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朱晓华;刘树伟

关键词:前列腺疾病, 应用解剖,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表现, 前列腺增生, 特定区域, 前列腺癌, 评价疗效, 检查方法, 诊治, 诊断, 男性, 临床, 老年, 辅助
摘要:前列腺疾病,特别是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前列腺具有不同病种好发于其特定区域的特点,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一项常见而又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故熟悉前列腺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表现是准确诊治前列腺疾病及评价疗效的关键.现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时段缺血对大鼠血管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缺血对血管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15%DMSO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法,对SD大鼠血管进行冷藏缺血和常温缺血实验,时间为1、2、3、4、5、6和8h.动脉标本冷冻维持温度为-55℃,静脉为-60℃,-196℃液氮保存1W.复温后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缺血8h,冷藏组血管组织的内皮细胞轻度肿胀,胞浆内线粒体嵴稀疏或破坏.常温组血管组织的内皮细胞坏死增多,胞膜、核膜破裂,细胞核破坏,残留胞膜,内弹性膜区域性裸露等.结论:冷藏缺血,血管组织的超微结构损伤轻微,表明冷藏能明显延长血管组织的缺血耐受时间.

    作者:张发惠;陈文列;张朝春;郑和平;陈莲云;钟秀容;林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窦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二)

    4筛窦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筛窦位于筛骨的两翼,居鼻腔外侧壁上部与眼眶之间、蝶窦之前及前颅底之下.呈蜂窝状气房结构.

    作者:廖建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解剖学基础

    目的:总结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与解剖学的关系.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26例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有8例典型病例,18例为不典型病例.后者表现为复杂多变的临床特点.所有病例都伴有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及偏身感觉减退(100%),眩晕伴恶心呕吐及眼底动脉硬化18例(69.2%),水平型眼球震颤16例(61.5%).结论:Wallenberg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由于PICA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致.不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与PICA的变异、梗死的部位、范围大小有关.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为其它疾病,应给予高度重视.头颅MRI对提高综合征的诊断率优于头颅CT.

    作者:吴国林;路屹;屈洪党;钱伟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

    我院自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脑室内出血(TIVH)43例,报告如下.

    作者:史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阔韧带妊娠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38岁,农民,住院号:324107.病人48d前曾因停经70d后阴道流血并流出血性块状物就医,当地医生诊为早孕、不全流产,并予以刮宫治疗;术中刮出蜕膜样组织约30g,出血不多,未见胎盘膜等组织;术后诊为完全流产,流产后阴道无流血.但白带增多,清涕样.

    作者:周维鹏;熊丽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斜颈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疗效

    目的:为提高先天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进行相关的解剖学研究以及临床上三种手术方式的效果评价;方法:对28具成人尸体的49例(侧)胸锁乳突肌及其周边结构进行应用解剖研究.临床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78例,其中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92例,胸锁乳突肌延长术154例,胸锁乳突肌单头延长术32例;结果:胸锁乳突肌两头可分离的长度为:109.0±29.9mm,占胸锁乳突肌前缘长189.4±14.6mm的56.8%,对于轻、中度或较重度的斜颈患者,其两头可分离的长度都可足够进行胸锁乳突肌延长术,与其他两种术式相比,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肌性斜颈可行且疗效好;结论: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可以作为治疗肌性斜颈的一种良好术式.

    作者:彭冲;易传勋;冯晓玲;张一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常规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31例,151个椎体骨折,共198个骨折部位,其中83例合并椎管狭窄,73例合并脊髓损伤.结论:在脊柱胸腰段骨折影像学检查中,常规X线平片能同时检出多段椎骨骨折,并对脊柱稳定性有初步预测;CT扫描能清晰显示骨折细节,准确判断骨折类型和椎管狭窄程度;MRI检查对脊髓损伤显示佳.三种检查方法互补性强.

    作者:吴连光;冯志博;李福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胰胆管异常汇合与胰腺炎的关系

    胰胆管汇合异常(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junction,APBJ)是一种胰、胆结合部的先天性畸形.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APBJ与胆、胰系疾病关系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胰胆合流异常与胰腺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3].本文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余崇林;秦大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桡神经臂部外侧段肌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桡神经在臂部外侧段肌支的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点.方法:取62侧成尸上肢标本,观察臂部桡神经外侧段发出的肱肌支、肱桡肌支、桡侧腕长伸肌支数目,并分别测量各肌支相关数据.结果:直接自臂部外侧段桡神经干发出肱肌支的出现率为24.7%,肱桡肌支为95.2%,桡侧腕长伸肌支为98.4%,3肌支发出先后顺序为肱肌支、肱桡肌支、桡侧腕长伸肌支,且此顺序与侧别、性别无关.肱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79.8±21.1(41.3~121.7)mm,与肱骨距离为5.6±3.0(2.6~8.6)mm;肱桡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37.2±14.3(11.2~73.2)mm,与肱骨距离为10.8±3.7(1.3~25.5)mm;桡侧腕长伸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31.3±13.9(3.0~84.2)mm,与肱骨距离为9.8±2.9(4.1~19.5)mm.肌支起始点到Hueter's线距离与起始点到肱骨的距离为负相关.结论:桡神经臂部外侧段发出的三组肌支,在行臂部中下段钢板内固定和肘部手术时,容易损伤,应注意保护.

