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网膜扭转MSCT表现一例

宋殿行;刘磊;庞闽厦;郭鹏;郭秀琴;杨新国;周晓明

关键词:大网膜扭转, 实验室检查, 腹部手术史, 肿块, 血淀粉酶, 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 移动性, 胃肠型, 渐进性, 肌紧张, 肝脾不, 白细胞, 浊音, 诱因, 体检, 蠕动, 排气, 排便, 呕吐
摘要:患者男,3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渐进性加重1天,无寒战、发热及恶心、呕吐,排气、排便无异常.既往有左侧腹股沟疝史10年,无腹部手术史.体检:腹部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并轻度肌紧张,以左下腹为甚,未触及肿块;肝脾不大,莫菲氏征及移动性浊音(一);左侧腹股沟区可触及3cm×5cm肿块质硬,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2.8×109/L,血淀粉酶23U/L.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原发性肝癌TACE综合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测定在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手术方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指导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83例PLC分别采取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TACE+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SI)治疗或经动脉栓塞(TAE)治疗,并对围手术期和术后PAB及白蛋白(ALB)水平、肝功能Child分级和血清HBeAg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83例PAB值检测结果表明PAB、ALB与血清胆碱酯酶(CHE)在Child-Push A、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诊断Child-Push B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同,诊断Child-Pugh C时以PAB的敏感性较好,以ALB与CHE的特异性较好.PAB在Child-Push 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9例Child-Pugh A级患者ALB均正常,CHE基本正常,但其中33例PAB低于正常值.结论 PAB较ALB、CHE对肝脏合成功能和肝功能损坏情况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为PLC介入综合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及时评价肝功能储备提供依据.

    作者:殷云志;金朝林;张树桐;陈燕浩;谢伟;黄勇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读片窗

    患者男,34岁.头痛、头昏3个月,伴呕吐、抽搐.体检:颈强,双下肢肌力差,Romberg征(+).MRI表现:左侧小脑半球脑表面示团状等T<,1>、等T<,2>信号,境界欠清,其周示轻度瘤周水肿(图1),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强化欠均匀,沿左侧小脑幕向上生长达天幕裂孔区.

    作者:黄劲柏;徐海波;孔祥泉;尹明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网膜扭转MSCT表现一例

    患者男,3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渐进性加重1天,无寒战、发热及恶心、呕吐,排气、排便无异常.既往有左侧腹股沟疝史10年,无腹部手术史.体检:腹部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并轻度肌紧张,以左下腹为甚,未触及肿块;肝脾不大,莫菲氏征及移动性浊音(一);左侧腹股沟区可触及3cm×5cm肿块质硬,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2.8×109/L,血淀粉酶23U/L.

    作者:宋殿行;刘磊;庞闽厦;郭鹏;郭秀琴;杨新国;周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0例CCHD患者原始多层螺旋CT(MSCT)对比增强图像,根据不同心率采用不同扇区重组方法,获取满意的图像,并将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组.比较分析多种影像后处理技术对CCHD的检测和诊断价值.结果 手术或多种影像学方法(血管造影或者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心脏畸形共70处,其中心脏部分畸形为27处,MPR、MIP、V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3%、81.5%、3.7%,3种技术对心脏部分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8941,P<0.05).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共计25处,VR、MIP、MP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0%、96.0%、92.0%,3种技术对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9.7462,P<0.05);心脏大血管部分畸形18处,VR、MPR、MIP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4%、83.3%、83.3%.结论 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能直观地显示心脏病理解剖结构,可为临床术前评估和术式选择提供影像学信息.

    作者:倪瑞玲;刘文亚;王静;赵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MRS及DTI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治疗鼻咽癌及脑肿瘤的主要方法,而放射性脑损伤是严重的放疗后遗症.CT和MRI是主要的诊断和监测方法,但当出现可见的影像改变时病灶多已不可逆转.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能无创性地检测脑组织细胞代谢.

    作者:朱慧玲;孔祥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颈动脉重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的影响:多层螺旋CTA研究

    目的 研究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患者的血管重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50%)的患者137例,其中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组57例,无症状组80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颈动脉的面积狭窄率(stenosis ratio,SR)、偏心指数(eccentricity index,EI)和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有症状组的RI(1.95±0.51)明显高于无症状组(1.57±0.45)(P=0.01),而两组间的SR[有症状组为(68.9±12.7)%,无症状组为(69.4±10.9)%;P=0.56]和EI[有症状组为(0.19±0.13),无症状组为(0.16 ±0.12);P=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症状患者血管扩张性重构的程度高于无症状患者.

