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的解剖学研究

杨开明;赵红念;寸向农

关键词:颈椎, 脊神经根, 神经根病, 解剖
摘要: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对20具(40侧)成人固定标本的颈段脊髓、椎管及颈段神经根进行观察;其中5具标本模拟颈椎椎板切除术,观察脊髓的反弹情况.结果:颈神经脊髓附着端至椎间孔内侧缘距离平均为8.5±0 3(3.5~11.0)mm,以C5、C6长;脊髓反弹紧贴椎管后壁时颈神经根移动平均为1.2±0.5(0~2.0)mm,以C5、C6神经根移位大,而硬脊膜囊在椎间孔处对移动的脊神经根形成栓系.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术后神经根病的发生可能的原因是脊髓反弹引起神经根栓系卡压,神经根病的发病与脊髓反弹时神经根的移动度有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二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作者:王澍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冷冻保存胎兔周围神经异体移植

    目的:探讨胚胎兔周围神经经冷冻保存后,同种异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以采用两步冷冻方法制备冷冻保存的胎兔坐骨神经(维持温度值-40℃)为供体,移植桥接成年兔腓总神经缺损区,并与自体神经移植、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空白缺损比较,16周后作再生神经电生理检测、神经断面图像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胎神经移植组神经再生效果不如自体神经好,但优于新鲜异体神经组.结论:冷冻保存胎神经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可以促进和引到轴突再生,有可能代替自体神经移植.

    作者:肖玉周;周新社;周建生;胡汝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5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困难处理及分析

    肥胖和老年病人因其解剖因素,利用常规锁骨下进针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即使静脉穿刺成功,但置管困难时有发生.作者采用平移穿刺点和改变穿刺方向的方法,成功置管50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军;赵雅丽;张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第五次全国泌尿系统疾病与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安徽省震波医学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Id-1基因与前列腺癌之关系

    Id蛋白是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之抑制因子.Id-1蛋白是细胞分化的负性调节因子所以有促进肿瘤发生之功能.本文概述近几年我们研究室在探索Id-1基因及其功能方面的工作.从动物前列腺癌模型中首次发现Id-1蛋白之过度表达到人前列腺癌标本中得到验证,以及后在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株对Id-1基因之功能研究.实验表明Id-1是通过抑制P16/RB抑癌基因以及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途径而引起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结果并提示Id-1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从激素依赖型转变为非激素依赖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王云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再发鞘膜积液的解剖学基础及治疗体会

    鞘膜积液是泌尿外科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小儿,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术式选择不合理,或术中处理不当,会导致术后复发.我院自1996年以来收治10例小儿再发鞘膜积液.均采用经腹股沟切口再次手术,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宋江虹;白安胜;刘伯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骨盆倾斜度外测量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测量骨盆倾斜度外测量正常值,为产前检查估计难产风险指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及石河子医院有关骨盆倾斜度外测量器、以及改良骨盆倾斜度外测量器测量值的研究,确定骨盆倾斜度外测量正常值,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骨盆倾斜度外测量正常值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有一定的变量关系.结论:骨盆倾斜度外测量值在相对确定人群范围内,可得出正常范围值,并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云;胡丽娜;凌萝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并讨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使用心脏稳定器,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6例手术效果良好,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ICU时间12h~48h,住院时间10d~12d.术后随访心绞痛消失,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住院时间、出血及输血量较常规CABG明显减少.尤其对搭桥高危病例手术优越性显著,随着手术指征的扩大,可适合大多数冠心病例,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任启程;裴少华;朱晓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胚胎脑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学研究

    目的:从人胚胎脑海马区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前体细胞,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方法:取胎龄8~12周人胚胎脑海马区细胞,用含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以及人白细胞抑制因子(h-LIF)的DMEM/F12培养液离体培养,以1%胎牛血清(FBS)和多聚赖氨酸诱导分化,倒置显微镜下测量形态指标,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分析其神经化学性质.结果:原代培养中,可见许多悬浮生长并渐增大的细胞球,以及很少数贴壁生长的成簇或单个细胞.将球吹打传代后,又有许多新的细胞球生成.取细胞球诱导分化,则见细胞从球迁出、伸出突起并渐分支,细胞分别β-Ⅲtubulin、NF-200、GFAP、Galc等免疫细胞化学反应阳性.结论:人胚胎脑海马区有神经前体细胞存在,离体培养时能分裂增殖和自我更新,并能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前体细胞、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作者:徐铁军;姚瑞匠;张凤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35例肘管综合征治疗体会

    肘部尺神经卡压,早在1878年Panas已作报告,Hunt(1916)称之为迟发性尺神经麻痹.1958年Feindel和Stratford称之为肘管综合征,是指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处受压而产生的感觉、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神经损伤症候群.我院自1995年9月~2000年9月,共诊治该病35例,报告如下.