    作者:唐存贵;单云官;张玉和;李峤珂;贝俊杰;王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Ki-67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Ki-67在胃癌和癌旁黏膜上皮中的表达、分布特征及其在胃癌组织发生学上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胃腺癌与癌旁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Ki-67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胃腺癌与癌旁伴高、中增殖型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Ki-67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i-67是一种较好的癌前标志物,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高、中增殖型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孙希印;高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头位胎膜早破187例临床观察

    胎膜于产程正式开始前破裂称为胎膜早破(PROM),胎膜早破对母、儿均有影响[1].本文主要讨论其与难产、产程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陈红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鼓索神经颞骨部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目的:对鼓索神经进行解剖测量,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测量鼓索神经骨管长度、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夹角及鼓索神经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观察鼓索神经与外耳道后壁及锤、砧骨之间关系.测量结果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鼓索神经骨管长度为9.10±2.28mm,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为10.28±2.10mm,鼓索神经汇人处距茎乳孔距离为4.97±1.14mm,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为2.2l±0.76mm,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夹角为27.30±5.97°,鼓索神经与面神经为水平段夹角为3.73±1.66°,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大致与锤骨短突在同一水平,约82.5%(33侧)的标本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有一小骨性突起.结论:鼓索神经鼓室段与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锤骨短突以及外耳道后壁骨性突起可以作为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的标志,在鼓室内,鼓索神经行于锤骨颈和砧骨长脚之间.在术中可以此为标志寻找鼓索神经.开放面神经隐窝时可以先暴露砧骨短突,然后以砧骨短突上缘和锤骨颈为标志可大致判断开放范围,防止鼓索神经损伤.

    作者:朱杭军;廖建春;王海青;范静平;林顺涨;郎军添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4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40例门脉高压出血患者,观察其肝性脑病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及再出血率.结果:术后发生肝性脑病1例,胃炎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5例,少量出血2例,大量出血2例,均保守治愈.结论: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出血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满意,适于基层医疗单位应用.

    作者:陈绪丰;朱维刚;仝太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

    目的:评价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确诊为创伤性下颈椎节段性不稳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Orion钢板12例,AO钢板6例,Codman钢板4例,Zephir钢板6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依据Odem评分标准及截瘫指数ASIA评分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价,28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维持良好;非常满意12例(42.9%),满意8例(28.6%),基本满意6例(21.4%),不满意2例(7.1%);总有效率92.9%,优良率71.4%.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可恢复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术后不稳节段恢复生理序列并获得即刻稳定,移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的良好方法.

    作者:姚晓东;陈宗雄;徐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椎孔外神经根卡压与颈肩痛

    颈肩痛是人类常见的疾病之一,干扰着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颈椎、颈椎旁软组织病变,造成颈神经根及其分支受压产生的一系列颈肩背疼痛、不适、甚至头晕目眩等症状的总称.

    作者:陈德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消化道肿瘤切除后一层缝合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消化道切除后,吻合口采用一层缝合法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121例消化道肿瘤切除后,采用吻合口一层缝合法行消化道重建术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出血及吻合口漏,术后随访1~12个月,未发现吻合狭窄.结论:消化道肿瘤切除后,吻合口采用一层缝合法,操作简便省时,安全可靠,可广泛用于胃肠道吻合重建.

    作者:赵宇柱;高平;边国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肠灌洗在急诊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低位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探查的急性低位肠梗阻病例中25例结肠癌性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晚期结肠癌因腹腔广泛转移无法根治仅行结肠造口外,余24例行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治疗2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即便为术中确诊的结肠癌性急性肠梗阻,也应该争取手术,只要适应证掌握恰当,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黄宏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顺铂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目的:探讨顺铂(PDD)注射液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对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28例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PDD注射液60mg/次定期膀胱灌注,总疗程2a.结果: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月~37月,平均20.4月.复发2例,复发率为7.1%(2/28);并发尿道狭窄3例.结论:PDD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较少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洪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前列腺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前列腺疾病,特别是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前列腺具有不同病种好发于其特定区域的特点,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一项常见而又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故熟悉前列腺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表现是准确诊治前列腺疾病及评价疗效的关键.现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朱晓华;刘树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左椎动脉起始变异1例

    解剖一具男尸,发现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4大分支:依次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见图1).

    作者:徐浩;郭峰;孟镔;张波;刘加夫;朱永利;徐鹏;夏云龙;吕方;王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