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d-1基因与前列腺癌之关系

王云川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癌基因, Id-1基因
摘要:Id蛋白是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之抑制因子.Id-1蛋白是细胞分化的负性调节因子所以有促进肿瘤发生之功能.本文概述近几年我们研究室在探索Id-1基因及其功能方面的工作.从动物前列腺癌模型中首次发现Id-1蛋白之过度表达到人前列腺癌标本中得到验证,以及后在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株对Id-1基因之功能研究.实验表明Id-1是通过抑制P16/RB抑癌基因以及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途径而引起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结果并提示Id-1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从激素依赖型转变为非激素依赖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股动脉医源性抽剥伤行大隐静脉重建1例术后护理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是普通外科的常规手术,将股动脉误作大隐静脉行高位结扎抽剥者实属罕见.我科于2001年11月收治1例,采用对侧大隐静脉重建股动脉获得成功,保全了肢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宋一平;刘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以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多见.瓣膜置换术是通过体外循环将病变的二尖瓣瓣膜切除,代之以人工金属瓣膜.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的新方法.我科1998年5月~2002年4月使用新方法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患者19例.现就本组病例围术期护理作一总结.

    作者:邱取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对20具(40侧)成人固定标本的颈段脊髓、椎管及颈段神经根进行观察;其中5具标本模拟颈椎椎板切除术,观察脊髓的反弹情况.结果:颈神经脊髓附着端至椎间孔内侧缘距离平均为8.5±0 3(3.5~11.0)mm,以C5、C6长;脊髓反弹紧贴椎管后壁时颈神经根移动平均为1.2±0.5(0~2.0)mm,以C5、C6神经根移位大,而硬脊膜囊在椎间孔处对移动的脊神经根形成栓系.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术后神经根病的发生可能的原因是脊髓反弹引起神经根栓系卡压,神经根病的发病与脊髓反弹时神经根的移动度有关.

    作者:杨开明;赵红念;寸向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手背瘢痕挛缩爪形手畸形矫形术

    自1995年至2000年间,我们收治8例手背烧伤后瘢痕挛缩爪形手畸形病人,经切除瘢痕、松解皮肤挛缩、植皮、皮瓣转移、修复肌腱和关节等多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较满意.现就手术方法选择和术后功能锻炼进行探讨.

    作者:彭东林;施明祥;朱小明;肖庆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冷冻保存胎兔周围神经异体移植

    目的:探讨胚胎兔周围神经经冷冻保存后,同种异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以采用两步冷冻方法制备冷冻保存的胎兔坐骨神经(维持温度值-40℃)为供体,移植桥接成年兔腓总神经缺损区,并与自体神经移植、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空白缺损比较,16周后作再生神经电生理检测、神经断面图像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胎神经移植组神经再生效果不如自体神经好,但优于新鲜异体神经组.结论:冷冻保存胎神经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可以促进和引到轴突再生,有可能代替自体神经移植.

    作者:肖玉周;周新社;周建生;胡汝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颅内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见,我科自1994年1月~2002年4月共收治10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能量ESWL治疗肾铸形结石30例

    自1998年8月~2002年6月,我们采用新型低能量碎石机--美芝MZESWL-V型,行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单侧肾鹿角形结石共3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罗汉宏;詹飞鸣;洪加津;李其焕;曾京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肺隔离症1例

    膈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在先天性肺畸形中占0.2~6.4%[1],在小儿先天性肺畸形中约占8.7%[2].本院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雪洁;曲秀芹;李晓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胫前区是常见损伤部位,因局部软组织少,血供差,一旦受损,皮肤坏死、骨、肌腱外露,修复困难.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胫前区缺损5例,3例改进结扎蒂部小隐静脉,术后皮瓣存活良好.

