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难愈创面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关系

林炜栋;陆树良;青春

关键词:糖尿病,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慢性病
摘要: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组织成熟和重建 3个阶段.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机体内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加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水平升高,干扰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还能使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受抑,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下降,且在创面浸润的时间延长.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都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主要修复细胞,两者膜表面均存在多种 AGEs结合蛋白.AGEs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可以诱导其凋亡,而且与作用时间及含量相关.AGEs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生长因子对细胞趋化、增殖,细胞间基质( ECM)的形成和血管生成有显著作用,而糖基化修饰后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促有丝分裂的活性明显降低.AGEs水平的升高可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总之,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参与的病理过程,尽管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致病环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脊髓肿瘤引起的脊髓压迫症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通过 1例多发性神经鞘瘤术后患者进行病例讨论,探讨脊髓肿瘤术后患者的功能评定和系统康复治疗方案.采用 Team会议的形式,对具体的多发性神经鞘瘤术后脊髓损伤患者的诊断、功能障碍评定、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进行讨论,制定出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改善,但远期疗效需较长时间的治疗和观察.脊髓肿瘤术后的康复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损伤水平和功能评定制定详尽的康复方案,根据再评定结果,调整康复治疗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俞晓杰;吴毅;胡永善;白玉龙;吴军发;沈莉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mRNA在两侧断端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 Trizol一步法提取坐骨神经总 RNA,取少量作紫外扫描分析和琼脂糖电泳分析,切断 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不同时间、半定量 RT- PCR方法,观察两侧断端 GDNF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前, GDNF mRNA在两侧坐骨神经微量表达,为( 6.5± 1.3)%,坐骨神经切断后远断端表达逐渐增加 ,伤后 1 d( 7.8± 1.9)%,伤后 7 d( 10.3± 2.1)%,伤后 14 d( 11.9± 2.3)%,伤后 28 d( 12.3± 2.4)%,近断端表达逐渐减少,伤后 1 d( 5.8± 1.3)%,伤后 7 d( 4.0± 1.0)%,伤后 14 d( 3.6± 1.1)%,伤后 28 d( 3.1± 1.0)%.伤后 1 d 与伤前比较( P >0.05,t=1.193,0.879) ,伤后 7,14,28 d与伤前比较( P< 0.01,t=3.762,3.565,5.059,4.083,5.164,4.905).结论 GDNF在损伤信号的刺激下表达急剧增加,起到修复神经元的作用,为外源性 GDNF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宋海涛;贾连顺;陈坚;陈哲宇;路长林;田万成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皮肤与内脏相关的神经基础研究

    目的在皮内注药治疗遗尿症及内脏痛有效的基础上,研究皮肤与内脏相关的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家兔静脉注射伊文氏蓝( Evans Blue),胃内注入甲醛致胃伤害性刺激,观察皮肤渗漏斑,找出皮肤牵涉区;在牵涉区皮肤和胃黏膜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和荧光素核黄( NY)用神经逆行追踪法分别观察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分布规律.结果家兔胃痛的皮肤牵涉区在肩及肩胛区,在牵涉区皮肤和胃黏膜分别注射 HRP和 NY在 C8~ T8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相互重叠.结论胃痛的皮肤牵涉区与胃黏膜初级神经元分布的特点是在脊神经节呈节段性分布且相互重叠,在交感神经节呈弥散性分布,无节段性分布,也相互重叠,这可能是皮内注药治疗内脏痛的神经基础.

    作者:章云海;周震球;曾因明;李小明;耿祝生;赵琳;张立丰;张励才;曹俊平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氦氖激光重复照射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探讨氦氖激光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 632.8 nm波长、 100 mW/cm2功率密度氦氖激光照射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 1次 /d, 30 min/次,连续照射 3 d,然后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测定 bcl- 2,Fas,ICE蛋白的细胞分布与表达.结果在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分布,氦氖激光照射后, Fas,ICE表达增加, bcl- 2表达降低.结论氦氖激光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与 Fas,bcl- 2,ICE表达蛋白有关.

