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春
目的:探讨缝匠肌骨瓣血供特点及其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解剖教学用成人尸体6例12侧,观察缝匠肌的大体形态及其营养动脉的来源分支走行;应用此肌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17例.结果:缝匠肌营养动脉有5~10支,从不同平面有规律地在肌的内侧缘入肌,呈节段性分布.本组随访17例,骨折愈合者15例,不愈合者2例(均为陈旧骨折),愈合率88%.结论:缝匠肌骨瓣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植骨后供受区功能无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常规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31例,151个椎体骨折,共198个骨折部位,其中83例合并椎管狭窄,73例合并脊髓损伤.结论:在脊柱胸腰段骨折影像学检查中,常规X线平片能同时检出多段椎骨骨折,并对脊柱稳定性有初步预测;CT扫描能清晰显示骨折细节,准确判断骨折类型和椎管狭窄程度;MRI检查对脊髓损伤显示佳.三种检查方法互补性强.
作者:吴连光;冯志博;李福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力性失语的病因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5年1月~2002年4月收治的10例动力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10例中有7例原发病为脑血管病,1例为脑囊虫病,1例为轻型病毒性脑炎,1例为脑供血不足;②经治疗10例中有9例于7d内完全恢复说话能力,另1例反复失语5d后转为构音不良.结论:动力性失语是各种脑病的症状之一,其预后较好.
作者:梁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桡神经在臂部外侧段肌支的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点.方法:取62侧成尸上肢标本,观察臂部桡神经外侧段发出的肱肌支、肱桡肌支、桡侧腕长伸肌支数目,并分别测量各肌支相关数据.结果:直接自臂部外侧段桡神经干发出肱肌支的出现率为24.7%,肱桡肌支为95.2%,桡侧腕长伸肌支为98.4%,3肌支发出先后顺序为肱肌支、肱桡肌支、桡侧腕长伸肌支,且此顺序与侧别、性别无关.肱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79.8±21.1(41.3~121.7)mm,与肱骨距离为5.6±3.0(2.6~8.6)mm;肱桡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37.2±14.3(11.2~73.2)mm,与肱骨距离为10.8±3.7(1.3~25.5)mm;桡侧腕长伸肌支起始点在Hueter's线上31.3±13.9(3.0~84.2)mm,与肱骨距离为9.8±2.9(4.1~19.5)mm.肌支起始点到Hueter's线距离与起始点到肱骨的距离为负相关.结论:桡神经臂部外侧段发出的三组肌支,在行臂部中下段钢板内固定和肘部手术时,容易损伤,应注意保护.
作者:唐存贵;单云官;张玉和;李峤珂;贝俊杰;王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鼓索神经进行解剖测量,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测量鼓索神经骨管长度、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夹角及鼓索神经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观察鼓索神经与外耳道后壁及锤、砧骨之间关系.测量结果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鼓索神经骨管长度为9.10±2.28mm,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为10.28±2.10mm,鼓索神经汇人处距茎乳孔距离为4.97±1.14mm,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为2.2l±0.76mm,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夹角为27.30±5.97°,鼓索神经与面神经为水平段夹角为3.73±1.66°,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大致与锤骨短突在同一水平,约82.5%(33侧)的标本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有一小骨性突起.结论:鼓索神经鼓室段与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锤骨短突以及外耳道后壁骨性突起可以作为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的标志,在鼓室内,鼓索神经行于锤骨颈和砧骨长脚之间.在术中可以此为标志寻找鼓索神经.开放面神经隐窝时可以先暴露砧骨短突,然后以砧骨短突上缘和锤骨颈为标志可大致判断开放范围,防止鼓索神经损伤.
作者:朱杭军;廖建春;王海青;范静平;林顺涨;郎军添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确诊为创伤性下颈椎节段性不稳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Orion钢板12例,AO钢板6例,Codman钢板4例,Zephir钢板6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依据Odem评分标准及截瘫指数ASIA评分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价,28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维持良好;非常满意12例(42.9%),满意8例(28.6%),基本满意6例(21.4%),不满意2例(7.1%);总有效率92.9%,优良率71.4%.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可恢复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术后不稳节段恢复生理序列并获得即刻稳定,移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的良好方法.
作者:姚晓东;陈宗雄;徐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足部远端组织缺损一次性修复比较棘手.我科自1999年以来应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1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刘杰锋;龙忠恒;李鸿翔;李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切除后,吻合口采用一层缝合法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121例消化道肿瘤切除后,采用吻合口一层缝合法行消化道重建术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出血及吻合口漏,术后随访1~12个月,未发现吻合狭窄.结论:消化道肿瘤切除后,吻合口采用一层缝合法,操作简便省时,安全可靠,可广泛用于胃肠道吻合重建.
作者:赵宇柱;高平;边国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颈肩痛是人类常见的疾病之一,干扰着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颈椎、颈椎旁软组织病变,造成颈神经根及其分支受压产生的一系列颈肩背疼痛、不适、甚至头晕目眩等症状的总称.
作者:陈德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解剖一具男尸,发现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4大分支:依次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见图1).