    作者:孙伟清;张林;宁金龙;高学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在全世界都有较高的发病率,迄今为止,临床上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仍非常困难.现在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困难主要是因为损伤处微环境不适合轴突再生,其中损伤处缺乏神经营养因子类物质被认为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人们将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导入损伤处对脊髓损伤进行基因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对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目的基因、病毒载体和靶细胞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郭家松;曾园山;李海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健康人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

    目的:探讨健康生育期妇女子宫动脉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200例健康妇女,平均年龄34岁,在月经周期的第5d~10d内,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1)和能量图(CDE),分别显示子宫动脉干、宫底分支、弓形动脉、直动脉和螺旋动脉的形态,以及各组动脉的流速峰值(Vmax)、舒张期低值(Vmin)和阻力指数(RI).结果:(1)5组动脉的行径均能清晰显示,其中直动脉和螺旋动脉只有CDE才能清晰显示.(2)5组间Vmax,Vmin和RI测值经统计学处理,Vmax和RI值呈逐级递减趋势.结论:本研究为子宫和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周影;马玲;代涛;朱掌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鼠脑胶质瘤模型在局部缓释化疗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可重复性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并利用其探讨卡氮芥-聚乳酸缓释剂(BCNU-PLA)的抑瘤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体重为210±20g,平分成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左侧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组;Ⅲ组为局部治疗组,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第5天植入BCNU-PLA.采用MRI及病理学检查方法,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建立的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稳定可靠,成瘤率为100%,无远隔转移.Ⅰ组大鼠术后生存状态良好,无死亡.Ⅱ组大鼠平均生存期为17.5±1.65d.Ⅲ组平均生存期为57.9±46.9d,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鼠脑接种C6胶质瘤细胞,能产生可复制的单灶胶质瘤模型.用BCNU-PLA进行局部化疗可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徐新女;王金环;鲁格;苏同芳;刘萍;刘宏胜;祁建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锁乳突肌弹拨法现场急救的疗效观察

    各种意外伤害致伤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微弱,生命垂危,急需现场救治.1994年5月~2002年2月,我们采用胸锁乳突肌弹拨法救治上述危急病人87例,均取得短时间内恢复意识,改善呼吸和心跳的疗效,争取了转院和专科急救的时机,无1例入院前死亡.介绍如下.

    作者:王国才;孙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第五次全国泌尿系统疾病与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安徽省震波医学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腓骨上段血供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Taylor[1](1975)首次报告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获得成功以来,腓骨移植成为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常用供区.本文重点介绍以膝下外侧动脉、胫前动脉--胫前返动脉和腓浅动脉为蒂的腓骨中上段含腓骨头移植的解剖与临床应用[2~7].

    作者:张发惠;陈振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胎儿膝关节半月板的形态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积累国人胎儿半月板资料并探索其生长规律,为以胎儿半月板为供体的移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解剖学方法对232例3~9个月胎儿的半月板进行形态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取21项观测数据.结论:其形状呈现为交错式的显著可塑性生长变化特点,各部分的增龄性增长则呈现为并非同步的各自规律性快慢交替的生长特点.

    作者:张莽;李联祥;张丽萍;高金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电灼法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二位.如何选择急诊手术术式以尽量减少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笔者自1994年以来对56例急性胆囊炎病人行电灼法胆囊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报道如下.

    作者:陆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口咽入路手术治疗齿状突畸形(附2例报告)

    齿状突畸形压迫颈髓,过去多采用后路减压术,因为不能去除病灶并有后移加重症状的可能,故疗效较差.2002年1月~3月,我科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枢椎齿状突后移位畸形2例,疗效确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于振国;马骏;孙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5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困难处理及分析

    肥胖和老年病人因其解剖因素,利用常规锁骨下进针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即使静脉穿刺成功,但置管困难时有发生.作者采用平移穿刺点和改变穿刺方向的方法,成功置管50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军;赵雅丽;张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派瑞松霜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派瑞松霜在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方法:派瑞松霜外用皮损处每日二次,连用三周.结果:派瑞松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痊愈率59.32%,总有效率91.53%,治疗初1d~3d即获得临床症状改善18例,占30.51%.结论:派瑞松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程短、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

    作者:严利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