    作者:杨宏珍;杨西川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新型互动式截瘫行走器在改善截瘫患者独立生活能力中的作用

    目的脊髓损伤使患者丧失站立和行走功能,为此装配新型互动式截瘫行走器( WO),以提高患者站立和步行的能力.方法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 6例,男 4例,女 2例,年龄 21~ 36岁,平均 27.6岁.按 ASIA的损伤分级标准均为完全性损伤, A级.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根据患者肢体情况配制特定的行走器:双下肢取石膏阴型后,制作带关节的髋膝踝足矫形器,再装配互动式铰链装置,再进行康复治疗和步态训练.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 Barthel指数由治疗前的( 26± 8)提高到治疗后的( 47± 7)( t=4.62,P< 0.01) ;运动平面积分由治疗前的( 32± 10)提高到治疗后的( 37± 6)( t=0.34,P >0.1) ;感觉平面积分由治疗前的( 54± 12)提高到治疗后的( 61± 12)( t=1.05,P >0.1).WO使患者站立和步行能力提高,达到治疗性步行及家庭性步行作用.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作者:武继祥;周贤丽;刘宏亮;尹清;丛林;冯莉;黄祥玉;吴宗耀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用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2和高分子透明质酸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 MSC)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自兔双侧股骨粗隆处抽取 4~ 6 ml骨髓后在体外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培养液中含 BMP- 2( 100 ng/ml),培养瓶底预涂高分子透明质酸;对照组常规培养及传代.传代细胞玻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 AL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培养细胞与聚乳酸 /聚乙醇酸 (PLGA)复合后植入自体兔股部肌内,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形成的结节.结果实验组传代细胞,尤其是第 3代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 100蛋白阳性,兔股部植入 PLGA-细胞后 3周形成软骨结节;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个别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阳性,植入 PLGA-细胞后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应用 BMP- 2和高分子透明质酸有效诱导 MSC向软骨细胞分化, MSC源性软骨细胞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作者:崔玉明;胡蕴玉;吕昌伟;吕荣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超声波导入瘢痕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波导入药物瘢痕康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以寻求一种操作简便、有效的瘢痕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同体动态对照,将 5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分为平均的两个部分,分别用超声波导入瘢痕康(导入治疗组)和单用瘢痕康(对照组)治疗 3个月.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瘢痕厚度改变和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超声波导入瘢痕康治疗组瘢痕厚度改变明显高于单用瘢痕康组( t=2.925, P< 0.01),治疗后导入组胶原含量为 (33± 10) mg/g湿组织,对照组为 (46± 9)mg/g湿组织,导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t=5.967, P< 0.01),超声波导入瘢痕康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瘢痕康组.结论超声波可以增强外用药物对瘢痕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艳清;李世荣;贾树蓉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CT计量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评价 CT计量诊断( CTQD)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病理形态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将 1994- 01/2000- 0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确定了病理形态的 395例 LDH患者( 452个椎间盘, A组)的术前 CT图像特征分为 5个指标 14种表现,进行多因素判别分析,并以多变量判别分析时各变量的赋值为基础制订 CTQD表;将 A组的 CTQD结果与术中所见比较,计算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将 2000- 02/2002- 02收治的 363例 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型治疗组( B组) 185例,进行 CTQD并按 CTQD结果实施分型治疗;未分型治疗组( C组) 178例,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治疗方法.结果 CTQ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84.73% ,92.81% ,90.12%和 85.49%; B组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 C组(χ 2=5.009,P< 0.05), B组因非手术治疗无效改为手术治疗的比率明显低于 C组(χ 2=12.773,P< 0.001), B组的平均住院日数明显少于 C组( t=7.925,P< 0.001).结论 CTQD能比较准确地预测 LDH的病理形态,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彭耀庆;杨檑;张朝跃;江皓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高氧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探讨高氧液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家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 /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 30 min,再灌注 2 h.60只家兔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3组:对照组( I组, n=20)只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 缺血 /再灌注组(Ⅱ组, I/R组, n=20),在缺血再灌注前 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0 ml/kg);高氧液治疗组(Ⅲ组, n=20),在缺血前 10 min静脉注射高氧液( 20 ml/kg).分别按 TCC法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梗死面积;原位末端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 ABC法检测 Fas、 Bcl- 2的含量,同时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III组心肌梗死细胞面积为( 2.29± 0.02) cm,与 II组的( 3.38± 0.07) cm比较,梗死面积明显缩小.II组的 AI( 20.8± 0.36) ,明显高于 I组 (4.1± 0.25),P< 0.01,t=170.4, III组的 AI( 13.3± 0.35)显著低于 II组 ,P< 0.01,t=66.8,但仍高于 I组 ,P< 0.01,t=92.8.I组 Fas的 OD值为 2.80± 0.07,II组 3.70± 0.05, III组 3.10± 0.04.I组 Bcl- 2的 OD值为 2.7± 0.02, II组 0.60± 0.03, III组 2.90± 0.02.结论高氧液具有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 Fas和 Bcl- 2介导的心肌缺血 /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

