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英;张在人;王丹;王恢;赵德利;阎文颖
术前影像学诊断脑实质炎性肉芽肿.手术所见左额顶叶水肿明显,中央沟静脉处蛛网膜混浊,中央后回皮层下2 cm处见2.0 cm×2.0 cm×2.5cm大小紫红色肉芽状组织,周围水肿明显,其内部为液性成分.
作者:袁涛;全冠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18岁.右腰部胀痛不适10天.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胀痛,无明显放射,无发热及泌尿系统症状.患者近年来食欲差,夜间盗汗,大小便无异常.1周前有外伤头皮血肿史.体检:患者营养差,余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华文;刘宜军;潘高争;田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及溶栓介入治疗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136例急性LEDVT患者于DSA下顺行股、髂静脉造影后,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首先行机械性大腔导管血栓碎吸治疗,然后留置导管腔内溶栓治疗.对136例中并发13例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患者也采取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和溶栓介入治疗.结果 136例介入治疗有效率100%,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天.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天内开始消退.出院时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及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及溶栓介入治疗严重急性LEDVT疗效显著,病程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希全;凌宝存;朱伟;董戈;郭锋;潘晓琳;袁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34岁.头痛、头昏3个月,伴呕吐、抽搐.体检:颈强,双下肢肌力差,Romberg征(+).MRI表现:左侧小脑半球脑表面示团状等T<,1>、等T<,2>信号,境界欠清,其周示轻度瘤周水肿(图1),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强化欠均匀,沿左侧小脑幕向上生长达天幕裂孔区.
作者:黄劲柏;徐海波;孔祥泉;尹明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颅内肿瘤内部结构的能力.资料与方法 对21例颅内肿瘤患者行常规MR[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T1WI、T1WI+增强T1WI]和SWI,其中7例行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5例于增强前后行SWI.将所有图像传至工作站详细记录肿瘤内部结构,SWI图像后处理采用小密度投影(MinIP)获得.并将SWI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1例共23个肿瘤病灶.SWI对肿瘤内出血灶检出率为91.3%,常规MB序列为34.8%,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在8个肿瘤病灶中发现了18个钙化灶;SWI对肿瘤坏死及实质部分的显示也与常规序列接近;SWI在22个病灶中显示了肿瘤相关静脉,常规MR序列未能显示,7例中MRA显示2例肿瘤内部血管;增强后SWI能显示的细小静脉结构更多,对出血灶和小静脉显示更加清晰;SWI对肿瘤内部结构描述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SWI在显示细小出血灶、肿瘤相关静脉结构等方面优于常规MR序列,是研究肿瘤内部结构的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张维;赵建农;陈维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癌与输尿管息肉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资科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输尿管息肉患者及33例输尿管癌患者螺旋CT平扫及4期增强扫描,以及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和CT尿路成像(CTU)的影像表现.观察输尿管息肉和输尿管癌的强化方式、形态特征及二者的CT表现差异.结果 27例输尿管息肉26例诊断正确,33例输尿管癌31例诊断正确.输尿管息肉强化峰值位于平衡期,CT值增加幅度40~90 HU,平均63.5 HU;输尿管癌强化峰值位于静脉期,CT值增加幅度20~60 HU,平均42.5 HU.27例输尿管息肉均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其中15例其内可见高密度,外壁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33例输尿管癌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22例,管壁增厚型5例,腔外肿块型6例,1例肿瘤内可见高密度.15例病变管壁外脂肪间隙模糊.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及MPR、CPR、CTU三维后处理图像能够准确显示输尿管息肉及输尿管癌的病变形态及强化方式,在二者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高民;赵绘萍;陈新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壁神经鞘瘤的CT、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间的关系,提高对胸壁神经鞘瘤影像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神经鞘瘤1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超声表现和病理表现之间的对照关系.结果 10例良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均为单发.CT和超声显示病灶位于胸神经走行分布区.良性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呈中低密度或回声区.恶性病变边缘不规整,累及周围组织.肿瘤密度或回声是否均匀取决于瘤内Antoni B型组织的分布以及囊变、骨化或出血和血栓形成等变化.