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晖;石正奇;岑旭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能够很好地检测和描述反映特定试验状态的激活变化的脑区.fMRI产生的激活图描述大脑不同区域在特定任务期间或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所参与的平均程度.通过分析fMRI数据,还可观察广泛分布的神经系统成分在完成特定功能时是如何配对的.这些不同区域组织的相互关系及整合性能就是功能连接.功能连接是根据对各脑区间活动的关系测量计算而来,可以进一步分为无向的功能连接及有向的效应连接,前者计算空间远距离脑区间的时间同步性,后者则计算某一处神经元集合(脑区)对其他神经元集合(脑区)的因果作用.
作者:陈文利;白洁;王毅;丁里;Jing-Huei Lee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一直以来,CT成像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T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会给肺部疾病的诊疗带来巨大变革.目前,能量成像作为一种崭新的CT成像技术开始走进临床工作,1973年CT的发明人Hounsfield在对CT的描述中提到用多个能量点成像以对物质的组成进行区分和定性;而能量CT成像的发展经历了双能减影和能谱成像两个阶段.
作者:包如意;李梦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胆管囊腺瘤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瘤的临床表现和CT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肝胆管囊腺瘤患者,男1例,女2例.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不适,1例出现发热、黄疸;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1例CA199轻度升高.1例病灶位于肝左叶,2例位于肝右叶,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结论 肝胆管囊腺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李林;陈育文;王方明;敖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使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与标准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使用滤过反投影法(FBP)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 采用256层螺旋CT,选取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对于心率≤65次/min的患者采用前瞻性门控扫描方式,心率>65次/min的患者采用回顾性门控扫描方式.将12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式下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低剂量组均使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行图像重建,常规剂量组均使用FBP行图像重建.将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分为9个节段评价,采用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图像质量、噪声和有效剂量(ED)测量记录用于图像评价.结果 回顾性门控扫描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ED分别为8.29±1.22和4.29±1.22,低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剂量降低了49%(P<0.01);前瞻性门控扫描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ED分别为3.03±0.53和1.40 ±0.13,低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剂量降低了54%(P<0.01);回顾性门控扫描方式和前瞻性门控扫描方式下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图像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及降主动脉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iDose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苟文静;刘士远;于红;李琼;陈如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老化过程中胼胝体不同区域的弥散特性可能的变化特点,以期有助于脑老化机理的研究,为后续疾病状态下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28名健康中老年人间隔5年进行两次头颅磁共振扫描,将胼胝体作为研究对象.间隔5年分别进行头颅磁共振扫描,分别在胼胝体嘴部、膝部、前1/3处、后1/3处、压部设感兴趣区(ROI)提取各扩散张量量化指标[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λ1、λ2、λ3、线状各向异性(CL)、球形各向异性(CS)、面状各向异性(CP)、AR、VR值].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各ROI诸扩散张量量化指标的纵向变化特点.结果 胼胝体膝部部分扩散张量量化指标值(λ3、CS、VR值)在5年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4个ROI所有测量扩散张量量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ROI FA、ADC、λ1、λ2、CL、CP及AR值等在5年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有助于探究老化过程中胼胝体不同区域的微结构变化特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高燕军;王静;邬小平;马鸣岳;刘红生;杨军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乳腺肉瘤的X线和B超特征,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乳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X线、超声征象.结果 8例乳腺肉瘤中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血管肉瘤各1例,低度恶性腺肌上皮瘤2例,恶性淋巴瘤4例.X线表现为孤立性类圆形或分叶形肿块、融合团块或弥漫性浸润,超声为不均匀低回声肿块,大部分形态不规则,血供丰富.结论 乳腺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为非特征性,与叶状肿瘤、黏液腺癌等边界清楚的实性病灶的鉴别有一定的困难,对可疑病灶行切除活检非常必要.
作者:张玲;廖昕;徐维敏;文婵娟;陈卫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前瞻性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MRI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继发阻塞性肺实变中的价值,并与PET/CT比较.方法 对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8 ~71岁,平均49岁)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并符合纳入标准条件的患者行MRI胸部扫描,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及DWI扫描.在T2WI及DWI图上测量肿瘤与阻塞性肺实变区的信号值及背景噪声值,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相应的ADC值,计算T2WI及DWI上病变区(肿瘤及阻塞性肺实变)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测量ADC图上病变区(肿瘤及阻塞性肺实变)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for Windows(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及统计分析.对常规T2WI及DWI-MRI图像的CNR,肿瘤与肺实变区域的平均ADC值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平均ADC值的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伴阻塞性肺实变的不同病理类型的中央型肺癌:(1)瘤体与阻塞性肺实变均能在DWI及PET/CT图像上区分开,其中5例在常规T2WI上不能区分;(2)DWI的CNR显著高于常规T2WI(P< 0.0001);(3)瘤体在DWI上呈明亮高信号,继发的阻塞性肺实变信号较低;(4)瘤体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其继发阻塞性肺实变的平均ADC值[(1.83±0.58) mm2/s vs(2.90±0.26)mm2/s] (P< 0.0001);(5)小细胞肺癌的ADC值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和腺癌(P< 0.0001).结论 由于可以提供常规T2WI不能反映的信息,DWI-MRI可用于鉴别中央型肺癌和继发阻塞性肺实变,其中ADC值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辅助诊断参数.随着DWI-MRI的进一步发展,有望成为PET/CT的一种可替代检查方法.
