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淋巴瘤一例

刘景旺;许美;李健

关键词:胆囊壁, 实验室检查, 血流信号, 上腹疼痛,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局限性, 肌紧张, 胆囊癌, 肠鸣音, CA19-9, 浊音, 阴性, 移动, 阳性, 体检, 皮肤, 间断, 患者, 巩膜
摘要:患者男,58岁.间断上腹疼痛1年,加重7天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甲胎蛋白(AFP)<25ng/ml,CA19-9 0.5 ng/ml,癌胚抗原(CEA)1.2 ng/ml.超声:胆囊底部壁局限性增厚,厚处约1 cm,增厚的胆囊壁内见血流信号.考虑胆囊癌.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2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PAH的患者及48名肺动脉压力正常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H组和对照组CT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37±0.51)cm、(2.58±0.26)cm.主肺动脉直径≥2.9 cm诊断PAH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7.5%、85.7%、87.5%.主肺动脉直径与PAH的程度呈正相关(r=0.68).PAH组及对照组的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分别为1.06±0.16、0.82±0.13,主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分别为1.34±0.22、1.01±0.1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A诊断PAH的准确性为85.7%.结论 CTPA可准确诊断PAH,并为病因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李莉;郭应林;刘白鹭;钟蕊;李宏军;王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胆囊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58岁.间断上腹疼痛1年,加重7天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甲胎蛋白(AFP)<25ng/ml,CA19-9 0.5 ng/ml,癌胚抗原(CEA)1.2 ng/ml.超声:胆囊底部壁局限性增厚,厚处约1 cm,增厚的胆囊壁内见血流信号.考虑胆囊癌.

    作者:刘景旺;许美;李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雷帕霉素局部缓释对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壁及其T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局部缓释对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血管壁及凝血因子TF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采取外膜给药(以pluronic F-127为药物释放载体),分别在损伤后15天、30天观察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局部缓释对新内膜增生、血管重塑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损伤后血管壁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进行评估.结果 损伤后15天及30天,雷帕霉素高(600μg/100μl)、低(300 μg/100μl)浓度实验组新生内膜厚度与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及狭窄率等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损伤后15天高浓度组及损伤后30天高、低浓度组出现内、外弹力膜围绕面积缩小(P<0.01).高、低浓度实验组中膜厚度与面积在损伤后15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损伤后3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后15天及30天雷帕霉素高、低浓度实验组新生内膜T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膜TF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帕霉素局部缓释可以有效地抑制新生内膜增殖,但同时具有负性重塑效应及增加新生内膜TF的表达,其中新生内膜TF表达的增加可能成为迟发性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鄂亚军;贺能树;范海伦;李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进展

    在肝癌的局部治疗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一些小肝癌的治疗,效果良好.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程短等优点.笔者现就其进展作一综述.1 RFA治疗肝癌的历史在RFA的历史上,首先使用的是单电极消融针,每次RFA所消融的范围约为1.6 cm.