    作者:孙绪德;柴伟;高昌俊;张贵和;杨永慧;彭德明;赵辉;徐礼鲜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牵引并中药、侧隐窝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

    目的观察分析腰椎踝部牵引并中药、侧隐窝硬膜外药物注射联合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腰椎骨盆牵引并口服戴芬、骶管硬膜外药物注射(对照组);腰椎踝部牵引并中药、侧隐窝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组),观察其治疗效果,分析治疗机制.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结论联合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小.

    作者:王军;李舟;张百军;梁辰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海普林软膏治疗烧伤瘢痕疗效观察

    对于瘢痕的防治,目前仍无特效药物及方法,临床上常用综合疗法,如弹性绷带压迫、蜡疗、热水浴、按摩、放疗及药物治疗等,同时行功能锻炼,外用及瘢痕内注射糖皮质类固醇,缺点是有激素样副作用.现用弹力绷带压迫治疗、功能锻炼及理疗综合治疗的同时,外用海普林软膏进行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成斌;习耀峰;蒋梅兰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颞骨创伤性面神经瘫痪康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与颞骨创伤性面瘫康复相关的因素,进一步提出合理的康复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 196例颞骨创伤性面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处理.结果影响面瘫康复的因素很多,根据康复结果将各种影响康复因素综合归纳成 3组.Ⅰ组:轻度、中度面瘫,失神经支配Ⅰ度、Ⅱ度,药物减压 70例,其中临床康复 61例( 87.1%).良好康复 9例( 12.9%).Ⅱ组:重度面瘫,失神经支配Ⅲ度,行面神经减压术,药物减压,无耳聋 87例,临床康复 60例( 69.0%),良好康复 26例( 29.9%),有效康复 1例( 1.1%).Ⅲ组:重度面瘫,失神经支配Ⅲ度,面瘫 4个月后行面神经减压术,晚期药物减压、耳聋 39例,有效康复 27例( 69.2%),不良康复 12例( 30.8%).Ⅰ组和Ⅱ组临床康复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 2=7.252 5, P< 0.01).Ⅱ组和Ⅲ组有效康复及不良康复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 2=121.477 9, P< 0.001).结论面瘫程度及失神经支配程度是康复诊断的基本指标,早期面神经减压术是提高康复水平的重要有效方法.

    作者:于何;柳斌;魏宏权;任重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超声药物导入治疗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皮肤受到创伤后局部胶原超常增生与沉积形成的团块,并不断扩大,多伴有明显的疼痛、瘙痒症状.目前对瘢痕疙瘩单纯手术切除极易复发,且由于手术刺激可使病变进一步扩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痛苦较大,长期使用还存在多种副作用;采用单纯在瘢痕皮肤表面擦抹药物疗效不明显.超声波可软化瘢痕组织,促进药物渗透,治疗见效快,无疼痛不适,无侵入性,无电刺激现象,无灼伤,操作简便,治愈率高.

    作者:王俊;汪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胶原材料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胶原是组织构建和组织重建的重要材料,在外科应用的生物聚合材料中,胶原是目前研究热门的材料之一.介绍近 10年胶原作为缝合材料、溃疡、烧伤、骨组织、心瓣膜、血管、食道和气管等修复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情况 ,以及胶原作为皮肤替代品在培养皮肤细胞支持物、胶原真皮和复合移植皮等组织工程皮肤研究和应用中的前景.