作者:徐浩;郭峰;孟镔;张波;刘加夫;朱永利;徐鹏;夏云龙;吕方;王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酶分步消化法从乳兔周围神经中分离培养雪旺细胞,以及纯化获得高纯度的雪旺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出生1周内乳兔的坐骨神经,先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出一部分细胞,移出后,再予胶原酶消化分离其余的细胞,计算上两步消化后的活细胞的百分率,另外采用:(1)无任何处理;(2)单纯双30min差速贴壁;(3)Ara-c;(4)Geniticin纯化法,以及后3种方法联合应用进行纯化,计算雪旺细胞的纯度.结果:采用分步消化法所得到的活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6.5%以上和95%以上,无任何处理的雪旺细胞纯度为85%,单纯双30min差速贴壁纯度为90%,Ara-c纯化的纯度为91%,Geniticin纯化的纯度为95%,(2)、(3)、(4)方法的联合应用纯化的纯度为98%.结论:双酶消化法和联合应用双30min差速贴壁、Ara-c、Geniticin纯化是获取高纯度雪旺细胞的理想方法.
作者:宁仁德;周建生;肖玉周;刘振华;潘功平;赵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为临床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红色明胶液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下肢40侧,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营养动脉进行解剖观测.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皮瓣治疗16例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病例,其中9例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有2~6支,有三支发出较为恒定,第一支由胭窝中间皮动脉降支发出,外径0.52±0.12mm,距外踝12.30±3.40cm;第二支由腓动脉肌间隔支形成,外径0.62±0.17mm,距外踝6.3±1.6cm;第三支为腓动脉终支,外径0.56±0.13mm,距外踝1.40±0.80cm.吻合静脉组皮瓣均成活,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不吻合静脉组.结论: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吻合浅静脉可明显改善该皮瓣的静脉回流,有利于皮瓣成活.
作者:李晖;王金平;薛宏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子宫动脉栓塞灌注是目前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在临床上亦正在开展.我院从2002~2003年治疗了两例病人,通过积极的医护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红;宗文华;钟为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顺铂(PDD)注射液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对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28例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PDD注射液60mg/次定期膀胱灌注,总疗程2a.结果: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月~37月,平均20.4月.复发2例,复发率为7.1%(2/28);并发尿道狭窄3例.结论:PDD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较少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洪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脑室内出血(TIVH)43例,报告如下.
作者:史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低位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探查的急性低位肠梗阻病例中25例结肠癌性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晚期结肠癌因腹腔广泛转移无法根治仅行结肠造口外,余24例行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治疗2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即便为术中确诊的结肠癌性急性肠梗阻,也应该争取手术,只要适应证掌握恰当,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黄宏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与解剖学的关系.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26例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有8例典型病例,18例为不典型病例.后者表现为复杂多变的临床特点.所有病例都伴有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及偏身感觉减退(100%),眩晕伴恶心呕吐及眼底动脉硬化18例(69.2%),水平型眼球震颤16例(61.5%).结论:Wallenberg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由于PICA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致.不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与PICA的变异、梗死的部位、范围大小有关.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为其它疾病,应给予高度重视.头颅MRI对提高综合征的诊断率优于头颅CT.
作者:吴国林;路屹;屈洪党;钱伟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眼眶(orbit)对称地位于颜面鼻根部颅中线的两侧,是容纳视器及视器血管、神经等组织的类似四边锥形骨腔,其周围毗邻关系复杂,眶内容物与眶周毗邻结构的疾病可相互影响,并且眼眶外伤和畸形的整复又是临床的难点[1-2].高分辨率CT(HRCT)能较好地显示眼眶的细微骨性结构和毗邻关系,三维重建的影像测量与标本的直接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3],本文重点就其扫描和测量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汪卫中;张凤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为提高先天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进行相关的解剖学研究以及临床上三种手术方式的效果评价;方法:对28具成人尸体的49例(侧)胸锁乳突肌及其周边结构进行应用解剖研究.临床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78例,其中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92例,胸锁乳突肌延长术154例,胸锁乳突肌单头延长术32例;结果:胸锁乳突肌两头可分离的长度为:109.0±29.9mm,占胸锁乳突肌前缘长189.4±14.6mm的56.8%,对于轻、中度或较重度的斜颈患者,其两头可分离的长度都可足够进行胸锁乳突肌延长术,与其他两种术式相比,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肌性斜颈可行且疗效好;结论: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可以作为治疗肌性斜颈的一种良好术式.
作者:彭冲;易传勋;冯晓玲;张一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锁关节的形态特点,用改良式张力带法设计胸锁关节复位后内固定术式,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例男性成尸标本上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胸锁关节胸骨及锁骨关节面的前后径、左右径,并模拟手术设计,确定穿针点,测量了钢针与经穿针点的矢状轴之间的夹角.结果:胸锁关节胸骨关节面前后径、左右径分别为16.7±1.3mm,23.3±2.4mm,锁骨关节面前后径、左右径分别为22.3±2.1mm,23.7±2.6mm;两根钢针与经穿针点的矢状轴之间的夹角分别为69.7±9.8°,75.7±8.2°.结论:胸锁关节的形态特点决定以前脱位多见,且复位后不易保持稳定;张力带钢丝法是保持胸锁关节稳定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配军;姚忠军;唐杰;郭国荣;李文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