    作者:阚雪锋;郑传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320排容积CT上腹部一站式检查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在全上腹部器官扫描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96例患者注射对比剂后,利用Toshiba 320排CT进行上腹部容积扫描.将数据导入Toshiba体部灌注软件对全上腹部器官进行灌注分析,同时选择佳时相重组平扫、增强各期图像,重组动脉CT血管造影(CTA)、静脉及门静脉CT静脉成像(CTV).并分组对一站式检查进行辐射剂量分析.结果 89例获取良好的平扫及多期增强容积图像、动态DSA图像、门静脉CTV以及全上腹部低剂量灌注图像.连续动态成像提示动脉期成像佳时间点分布于19~22 s之间,门静脉佳成像时间点分布于33~36 s之间.其中发现合并或单发血管病变累计57处;发现合并或单发上腹部器官异常灌注72处;剂量对比发现辐射剂量轻度增加.结论 320排容积CT上腹部一站式检查可以动态观察所有脏器平扫至增强各期血流灌注情况,同时对病灶本身、整个脏器及邻近脏器灌注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能排除个体差异影响,准确选择佳时相显示动脉、静脉系统血管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真正实现了上腹部一站式容积扫描,对于上腹部病变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杜飞舟;顾明;关静;李建浩;蒋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正常人海马短回波1H-MRS 0.5~2.05ppm区域特征性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人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0.5~2.05 ppm区域特征性,为明确海马自身是否存在脂质(Lip)进行初步研究,并对0.9 ppm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资料与方法选择9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短TE(20 ms)激励回波采样模式(STEAM)序列对左侧海马行单体素MRS采集,感兴趣区大小约15 mm×15 mm×20 mm,并选择同侧大脑皮层作为对照研究.再采集体素周围6个方位预置饱和带,并使用LCModel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9名志愿者的海马及大脑皮层MRS 0.5~2.05 ppm区域均获得稳定的优质谱线.海马MRS 1.2~1.4 ppm区域均出现恒定的双峰改变,而仅2名志愿者大脑皮层MRS出现此现象.0.9 ppm代谢物浓度,海马和大脑皮层分别为(4.11±0.88)mmol/L和(4.65±1.18)mmol/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马和大脑皮层MRS 1.2~1.4 ppm区域出现隆起共振峰,可能由自身含丰富Lip所致,且在大脑皮层存在显著个体性差异.获取海马0.9 ppm代谢物浓度将有利于海马相关性疾病的研究.

    作者:徐志锋;潘爱珍;肖叶玉;沈智威;庞丽;成小芳;郭秀琴;吴仁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TA显示胃周动脉及其变异在胃癌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显示胃周动脉及其变异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连续67例经胃镜活检证实或高度怀疑胃癌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在患者服用产气粉和水(500~1000 ml)充分扩张胃后经静脉用压力注射器以3~4 ml/s的流率团注碘对比剂100 ml(碘必乐或碘普罗胺370),采用Bolus-Tracking追踪触发技术行三期增强扫描.在CT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和大密度投影(MIP)重组CTA以显示胃周血管影像,重点分析变异动脉对手术方案的抉择与实施的影响,并与手术发现比较.结果 67例胃左动脉(LGA)均被显示,胃右动脉(RGA)的显示率为52.24% (35/67).CTA显示12例胃周动脉变异.其中61例实施手术治疗,CTA获得的血管解剖信息与手术所见取得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CTA能显示胃周主要动脉及其解剖变异,特别是与胃癌原发灶解剖密切相关并对手术实施有影响的血管,附加的CTA可以提高胃癌CT检查的成本效益比.

    作者:朱进;刘特;凌人男;龚静山;徐坚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8例神经鞘瘤患者的CT与MRI表现,重点观察病变所在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占位效应.结果 21例咽旁间隙肿块均边界光滑,包膜完整,可见坏死囊变区,体积多较大(长径多>4 cm),占位效应明显.其中13例多形性腺瘤均来源于腮腺深叶,突向咽旁间隙生长,同侧咽旁间隙受压变窄,向内移位,呈裂隙状位于肿块的内前方,茎突受压向内后方移位.8例神经鞘瘤,肿块与腮腺深叶分界清楚,可见脂肪间隙.结论 生长在咽旁间隙的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较难,鉴别诊断需依靠肿块所在位置、与腮腺的关系及其周围结构如咽旁间隙脂肪和茎突的移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吴芹;陈燕萍;徐嬿;刘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双肾与胰腺慢性炎性肉芽肿MRI表现一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双肾与胰腺慢性肉芽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对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双肾与胰腺慢性肉芽肿MRI表现包括形态、信号及强化特点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资料与其他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采用梯度回波T1 WI、快速自旋回波T2 WI平扫、梯度回波T1 W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双肾为多发局灶性病变,部分见囊变区.胰腺弥漫性肿大.均呈长T1、稍短T2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逐渐强化.结论 通过对双肾与胰腺慢性肉芽肿的MRI表现分析,结合临床资料与其他影像学表现,可加深对腹腔脏器肉芽肿性病变的认识并与肿瘤性病变进行鉴别.

