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缝匠肌骨瓣血供特点及临床应用

康龙

关键词:缝匠肌骨瓣, 血供, 股骨颈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缝匠肌骨瓣血供特点及其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解剖教学用成人尸体6例12侧,观察缝匠肌的大体形态及其营养动脉的来源分支走行;应用此肌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17例.结果:缝匠肌营养动脉有5~10支,从不同平面有规律地在肌的内侧缘入肌,呈节段性分布.本组随访17例,骨折愈合者15例,不愈合者2例(均为陈旧骨折),愈合率88%.结论:缝匠肌骨瓣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植骨后供受区功能无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解剖学基础

    目的:总结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与解剖学的关系.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26例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有8例典型病例,18例为不典型病例.后者表现为复杂多变的临床特点.所有病例都伴有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及偏身感觉减退(100%),眩晕伴恶心呕吐及眼底动脉硬化18例(69.2%),水平型眼球震颤16例(61.5%).结论:Wallenberg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由于PICA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致.不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与PICA的变异、梗死的部位、范围大小有关.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为其它疾病,应给予高度重视.头颅MRI对提高综合征的诊断率优于头颅CT.

    作者:吴国林;路屹;屈洪党;钱伟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肠灌洗在急诊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低位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探查的急性低位肠梗阻病例中25例结肠癌性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晚期结肠癌因腹腔广泛转移无法根治仅行结肠造口外,余24例行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治疗2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即便为术中确诊的结肠癌性急性肠梗阻,也应该争取手术,只要适应证掌握恰当,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黄宏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阔韧带妊娠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38岁,农民,住院号:324107.病人48d前曾因停经70d后阴道流血并流出血性块状物就医,当地医生诊为早孕、不全流产,并予以刮宫治疗;术中刮出蜕膜样组织约30g,出血不多,未见胎盘膜等组织;术后诊为完全流产,流产后阴道无流血.但白带增多,清涕样.

    作者:周维鹏;熊丽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前后路联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患者8例,术后随访6月~15月.结果:本组8例植骨块均骨性融合,神经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恢复,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能在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的前提下保证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植骨块的骨性融合及病灶愈合.

    作者:叶永平;张朝春;程拥军;符臣学;徐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缝匠肌骨瓣血供特点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缝匠肌骨瓣血供特点及其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解剖教学用成人尸体6例12侧,观察缝匠肌的大体形态及其营养动脉的来源分支走行;应用此肌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17例.结果:缝匠肌营养动脉有5~10支,从不同平面有规律地在肌的内侧缘入肌,呈节段性分布.本组随访17例,骨折愈合者15例,不愈合者2例(均为陈旧骨折),愈合率88%.结论:缝匠肌骨瓣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植骨后供受区功能无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椎孔外神经根卡压与颈肩痛

    颈肩痛是人类常见的疾病之一,干扰着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颈椎、颈椎旁软组织病变,造成颈神经根及其分支受压产生的一系列颈肩背疼痛、不适、甚至头晕目眩等症状的总称.

    作者:陈德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4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40例门脉高压出血患者,观察其肝性脑病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及再出血率.结果:术后发生肝性脑病1例,胃炎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5例,少量出血2例,大量出血2例,均保守治愈.结论: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出血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满意,适于基层医疗单位应用.

    作者:陈绪丰;朱维刚;仝太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左椎动脉起始变异1例

    解剖一具男尸,发现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4大分支:依次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见图1).

    作者:徐浩;郭峰;孟镔;张波;刘加夫;朱永利;徐鹏;夏云龙;吕方;王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鼓索神经颞骨部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目的:对鼓索神经进行解剖测量,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测量鼓索神经骨管长度、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夹角及鼓索神经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观察鼓索神经与外耳道后壁及锤、砧骨之间关系.测量结果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鼓索神经骨管长度为9.10±2.28mm,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为10.28±2.10mm,鼓索神经汇人处距茎乳孔距离为4.97±1.14mm,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为2.2l±0.76mm,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夹角为27.30±5.97°,鼓索神经与面神经为水平段夹角为3.73±1.66°,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大致与锤骨短突在同一水平,约82.5%(33侧)的标本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有一小骨性突起.结论:鼓索神经鼓室段与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锤骨短突以及外耳道后壁骨性突起可以作为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的标志,在鼓室内,鼓索神经行于锤骨颈和砧骨长脚之间.在术中可以此为标志寻找鼓索神经.开放面神经隐窝时可以先暴露砧骨短突,然后以砧骨短突上缘和锤骨颈为标志可大致判断开放范围,防止鼓索神经损伤.

    作者:朱杭军;廖建春;王海青;范静平;林顺涨;郎军添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雪旺细胞分步消化培养及其纯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双酶分步消化法从乳兔周围神经中分离培养雪旺细胞,以及纯化获得高纯度的雪旺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出生1周内乳兔的坐骨神经,先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出一部分细胞,移出后,再予胶原酶消化分离其余的细胞,计算上两步消化后的活细胞的百分率,另外采用:(1)无任何处理;(2)单纯双30min差速贴壁;(3)Ara-c;(4)Geniticin纯化法,以及后3种方法联合应用进行纯化,计算雪旺细胞的纯度.结果:采用分步消化法所得到的活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6.5%以上和95%以上,无任何处理的雪旺细胞纯度为85%,单纯双30min差速贴壁纯度为90%,Ara-c纯化的纯度为91%,Geniticin纯化的纯度为95%,(2)、(3)、(4)方法的联合应用纯化的纯度为98%.结论:双酶消化法和联合应用双30min差速贴壁、Ara-c、Geniticin纯化是获取高纯度雪旺细胞的理想方法.

