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珍;杨西川
对于瘢痕的防治,目前仍无特效药物及方法,临床上常用综合疗法,如弹性绷带压迫、蜡疗、热水浴、按摩、放疗及药物治疗等,同时行功能锻炼,外用及瘢痕内注射糖皮质类固醇,缺点是有激素样副作用.现用弹力绷带压迫治疗、功能锻炼及理疗综合治疗的同时,外用海普林软膏进行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成斌;习耀峰;蒋梅兰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探讨氦氖激光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 632.8 nm波长、 100 mW/cm2功率密度氦氖激光照射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 1次 /d, 30 min/次,连续照射 3 d,然后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测定 bcl- 2,Fas,ICE蛋白的细胞分布与表达.结果在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分布,氦氖激光照射后, Fas,ICE表达增加, bcl- 2表达降低.结论氦氖激光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与 Fas,bcl- 2,ICE表达蛋白有关.
作者:杨宏珍;杨西川 刊期: 2003年第17期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组织成熟和重建 3个阶段.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机体内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加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水平升高,干扰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还能使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受抑,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下降,且在创面浸润的时间延长.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都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主要修复细胞,两者膜表面均存在多种 AGEs结合蛋白.AGEs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可以诱导其凋亡,而且与作用时间及含量相关.AGEs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生长因子对细胞趋化、增殖,细胞间基质( ECM)的形成和血管生成有显著作用,而糖基化修饰后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促有丝分裂的活性明显降低.AGEs水平的升高可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总之,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参与的病理过程,尽管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致病环节.
作者:林炜栋;陆树良;青春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冷冻及神经阻滞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 20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 3组,分别给予射频热凝、冷冻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1)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疼痛程度:治疗 1周后射频热凝、冷冻组 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 5.1± 1.2, 4.0± 1.1,改善程度均优于神经阻滞组 (t1=3.79, P< 0.001; t2=3.42, P< 0.001);二组间 VAS评分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2)副反应:射频热凝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冷冻组和神经阻滞组.结论射频热凝及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郑虎山;张敏;朱宏骞;肖礼祖;沙彤;蒋劲;张德仁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评价 CT计量诊断( CTQD)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病理形态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将 1994- 01/2000- 0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确定了病理形态的 395例 LDH患者( 452个椎间盘, A组)的术前 CT图像特征分为 5个指标 14种表现,进行多因素判别分析,并以多变量判别分析时各变量的赋值为基础制订 CTQD表;将 A组的 CTQD结果与术中所见比较,计算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将 2000- 02/2002- 02收治的 363例 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型治疗组( B组) 185例,进行 CTQD并按 CTQD结果实施分型治疗;未分型治疗组( C组) 178例,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治疗方法.结果 CTQ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84.73% ,92.81% ,90.12%和 85.49%; B组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 C组(χ 2=5.009,P< 0.05), B组因非手术治疗无效改为手术治疗的比率明显低于 C组(χ 2=12.773,P< 0.001), B组的平均住院日数明显少于 C组( t=7.925,P< 0.001).结论 CTQD能比较准确地预测 LDH的病理形态,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彭耀庆;杨檑;张朝跃;江皓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探讨高氧液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家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 /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 30 min,再灌注 2 h.60只家兔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3组:对照组( I组, n=20)只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 缺血 /再灌注组(Ⅱ组, I/R组, n=20),在缺血再灌注前 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0 ml/kg);高氧液治疗组(Ⅲ组, n=20),在缺血前 10 min静脉注射高氧液( 20 ml/kg).分别按 TCC法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梗死面积;原位末端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 ABC法检测 Fas、 Bcl- 2的含量,同时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III组心肌梗死细胞面积为( 2.29± 0.02) cm,与 II组的( 3.38± 0.07) cm比较,梗死面积明显缩小.II组的 AI( 20.8± 0.36) ,明显高于 I组 (4.1± 0.25),P< 0.01,t=170.4, III组的 AI( 13.3± 0.35)显著低于 II组 ,P< 0.01,t=66.8,但仍高于 I组 ,P< 0.01,t=92.8.I组 Fas的 OD值为 2.80± 0.07,II组 3.70± 0.05, III组 3.10± 0.04.I组 Bcl- 2的 OD值为 2.7± 0.02, II组 0.60± 0.03, III组 2.90± 0.02.结论高氧液具有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 Fas和 Bcl- 2介导的心肌缺血 /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
作者:孙绪德;柴伟;高昌俊;张贵和;杨永慧;彭德明;赵辉;徐礼鲜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根据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治疗现状,观察外科干预术式改善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下肢功能,缓解腰腿痛的效果.方法对长征医院 31例(男 22例,女 9例)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规术式效果:优 (A)7例,良 (B)4例,好转 (C)3例,差 (D)6例;改良术式效果:优 (A)3例,良 (B)2例,好转 (C)4例,差 (D)5例.结论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改良术式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缓解腰腿痛.