    作者:杨沛钦;郑晓林;方学文;梁满球;曾仲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胸腔巨大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一例

    患者男,46岁.因左下腹疼痛行B超检查发现左胸腔肿块,无发热、咳嗽,活动时有轻微气急.体检:左下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125升高(达71.9 U/ml),余无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示左侧胸腔见大小约14.5 cm×21 cm实性肿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病灶内少许血流信号.

    作者:杨君;史河水;李惠珍;邓先波;易孝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氮气中毒性脑损害一例

    患者女,26岁.因吸入大量氮气昏迷入院.经抢救后苏醒,治疗1周后感头昏、头痛、四肢无力,遂行MRI检查.MRI平扫示:双侧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像上呈稍高信号(图1、2).其余未见异常.讨论氮气中毒性脑病主要是氮气与氧气竞争性结合血红蛋白,氮合血红蛋白造成氧合血红蛋白大量减少,形成脑组织急性缺血性损害[1].

    作者:陈世贵;王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利用神经血管线圈评价颈动脉出血斑块、纤维斑块与破损斑块的关系

    目的 利用神经血管线圈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出血斑块、纤维斑块及破损斑块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选择在我院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52例,利用头颈部神经血管线圈,通过头颈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斑块部位双反转恢复(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DIR)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T1 WI和T2 WI判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有无破损、斑块内出血及纤维成分,将斑块破损组和无破损组内的出血、纤维斑块数量分别行x2检验,判断两组内的出血、纤维斑块数量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52例中,检测出颈动脉狭窄部位85处,出血斑块18处,纤维斑块54处,破损斑块26处,斑块破损组和无破损组内出血和纤维斑块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血斑块伴发斑块破损概率大,纤维斑块伴发斑块破损概率小,DIR TSE序列可以判断出血斑块和纤维斑块,并有效预测斑块的破损.

    作者:陈军;狄玉进;张岩峰;布春青;李淑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以肺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血友病一例

    血友病临床并不少见,多以外伤后四肢软组织深部血肿和关节积血为常见,而发生于肺部少见,以肺出血为首发症状者更罕见.笔者遇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7岁.平素体健,因晨练突然晕倒、四肢抽搐而人院.体检:急性病面容,双肺呼吸音粗糙,脉搏11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55/83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郑雷;李萌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面部表情识别任务脑活动性别差异的fMRI研究

    目的 检测与面部表情识别相关脑区的激活部位及特点,分析其性别间差异.资料与方法采用GE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22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1名,年龄26~37岁)行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实验任务为事件相关设计的负性、正性及中性面部表情图片识别.采用SPM5软件进行fMRI数据预处理和统计分析.观察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素所在的脑区及其MNI坐标,记录激活区的激活强度.并记录志愿者执行任务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结果 男性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明显快于女性(P<0.05);判断正确率无性别间差异(P>0.05).识别正性表情时,女性相对于男性(女-男)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左侧前额皮层背外侧(BALI)、两侧顶下小叶(BA39、40)、左侧颞下回(BA38)和右小脑;男性相对于女性(男-女)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前额皮层外侧面(BA6、10、44)、两侧楔前叶(BA7、19)、左侧颞上回(BA42)、两扣带回后部(BA24、30)、左海马旁回(BA30)、两小脑后叶和左尾状核.识别负性表情刺激时,女性相对于男性(女-男)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两侧前额皮层背外侧(BA9、10、47)、两额叶内侧面(BA9)、右楔前叶(BA7)、左楔叶(BA18)和两侧小脑.男性相对于女性(男-女)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左中央旁小叶(BA6)、左运动前区(BA6)和左尾状核.结论 正性表情刺激时额叶激活存在偏侧化现象,男性以右侧激活为主,女性以左侧激活为主;负性表情刺激时女性额叶及小脑激活更明显;面部情绪处理中男性更易激活运动相关脑区.

