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吴燕平分期治疗经期延长的经验

左海红;吴燕平

关键词:经期延长, 中医治疗, 分期论治, 吴燕平经验
摘要:[目的]总结吴燕平教授分期治疗经期延长的经验.[方法]分别从病因病机、辨证与辨病结合、分期论治等方面论述吴燕平教授治疗经期延长的经验.[结果]本病病机多为“虚、热、瘀”,与肾和冲任关系密切.根据以上病机,提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西医明确病因,中医辨证论治,分期治疗.用药组方多从脾肾入手,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结论]吴燕平教授采用分期论治,健脾益肾的综合疗法,调整月经周期,调节内分泌,缩短经期,疗效明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雌孕激素及HER-2受体表达在乳腺癌进展中的差异性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及HER-2受体在乳腺癌进展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查找文献,搜集相关论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文献报道显示乳腺癌的ER、PR、HER-2受体表达可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发生改变,可因个体差异而发生动态改变,也可以由于前期的治疗而改变.[结论]乳腺癌原发灶和进展期病灶之间的ER、PR及HER-2受体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有必要重视并重新评估乳癌患者进展痛灶中的雌孕激素及HER-2的受体状况,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厉飞;张喜平;陈道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适当运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疗效为6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作者:龚秀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模型生物学

    [目的]探寻中医学全息论的本质.[方法]从中医承载的哲学元素,推导中医理论统一的哲学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公式,并在人体脏腑演化律及手掌脏腑定位中证明方法的正确性.[结果]任何相对独立的生物结构单元(全息元或全息胚),具有统一的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公式潜在.[结论]传统中医全息论的本质,就是任何生物全息元潜在着统一的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公式.

    作者:王全年;李秀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辛苍汤鼻腔灌洗对哮喘儿童缓解期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辛苍汤鼻腔灌洗对哮喘儿童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136例有鼻部症状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辛苍汤”和生理盐水鼻腔灌洗,隔日1次,疗程2月.在治疗前、治疗间和治疗后检测两组鼻腔灌洗液及血清中IFN-γ和IL-4,比较其差异.[结果]两组间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在治疗中和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及鼻腔灌洗液中IFN-γ水平升高(P<0.05)、IL-4降低(P<0.05).[结论]辛苍汤鼻腔灌洗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外周血及鼻腔灌洗液细胞因子IFN-γ及IL-4水平,具有抑制气道内慢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疗效优于生理盐水灌洗对照组.

    作者:陈伟斌;黄勋;姚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祛瘀法对干燥综合征血清IgG及其BAFF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系统研究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血清IgG参数在SS临床中的意义以及益气养阴祛瘀中药治疗S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比较SS患者76例免疫球蛋白G(IgG)、疾病活动度(SSDAI)、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的差异,分析血清IgG的浓度与ESR、RF、SSDAI的相关性;并将76例SS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益气养阴祛瘀中药治疗)和西药组(羟氯喹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口干、眼干和关节痛)、IgG的浓度与ESR、RF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中药组治疗前后的血清BAFF和IL-10表达水平.[结果]SS患者血清IgG参数与SSDAI、ESR成正相关,尤其与SSDAI相关系数r达到0.545(P<0.01);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口干、眼干、关节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中药组在治疗后对SS患者口干、眼干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IgG、ESR、R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中药组对SS患者血清BAFF和Il-10含量在治疗后有较好的抑制作用(P<0.01或P<0.05).[结论]SS患者血清IgG参数作为评价SS活动性的临床指标有一定的价值;益气养阴祛瘀中药治疗SS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SS患者口干、眼干、关节痛症状,降低血清IgG、ESR、RF,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BAFF和IL-10表达水平相关.

    作者:王新昌;唐晓阳;黄绥心;曹灵勇;李正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β-内啡肽腹腔注射对慢性炎性痛大鼠局部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ND)腹腔注射对慢性炎性痛大鼠的治疗作用,探究其对外周局部致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prostag 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 β)、肿瘤坏死因子-α(ta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完全弗化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炎性痛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β-END腹腔注射组.造模后1~13 d进行β-END腹腔注射,隔日1次.观察热缩腿阈(Thermal-PWLs)变化,检测足爪炎症组织PGE2、IL-1 β、TNF-α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β-END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慢性炎性痛大鼠的痛阈;能显著抑制局部炎症组织PGE2、IL-1 β和TNF-α mRNA表达;能显著降低IL-1 β和TNF-α的蛋白水平,对PGE2蛋白水平有下调趋势.[结论]除了经典的外周阿片受体机制外,β-END外周抗慢性炎性痛作用,可能还与其有效抑制局部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黄垒;方剑乔;蒋永亮;何晓芬;裘晟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上火病因病机初探