    作者:吴志谷;黎君友;付小兵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

    目的观察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 China Great- Wall Spinal System) 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以探讨其对骨折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18例,并用 X线检查评估 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术后及随访期间拍 X片测定 Cobb角(由术前平均 7.8°到术后平均 1.3°)、椎体成角(由术前平均- 17.2°到术后平均- 3.2°)、上下终板成角(由术前平均- 15.6°到术后平均 3.9°)、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后一次随访按 Frankel分级评估, 4例 A级 Frankel分级无改变,其余均改善 1~ 2级.3例 C级和 4例 D级恢复到 E级, 2例 B级和 3例 C级恢复到 D级, 1例 B级恢复到 C级, 1例 A级恢复到 B级, 4例 A级 Frankel分级无改变,但感觉平面有所下降.结论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 CGWS)能有效减轻胸腰骨折后的脊椎移位 ,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作者:邵增务;杜靖远;杨述华;郑启新;王洪;刘勇;廖翔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促凋亡基因bak及其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 bak及其在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中的表达与意义,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临床康复意义.方法采用兔抗人 Bak、 Bax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结果在 99例星形细胞瘤中 Bax阳性反应 62例( 62.6%), Bax阳性反应 60例( 60.6%) ,在 10例用于对照的正常脑组织中, Bak阳性仅 1例( 10%), Bax阳性 2例( 20%).Bak、 Bax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均强于正常对照组 (P< 0.01,χ 2=6.80);二者在Ⅰ和Ⅱ、Ⅱ和Ⅲ、Ⅲ和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相互间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05,χ 2=3.49);但在 50例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WHOⅠ~Ⅱ级)中明显均强于 49例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WHOⅢ~Ⅳ级)中的表达 (P< 0.01,χ 2=7.71).结论促凋亡基因促凋亡基因 Bak及其 Bax在大部分星形细胞瘤中有不同程度表达, Bak、 Bax可能协同参与星形细胞瘤的凋亡调变,二者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分化有关,其研究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功能损害提供依据.

    作者:陈广生;李青;黄高升;宋宏萍;叶菁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Ⅱ型胶原海绵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动物实验

    目的探讨Ⅱ型胶原海绵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成年纯种新西兰兔 24只, 48侧膝关节,在股骨滑车面钻孔为直径 5 mm、深 3 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左侧为 A组,在缺损区内完全填充Ⅱ型胶原海绵,右侧为 B组,缺损区空白对照.术后 12周内,每双数周对缺损修复情况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Ⅱ型胶原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修复结果接近正常软骨.结论自行研制的高纯度Ⅱ型胶原海绵组织相容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对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作者:叶惠贞;李斯明;叶春婷;杨小红;黄雪芳;梁佩红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不同含量氯化钙对成骨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为了在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中正确使用氯化钙,研究不同含量氯化钙对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兔髂骨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不同含量氯化钙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接触,然后再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 24 h,观察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形态改变和细胞代谢活性的改变.结果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 0.8 mol氯化钙接触 20 min以上即可引起细胞代谢活性降低及引起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0.8 mol氯化钙在 20 min之内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0.9 mol氯化钙在 15 min之内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1.0 mol含量氯化钙在 5 min时间之内即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有明显影响.结论 0.8 mol氯化钙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接触 20 min之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大于 0.8 mol氯化钙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接触 15 min以上即有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曹强;毛天球;顾晓明;杨维东;雷德林;赵丽君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沙樱桃煎剂对肿瘤瘤体缩小和免疫功能增强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樱桃煎剂对 Hep,肿瘤瘤体缩小率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接种 Hep瘤细胞, 24 h后口服沙樱桃煎剂或结合 5- FU,对 Hep肿瘤的瘤体缩小率以及免疫功能进行测定.结果沙樱桃煎剂 10 g/(kg@ d)或结合 5- FU[100 mg/(kg@ d) ]口服后,对 Hep肿瘤的瘤体缩小率分别为 31.05% 和 49.10%;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免疫器官的重量及血清溶血素生成值均有明显的提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F=468.17, 72.42, 90.77, 65.17).结论沙樱桃煎剂具有提高 Hep肿瘤瘤体缩小率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魏克强;俞发荣;连秀珍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3和Smad7 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KFB) Smad3,7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用放线菌酮( CHX)和放线菌素 D预处理 KFB,以分别阻断 KFB内源性蛋白质的合成及 mRNA合成.采用逆转录 PCR法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Smad3,7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 CHX预处理后, KFB的 Smad3 mRNA表达轻度上调,并完全抑制了 TGF-β 1对 KFB Smad3 mRNA的下调作用,而 CHX预处理对 KFB的 Smad7 mRNA表达及 TGF-β 1上调 Smad7 mRNA的作用并无明显影响.经放线菌素 D预处理后,随 TGF-β 1作用时间延长, KFB的 Smad3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 TGF-β 1对 KFB Smad3 mRNA表达的调控过程可能还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的参与;但对 Smad7 mRNA表达的调控则不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参与, KFB细胞中的 Smad7可能也是活化的 Smads的直接靶基因.

    作者:杨力;柴玉波;李荟元;郭树忠;韩岩;汤苏阳;张琳西;舒茂国 刊期: 2003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