    作者:许刚;么喜存;张权;张云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诊B超辅助下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治疗及护理

    目的 探讨急诊B超辅助下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急诊行B超辅助定位下经皮肝穿曲张静脉栓塞(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s embolization,PTV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 11例均积极术前准备,在B超辅助定位引导下一次穿刺成功,栓塞治疗后,均经造影确认曲张静脉消失.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预防及处理并发症,加强疼痛、饮食护理.所有患者均出血停止,血压回升至>90/60 mmHg(1 mmHg=0.133kPa).11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介入手术前后肝、肾及凝血功能对照显示,手术后白蛋白较手术前有升高,经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肝、肾功能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手术后较手术前有改善,但经配对资料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B超辅助定位下行PTVE,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缩短了操作时间.为控制出血、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经观察并发症少,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通过加强护理进一步巩固了PTVE的疗效,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张焱;郭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婴儿肌纤维瘤病一例

    患儿男,4个月14天.出生后发现左耳后肿块并逐渐增大4个月余.体检:左耳廓后方可触及一大小约3 cm × 3 cm的质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压之哭闹.左耳廓受压外突,耳甲腔隆起,外耳道通畅,鼓膜无充血.

    作者:陈超;杨兴惠;林隆;马晓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5T MR兔坐骨神经在体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1.5 T MR兔坐骨神经在体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纤维束示踪的可行性及优化参数.材料与方法采用400 s/mm2、1000 s/mm2、1400 s/mm2 3个不同b值对1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在1.5 T MR上行32方向DTI及纤维束示踪,测量并比较在不同b值下纤维束数量、平均长度、总像素、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大本征向量(λ1)、图像的信噪比(SNR).结果 b=1000 s/mm2时神经纤维束得以较好显示,纤维束走行与兔坐骨神经解剖一致.b=1000 s/mm2时纤时维束数量、平均长度和总像素数量均高于其他两个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个b值下纤维束FA无显著性差异;ADC、λ1和SNR随b值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1.5 T MR兔坐骨神经在体DTI纤维束示踪是可行的,b=1000 s/mm2时纤维束示踪图像质量高.

    作者:孙翀鹏;许乙凯;李新春;陈顺;陈妙玲;陈镜聪;何建勋;伍筱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T诊断蛔虫性肠梗阻一例

    患者男,57岁.以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入院.患者一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伴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物为非喷射状,开始为胃内容物及蛔虫3条,之后为胃液,无咖啡样物.体检:患者全腹饱满,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压痛阳性,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明显肿物;腹部叩诊鼓音,可闻及肠鸣音活跃,伴气过水音;双肾区无叩击痛.持续胃肠减压治疗2天后无明显好转.

    作者:杨鸿兵;李三保;刘晓华;王醒红;王山林;李东生;唐光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数字化钼钯X线与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与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和5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应用数字化乳腺机行乳腺内外侧斜位、头尾位摄片.采用GE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线圈,DWI b值分别为400 s/mm2、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测量病灶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钼钯X线发现钙化灶36例,其中乳腺癌16例.4组b值乳腺癌及良性病变,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b=1000 s/mm2时,曲线下面积(AUC)大,诊断价值高.以ADC值为1.23×10(-3)mm2/s作为诊断阈值与钼靶进行比较,乳腺钼钯把X线发现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8%、67.7%、54.3%、69.8%;DWI分别为90.0%、59.4%、56.3%、91.1%.结论 DWI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但乳腺X线摄影可以很好地显示钙化灶,两者结合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白伟;陈自谦;叶友强;刘耀;彭德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成人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成人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影像和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患者MRI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1例MRI表现类似脑膜瘤征象:实质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宽基底与脑膜接触和均匀强化;又有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特点: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伴多房小囊变,DWI高信号;室管膜强化提示脑脊液播散.另1例囊实性病变类似胶质瘤,但实质部分T2接近等信号,有微囊和明显均匀强化,又类似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两例病理均见肌母细胞和细胞丰富能解释等T1、等T2信号和DWI高信号;血管增生明显从而强化显著;灶性坏死易见类似胶质瘤,因此,MRI表现基本能反映病理学变化.结论 成人颅内幕上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MRI表现类似于髓母细胞瘤、PNET、性胶质瘤及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但成分更混杂、更具中枢神经系统播散潜力为本病特点,发生在幕上、多发可能有助于本病定性诊断,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朱才娣;肖新兰;尹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