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

孔令波;徐金峰

关键词:袖套式, 包皮环切术, 术治疗, 包皮过长, 阴茎头, 包茎, 现报道如下, 术后并发症, 医学知识, 疗效满意, 尿道口, 包皮口, 粘连, 危害, 外露, 术式, 普及, 患者
摘要:包皮口狭窄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使包皮不能上翻外露阴茎头者称为包茎;将包皮覆盖于全部阴茎头和尿道口,但仍可上翻者称为包皮过长.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包皮过长和包茎的危害已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包皮环切术式在不断改良和提高.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9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下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因起病隐袭,病程长,颅脑外伤轻微而致临床表现各异,病初往往误诊,经头颅CT多可明确诊断.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有助于病情恢复.我科2001年元月~2004年12月在CT引导下微创治疗30例,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报道如下.

    作者:谭钦峰;闫福岭;张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上矢状窦起始段及其桥静脉属支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上矢状窦与其它硬脑膜静脉窦之间吻合的意义.方法:观察3例新鲜胎儿及婴儿尸体头部制作ABS铸型标本,15例湿性成人尸头标本的上矢状窦起始段形态及注入该部位桥静脉的支数、管径及其与周围其它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吻合情况.结果:上矢状窦起始段的前端均为闭锁端,起始段长度为(10.9±1.0)cm,由前向后逐渐变宽,注入上矢状窦起始段的桥静脉多位于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左侧和右侧分别为(6.4±4.2)支和(5.6±3.4)支.上矢状窦通过大脑中浅静脉与海绵窦的吻合.结论:上矢状窦管腔内横穿小梁和纤维索以及桥静脉的锐角逆行注入是血栓形成的形态学和血液流变学基础;上矢状窦借大脑中浅静脉与海绵窦的吻合是保证上矢状窦的静脉血回流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作者:焦轶;韩卉;陶伟;庞刚;朱友余;张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金属胆道支架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金属胆道支架置入结合肿瘤区域化疗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中,42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后支架置放术,另4例行经腹胆道支架置放术.支架置放术后,36例采用皮下埋置化疗泵化疗药物注射,8例采用分次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结果:经PTCD成功后支架置入成功率95.2%,经腹支架置入成功率100%.结论:金属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高,手术损伤,支架通畅率高,结合肿瘤区域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徐兵;魏定夏;张桂凌;田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治与预防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方法:手术修复26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其中16例行一期修复术,另10例行二期手术治疗.结果:一期手术16例治疗效果满意,二期手术10例中出现并发症2例.结论:对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早期手术效果良好;熟悉解剖、规范手术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相银;李玉欣;王自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附150例报告)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并发症产生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结合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50例.结果:治愈127例,出现并发症23例65例次.随访1a,除4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例真性尿失禁外,余145例经治疗均愈后良好.结论: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疗效可靠,但基层医院开展此术式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高.究其原因,一是患者就诊较晚,且多为急诊入院,前列腺体积较大;二是医生经验不足,解剖不熟悉.

    作者:杨培刚;周国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盂加肾后唇实质段间线切开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内型肾盂并发巨大鹿角型肾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肾盂加肾后唇实质段间线切开取石术治疗24例25侧巨大鹿角型肾结石.结果:本组手术顺利取尽结石者22例23侧肾,术后肾内残留小结石(直径<5mm)2例,经ESWL治愈.随访3个月,25侧术肾功能良好.结论:该术式不阻断肾蒂,操作简单,出血少,取石干净,对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巨大鹿角型肾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章学泉;许慧峰;夏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兔后腔静脉血栓形成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兔后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对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兔55只,随机分血栓形成组(T组)、假手术组(S组)、正常对照组(N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天采静脉血行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CD62p在T组1、3、7、14、28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34)%、(1.27±0.50)%、(2.57±0.45)%、(1.13±0.6)%、(0.29±0.11)%,CD63的阳性表达率则为(1.59±0.52%)、(3.53±1.28)%、(2.37±0.45)%、(2.79±1.81)%、(2.21±0.56)%,与S组、N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CD62p和CD63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362,P<0.01).结论:CD62p、CD63是检测血小板活化的敏感、特异的指标,其表达在血栓形成7天内呈显著增高,在7天以后逐渐下降.

    作者:朱礼炜;李晓强;贾伟;桑宏飞;钱爱民;段鹏飞;戎建杰;严金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表面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0.4%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经巩膜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300例,植入单片式PMMA硬质人工晶体.结果:52%(156/300)术中无任何痛感;36%(108/300)有轻微痛感;9%(27/300)术中有痛感,加用奥布卡因点术眼;3%(9/300)术中疼痛,加用球后麻醉.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表面麻醉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垒;蒋宝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可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其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难点与热点.众多研究表明,脊髓内细胞移植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治疗策略,为严重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其中,可用于移植的细胞主要有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嗅鞘细胞等.

    作者:林清;王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人群跟骨测量参数与股骨上段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跟骨测量预测陕西地区老年人群股骨上段骨折风险.方法:我们选取陕西地区老年人群的尸体骨30具,男性16具,女性14具.截取右侧足和右侧股骨上段.足部首先保留软组织.行定量超声跟骨扫描测量,之后解剖跟骨,测量跟骨几何形态.自行设计人体侧方摔倒模型,测试股骨上段的极限强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男性的各项实验指标均高于女性.②跟骨定量超声检查,股骨上段强度与声幅衰减(BUA)的决定系数R2=0.37,回归方程为Y=0.143X-4.43.结论:BUA的回归方程为Y=0.143X-4.43.

