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年、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对比分析

刘迎梅;丁学兵;王涛;季娣;巩延丽;唐文巧

关键词:青年, 老年人, 自发性气胸, 治疗体会, 对比分析
摘要:我院自1994年~2002年共收治青、老年自发性气胸89例,现就治疗体会对比分析如下.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后尿道狭窄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TUEVAP)术后尿道狭窄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以提高TUEVAP治疗效果.方法:采用TUEVA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2例,总结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并发尿道狭窄4例(9.5%),其中2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膀胱胱颈口狭窄、1例前列腺部尿道狭窄;血尿1例(2.4%).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穿孔、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尿道狭窄是TUEVAP术后常见并发症,正确的术中处理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乔乐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股神经卡压综合征5例报道

    我科自2002年7月~2004年7月共收治急性股神经卡压综合征病人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运峰;刘振华;陈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肱二头肌联合腱部分转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索利用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腱部分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新鲜或陈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同一切口内,切取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腱额面部分,经锁骨外端锥状结节骨性隧道反折固定原位重建喙锁韧带,同时以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新鲜或陈旧性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结果:本组24例,随访22例,均复位良好,无后遗疼痛,肩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利用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腱部分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李煜;赵万荣;李海;朱殿选;钟桂午;张立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寰枢椎脱位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共5例,单纯寰椎前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的环枢椎脱位3例;行前路拉力螺钉内固定2例,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钢丝内固定并经枢椎关节突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3例.结果:随访3~12个月,5例患者均获得即刻稳定,寰枢椎解剖关系正常;其中4例神经症状完全消失,1例四肢肌力由术前的1~2级恢复到术后的4级,遗有轻度的感觉障碍.结论:寰枢椎脱位早期可靠内固定,使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秦金桥;李保良;王兴水;魏思奇;王建民;方达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bFGF对人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单层培养的人负重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对8例来自人负重关节软骨细胞系进行体外单层传代培养,从第2代起试验组培养液中加入bFGF,观察细胞的倍增时间(DT)、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指数,并与无bFGF组相比较.结果:与未加bFGF相比较,加用10μg/ml bFGF后,DT缩短,S期细胞数升高,细胞凋亡无变化.结论:bFGF能促进培养的人关节软骨细胞生长,不引起细胞凋亡.

    作者:周新社;戴(克寸)戎;汤亭亭;胡诞宁;周建生;肖玉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设计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观测胫骨远端内侧面、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胫骨远端内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内踝前动脉的骨膜支3~6支,外径0.3~1.0mm.胫骨远端前外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外踝前动脉的骨膜支1~3支,外径0.4~0.8mm;腓动脉穿支降支的骨膜支2~4支,外径0.5~1.0mm.内踝前动脉在楔骨内缘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跗内侧动脉吻合;腓动脉穿支降支循外踝前外侧下行与外踝前动脉吻合,并沿腓骨短肌腱的前缘前行,终支与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结论: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和以外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前外侧骨膜瓣,可移位修复距骨颈骨折不连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作者:张发惠;陈振光;郑和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脑的神经元缺乏再生能力,如遇损伤,失去的神经细胞是永久性的,它只能由胶质细胞所替代,这使得中柩神经损伤后的治疗与恢复非常困难.然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一传统认识已被打破.1992年,Reynolds和Richards先从成年鼠的纹状体和海马中分离出能够不断增殖并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落,提出了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的概念.此后10年间,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到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作者:纪家武;王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皮AF钉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AF钉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C形臂检测下行经皮AF钉内固定、经椎弓根通道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7例,其中T123例,L14例.结果:随访3~12个月,7例患者手术后脊柱生理弯曲恢复正常,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5%~10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骨折获得良好愈合,椎体高度无继发性再丢失.结论:经皮AF钉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为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李保良;魏思奇;王建民;方达刚;王兴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等离子喷涂陶瓷钛合金人工半骨盆置换术(附5例报告)

    目的:介绍等离子喷涂陶瓷钛合金人工半骨盆在半骨盆切除术后行保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估其优缺点.方法:5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在行半骨盆根治性切除术后,用定制的钛合金人工半骨盆连同其全髋关节作假体置换术.结果:本组中,2例分别于术后3~6个月因肿瘤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8a因哮喘性肺炎而死亡,1例术后15a因肺心病而死亡,另1例术后17a至今仍存活,外出时需扶手持行走.结论:将半侧骨盆完全切除后采用人工半骨盆置换术而保全该侧肢体存活,使其具有神经支配状态良好的下肢,并保留该肢的满意功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曹明君;黄恭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青年、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对比分析

    我院自1994年~2002年共收治青、老年自发性气胸89例,现就治疗体会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刘迎梅;丁学兵;王涛;季娣;巩延丽;唐文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沙浴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沙浴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关节周围血流、膝关节滑膜及软骨的病理改变的影响,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沙浴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青紫兰兔15只,成功建立OA动物模型13只,其中12只随机分成自由活动组(A),自由活动加沙疗组(B),健侧关节沙疗对照组(C).在平均气温32℃情况下,将模型兔下半部分掩埋在干燥的40~50℃的海沙中,1次25~30min,1次/d.观察沙疗后即时的膝关节周围血流情况,以及经过沙疗10d和20d后膝关节滑膜及软骨的病理改变.结果:沙疗后患侧膝关节活动改善,膝关节周围血管内血流明显增加,膝关节滑膜细胞层次逐渐减少、炎症细胞明显减少,但软骨细胞退变改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明显.结论:沙疗能增加治疗部位的血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对正常关节无不利影响.