    作者:梁晓旭;张宏伟;王英博;辛畅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国临床医学第一届临床内科新思维、新经验、新技术交流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对20具(40侧)成人固定标本的颈段脊髓、椎管及颈段神经根进行观察;其中5具标本模拟颈椎椎板切除术,观察脊髓的反弹情况.结果:颈神经脊髓附着端至椎间孔内侧缘距离平均为8.5±0 3(3.5~11.0)mm,以C5、C6长;脊髓反弹紧贴椎管后壁时颈神经根移动平均为1.2±0.5(0~2.0)mm,以C5、C6神经根移位大,而硬脊膜囊在椎间孔处对移动的脊神经根形成栓系.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术后神经根病的发生可能的原因是脊髓反弹引起神经根栓系卡压,神经根病的发病与脊髓反弹时神经根的移动度有关.

    作者:杨开明;赵红念;寸向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健康人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

    目的:探讨健康生育期妇女子宫动脉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200例健康妇女,平均年龄34岁,在月经周期的第5d~10d内,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1)和能量图(CDE),分别显示子宫动脉干、宫底分支、弓形动脉、直动脉和螺旋动脉的形态,以及各组动脉的流速峰值(Vmax)、舒张期低值(Vmin)和阻力指数(RI).结果:(1)5组动脉的行径均能清晰显示,其中直动脉和螺旋动脉只有CDE才能清晰显示.(2)5组间Vmax,Vmin和RI测值经统计学处理,Vmax和RI值呈逐级递减趋势.结论:本研究为子宫和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周影;马玲;代涛;朱掌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四肢骨折内固定材料松动折弯断裂原因探讨

    我院骨科从1994年3月~2002年5月收治四肢骨折内固定材料松动、折弯、断裂共27例,对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及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段佳忠;雷廷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口咽入路手术治疗齿状突畸形(附2例报告)

    齿状突畸形压迫颈髓,过去多采用后路减压术,因为不能去除病灶并有后移加重症状的可能,故疗效较差.2002年1月~3月,我科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枢椎齿状突后移位畸形2例,疗效确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于振国;马骏;孙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侧反向半圆形筋膜皮瓣修复骶部褥疮

    长期卧床患者,骶部受压,易发生褥疮.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双侧反向半圆形筋膜皮瓣修复骶部褥疮4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红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胫前区是常见损伤部位,因局部软组织少,血供差,一旦受损,皮肤坏死、骨、肌腱外露,修复困难.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胫前区缺损5例,3例改进结扎蒂部小隐静脉,术后皮瓣存活良好.

    作者:孙伟清;张林;宁金龙;高学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在全世界都有较高的发病率,迄今为止,临床上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仍非常困难.现在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困难主要是因为损伤处微环境不适合轴突再生,其中损伤处缺乏神经营养因子类物质被认为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人们将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导入损伤处对脊髓损伤进行基因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对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目的基因、病毒载体和靶细胞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郭家松;曾园山;李海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

    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已有报道[1~3],通常是偶然发现,没有肾功能损害.但是,双输尿管畸形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上尿路淤滞、梗阻和返流有关.双输尿管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上位输尿管的异位输尿管口和异位输尿管囊肿所引起[4~5].现将305具尸体中所见的4例畸形,报道如下.

    作者:杨朝鲜;周玲;李开云;戴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额肌瓣转位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额肌由面神经的额支支配,利用额肌为动力的额肌瓣法是目前治疗重度上睑下垂较理想的一种方式.近年笔者采用单一重睑切口额肌瓣法矫正需二次修复的重度上睑下垂9例,报道如下.

    作者:程超;秦宏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