    作者:戴伟英;崔世民;田超;靳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胸壁神经鞘瘤的CT、超声表现和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胸壁神经鞘瘤的CT、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间的关系,提高对胸壁神经鞘瘤影像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神经鞘瘤1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超声表现和病理表现之间的对照关系.结果 10例良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均为单发.CT和超声显示病灶位于胸神经走行分布区.良性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呈中低密度或回声区.恶性病变边缘不规整,累及周围组织.肿瘤密度或回声是否均匀取决于瘤内Antoni B型组织的分布以及囊变、骨化或出血和血栓形成等变化.肿瘤强化表现多样,强化幅度一般为20~35 HU,主要由肿瘤内Antoni A型和Antoni B型组织比例决定;无强化或低强化取决于肿瘤囊变出血、胶原沉积、纤维化或钙化和Antoni B型组织分布.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瘤多无显著血流信号.结论 了解胸壁神经鞘瘤的病理学特征与CT和超声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王亚蓉;王玮;雷学斌;白建军;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脑膜转移一例

    患者男,18岁.右腰部胀痛不适10天.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胀痛,无明显放射,无发热及泌尿系统症状.患者近年来食欲差,夜间盗汗,大小便无异常.1周前有外伤头皮血肿史.体检:患者营养差,余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华文;刘宜军;潘高争;田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书讯、会议通知、简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白质纤维束成像评价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利用白质纤维束成像(DTT)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35例累及基底节、内囊、放射冠等白质区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及DTT.测量患侧与健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观察CST的移位、连续性及破坏情况;采用人体肌力测试(MMT)评分标准判断脑梗死患者肌力预后情况,分析CST损伤程度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梗死灶和CST的关系分为接近、部分穿行和完全穿行3种.CST接近梗死灶者,FA值轻度降低(P>0.05),临床随访无明显肌力减退;CST完全穿行梗死灶者,FA值显著低于健侧(P<0.001),预后差;CST部分穿行于梗死灶者,结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CST损伤程度与MM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917,P<0.01).结论 DTT可直观显示CST损伤情况;CST的损伤程度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李敏;于向荣;贾中正;周康荣;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3.0T MR平扫及LAVA技术在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3.0T MR平扫[包括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技术在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术前诊断及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将5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MRI资料分为3组:(1)平扫(包括3D MRCP);(2)LAVA;(3)平扫+LAVA.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对3组资料进行判读与分析,包括病变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预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MR平扫(3DMRCP)、LAVA、平扫+LAVA 3组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2%、98.1%、100%;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2%、88.5%、94.2%,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组间P值分别为0.028、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组与第三组间P=0.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资料手术可切除性预测的准确率分别为75.0%、90.4%、90.4%,第一组与第二、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3D MRCP可准确判断梗阻部位,对于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LAVA技术由于可以提供更多病变的直接征象和强化特征,因此在肿瘤的定性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红梅;周纯武;欧阳汉;赵心明;林光武;刘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体位颈椎MRI对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目的 探讨平山病患者自然位和前屈位颈椎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例经临床确诊的平山病患者及6名正常自愿者均行颈椎自然位+前屈位+增强MRI,对比分析平山病患者低位颈髓的MRI表现.结果 自然位:6例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低位颈髓变细;6名正常自愿者可见颈膨大(约脊髓C6~T2段).前屈位:6例患者低位颈髓变扁、萎缩,两种体位低位颈髓前后径差值与正常自愿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可见背侧硬膜囊后壁前移、硬膜外间隙增宽,内见迂曲、条形流空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正常自愿者低位颈髓较自然位略变细,背侧硬膜囊无前移、扩张,其内未见流空信号.结论 不同体位MRI均能显示平山病患者颈椎的异常表现,尤其是前屈位对平山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秀莉;徐凯;李绍东;荣玉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MSCT灌注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8例接受MSCT肝脏灌注成像检查,其中6名为无明显肝脏疾病的自愿者(正常对照组),22例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根据Ishak评分系统及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分为两组:10例为轻度肝纤维化患者,不需抗病毒药物治疗(轻度肝纤维化组),12例为显著肝纤维化患者,需行抗病毒治疗(显著肝纤维化组).计算各组的各项灌注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从正常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到显著肝纤维化组,肝动脉分数(HAF)呈升高趋势,其平均HAF值分别为(17.09±3.43)%、(19.92±6.01)%和(21.32±7.47)%,平均通过时间(MTT)则有所降低,三组的MTT值分别为(13.49±1.02)s、(12.35±1.31)s和(12.19±3.33)s.正常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和显著肝纤维化组的平均血流量(BF)值分别为(102.75±32.76)ml·100 g-1·min-1、(114.54±25.81)ml·100 g-1·min-1和(111.98±19.81)ml·100 g-1·min-1;平均血容量(BV)值分别为(15.97±7.59)ml/100 g、(17.07±2.94)ml/100 g和(16.42±5.53)ml/100 g.各组平均HAF、MTT、BF及BV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肝脏灌注可用于各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定量测量,部分灌注参数值的变化对肝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尚不能有效地进行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作者:柴维敏;李卫侠;杜联军;朱乃懿;黄蔚;赵香田;刘玉;徐学勤;乔中伟;杨艳华;谢青;陈克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上期读片窗答案