作者:杨蕊梦;罗良平;李龙;魏新华;刘灶松;江新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碘海醇在新生儿消化道造影检查中对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消化道畸形而无法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的31例患儿采取口服或胃管给碘海醇的方法行消化道病变的检查.结果 消化道畸形26例(3例食管闭锁,2例食管裂孔疝,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例十二指肠闭锁,6例环状胰腺,3例肠旋转不良,2例空肠闭锁),3例吞咽功能紊乱,2例特发性胃扭转伴胃食管返流,其中手术26例.结论 口服碘海醇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拓宽消化道检查的范围,弥补消化道钡剂检查的不足,是一种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的方法.
作者:李京恩;盛茂;王琪;郭万亮;刘玉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于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支气管动脉(BA)解剖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136例患者的动脉期CT增强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获得BA三维重组图像并将其分为6型,同时了解BA起始端的三维定位信息.结果 BA共计显示358支,其中右BA 188支,左BA 170支.R1L1型者占50.0% (68/136),R2L1型者占24.3% (33/136).在BA的解剖分型中,右BA常见于Ⅰ型(77/188,41.0%);左BA多见于Ⅳ型(110/170,64.7%).100% (77/77)Ⅰ型,59.3%(32/54)Ⅱ型和100% (9/9)Ⅴ型BA起源于胸主动脉右壁,83.3% (40/48)Ⅲ型和56.4% (62/110)Ⅳ型BA起源于胸主动脉前壁.BA胸主动脉起始端位于气管隆突上下2 cm范围内者占85.6% (255/298).结论 BA的CT解剖分型结合其胸主动脉起始端的三维定位信息,对介入放射医师快速准确地实施BA介入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周金亮;龚建平;钱铭辉;张伟;张博;蔡武;亓昌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特征与临床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HOD患者的MRI表现,原发病变为脑干出血6例,脑干梗死3例,脑干挫裂伤1例,脑干脑炎1例,小脑出血4例,小脑肿瘤1例.16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扫描,其中10例加做扩散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结果 MRI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橄榄核体积增大或无明显变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上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上呈稍高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无异常信号,对出血病灶显示好.与原发性病变发生同侧HOD 6例,发生对侧HOD 4例,发生双侧HOD 6例.结论 MRI能非常清楚地显示下橄榄核的变性改变,但需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与体征才能对HOD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张岚;程敬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为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基底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斜坡入路解剖观测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结果 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25.47±3.65) mm、(3.46 ±0.46) mm,标本解剖的长度和外径分别为(28.52±3.45) mm、(4.52 ±0.24) mm,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正位、侧位血管直径分别为(3.46±0.46) mm、(3.12±0.31)mm,血管横径与前后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内腔呈椭圆形.基底动脉的穿支细小、密集,从基底动脉后外侧壁发出后直行进入脑实质.男、女性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长度、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较女性的基底动脉长,直径粗.结论 基底动脉的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对照观测对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防止术后穿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晓红;李晓鹏;李培;付升旗;范锡印;牛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CT表现.结果 (1)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9例,其中多发实变5例,多发肿块结节合并间质性改变3例,多发磨玻璃影1例;(2)实变影11个病灶,均见扩张“空气支气管征”,3例跨叶分布;结节共41枚,其中分叶34枚,边缘模糊31枚,胸膜下分布27枚,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11枚,“细支气管征”或“空泡征”28枚;肿块9枚,均为分叶状,边缘模糊7枚,“空气支气管征”7枚.结论 肺MALT淋巴瘤常表现为两肺多发实变、结节和肿块,扩张“空气支气管征”对诊断有提示意义;多发分叶状肿块和跨叶分布的实变,多发的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伴“细支气管征”或“空泡征”的分叶状结节,应考虑MALT淋巴瘤的可能.
