为双肺多发结节灶伴多发薄壁空腔,1例为两肺多发薄壁空腔伴有弥漫性间质性改变.3例为肺内节段性实变伴支气管扩张及病灶内空腔病灶,但空腔壁外缘显示不清.4例患者经治疗后空腔壁变薄或消失.结论 肺内原发淋巴瘤的CT表现可以多种形态,以薄壁空腔样病灶出现的CT表现虽为少见,但仔细分析其周围病灶形态,结合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吴爱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28层螺旋CT对胃癌血供和血流动力学的评价及意义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胃周血管、胃癌血供和血流动力学评价及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62例采用体部灌注扫描序列对患者实行灌注扫描,分析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与胃癌的局部侵袭性和分化的关系及相关性;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25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分析胃癌的位置及供血血管.结果 (1)25例胃癌患者19例腹腔干、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在容积再现(VR)上能够很清晰地显示出来,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细小血管较好,胃癌血供同肿瘤生长的位置有关,供应胃癌的血管基本都来自于胃的自身血管.(2)BF、BV、MTT、PS与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可反映胃癌大体分型的组织学特性;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比较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V、BF、MTT、P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128层螺旋CTA可以清晰地显示胃的血供及肿瘤血管,并有利于从多个角度观察血管与肿瘤的关系;CTP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胃癌的局部侵袭性和分化程度.

    作者:王治民;徐香玖;铁萍;龙晓宙;谢宗源;张庆;张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T导引结合SPECT/CT在胸部穿刺活检的应用

    目的 评估CT导引结合SPECT/CT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CT导引结合SPECT/CT经皮穿刺活检胸部病变34例,活检部位包括肺部30例,胸壁4例,使用18G ~ 20G穿刺针作穿刺抽吸活检.结果 穿刺活检成功率100%,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病变16例,良性病变15例.假阴性3例,穿刺活检正确率91.1%.并发症为轻度气胸(4例).结论 CT导引结合SPECT/CT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胸部病变是安全可行的诊断方法.

    作者:张雪哲;黄振国;甄力莳;颜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诊断

    目的 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与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PNET的CT和MRI表现,其中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PNET)4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13例,男11例、女6例.13例行CT检查,其中8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增强检查;8例行MRI检查,其中7例行平扫加增强,1例行MRI平扫.结果 4例cPNET位于脑内及鞍区,3例表现为较大肿块,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呈稍高密度(或稍长或等T1、长T2信号),周围伴有轻-中度水肿,1例伴出血,4例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pPNET中,4例位于胸壁,3例累及骨骼,腹壁、肩部、椎管、下肢软组织、鼻窦及肾上腺各1例.软组织pPNET多表现为较大的、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伴坏死、囊变,不伴钙化,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骨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未见骨膜反应及钙化,1例在MRI上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 PNET的CT与MRI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在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等方面有其重要价值.

    作者:金开元;李邦国;宋之光;王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良、恶性涎腺肌上皮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良、恶性涎腺肌上皮瘤(ME、MM)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ME和9例MM的CT表现.15例ME中男4例、女11例,年龄23 ~ 68岁,中位年龄52岁;9例MM中男7例,女2例,年龄34~70岁,中位年龄53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ME位于腮腺8例、颌下腺1例、硬腭2例、软腭3例、舌根1例.小径0.9 cm,大径5.2 cm,呈椭圆形12例、分叶状3例,边缘清晰12例、模糊3例.CT平扫呈等密度11例、稍低密度4例,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6例(2例病灶内见小囊变区、1例见钙化灶).11例病灶增强后呈轻度强化3例、显著强化8例,后者以静脉期强化明显.MM位于腮腺7例、硬腭及面颊部皮下各1例.小径1.9 cm,大径7.6 cm,呈椭圆形3例、分叶状6例,边缘均较模糊,1例边缘见钙化,1例相邻腭骨压迫吸收.CT平扫呈等密度7例、稍低密度2例,密度不均匀,3例病灶内见囊变区.7例病灶增强后均呈显著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以静脉期强化明显.结论 涎腺ME和MM的CT表现无明显特征性,确诊目前仍依靠病理,但当CT增强扫描肿瘤静脉期出现显著分叶状强化,且肿块内见囊性结构时,有助于提示交界性ME和MM.