    作者:宁仁德;周建生;肖玉周;刘振华;潘功平;赵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前列腺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前列腺疾病,特别是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前列腺具有不同病种好发于其特定区域的特点,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一项常见而又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故熟悉前列腺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表现是准确诊治前列腺疾病及评价疗效的关键.现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朱晓华;刘树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髌骨张力带固定棒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髌骨张力带固定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制一种可折断、两端有孔的克氏针短棒作为张力带内固定材料,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髌骨骨折52例.结果:本组52例均痊愈,其中43例获解剖复位,9例功能复位.术后无一例针尾刺痛、钢丝滑脱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髌骨张力带固定棒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并能有效避免髌骨骨折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并发针尾刺痛、钢丝滑脱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董斌;崔海勇;蒋宪德;蒋维利;朱仲庚;王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

    目的:评价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确诊为创伤性下颈椎节段性不稳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Orion钢板12例,AO钢板6例,Codman钢板4例,Zephir钢板6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依据Odem评分标准及截瘫指数ASIA评分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价,28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维持良好;非常满意12例(42.9%),满意8例(28.6%),基本满意6例(21.4%),不满意2例(7.1%);总有效率92.9%,优良率71.4%.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可恢复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术后不稳节段恢复生理序列并获得即刻稳定,移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的良好方法.

    作者:姚晓东;陈宗雄;徐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足部远端组织缺损一次性修复比较棘手.我科自1999年以来应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1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刘杰锋;龙忠恒;李鸿翔;李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淋菌性盆腔炎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和探讨急性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淋菌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38例中30例获临床诊断,8例误诊为急腹症.②30例确诊病例中28例保守治疗,1例因合并宫外孕、1例因盆腔脓肿以及8例误诊为阑尾炎者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①可疑的急性淋菌性盆腔炎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在宫颈柱状上皮处取标本,行宫颈分泌物涂片找淋菌及行PCR检测,可减少漏诊和误诊.②急性淋菌行盆腔炎以内科治疗为宜,采用抗生素联合用药,避免产生淋菌的耐药菌珠.

    作者:陈新萍;梁绮霞;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护理

    子宫动脉栓塞灌注是目前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在临床上亦正在开展.我院从2002~2003年治疗了两例病人,通过积极的医护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红;宗文华;钟为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眼眶的解剖和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眼眶(orbit)对称地位于颜面鼻根部颅中线的两侧,是容纳视器及视器血管、神经等组织的类似四边锥形骨腔,其周围毗邻关系复杂,眶内容物与眶周毗邻结构的疾病可相互影响,并且眼眶外伤和畸形的整复又是临床的难点[1-2].高分辨率CT(HRCT)能较好地显示眼眶的细微骨性结构和毗邻关系,三维重建的影像测量与标本的直接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3],本文重点就其扫描和测量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汪卫中;张凤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桡神经臂部外侧段肌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桡神经在臂部外侧段肌支的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点.方法:取62侧成尸上肢标本,观察臂部桡神经外侧段发出的肱肌支、肱桡肌支、桡侧腕长伸肌支数目,并分别测量各肌支相关数据.结果:直接自臂部外侧段桡神经干发出肱肌支的出现率为24.7%,肱桡肌支为95.2%,桡侧腕长伸肌支为98.4%,3肌支发出先后顺序为肱肌支、肱桡肌支、桡侧腕长伸肌支,且此顺序与侧别、性别无关.肱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79.8±21.1(41.3~121.7)mm,与肱骨距离为5.6±3.0(2.6~8.6)mm;肱桡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37.2±14.3(11.2~73.2)mm,与肱骨距离为10.8±3.7(1.3~25.5)mm;桡侧腕长伸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31.3±13.9(3.0~84.2)mm,与肱骨距离为9.8±2.9(4.1~19.5)mm.肌支起始点到Hueter's线距离与起始点到肱骨的距离为负相关.结论:桡神经臂部外侧段发出的三组肌支,在行臂部中下段钢板内固定和肘部手术时,容易损伤,应注意保护.

    作者:唐存贵;单云官;张玉和;李峤珂;贝俊杰;王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消化道肿瘤切除后一层缝合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消化道切除后,吻合口采用一层缝合法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121例消化道肿瘤切除后,采用吻合口一层缝合法行消化道重建术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出血及吻合口漏,术后随访1~12个月,未发现吻合狭窄.结论:消化道肿瘤切除后,吻合口采用一层缝合法,操作简便省时,安全可靠,可广泛用于胃肠道吻合重建.

    作者:赵宇柱;高平;边国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

    我院自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脑室内出血(TIVH)43例,报告如下.

    作者:史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