    上火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一种人体不适,是人体阴阳失衡出现的内热亢盛症状.从《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所述火热病机及“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到后世刘河间的“六气皆可化火”、“五志化火”,朱丹溪的“相火论”、“气有余便是火”,李东垣的“阴火论”、“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理论和“甘温除热”的治疗法则,王清任“瘀血致热”的发挥,都对应用中医理论来治疗和预防上火疾病有很大的启迪.本文以上火的病因病机作为研究目标,病因分别从外感、内伤、病理产物和其他病因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病机分别从基本病机、系统病机、类病病机、疾病病机和症状病机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以求为临床治疗上火类疾病“审症求因”、“谨守病机”提供参考.

    作者:谢志军;王伟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橙皮苷对脂肪乳剂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橙皮苷对脂肪乳剂灌胃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连续灌胃40d致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连续灌胃给予橙皮苷40d.给药第2、4周各眼眶取血一次,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末次给药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2周及4周后,橙皮苷三个剂量(60mg·kg-1、120mg·kg-1、240mg·kg-1)组大鼠血清TC、LDL-c、AI明显降低,120 mg·kg-1、240mg· kg-1剂量组大鼠HDL-c升高;给药40d后,橙皮苷三个剂量(60 mg·kg-1、120 mg·kg-1、240mg·kg-1)组高脂血症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沉方程K值、卡松屈服应力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且120mg· kg-1、240mg· kg-1剂量作用明显.[结论]橙皮苷60mg· kg-1、120mg· kg-1、240mg· kg-1三个剂量均可调节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血液粘滞状态,且120mg· kg-1、240mg· kg-1剂量作用明显,提示橙皮苷对防治高脂血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雄英;陈素红;吕圭源;胡慧明;陈琦;赵岩;吉星;苏洁;胡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探析

    [目的]分析探讨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的学术思想、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选用,通过临床实例验证该治法的科学性,为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对中医古籍的检索整理,总结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的理论渊源,收集、整理魏品康教授的临证验案、验方,分析其用方、用药及辨证思路与经验.[结果]从痰论治的思想渊源主要来源于《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魏教授根据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建立了消痰祛浊、消痰解瘀、消痰软坚三大治则,以消痰和中方为基础方加减,将治痰理念贯穿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全过程.[结论]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其复发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丹;矫健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客观公认的康复评定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标准的病例数72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西医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针灸和中药,采用MMSE量表及NIHSS量表评定,四周后考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四周后治疗组MMSE量袁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且治疗组降分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系数达97.4%.[结论]针药结合疗法较单纯的基础治疗能选一步的改善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并且疗效安全.

    作者:罗培;方剑乔;马睿杰;陈利芳;董巍;张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范永升教授成人斯蒂尔病中医诊治特色探析

    [目的]探析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特色.[方法]通过多年侍诊,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方法、用药特色等方面出发,整理和分析范永升教授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中医特色.[结果]范永升教授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热疹痹”的新病名,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热毒,痹阻气血.治疗原则初期应疏风清热、解肌透邪;进展期应清热祛湿、解毒通络,或清营凉血、透热转气;恢复期当养阴清热、散瘀通络.选方用药强调清热解毒,注重祛除湿邪,善用和解法.[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特色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作者:包洁;李正富;王新昌;李霄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干预应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予抗菌药物干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0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头孢曲松钠+甲硝唑连续治疗3d为1个疗程,若未痊愈者使用甲硝唑+头孢哌酮/舒巴坦(1∶1)继续治疗;观察组第1疗程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第1疗程结束未痊愈者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继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间、抗菌药所占医疗费用比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抗菌药所占医疗费用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与9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干预应用(合理使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又具有安全、合理、经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梅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方荆穗四物汤联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妊娠口僻1例

    [目的]总结经方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妊娠口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从病例资料、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疗效标准等方面论述了经方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妊娠口僻的临床疗效.[结果]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根据妊娠口僻的病因病机(风寒外袭,气血不和,经络闭阻),形成了疏风散寒,养血和血,温经通络为主的治则.[结论]经方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风寒外袭,气血不和,经络闭阻之妊娠口僻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宁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僵蚕中毒1例报道