    术前影像学诊断脑实质炎性肉芽肿.手术所见左额顶叶水肿明显,中央沟静脉处蛛网膜混浊,中央后回皮层下2 cm处见2.0 cm×2.0 cm×2.5cm大小紫红色肉芽状组织,周围水肿明显,其内部为液性成分.

    作者:袁涛;全冠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扩散系数b=0和500 s/mm2对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肝脏行DWI,计算DWI、T2WI中新发肿瘤病灶.肝脏的对比信噪比(CNR),观察上腹部CT增强扫描和肝脏DSA图像,并与DWI相对照,分析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碘油沉积区、肿瘤坏死区和肿瘤复发/残留区等在DWI上的信号特点,并测量上述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analysis,ROC)分析ADC值鉴别肿瘤活性和坏死组织的价值.结果 新发肿瘤病灶在DWI和T2WI上的CNR分别为46.36±19.49和33.24±17.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P=0.025);在DWI上,肿瘤坏死组织呈低信号,肿瘤活性组织呈高信号,而碘油沉积区呈低、等或稍高信号.用ROC分析ADC值区分肿瘤内的坏死组织和活性组织能力,以1.84×10-3mm2/s为阈值,诊断坏死组织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100%.结论 MR DWI能够敏感发现新发肿瘤,ADC值能有效区分肿瘤内部坏死和活性组织成分,可用于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的临床随访.

    作者:袁正;董生;许立超;孙志超;董伟华;贾宁阳;肖湘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东软NAX-500RF数字胃肠机故障维修一则

    故障现象开机后电子点片可用,ABS透视不能用,但手动透视可用;无报错信息.故障检修观察ABS透视时也能曝光,只是图像发黑无法用于诊断.手动透视可用,说明软件系统基本正常,初步判断为图像亮度自动跟踪系统故障.检查成像系统,电路正常.

    作者:陈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MRI诊断

    目的 评价原发性心脏肿瘤MRI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42例,其中良性32例,恶性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磁共振心脏电影(Cine MR)检查,12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 4 2例共47个肿瘤,MRI全部检出,良恶性诊断正确41例,定性诊断准确27例(黏液瘤22例,脂肪瘤3例,血管瘤和纤维瘤各1例).结论 MRI对心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综合评价心脏肿瘤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王振平;孔祥泉;刘颖;刘定西;孔祥闯;徐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T和胃肠道造影对腹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和胃肠道造影对腹膜问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P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PM患者的CT和胃肠道造影表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6例为弥漫型,其中4例CT和胃肠道造影表现与术中所见相符,1例CT对小病灶的显示受限,1例胃肠道造影显示病灶对胃肠壁的侵犯优于CT.3例为局限型,CT反映了病变的形态特征,但胃肠道造影缺乏特异表现.结论 CT和胃肠道造影相结合有助于弥漫型PM的诊断.CT对局限型PM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而胃肠道造影的诊断作用却不大.

    作者:叶晓华;周诚;杨正汉;顾占军;林徐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erfn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0例临床诊断为HLD的患者及对照组25例行常规颅脑MRI,以及注射对比剂(Gd-DTPA)后采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MR PWI检查.通过工作站重组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CBV)图、局部脑血流量(rCBF)图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rMTT)图.计算每例受试者的豆状核及丘脑等HID患者脑病变易发区域的rCBV、rCBF及rMTT相对值,比较HLD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rCBV、rCBF及rMTT相对值差别.结果 常规MRI异常信号(多为长T1、长T2信号)常见于HLD患者的豆状核及丘脑等部位.PWI显示HLD患者组的rCBV、ICBF均值较对照组低.结论 MR脑血流灌注图和半定量分析有助于观察HLD患者病变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常规MRI结合可同时反映HID患者脑病变的部位、形态和功能变化.

    作者:张传凤;黄建军;李传富;徐允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单剂联合应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单剂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31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早期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溶栓及稀释血液、扩张血管、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不仅给予上述治疗并给予中药单剂联合治疗.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溶栓前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t=2.314,P<0.05);实验组溶栓后脑梗死平均体积小于对照组(t=2.334,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药单剂联合应用可更有效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作者:赵喜庆;吉训明;凌锋;石文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