肿瘤强化表现多样,强化幅度一般为20~35 HU,主要由肿瘤内Antoni A型和Antoni B型组织比例决定;无强化或低强化取决于肿瘤囊变出血、胶原沉积、纤维化或钙化和Antoni B型组织分布.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瘤多无显著血流信号.结论 了解胸壁神经鞘瘤的病理学特征与CT和超声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王亚蓉;王玮;雷学斌;白建军;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SCTA)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可疑下肢TAO的43例患者行MSCTA检查,扫描范围自膈下至踝关节水平,扫描原始图像经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显示该病变的特征性CT表现.9例同时行DSA检查,25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43例MSCTA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周围见侧支动脉,其中15例显示小腿动脉内血栓,27例显示TAO所特有的螺旋状动脉.结论 MSCTA可以清晰显示TAO的下肢动脉病变,通过后处理技术能显示该病的特征性CT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作者:孙明华;田涛;黄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18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肿块大直径平均14.8 cm,直径>10 cm者15例.肿瘤位于网膜7例,肠系膜3例,腹膜1例,腹膜后3例,盆腔3例,肝脏1例.CT平扫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实性等低密度,实性部分位于周边、囊变坏死区多位于中央.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囊变、坏死无明显强化;其中4例在动脉期病灶内可见条状强化的血管影穿行其内.8例(44.4%)肝转移,2例(11.1%)肠系膜转移,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7例,而Desmin阴性16例,S-100阴性14例.病理诊断EGIST高度恶性11例,低度恶性5例,潜在恶性1例,良性1例.结论 E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作者:刘红艳;张雪林;陈燕萍;邱士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26岁.因反复鼻腔黏膜出血7年、活动后气短10余年、手指青紫2个月入院.体检:消瘦,面部、唇部、手指及趾尖可见红紫色毛细血管扩张,口唇发绀,杵状指(趾).
作者:石建成;刘增品;全冠民;赵林;王克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食管内支架置入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资料与方法 60例因食管病变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中,良性狭窄15例,恶性狭窄28例,食管瘘17例.随访观察1~3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存状态、并发症及支架通畅情况,并对影响疗效或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作重点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置入食管内支架73枚,手术成功率97.3%(71/73).发生影响疗效的并发症45例,威胁生命的并发症12例.影响疗效的并发症包括支架选择不当3例,支架移位14例,支架再狭窄28例;威胁生命并发症包括术后大出血5例,并发食管瘘5例,支架造成气道受压2例.结论 食管内支架置入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但其复杂并发症的发生不容忽视,其中以再狭窄、支架移位、食管瘘、术后大出血较常见,准确的术前评估、适当的支架选择、熟练的术中操作、定期术后复诊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文杰;朱晓黎;倪才方;刘一之;邹建伟;金泳海;孙鸽;孙玲芳;张;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相融合重组后处理技术在显示门静脉高压程度及侧支血管开放情况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80例临床确诊的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腹部增强扫描,均行门静脉期单期及多期相融合门静脉重组.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重组的图像进行评估,包括静脉血管显示清晰度、门静脉显示的级别及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开放的情况.结果 运用多期相融合重组技术显示门静脉1~4级血管的清晰度优于门静脉期单期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显示门静脉分支的级别方面,融合重组技术显示2~5级的血管优于单期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显示1级和6级血管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重组技术有效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开放者54例,而门静脉期重组显示35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64层螺旋CT多期相融合重组后技术方式可更清晰地显示门静脉走行及侧支血管开放情况,更加准确地评估门静脉高压.
作者:丁莺;严福华;李清海;陈刚;陆秀良;缪熙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颈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增高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它的形成可分为两个过程:(1)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的血流灌注不足;(2)颈动脉的远端栓塞.一些脑卒中很可能是由于颈动脉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在正常情况下,脑组织对灌注压的变化有一个自动调节机制.