    [目的]探究僵蚕中毒的有效急救措施.[方法]对1例僵蚕中毒患者进行对症急救处理.因本例患者本身存在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故没有采用经典的催吐、洗胃、导泻三法,而采取先观察,必要时洗胃、导泻方案,强调补液,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特征.抢救过程中及时安定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结果]本例患者就诊1h后症状明显缓解,5h后症状基本消失,可自行走出抢救室,抢救成功,预后良好.[结论]急救僵蚕中毒患者应注重对症治疗,催吐、洗胃、导泻为经典三大法,同时及时快速补液,应用莨菪碱、维生素C、维生素B6及促进脑代谢药物,为有效急救手段.

    作者:考希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头孢曲松临床运用其耐药性观察(附442例报告)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及合理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442例采用头孢曲松治疗案例者的药敏培养结果及历年头孢曲松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数据予统计,分析其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RTD)产生的机制.[结果]442例患者中3例(0.68%)出现耐药菌株,218例(49.32%)培养结果显示其MIC>0.125mg·L-1,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另有12例(2.71%)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头孢曲松的应用与其RTD逐渐增加、病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相关联,临床应合理、科学应用,提高该药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对护士行为期望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新时期住院患者对护士行为的期望,为调整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制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者自行设计开放性问卷,对351名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从研究对象的答案中找出所期望的各种护士行为的术语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频数和百分率的计算.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编码的术语进行归类.[结果]住院患者期望的护理行为十分广泛,可归纳为5个主题:整体感觉好;关怀、尊重、归属期望;精神情感方面期望;提供个性化服务期望;知情权及获取疾病知识期望.[结论]在新形式下,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行为期望是多元的,此调查结果在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时可做为参照依据.

    作者:周慧洁;程恒金;陶洁静;叶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之生理探源

    血乃在心气推动下行于脉动中之赤色液体,由营气和津液组成,其内注于五脏六腑,外滋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具营养和滋润之功,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纵观历代中医文献,血之生理可归纳为血为有形阴质,血难成而易亏,血宜静不宜动,血宜降不宜升,血喜温而恶寒,血循行于脉中,血气相随而行,血为百病之始,血为妇人之本,血宜养不宜损十个方面.学习总结和掌握血液的生理属性及特点,对于弘扬中医学术,丰富中医血液学理论,指导血液病临床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小军;开金龙;俄静;葛荣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气血病机学说的演变与创新

    病机是联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纽带,而气血病机则是诸种疾病的基本病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通过考察和总结气血病机学说的历史沿革,认为气血病机学说肇始于《内经》,奠基于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晋唐金元的嬗变与探索,明清时期医家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积累,总体上趋于整合.近年来气血病机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如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根据临证的深切感悟,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疏其血气,令其条达”等观点;颜乾麟教授认为气血失衡是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并提出心脑血管病初期以气滞血瘀型居多,而后出现痰瘀交阻的病机,后期呈现多虚多瘀的气血演变规律,为医界审视气血病机学说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李露露;颜新;韩天雄;颜乾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麦默通系统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168例疗效报告

    [目的]观察麦默通系统(the mammotome system)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benign breast lumps,BBL)(<2.0cm)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乳腺科就诊的168例BBL患者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切除,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及术后回访结果来评价麦默通系统在微创术中的价值.[结果]麦默通系统微创切除BBL,旋切全过程清晰、切除结果完整显像清晰;术后未出现皮肤损伤、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远期随访3月复查B超均未见肿块残留,乳房未见明显疤痕,乳房无变形,手术美容效果优良.[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切除BBL,损伤小,对于<2cm的BBL尤为适用,有较好美容效果;B超引导下更显安全可行,操作简单,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技术.

    作者:陈莉杰;许红霞;魏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龙须藤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部位的研究

    [目的]筛选龙须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对龙须藤进行提取、分离得到不同部位的萃取物,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CIA模型),以各组提取液灌胃给药,观察各组提取液对CIA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龙须藤具有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其他萃取物活性极弱.[结论]初步确定了龙须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龙须藤深入研究抗类风湿关节炎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海音;徐伟;李煌;褚克丹;陈立典;张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