    作者:李秀增;王俊;张朝春;姚丽青;裘建尧;李丽;韩峭青;莫群;左惠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及其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双盘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X线透视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13岁以下儿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采用经皮穿刺放置封堵器方法治疗继发孔型ASD16例,术后立刻、24h、1月、3月进行TEE或TTE和X线胸片检查,以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1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其中9例术后胸闷症状立即消失,第2天即能下床活动,无特殊不适主诉;另7例症状在2周后逐渐好转.1例术后仍有微量分流,3个月后分流才消失;术后1个月有8例右房及右室内径较术前缩小.14例术后3个月TTE显示ASD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良好;另2例失访.结论:经皮封堵治疗继发孔型ASD,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特点.

    作者:包宗明;张恒;蔡鑫;史晓俊;高大胜;王洪巨;宋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胚胎小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分化

    目的:探索胚胎小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striatum-neural stem cells,strNSC)的体外培养和分化鉴定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E15天胚胎小鼠纹状体,制成单细胞悬液,在bFGF和B27存在的培养基中培养扩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显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在B27和bFGF存在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可以在体外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在撤出B27和bFGF的有血清培养基中向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结论:胚胎小鼠纹状体存在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它们能在体外培养、传代和自然分化.

    作者:姚柏春;黄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报道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骨囊肿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20侧)及骨不连1例.结果:股骨颈骨折术后3~4个月愈合31例,另1例过早负重致骨折移位而失败,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2例股骨颈骨囊肿术后4~6个月痊愈;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优良17例,优良率为94%;1例胫骨骨不连术后7个月痊愈.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带蒂转移,是治疗股骨颈骨折、骨囊肿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继仁;邱志龙;唐新桥;谢红波;唐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度烧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院烧伤科收治Ⅱ°烧伤面积>30%TBSA 36例,Ⅲ°烧伤面积>10%TBSA 17例,共计53例.男43例,女10例,年龄17~58岁.按随机原则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28例(男23例、女5例)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25例(男20例、女5例).两组病人在烧伤前均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病人的年龄、烧伤总面积、深度亦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作者:周惠丽;陈保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内耳道底的断面解剖学研究

    目的:进一步明确内耳道底各结构的断面形态,为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将6例成人头颅标本制备成厚0.5~2mm的耳颞部横切片,观察内耳道底的结构.结果:选取2mm厚和0.5mm厚两种切片中典型的内耳道底上部层面和下部层面进行描述.结论:火棉胶切片很好地显示了内耳道底通过的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对该区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靳颖;刘津平;李云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吗啡依赖性大鼠海马CA1区NKB细胞的改变

    目的:观察吗啡依赖性大鼠海马CA1区NKB细胞的变化.方法:用皮下注射吗啡法建立雄性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CA1区NKB细胞的变化.结果:吗啡依赖性大鼠海马CA1区NKB细胞免疫反应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NKB细胞减少与吗啡依赖性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周郦楠;王冶;张广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髋臼及股骨上端畸形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髋臼及股骨上端畸形致人工髋关节置换(THR)术后脱位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本组行全髋置换术172例后发生脱位5例(2.9%),其中后脱位4例,前脱位1例.发生时间早在术毕搬动时,迟在术后第20天.脱位原因分析,4例存在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前倾角过小,术中未能调整;1例为股骨上端畸形,假体头臼对合不良.结果:复位后牵引6周1例、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1例,手术调整前倾角2例、调整股骨假体柄1例,均未发生再脱位.结论:为避免发生脱位,术前CT平扫了解髋臼前倾角和股骨头包容程度,做好特殊假体准备;术中加大加深髋臼以增加臼杯的包容度,并调整股骨头、颈角度来配合对应关系.术中人工髋试活动稳定性良好是减少术后脱位保证.

    作者:孔荣;禹德万;方诗元;黄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30例,其中行经腹左髂静脉松解、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7例,左髂静脉切开成形、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18例,左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5例;同时行左股静脉瓣膜缩窄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20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患肢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原有肢体溃疡愈合或好转.随访21例,随访时间2~36月(平均23月),效果满意.结论: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恢复血流通畅,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段鹏飞;钱爱民;周为民;余朝文;聂中林;桑宏飞;朱礼炜;李晓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CA1区GABA、Glu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复氧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低压氧舱仿海拔8000米高空缺氧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方法并结合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预防性应用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24h复氧0h、24h时段海马CA1区GABA、Glu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24h复氧0h组海马CA1区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荧光强度分别较常氧对照组减少和减弱,复氧24h后上述变化更加明显.预防性应用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后海马CA1区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复氧0h和24h时较常氧对照组多,以复氧0h时增加明显;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荧光强度在复氧0h、24h时段也较缺氧复氧实验组相应时段增加.结论: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可增加缺氧复氧后海马CA1区GABA表达及防止Glu过度释放,对缺氧复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倪衡建;张志军;凌树才;董玉林;徐慧君;石中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