    作者:童娟;廖欣;王波;于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扩散梯度方向数目对DTI参数SNR和FA的影响

    目的 探索扩散张量成像(DTI)中扩散梯度方向数目对图像信噪比(SNR)和各向异性分数(FA)的影响.方法 应用7种不同扩散梯度对17名志愿者进行了DTI扫描,计算多个感兴趣区(ROI)的SNR和FA值,分析这两个参数随扩散梯度不同的变化趋势.结果 17名志愿者皮质脊髓束均能清晰显示,且图像的视觉效果变化也很小.施加6、9、12、15、18、21、30不同数目的扩散梯度方向,图像SNR分别为60.45±1.01、60.08±0.91、62.60±1.22、62.96 ±0.97、62.82±1.21、63.84±1.09、63.33±0.98.各个ROI的FA值并不随扩散梯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DTI的临床应用中,选择6个方向的扩散梯度也能达到目的.

    作者:付志辉;贡志刚;周建华;朱建亚;朱吉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321 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成人患者中55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结果 55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病程2天~ 20年不等.心前区疼痛30例,活动后胸闷、气短20例,背痛1例,心悸1例,晕厥1例;11例可闻及心前区杂音,44例无明显杂音;高血压29例,糖尿病12例,合并冠心病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瘘管起自左前降支31例,回旋支6例,右冠状动脉7例,同时起自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11例;瘘管漏入肺动脉43例,冠状静脉窦1例,支气管动脉3例,右心房1例,右心室1例,左心房1例,左心室5例.多发瘘管共18例;瘘管扭曲41例,扩张20例,局限性狭窄9例;末端呈管状35例,呈丛状20例.结论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临床表现复杂,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且易被其他心脏疾患所掩盖.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并能提供冠状动脉瘘的详细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信息.

    作者:刘光锐;郭曦;李铁铮;李彭;薛王国;黄小勇;黄连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RI评价肝尾状叶静脉: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群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肝尾状叶静脉分别在正常人群和Budd-Chiari患者中的显示以及测量显示的直径,并评价肝尾状叶静脉在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14例Budd-Chiari综合征MRI资料(Budd-Chiari组)和54例上腹部MRI增强检查阴性病例(正常组),在横断位上观察正常组和Budd-Chiari组肝尾状叶静脉的显示,分别计算其显示率,测量正常组和Budd-Chiari组显示肝尾状叶静脉直径,在其下腔静脉汇入口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MRI横断位上,两组病例中显示的肝尾状叶静脉都为一支,汇入下腔静脉左前壁或前壁,54例正常组显示4例,显示率为7.4%,显示直径为0.2~0.34 cm,平均0.26 cm;14例Budd-Chiari组显示9例,显示率为64%,显示宽径为0.4~1.69 cm,平均0.73 cm.Budd-Chiari组肝尾状叶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直径大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综合判断肝脏形态及血供的前提下,肝尾叶静脉显示及扩张且扩张直径≥0.4 cm,要高度怀疑Budd-Chiari综合征的可能.

    作者:唐伟;张小明;翟昭华;曾南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克-雅氏病DWI信号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克-雅氏病(CJD)头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基底节病变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CJD头部DWI资料,其中脑活检确诊1例,9例为很可能,1例为可能.结果 11例DWI均出现异常高信号,8例DWI大脑皮层和基底节同时存在高信号,3例仅见大脑皮层高信号,8例基底节DWI高信号累及尾状核和壳核,1例伴双侧丘脑枕稍高信号.结论 DWI显示大脑皮层和基底节的高信号改变是CJD的主要特征,基底节病变主要累及尾状核和壳核,DWI是CJD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伟;马林;娄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