    作者:杨石照;陈敏;李浩旭;苏军龙;李保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羊膜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羊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作用,寻求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有效材料和方法.方法:制备椎板切除模型兔60只,依术前随机分组,分别在硬膜外覆盖羊膜(AM组)、几丁糖膜(CHS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覆盖(CON组).于术后2、4、8、12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对标本做大体解剖及组织学观察.结果:CON组暴露的硬膜发生广泛粘连,硬膜外腔几乎消失;AM组和CHS组硬膜外瘢痕稀少,硬膜表面光滑,硬膜外形成潜在腔隙,维持了硬膜外的有效空间.不同时间段三组间粘连度评分以AM组低,CHS组次之,CON组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羊膜能预防硬膜外瘢痕向椎管内延伸,防止硬膜外粘连,是一种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粘连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几丁糖膜亦显示了一定的预防硬膜外粘连作用.

    作者:朱勋兵;潘功平;周建生;肖玉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U型保护罩在上颌中切牙倒置埋伏阻生矫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牙合垫式U型保护罩在上颌中切牙倒置埋伏阻生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手术开窗显露牙冠后,在增隙的同时,在U型保护罩的支持下固定矫治上颌中切牙倒置埋伏阻生21例.结果:在U型保护罩的支持作用下,矫治8~12个月,20例倒置埋伏阻生牙经矫正进入牙列,失败1例.结论: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通过微创手术,在U型保护罩的支持下,用固定正畸技术能排入正常牙列,不需拔除,恢复了牙列的自然完美.

    作者:王德顺;黄全顺;高益林;谢小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2例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38例行腺样体刮匙刮除术.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有效、安全的方法,较传统腺样体刮匙刮除术有明显优越性.

    作者:张劲梅;黄琦;李秋珍;王海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椎管神经鞘瘤手术治疗56例

    发生在椎管内的神经鞘瘤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其发生部位的特殊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不少困难.我院从1997年1月~2002年1月手术治疗神经鞘瘤病人5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新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高内皮微静脉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晚期结肠癌病人的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管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出现大量齿状切迹,细胞膜出现大量指状突起.质膜小泡、Weibel-Palade小体、高尔基复合体减少,线粒体多出现肿胀、扩张,部分基膜不完整.高内皮微静脉管壁内少见淋巴细胞穿越.结论: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导致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能力减弱.

    作者:刘丽;孙杰;周海兵;贺业春;徐玉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局部基因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局部基因疗法能使骨缺损区持续产生内源性BMP-2,从而促进骨缺损愈合,为治疗大段骨缺损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应用前景令人鼓舞.

    作者:李晖;刘丹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造影表现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造影方法及表现.方法:对79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17例,另62例加做股静脉插管造影.结果:79例患者髂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左侧72例,右侧6例,双侧1例;其中髂静脉病变部位近端增宽、密度减低25例,局部狭窄23例,充盈缺损14例,正位造影正常、侧位造影明显狭窄14例,髂静脉闭塞3例.所有患者显示不同程度的股静脉瓣膜返流.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确切和实用的方法.

    作者:郭劲松;李晓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支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介绍支持钢板内固定术在不稳定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治不稳定胫骨平台骨折14例,均经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个月~4a,优良率85.71%.结论:不稳定之胫骨平台骨折应手术治疗,以采用支持钢板行内固定为宜;X线摄片、CT、MRI检查相结合,对骨折情况的全面评价及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孔祥安;郑曙翘;董力军;田小华;阎红旗;朱宏炎;马自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与巩膜外冷凝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12例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与巩膜外冷凝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间接眼底镜下巩膜外冷凝裂孔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12例(12只眼).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白内障一次性摘除干净,10例视网膜复位,复位病例视力不同程度得到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巩膜外冷凝联合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高自清;刘庆淮;谢平;刘肖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隐睾症精索延长的机械性解剖学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隐睾症精索延长的机械性解剖学因素.方法:对169例212侧隐睾进行术中观察,测量精索松解前、后的精索长度,记录隐睾的位置和影响精索延长的机械性解剖学因素.结果:212侧隐睾中,腹腔内睾丸42侧(19.81%),腹股沟管睾丸134侧(63.21%),阴囊上部睾丸36侧(16.98%).全部隐睾之精索外筋膜过短,且隐睾之精索均有周围纤维牵扯,212侧隐睾中有187侧(88.21%)存在腹膜与精索外筋膜粘连.松解前精索长度为(6.2±0.5)cm,松解后精索长度为(9.3±0.7)cm,经方差齐性检验,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除精索血管过短外,精索外筋膜过短、精索周围纤维索牵扯、腹膜与精索外筋膜粘连三者也是影响精索延长的机械性解剖学因素.睾丸固定术恰恰是通过去除这些因素,松解精索,使精索延长,从而达到矫正隐睾的目的.

    作者:刘新福;李欢诚;陈春延;庞家瑜;何国友;吴品林;肖龙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