作者:周卫平;昝星有;陈宏伟;庄乃君;刘垚;姚选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胎儿胸部发育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产前超声发现胎儿胸部发育异常者行MRI检查,分析胎儿胸部发育异常的MRI表现.结果 11例中肺发育不良1例,先天性膈疝3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5例,肺隔离症2例.产前MRI检查对于得到随访结果的9例胎儿均诊断正确.结论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及大视野的优点,且不受羊水量多少的影响,对于胎儿胸部发育异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产科胎儿超声检查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
作者:唐雯娟;虞凌明;张军;韩燕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患者男,43岁.突发发热、左侧胁腹痛,进行性加重,既往无类似症状,无腹部创伤、结缔组织病、血管炎、感染和炎症.高血压病史4年,高时约170/120 mmHg(1 mmHg=0.133 kPa),平日服用降压药.体检:体温38.5℃,血压150/95mmHg,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左脊肋角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其父3年前死于高血压脑出血.肾动脉CTA:左肾动脉开口位置略低于右肾动脉,左肾动脉中远段增粗,内见长约2.1 cm低密度线样影,将肾动脉分为真、假两腔,夹层延伸至左肾动脉前支起始处,前支腔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充盈缺损,左肾中下部肾组织低灌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左肾动脉夹层和部分肾梗死.
作者:齐琳;毛定飚;滑炎卿;沈岚;陈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超声(uS)、CT、MRI在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同时做过US、CT、MRI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影像表现,以临床影像综合诊断为参考标准,将其分为脂肪肝组(41例)和非脂肪肝组(88例),以比较两组分别用US、CT、MRI3种检查方法对肝内局灶性病变数目的检出率.结果 US对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2.50%、70.97%(P=0.003);CT对两组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0%、85.71% (P =0.002);MRI对两组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8.75%、87.56%(P=0.780).结论 MRI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且不受脂肪肝背景的影响,而US和CT在脂肪肝背景下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均受到影响.
作者:李园园;吴嗣泽;李继振;朱志清;苑克慧;林小弟;李小华;李韩建;涂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外周带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外周带前列腺炎及2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及MRS资料,计算T2WI低信号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比值,比较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CC/C比值差异;同时以对侧正常区的波谱曲线作为参照标准,比较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波谱曲线的异同.结果 前列腺癌CC/C比值为3.0±2.48,前列腺炎CC/C比值为5.2±7.0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06).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MRS曲线均表现为枸橼酸盐(Cit)峰明显下降,但前列腺癌胆碱(Cho)峰明显升高,而前列腺炎Cho峰无明显变化.结论 CC/C比值在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中的价值不大,而Cho峰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Cho峰越高,前列腺癌可能性越大.
作者:徐正道;张同华;陈建新;胡翼江;蔡惠芳;王兆平;李玉洁;严俊;缪惠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CT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36例肺癌患者术前的CT和DWI资料,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对CT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对MR图像运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测量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值.计算CT和DWI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对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转移性胸部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值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0.000).CT诊断肺癌胸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62.1%、72.2%、59.3%、74.7%和67.9%,DWI分别为59.8%、87.4%、77.6%、74.8%和75.7%,DWI的诊断效果与CT未见明显差异(P =0.202),但特异性明显高于CT(P =0.004),准确性稍高于CT(P =0.080).结论 DWI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对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作者:贺伟;徐金萍;周新华;贺文;过丽芳;谢汝明;吕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梗阻及肾盂积水.输尿管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4例,双侧1例.X线表现为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和狭窄;在CT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楚或模糊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MRI表现为T1WI上高信号、T2WI上为低信号的结节或肿块.结论 CT和MRI可显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CT和MRI优于X线.
作者:沈岚;齐琳;吴昊;毛定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显微线圈及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扩散加权成像(3D-PSIF-DWI)在腮腺肿瘤术前面神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以手术所见作为标准,比较12例腮腺肿瘤利用4 cm显微线圈联合3D-PSIF-DWI及头颈线圈常规MRI,面神经腮腺段与肿瘤关系的情况显示率及与手术符合率.结果 显微线圈和3D-PSIF-DWI面神经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颞面干分支、颈面干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3.3%、75%、41.7%、50%,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而头颈线圈常规MRI平扫均未见面神经腮腺段的显示,增强扫描25%显示面神经腮腺段主干,均未见分支显示.结论 显微线圈和3D-PSIF-DWI能清晰显示面神经腮腺段及主要分支与肿瘤的关系,可以用于腮腺肿瘤术前评估.
作者:洪桂洵;周宙;饶良俊;李树荣;初建平;杨智云;孟悛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对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的14例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资料,并与手术及胃肠镜或胶囊内镜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肠管不同程度扩张14例;肠壁增厚14例;肠腔液体CT值为3~12 HU,平均约7.1 HU;腹腔积液并肠系膜水肿11例;肠系膜结节9例.肠淋巴干返流8例;腹膜后或胸壁淋巴管扩张、增生及返流14例.结论 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可显示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其肠道及肠道以外的淋巴管病变范围和程度,并可同时显示其继发病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魏海亮;陈孝柏;张建梅;宋建美;张春燕;段永利;赵君;傅岩;常鲲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