作者:朱宗明;张宗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患者的血管重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50%)的患者137例,其中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组57例,无症状组80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颈动脉的面积狭窄率(stenosis ratio,SR)、偏心指数(eccentricity index,EI)和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有症状组的RI(1.95±0.51)明显高于无症状组(1.57±0.45)(P=0.01),而两组间的SR[有症状组为(68.9±12.7)%,无症状组为(69.4±10.9)%;P=0.56]和EI[有症状组为(0.19±0.13),无症状组为(0.16 ±0.12);P=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症状患者血管扩张性重构的程度高于无症状患者.
作者:戴伟英;崔世民;田超;靳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原发性心脏肿瘤MRI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42例,其中良性32例,恶性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磁共振心脏电影(Cine MR)检查,12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 4 2例共47个肿瘤,MRI全部检出,良恶性诊断正确41例,定性诊断准确27例(黏液瘤22例,脂肪瘤3例,血管瘤和纤维瘤各1例).结论 MRI对心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综合评价心脏肿瘤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王振平;孔祥泉;刘颖;刘定西;孔祥闯;徐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颅底骨卵圆孔的走行方向和倾斜角度,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应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200例成人颅底骨卵圆孔行矢状位和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并进行观测.结果 矢状位重组时卵圆孔走行由后上向前下倾斜共386侧,占96.5%;前上后下倾斜共14侧,占3.5%;卵圆孔的平均倾斜角度右侧为(18.72±9.59)°,左侧为(18.37±9.56)°,总计(18.55±9.55)°.冠状位重组时卵圆孔走行由内上向外下倾斜共381侧,占95.25%;外上向内下倾斜共8侧,占2%,与正中矢状线平行共11侧,占2.75%;卵圆孔的平均倾斜角度右侧为(19.66±10.09)°,左侧为(21.25±9.04)°,总计(20.46±9.59)°.在矢状位上卵圆孔倾斜角度左右两侧及左侧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可以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卵圆孔的走行方向和倾斜角度,为临床工作和人类学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崔海燕;何伯圣;何书;沈云霞;龚沈初;何玉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3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渐进性加重1天,无寒战、发热及恶心、呕吐,排气、排便无异常.既往有左侧腹股沟疝史10年,无腹部手术史.体检:腹部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并轻度肌紧张,以左下腹为甚,未触及肿块;肝脾不大,莫菲氏征及移动性浊音(一);左侧腹股沟区可触及3cm×5cm肿块质硬,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2.8×109/L,血淀粉酶23U/L.
作者:宋殿行;刘磊;庞闽厦;郭鹏;郭秀琴;杨新国;周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技术,探讨肺孤立性病灶各灌注参数与病灶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对52例肺孤立性病灶行16层螺旋CT首过期灌注成像,利用Body-perfusion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感兴趣区的血流量(BF)、相对血容量(rBV)、毛细血管渗透性(Pm)、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其中39例手术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行MVD计数和检测VEGF表达.结果 恶性组和炎性组的BF、rBV、Pm等参数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和炎性组仅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的TTP略高于恶性组和炎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炎性组的MVD、VEGF表达强度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恶性组和炎性组之间MVD、VEGF表达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TP外,恶性组、炎性组和良性组的BF、rBV、Pm参数值与MVD、VEGF呈正相关(P均<0.05),其中以BF与MVD、VEGF和Pm与MVD、VEGF的相关性高.结论 肺孤立性病灶的CTPI参数与其血管生成有良好相关性,能定量地反映其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
作者:张小波;邓东;龙莉玲;黄仲奎;秦宇红;林盛才;李春兰;梁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故障现象打开主机总电源,在透视管电流和透视时间显示器上出现了F6故障码.踩脚闸透视,监视器上无影像.点片摄影无电流,胶片洗出来为白片,全机处于保护状态.故障分析与检修本机故障显示F6,提示X线管灯丝加热电路异常.
作者:刘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