作者:史建刚;贾连顺;李家顺;袁文;李增春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超声波导入药物瘢痕康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以寻求一种操作简便、有效的瘢痕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同体动态对照,将 5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分为平均的两个部分,分别用超声波导入瘢痕康(导入治疗组)和单用瘢痕康(对照组)治疗 3个月.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瘢痕厚度改变和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超声波导入瘢痕康治疗组瘢痕厚度改变明显高于单用瘢痕康组( t=2.925, P< 0.01),治疗后导入组胶原含量为 (33± 10) mg/g湿组织,对照组为 (46± 9)mg/g湿组织,导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t=5.967, P< 0.01),超声波导入瘢痕康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瘢痕康组.结论超声波可以增强外用药物对瘢痕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艳清;李世荣;贾树蓉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索抗感染组织工程化骨一期修复感染性骨折、骨缺损的新途径.方法昆明小鼠 84只,雄性,体重 24~ 27 g.其中 30只于右侧股部肌袋植入利福平组织工程化骨做药物释放特性观察.54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 A, B, C3组,每组 18只.将植骨材料植入小鼠右侧股部肌袋中.A组植入利福平组织工程化骨, B组植入单纯组织工程化骨, C组植入牛松质骨,做成骨活性观察.结果①此种材料 21 d内骨粒周围软组织的利福平浓度 (1.8 mg/L)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 0.008~ 0.06 mg/L),而小鼠血药浓度很低.②此种材料的成骨活性与单纯组织工程化骨无明显差别( P >0.05),均较单纯牛松质骨载体的成骨活性好( P< 0.01).碱性磷酸酶 (μ mol/s@ kg)测定显示: 7 d A组 43± 12, B组 48± 10, C组 22± 5, F=7.56, P< 0.01; 14 d A组 65.3± 3.2, B组 63.0± 2.8, C组 18.2± 2.7, F=34.86, P< 0.01; 28 d A组 122± 20, B组 133± 12, C组 27± 7, F=53.86, P< 0.01.结论一定剂量的利福平组织工程化骨有较好的成骨活性和极好的抗感染能力,且能保持很低的血药浓度.
作者:毕龙;胡蕴玉;徐修礼;李丹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单纯外周神经阻滞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 ,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特征.方法 38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 (n=20)用 20 g/L利多卡因注射液 5 ml+维生素 B12 0.5 mg + 生理盐水至 10 ml单纯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间隔一两天重复 1次, 5次为 1个疗程.B组 (n=18)在上述阻滞后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 , 偏振红外光治疗功率 60%~ 80%设置模式 2 3, 治疗时间 10 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 10~ 15 min对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 VAS为 7.6± 2.2, B组患者治疗前 VAS为 7.6± 1.1,组间无明显差别 (t=0.01, P >0.05).每次阻滞前后疼痛明显减轻( t=15.48~ 43.71, P< 0.001).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经过 5次治疗后, A组 VAS评分降为 2.6± 2.4,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 64%.B组 VAS评分降为 3.5± 1.8,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 51%.每次治疗前后 VAS的变化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三叉神经阻滞配伍同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照射没有显示出优越的近期镇痛效果.
作者:焦希平;高旻;王保国;李学斌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在皮内注药治疗遗尿症及内脏痛有效的基础上,研究皮肤与内脏相关的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家兔静脉注射伊文氏蓝( Evans Blue),胃内注入甲醛致胃伤害性刺激,观察皮肤渗漏斑,找出皮肤牵涉区;在牵涉区皮肤和胃黏膜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和荧光素核黄( NY)用神经逆行追踪法分别观察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分布规律.结果家兔胃痛的皮肤牵涉区在肩及肩胛区,在牵涉区皮肤和胃黏膜分别注射 HRP和 NY在 C8~ T8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相互重叠.结论胃痛的皮肤牵涉区与胃黏膜初级神经元分布的特点是在脊神经节呈节段性分布且相互重叠,在交感神经节呈弥散性分布,无节段性分布,也相互重叠,这可能是皮内注药治疗内脏痛的神经基础.
作者:章云海;周震球;曾因明;李小明;耿祝生;赵琳;张立丰;张励才;曹俊平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为了在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中正确使用氯化钙,研究不同含量氯化钙对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兔髂骨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不同含量氯化钙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接触,然后再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 24 h,观察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形态改变和细胞代谢活性的改变.结果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 0.8 mol氯化钙接触 20 min以上即可引起细胞代谢活性降低及引起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0.8 mol氯化钙在 20 min之内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0.9 mol氯化钙在 15 min之内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1.0 mol含量氯化钙在 5 min时间之内即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有明显影响.结论 0.8 mol氯化钙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接触 20 min之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大于 0.8 mol氯化钙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接触 15 min以上即有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曹强;毛天球;顾晓明;杨维东;雷德林;赵丽君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应用关节镜灌洗术、软骨下钻孔术、骨膜或软骨膜移植等方法治疗关节软骨损伤,透明软骨得不到真正的修复.因此以自体或异体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修复关节软骨并观察关节透明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内不同微环境中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兔 9只,在股骨髁髌骨滑车关节面钻取两个直径 2.5 mm、深 3 mm的骨软骨块,将软骨面向下、软骨下骨向上原位倒置,分别于 4, 8, 12周取材,做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 (HE)染色、 safranin- O染色、 II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 4周时倒置体表面有纤维组织覆盖,原关节软骨细胞形态结构正常.8~ 12周,倒置体表面有纤维软骨再生,原关节透明软骨基本保持其原有特性.结论以骨松质为支架的骨髓基质细胞未能完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关节软骨好采用同一组织来源的透明软骨细胞.
作者:张东;卢世璧;赵斌;余征;黄靖香;张文涛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烧伤疼痛伴随烧伤患者整个病程,疼痛引起焦虑,焦虑会加重疼痛,疼痛和焦虑可引起和加重应激反应,明显影响内态稳定,对每个器官系统都产生不良影响.烧伤疼痛又以换药疼痛为剧烈,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使用曲马朵治疗烧伤创面换药疼痛,观察对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钟招明;曾元临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介绍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wan- like memory compression connector,SMC)三维模型的构建并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及分析,探讨相关的记忆生物力学意义.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5.6,通过拆分 SMC,分别将 5部分建模后,生成体积从而建立 SMC三维模型.结果所构建 SMC三维模型,逼真反映 SMC的真实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同时与肱骨模型有较高的帖服.结论 SMC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可以为 SMC治疗肱骨骨折骨不连的力学行为以及 SMC相关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
作者:陈永华;苏佳灿;张春才;王家林;许硕贵;禹宝庆;纪方;薛召军;吴建国;丁祖泉 刊期: 2003年第17期
脊髓肿瘤引起的脊髓压迫症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通过 1例多发性神经鞘瘤术后患者进行病例讨论,探讨脊髓肿瘤术后患者的功能评定和系统康复治疗方案.采用 Team会议的形式,对具体的多发性神经鞘瘤术后脊髓损伤患者的诊断、功能障碍评定、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进行讨论,制定出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改善,但远期疗效需较长时间的治疗和观察.脊髓肿瘤术后的康复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损伤水平和功能评定制定详尽的康复方案,根据再评定结果,调整康复治疗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俞晓杰;吴毅;胡永善;白玉龙;吴军发;沈莉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手腕部电烧伤将难以保留的肌腱、血管、肌肉清除后选用胸腹部、髂腹股沟皮瓣覆盖.术后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可以大限度地保护手腕部的功能.对 27例皮瓣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丽洁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KFB) Smad3,7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用放线菌酮( CHX)和放线菌素 D预处理 KFB,以分别阻断 KFB内源性蛋白质的合成及 mRNA合成.采用逆转录 PCR法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Smad3,7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 CHX预处理后, KFB的 Smad3 mRNA表达轻度上调,并完全抑制了 TGF-β 1对 KFB Smad3 mRNA的下调作用,而 CHX预处理对 KFB的 Smad7 mRNA表达及 TGF-β 1上调 Smad7 mRNA的作用并无明显影响.经放线菌素 D预处理后,随 TGF-β 1作用时间延长, KFB的 Smad3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 TGF-β 1对 KFB Smad3 mRNA表达的调控过程可能还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的参与;但对 Smad7 mRNA表达的调控则不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参与, KFB细胞中的 Smad7可能也是活化的 Smads的直接靶基因.
作者:杨力;柴玉波;李荟元;郭树忠;韩岩;汤苏阳;张琳西;舒茂国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散瘀的作用,可以用于以湿毒内蕴,发于体表为病机的带状疱疹,尤其适用于胸腰部的带状疱疹.以本法治疗 84例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西药阿昔洛韦组.
作者:刘悦;顿赛红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天鹅记忆加压接骨器( SMC)对骨折愈合影响,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力学意义和记忆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截骨,左侧以 SMC内固定,右侧以加压接骨板固定,术后 1,2,4,8,12周行 X线摄片、三点折弯测试观察.结果 SMC组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 4,8,12周, SMC组截骨处骨皮质厚度和股骨力学强度均高于对照组.SMC组 4, 8, 12周内固定骨折愈合过程中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分别为( 48± 13),( 79± 15),( 86± 18),与钢板组比较具有差异显著性的意义( P< 0.05,t=7.56, P < 0.01,t=4.33).结论 SMC内固定可起到有效内固定和持续加压作用,使骨愈合时间缩短,提高了固定段骨的力学强度.
作者:左传宏;苏佳灿;王家林;张春才;许硕贵;严望军;张雪松;高堂成 刊期: 200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